世界最大炼铁高炉——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下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


世界高炉之王

——沙钢5860立方米炼铁高炉(下)


工程投资额:18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09年

1852年前后,日本佐贺藩研制的反射炉和铁制大炮,这是日本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是日本侵略亚洲诸国的起点。

当现在的中国人还在为工业落后的症结争执不休时,同样在工业发展中饱受挫折的日本,在历经屡屡失败后,认识到:只有做,才能成,无论经历多少失败,关键是要坚持下去。此后日本通过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用掠夺来的资源加大技术投入,最终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强国。

日本早期炼铁技术由中国传入。自1840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对日本幕府产生了极大震动。同时西方殖民者也敲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幕府为严守海防武力自保,开始转向欧洲学习铸炮技术。1842年,长崎领主佐贺藩设立“兰传石火矢制造所”,秘密聘请荷兰人仿制荷兰式青铜大炮。但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从制铁向制钢时代转变,制铁技术逐渐向外扩散。于是日本各藩镇竞相按照荷兰人的方式,建造熔炼铸炮生铁的反射炉。但耗时3年多时间和大量资金试制的11门火炮全部失败。经过不断改进,直至1852年,佐贺藩终于制成了第一门能实战的铁炮。至明治维新时,共造了200多门。由于反射炉所炼生铁性能很脆,熔铸非常困难,参与铸炮的大岛高任提出,应该使用洋式高炉从矿石制铁。在南部藩的支持下,由商人出资,大岛高任开始在岩手县釜石市建造高炉。1857年11月26日高炉点火,12月1日成功出铁水,日产2吨。这天被日本定为打铁纪念日。大岛型高炉使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只有传统制铁法的1/3,到明治维新时共建成12座。此间,幕府开始派遣武士留学生到欧洲学习,向日本移植铁路、舰船、电信、港口等新技术,以期实现富国强兵。

1874年2月,日本工部卿伊藤博文(甲午战争时的日本首相)提出船铁国造计划,由政府补贴资金,强力推动本国工业发展。工部省于9月设立官营釜石制铁所。从英国进口设备、聘请技师,建设2座日产25吨高炉和精炼厂及铁板延压厂,1880年竣工,但仅运行3年就因技术故障、原料不足、亏损严重等原因关闭,直至1894年重新开炉。这一年日本高炉制铁突破1万吨,达到12735吨,首次超过传统制铁法的产量。经过48年屡屡失败,日本终于进入了钢铁国家的行列。这一时期,在日本政府倾力扶持下,日本的钢铁、造船、军火武器、纺织、矿产采掘、海运等产业开始起步,一个工业循环体系开始在日本逐步形成,但亏损极为严重,仍需要日本政府的巨额补贴。

也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明治维新之后长达三十年的厉兵秣马,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溃清朝,并从清政府获得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笔惊人的巨款,让差点破产的日本政府,获得了推动本国工业发展的“救命丸”。自1897年开始,日本便用甲午战争赔款,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和技术,在福冈县八幡村筹建官营八幡制铁所。1901年2月5日,八幡钢厂第一座高炉投产,但11月30日发生故障,经改造至1904年7月才重新投产,这台高炉一直运行到1961年才拆除。八幡制铁所在日本工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仅1908年,八幡制铁所的钢材产量就占日本总产量的71%,占总供给量(含进口钢材)的43%。八幡钢厂不仅为日后的日俄战争提供了大量军用物资,也为整个日本军工和重工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日本政府曾明令其以军火生产为主,并指定其同吴造具工厂(日本军火企业)配套生产。吴造具厂生产大炮、水雷、枪炮弹等,八幡制铁所生产炮架,造船材料和速射炮弹坯料等。


黑龙江省鹤岗煤矿东山万人坑遗骨。1932年8月日军占领该矿,后被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控制,成为其四大炭矿之一。至东北光复,日本在鹤岗共掠夺煤炭1554万吨,因此迫害致死劳工难以计数。1968年10月,挖掘万人坑一角,仅200平方米范围内,就堆积死难者尸骨近千余具。其中有7具尸体用铁丝从眼睛里穿过,还有几具头骨是被子弹打穿的。据初步调查,东山万人坑大约埋有死难矿工8000-9000人。

