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青少年早恋如何处理

徐政龙

(市级获奖论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attempting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of adolescence including sex education, love education, relationship education, preventing teen pregnancy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by find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the benefits and con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puppy lov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literature studying and questionnaire. The main literatures on puppy lov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ublished in the past over two decades are studied. The literature concerned to puppy love in the 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Pregnancy is studied.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students’ puppy love in grade three of senior high school is found out by a questionnaire. In connection with students’ puppy love, an effective education approach is attempted to probe.

Keywords: puppy / calf love, consciousness of sex, cause of puppy / calf love, Countermeasure of puppy / calf love,education of adolescence, education of relationship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当今高中学生早恋的特点,早恋的原因,早恋的现状,早恋的利弊,早恋的对策,尝试在高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包括性教育、恋爱/爱情教育、人际关系教育、避免少女怀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其中综合研读了国内近20多年来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主要文献,又解读了近年来美国正在开展的“全国预防少女怀孕运动”的有关文献;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了当代高中学生的早恋现状。针对高中学生早恋问题,企图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早恋,性意识,早恋原因,早恋对策,青春期教育,关系教育

引言

早恋问题涉及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是青春期学生的一个重大难关。由于早恋,轻辄使优秀学生成绩滑坡、或学习落后学生越学越落后,最终辍学而成为流失生;重辄使学生结仇记恨、打架斗殴,私奔、离家出走、殉情自杀、刑事犯罪、少女怀孕、堕胎甚至生育成为未婚妈妈;有时,一个班里有许多对学生谈恋爱,严重影响班风学风。因而早恋问题是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很头痛和棘手的问题,也是困扰当今世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难题。

早恋问题之所以是个难题,原因在于,教师对此处于这样一个两难的困境,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管,往往是管错,“干涉内政”,“拆散鸳鸯”,“侵犯学生隐私权和人权”,造成师生情绪对立;不管,则造成学生早恋风气愈演愈烈。另外,早恋通常是不公开的“地下活动”,教师和家长往往难以觉察到,很难对早恋者进行适时的教育。到了学生出现上述恶性事件时就为时已晚了。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呢?本文企图对此作深入探讨。

1.“早恋”的含义

1.1早恋概念的界定

1.1.1“早恋”的定义

按习惯,与早恋研究有关的学生身心发育的年龄阶段有两个重要名词。少年的定义:少年是指Teen,十几岁的人,即10-19岁的人。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Adolescence,年龄范围大约为13-17岁。

文献对“早恋”的含义的叙述如下:

(1)早恋系指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尽管国家并无关于“恋爱年龄”的具体规定,但人们在习惯上却以下述两条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按此标准衡量,中学生间的恋爱,都可以称做“早恋”。具体地说,我国教育工作者通常把中学生两性之间写情书、赠照片、订约会、拥抱、接吻、海誓山盟等都看作是早恋行为。[1]

(2) 在学生中,常见的早恋现象有:男女同学经常单独约会或相处;于对方有强烈的感情依恋,见不到对方就不能正常地生活、学习,产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类的情感体验;与异性经常递条子,或者书信往来,“互相馈赠”,背着家长、老师偷偷地写信、写日记,见了家长、老师急忙掩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经常与人讲话,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异性交往时有拥抱、接吻等举动,甚至有性行为,等等。[2]

(3)学生“早恋”是指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意志不坚定,不懂得选择恋人必须考虑的一些条件等的情况下,只凭对异性幼稚的感情而缺乏理智的过早谈情说爱的行为。[3]

(4)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4]

(5)过早关注异性,倾慕异性,追求异性,以求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早恋”现象。李学铭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把早恋看作是14岁以前的青少年在心理和行动上表现出的单恋、自恋、两性间相互恋、相互爱等现象。

恋爱对少男少女来说是个“迷”,常会使他们产生种种神秘的畅想,总想了解和尝试,所以,“早恋”成了他们尝试人生的一种方式。而少年的“早恋”往往是感情支配理智,不顾利害得失。虽然,这种感情纯洁、真挚、很少有杂念。但是,这种爱情太理想化,经不起风浪波折。幼稚和盲目常常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故称为“苦涩的早恋”。[5]

早恋一词对应的英文是puppy love或calf love,意思是青少年或童年时短暂的恋爱(temporary love of an adolescent/teen)。Puppy是“小狗”、“幼犬”,calf是“仔”、“小牛仔”。显然,小狗、小牛们的恋爱是闹着玩,纯粹是游戏,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通常文献中的“早恋”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尤指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的恋爱。

1.1.2高中学生“早恋”的含义

如果小学生谈的“恋爱”称作“早恋”,不会有异议,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岁以下,谈恋爱当然为时过早。如果高中生谈恋爱也为时过早吗?高三学生一般在18岁,1960年代以前,18岁正是我国男女结婚的年龄。

但是,当今大量教育类文献仍把高中学生的恋爱称作“早恋”。这显然跟学生的身份有关,一是因为学生当前的任务是学习,二是因为学生尚无自立能力,一切要依赖于父母和老师。按此定义,不但高中生的恋爱是早恋,而且大学低年级和中专学生的恋爱仍然是早恋。