在生产物资方面,八幡制铁所用的铁矿主要来自中国和朝鲜。据统计,仅1908-1915年间,日本每年从湖北大冶铁矿运走6-7万吨铁砂。伪满时期,日军还从辽宁抚顺掠夺了大量优质煤炭,供应八幡钢厂。据档案资料记载,从1905-1945年,整整40年时间,日本侵略者从抚顺共计掠走了近2亿吨的优质煤炭,攫取了高达26.28亿日元的高额利润,因此迫害致死的中国劳工估计超过30万人。仅1917年1月11日的大山坑井下大爆炸,被日本人封于井下而遇难的矿工就有970余人(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日文档案)。也是抚顺炭矿大山坑,1928年4月9日又发生井下透水事故,据日方声称淹死中国工人482名,实际当天井下作业华工共1560人,遇难人数应在千人左右。这些死难矿工的尸体都埋在抚顺市周边地下。目前发现的“万人坑”遗址超过36处,除了抚顺,1942年4月26日,日本人控制的本溪湖煤矿发生井下瓦斯爆炸,造成1549人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矿难。这一震惊世界的矿难最终仅以公司炭业部长被罚年薪的1/10而了事。

而日本最早建设的官营釜石制铁所在一次大战后经营困难,被三井财阀接管。1934年2月,与八幡制铁所、富士制铁、东洋制铁、三菱制铁、九州制铁、轮西制铁等企业,合并成日本制铁。1945年,釜石制铁所遭到美国军舰的毁灭性炮击。二战后,日本制铁被拆分为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釜石制铁是富士制铁的主力工厂。1970年,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重新合并,成为今天的新日铁。新日铁曾经是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和日本工业的象征,下辖八幡制铁所、君津制铁所、大分制铁所、名古屋制铁所、釜石制铁所、室兰制铁所等众多分厂,共有员工1.5万余人。

从历史来看,日本近代工业化因中国(鸦片战争)而起,因中国(甲午战争侵华战争)而兴,二战中部分被美军摧毁,朝鲜战争后再次趁机兴起。通过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让日本获得了推动工业发展的资金、生产物资和市场,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中国,由于日本殖民侵略,抽干了中国推动工业发展的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日本新日铁八幡制铁所,建于1897年,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占地15平方公里,2007年产量401万吨。这里是日本重工业的兴起之地,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在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中使用的军舰、坦克等重武器,大量采用八幡生产的钢材。该厂1944年曾遭47架美军B-29轰炸机轰炸。至今仍是新日铁的主力钢厂。

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比八幡钢厂早7年建设,但在清朝末期的动荡时局下,已经注定了其难以为继的命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原本为汉阳铁厂供应铁矿石的大冶铁矿,最终被日本人霸占。从1900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及军事占领,共从大冶铁矿掠走了超过1000万吨铁矿石,主要供应八幡制铁所。而日军再用八幡钢材制造的武器,来侵略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怯懦无能,更加凸显了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的深重灾难。

中国近代高炉炼铁发展

我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错过工业革命的洗礼,炼铁技术逐渐落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兴办近代冶矿工业。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向英国订购了两座“酸性贝塞麦高炉”。1894年6月汉阳铁厂两座日产生铁100吨的高炉(1、2号高炉)建成,其高炉炉缸直径2.25米,高2.51米,容积248m³。6月30日汉阳铁厂先开一炉炼铁,日夜出铁8次,共计50余吨。1号高炉连续生产102天,因焦炭不足,于11月16日停炼,再从德国进口焦炭。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成立汉冶萍煤铁公司,自产炼铁焦炭。1910年4月,从德国进口设备建成日产250吨高炉的3号高炉,其炉缸直径为3.39米,高5米,容积477m³。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工人逃亡,汉阳铁厂全部停产。1912年11月14日,汉阳铁厂高炉修复开工。1913年基本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生产水平,1914年生产生铁130846吨,钢51252吨。1915年,汉阳铁厂又从德国购进一座日产250吨的高炉(4号高炉),于1917年建成。至1924年10月,汉阳铁厂因严重亏损而全部停产,大冶铁矿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供矿基地。抗战时期,汉阳铁厂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大渡口另建新厂,大冶铁矿被日军侵占。

除汉阳铁厂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5-1920年间),本溪、鞍山、上海、阳泉、石景山等地也先后建起高炉10余座(其中200-695m³高炉7座,其余为100m³以下的小高炉),1920年生铁年产量达到43万吨,但因一战后,钢铁价格下跌,导致部分工厂关闭,钢铁产量长期徘徊在40万吨以下。

东北地区的钢铁企业主要由日本殖民者建设,其中本溪湖煤铁公司制铁厂(现本钢一铁厂)1、2号高炉,分别于1915年和1917年建成投产,是东北地区最早使用的高炉,1945年日本撤离时,将炉体破坏。1949年7月3日修复投产,至2008年12月17日正式停炉,共生产了2940万吨生铁。

鞍钢炼铁总厂老1号高炉,始建于1917年3月,1919年4月29日正式点火生产。1号高炉是料罐式高炉,有效容积633m³,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至1945年9月24日,日本侵略者共掠夺1号高炉生产的生铁195.7243万吨。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鞍钢被洗劫一空,1号高炉受到遭受破坏。1949年9月7日,以老英雄孟泰为代表的鞍钢工人恢复1号高炉生产,至2005年8月5日停炉,1号高炉累计为新中国生产合格生铁1600万吨。2006年3月,老1号高炉异地重建,成为见证鞍钢发展的工业遗产景观。从1921年至1971年,鞍钢还陆续建设了2-11号高炉,容积从888m³提高到2580m³。2003-2006年,鞍钢陆续拆除早期建设的老式高炉,投产新1号、新2号、新3号三座3200m³高炉。2008年至2009年,鞍钢营口鲅鱼圈新厂2座4038m³高炉陆续投产。进一步加快鞍钢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首钢1号高炉由北洋军阀政府于1919年9月动工兴建(原北京石景山钢铁厂),1922年工程建至80%,因直奉战争被迫停工,北伐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该厂,驱使大量战俘劳工修复重建。次年11月20日开炉出铁,一号高炉有效容积为389m³。1943年后,日军又抢建了11座日产20吨的小高炉。该厂所产钢铁主要用来制造武器弹药。1945年日军投降后,石景山钢铁厂被国民党接管。但国民党忙于内战,该厂只有部分小高炉恢复生产。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6月26日首钢1号高炉复产。1993年进行易地扩容改造,新建设的1号高炉有效容积达到2536m³。首钢2号高炉于1941年从日本釜石制铁所迁来,于1943年建成,容积为516m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石景山钢铁厂在1928年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的近10年时间里,不闻不问任其废弃。而在1937年日军占领该厂后迅速投产,所产的26万吨钢铁,全部用于侵略战争。

1978年3月,首钢2号高炉移地大修,1979年12月15日投产,高炉容积增大到1327m³。1991年、2002年进行两次大修改造。1993年6月竣工的首钢新3号高炉容积为2536m³。1972年10月竣工的首钢4号高炉容积为1200m³,1992年扩容到2100m³。1959年5月投产的5号高炉容积为1036m³,2005年7月停产。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后,这些高炉都将拆建。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从1931年至1949年,民国政府将汉阳铁厂、六河沟铁厂、上海钢厂等内迁,在四川、云南建设一批小钢铁厂投入生产。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新建了一批高炉和铁厂。1942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仅为7.8万吨,敌占区高达170万余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敌占区大部分钢铁厂被日本人破坏,生铁年产量降到不足20万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能开工的高炉只有9座,生铁产量只有16万吨,居然还不到一战末期生铁产量的一半。

由于中华民国时期,战争连连、时局动荡、买办当道,再加上国民党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重视本国重工业发展,导致我国在清朝末期已经起步的钢铁、造船、军工等产业,大多都没能维持下来,这使得我国工业化大发展至少延后了40年。而这个时期正是世界工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钢铁、电力、化工、航空、造船等产业飞速进步。二次世界大战又进一步刺激了工业技术发展。而我国衰微的工业和军工国防体系,使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1949年内战失败后,国民党带着200多万残兵败将逃到台湾,同时将全国的黄金储备、工业物资、技术人才,尽其所能运往台湾,不能运走的就破坏掉。这又进一步抽干了我国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的罪人。他们拉下的差距,让中国人追赶得太辛苦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努力休养生息积累资源、恢复生产,对各钢厂原有高炉进行修复改造,使生铁产量迅速提高,到1957年上升至593万吨。1958-1978年间有武钢、包钢、攀钢等数十家新建钢铁企业投入生产,加上老厂扩建,新增高炉有百余座之多,使1978年生铁产量增加到3470万吨。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加速。1978-1998年间又新建改造包括宝钢4063-4350m³高炉在内的一批现代化大高炉,加上新增的一大批300m³小高炉在内,新增容积约8万m³。1993年我国生铁产量达到873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1997年统计,全国有高炉3228座(其中大于1000m³的仅44座),年产生铁能力12648万吨。2008年我国生铁产量达4.7067亿吨,约占世界生铁总产量的50.8%。大型高炉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截至2009年底,全世界2000m³以上高炉约有150多座,4000m³以上高炉约40多座。我国约有高炉1100余座,1000m³以上高炉超过170座,4000m³以上高炉13座。随着国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高炉座数会大幅度减少,高炉单产、寿命、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期。


日本新日铁大分制铁所高炉远景。该厂占地7平方公里,2007年产量为939万吨。
世界5000立方米以上特大型炼铁高炉概况

日本新日铁大分制铁所1号高炉容积5775立方米1972年11月投产(原4158m³),2009年8月2日扩容复产(原4884m³)
日本新日铁大分制铁所2号高炉容积5775立方米1976年10月投产,1989/2004年5月扩容复产(原5245m³)
世界最大炼铁高炉——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下)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
日本新日铁君津制铁所4号高炉容积5555立方米1975年10月投产,1987/2003年5月扩容复产(原5151m³)
日本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1号高炉 容积5443立方米1979年3月投产,1992年5月/2007年4月扩容复产(原4650m³)
日本JFE京浜厂2号高炉容积5000立方米1979年投产,1990年7月/2004年3月扩容复产(原4052m³)
日本JFE福山厂4号高炉容积5000立方米1971年4月投产,1990年6月/2006年5月扩容复产(原4288m³)
日本JFE福山厂5号高炉容积5500立方米1973年11月投产,1986年2月/2005年3月扩容复产(原4664m³)
日本JFE千叶厂6号高炉容积5153立方米 1977年投产,1998年5月扩容复产(原4500m³)
日本JFE仓敷厂4号高炉容积5005立方米 2002年1月扩容复产(原4826m³)
日本住友金属鹿岛厂1号高炉容积5370立方米 1971年1月投产,1979年/2004年9月新建投产
日本住友金属鹿岛厂3号高炉容积5370立方米1976年9月投产,1990年/2007年5月扩容复产(原5050m³)
日本神户制钢加古川厂2号高炉容积5400立方米 2007年5月扩容复产(原3850m³)
德国蒂森斯韦尔根厂2号高炉容积5513立方米 —
俄罗斯切列波维茨厂5号高炉容积5580立方米 1986年4月投产,2005年9月大修复产
乌克兰克里沃罗格厂9号高炉容积5026立方米 1974年投产,2003年11月大修复产
韩国浦项制铁光阳钢厂4号高炉容积5500立方米 1992年9月投产,2009年7月扩容复产(原3795m³)
中国京唐钢铁1号高炉容积5500立方米 2009年5月投产
中国京唐钢铁2号高炉容积5500立方米 2010年投产
中国沙钢华盛容积5860立方米 2009年10月投产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Ipatinga厂容积5000立方米 2011年投产

我国4000-5000立方米高炉概况

宝钢1号高炉容积4966立方米,1985年9月投产,1996年4月/2008年12月扩容复产(原4063m³),年产405万吨。
宝钢2号高炉容积4706立方米,1991年6月投产,2006年12月扩容复产(原4063m3),年产387万吨。
宝钢3号高炉容积4350立方米,1994年9月投产,年产325万吨。
宝钢4号高炉容积4747立方米,2005年4月投产,年产生铁400万吨
太钢3号高炉容积4350立方米,2006年10月投产,年产生铁320万吨(易地大修)
本钢新1号高炉容积4747立方米,2008年10月投产,年产生铁335万吨
本钢8号高炉容积4350立方米,2008年9月投产,年产生铁320万吨(改造大修)
鞍山鲅鱼圈1号高炉 容积4038立方米,2008年9月投产,年产生铁325万吨
鞍山鲅鱼圈2号高炉 容积4038立方米,2009年4月投产,年产生铁325万吨
马钢新区A号高炉容积4000立方米,2007年2月投产,年产生铁293万吨
马钢新区B号高炉容积4000立方米,2007年5月投产,年产生铁293万吨

2008年世界生铁产量排名
01、中国产量达47067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50.8%。
02、日本 产量达8617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9.3%。
03、俄罗斯 产量达 4830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5.2%。
04、巴西 产量达3497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8%。
05、美国 产量达3299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6%。
06、韩国 产量达3121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4%。
07、乌克兰 产量达 3098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4%。
08、德国 产量达2911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1%。
09、印度 产量达2890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1%。
10、法国 产量达1137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1.2%。
2008年世界生铁总产量为92670万吨,比2007年下降2%。
(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协会IISI)

2009年世界十大钢铁集团

企业名称2009年粗钢产量

1安赛乐米塔尔7320万吨 收入651亿美元 亏损16.8亿美元
2 中国河北钢铁集团4020万吨 收入259亿美元 盈利10.2亿美元
3中国宝钢集团3890万吨 收入286亿美元 盈利21.2亿美元
4 中国武汉钢铁集团3030万吨 收入198亿美元 盈利 3.7亿美元
5韩国浦项制铁2950万吨 收入289亿美元 盈利27.3亿美元
6日本新日铁2761万吨 收入376亿美元 亏损 1.2亿美元
7中国沙钢集团2639万吨 收入214亿美元 盈利 7.3亿美元
8 中国山东钢铁集团 2638万吨
9 日本JEF钢铁公司2628万吨 收入306亿美元
10印度塔塔钢铁公司2190万吨 收入216亿美元 亏损 4.2亿美元
来源:英国《金属导报》综合整理


日本JFE京浜厂2号高炉,原容积为4052立方米,2004年3月扩容到5000立方米。

日本JFE千叶厂6号高炉,原容积4500立方米,1998年5月扩大到5153立方米。

日本新日铁君津制铁所4号高炉,容积5555立方米,1975年投产,1987年、2003年(原5151m3)两次扩容复产

日本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第1高炉、第2高炉,1号高炉原容积4650立方米,2007年4月扩容到5443立方米

日本住友金属鹿岛厂左侧2号高炉、右侧3号高炉,3号高炉原为5050立方米,2007年5月扩容到5370立方米。

日本住友金属鹿岛厂


新日铁君津制铁所,1965年建厂,位于千叶县君津市,占地12平方公里。2009年粗钢产量763万吨。


新日铁大分制铁所,1971年建厂,位于大分县大分市,占地7平方公里。2007年粗钢产量939万吨。


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1958年建厂,位于爱知县东海市,占地6平方公里。2008年粗钢产量595万吨。


新日铁釜石制铁所,位于岩手县釜石市,占地0.5平方公里。


新日铁室兰制钢所,建于1909年,位于北海道室兰市,占地4平方公里。2007年产量154万吨,

东日本制铁(JFE)京滨厂,原日本钢管扇岛厂,位于东京湾西侧的神奈川县川崎市,面积6平方公里。人工岛东面是原料输入区,岛的西面则是成品输出区,由东向西,按照整个炼铁流程进行布局。

西日本制铁(JFE)福山制作所,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

东日本制铁(JFE)千叶厂,位于东京湾东北部的千叶市中央区,占地6平方公里。


西日本制铁(JFE)仓敷厂,原川崎制铁水岛厂,位于冈山县仓敷,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


神户制钢加古川厂,占地1.2平方公里。

北京首钢搬迁至唐山曹妃甸后,采用填海造地方式建设的庞大厂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


首钢京唐项目规划建设两座5500立方米高炉,将于2010年全部投产。首钢位于北京石景山的老高炉已停炉拆迁。

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见证了中国与日本,这个后起工业化国家,在近百年里迥然不同的命运。


二战中,日本八幡制钢所全力运转,为日军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历史曾经给过国民党机会。早在1928年,民国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就提出了“十年内建设十万英里铁路”的交通建设计划。1930年1月,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了投资二亿元建设发电、钢铁、化工和其他工厂的五年计划。孔祥熙的后任陈公博于1932年提出了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要求投资16亿元在四年内建立钢铁冶炼、煤、铁、石油、矿产开采、机械、电器及汽车制造等多种工矿企业。此外,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交通部、铁道部、农林部和其他政府部门也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计划。

  然而,所有这些计划都未能实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时任财政部长宋子文(1928-1933年)等人反对发展重工业。他们认为发展重工业是亏本的生意,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产业分工,由中国发展轻工业,再用轻工产品去换取德国的军火武器(根源在于国内军工不兴,军火贸易才能成为四大家族重要的敛财渠道之一,回扣佣金达20%以上)。就在这样的路线方针下,中国自清朝末期起步的重工业体系被市场经济淘汰。而国民党靠着民营资本为主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渡过了至今仍有人吹嘘的“黄金十年”。

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一年,在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才完成了一份得到蒋介石支持的「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要求投资2亿7100余万元,在五年内建设冶金、化工、煤炭、机械、非铁金属等三十一家工矿企业。计划完成时,这些企业将达到年产煤150万吨,钢30万吨,铜、锌、铅各5000吨,汽油5000万加仑,以及其他重工业产品。

当国民党在湖南湘潭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建设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时,抗战全面爆发了。日本人的坦克飞机大炮轻易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强大的重工业为日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而能赚钱的轻工业体系,能给国民党军队提供什么?照片里日军的坦克,轻易就攻陷了民国首都——南京。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6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照片为日军在长江边集体屠杀南京市民后焚尸灭迹。

(照片来自[日]《村濑守保写真集·私の从军中国战线》)


工业化的过程就是铁与血的过程,当一个国家不重视铁时,他的国民将付出血的代价。

视频:NHK纪录片——新日铁的决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416.html

更多阅读

美国游——世界最大的沙漠植物园 凤凰城沙漠植物园

这个沙漠植物园(Desert botanicalgarden)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植物园,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查了查网上资料,这里收藏沙漠植物种类最多,也是世界保存最好的植物园之一。它的活体植物收藏包括近2万种,分属于133科3,886个分类群,尤以仙人掌科

世界最大航母 世界最大航母有多高

中国在研4万吨级两栖登陆舰(二舰以上加组合世界最大航母)结构:1、全通甲板,舰楼位于后平端,中空,可运载大量兵员和各类武器。2、甲板前后和中部各置一处战机升降器,此设战时可以同时起飞三架战机;3、舰两侧使用,太空精密对接技术,可以使多个同

山西煤老板三十亿购世界最大卡车 每天耗油4吨 山西焦煤

山西煤老板三十亿购世界最大卡车 每天耗油4吨[2011-09-17] 据介绍,现在涨价约为3000万人民币每台。上图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使用的930E卡车,这是目前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卡车,斗容平装171立方米

声明:《世界最大炼铁高炉——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下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为网友聪明的笨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