1.2早恋的特征

1.2.1高中学生恋情的特点

对高中学生的恋情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3][6]

(1)高中生的“恋情”是朦胧的

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 对异性的好奇和神秘感以及爱与被爱的愿望强烈地撞击着高中学生的心灵,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没有办法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没有能力理清自己的情感、思绪,没有明确的爱的方向和目标,许多情形下也没有明确的表达,这个时期的爱情是一种朦胧的、盲目的、连当事人也糊里糊涂的爱。

(2)误把友谊当爱情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男女学生对异性均有互相接触、互相了解的愿望,均有追求友谊、向往爱情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少不更事,往往区分不清自己的感情、心理,也不清楚友谊和爱情的区别,非常容易把友谊当作爱情,并且为此投入大量的感情、精力和时间,既影响了学业,又收获不了爱情。

(3)对待“恋情” 很认真,很偏执

高中学生产生“恋情”是在他们对感情懵懂无知走向了解熟悉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此非常认真、执着,甚至偏执,即所谓的“赤子之心”。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对方的家庭、背景,也难以关注对方的性格、学识、人品,只要是看着符合自己的心中梦想,彼此言语相投, 就能够让他们投入地爱一次。他们很看重这最初的情感,不希望、不允许他人评判自己爱的对象,即使是父母、师长的意见和批评也会引起他们的戒备和反感。

(4)自我控制力较差

由于他们认识水平低,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又薄弱,再加上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情感易于冲动,自制力不强,常常可能置道德与法制于不顾,很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误。

1.2.2早恋意识和行为的特点

从恋爱的条件看,学生谈恋爱,条件比较单纯,而社会上的年轻人,考虑的方面却比较全面。中学生的恋爱,双方都缺少社会道德感、责任感。中学生的早恋意识和行为有四个特点:[3][7]

(1)朦胧性——结局的不确定性

早恋的学生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 他们只是渴望与异性多进行单独的接触,恋爱的目的并非指结婚,对爱充满了朦胧的感觉,对恋爱涉及的方方面面缺乏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对于爱情的结局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2)矛盾性——愉快和痛苦并存

有早恋关系的学生心里也充满了矛盾, 他们既想相互多接触, 但又怕被别人发现, 在早恋的过程中, 既有涉入爱河所品尝到的喜悦,又有因早恋而带来的种种痛苦,他们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情感的不稳定性

在行为方式上,学生的早恋往往缺乏持久性,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 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学生之间的早恋关系缺乏稳定性, 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今天“爱”这个, 过几天“爱”的却是另一个人。

(4)差异性——学生间的早恋各不相同

学生的早恋往往因个人的性格、爱好、观念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在早恋行为上有较大差异。

1.2.3早恋现象的特点

青少年早恋现象有三个特点:[8]

(1)情境性与短暂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由于青春期少男少女大多处于求学期间,彼此朝夕相处,接触频繁,他们对异性特别敏感,情感强于理智,一旦喜欢便迅速进入“热恋”,由于其感情的不稳定,他们“热”得快,“冷”得也快。随着放假、升学、调班、换座位,他们的恋情便会发生改变。

(2)感染性与效仿性——“跟着感觉走”

青少年学生喜欢群体活动,相互之间存在影响,在“恋爱”问题上也是如此。当群体中出现一对恋人的时候,其余的便会争相效仿。他们认为自己如果不谈恋爱就会低人一等,这种攀比心理使他们感情像风一样,只有跟着感觉走。

(3)逆反性与反抗性——“我偏偏喜欢你”

青少年男女的恋爱一开始是比较朦胧的,如果采取宽容的态度,正面的加以引导,这种朦胧的感觉会发展成为正当的友谊。但由于成人的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我偏偏要这样,我就是要喜欢他(她)”,这样越堵越禁,“恋风”越刮越猛。

1.2.4早恋与单相思的区别

互动性是区别早恋与单相思的最基本特征。其中男女双方的情感和行为互动是最主要的特征。而单相思是男女单方的心理活动。

互动有两层含义:其一,早恋是男女生双方情感、行为互动的过程。包含了理智与情感的互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互动等。其二,亲子互动、师生互动、朋友互动等因素都会影响“早恋”的发生[9]。

“早恋”是男孩女孩双方情感、行为互动之后产生变化的发展过程:理智与情感互动;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互动;女性青春萌动早与男性青春萌动晚互动;男孩“进攻”与女孩“防守”互动;男孩“花心” 与女孩痴情互动……,他们或许从友谊渐入爱情,再由爱情回到友谊;他们或许由暗恋突发热恋,忽又演变成单相思;他们或许一见钟情并迅速“升温”,忽因某件小事而劳燕分飞形同路人。

过程尽管千姿百态,有个特征却是共同的:不稳定性。正因为不稳定,所以才有那么多“海誓山盟”。“早恋”毕竟是心理不够成熟的少年人的恋爱,总处在连自己都难以把握的变化中。

高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青少年早恋如何处理
“早恋”动态过程,又要受到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影响,形成非线性发展变化。教师的态度、父母的立场、同学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 早恋”的发展变化,甚至可以说,是男女双方和亲子、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早恋”进程的。教师的冷静处理可以把初涉爱河的故事演绎成重返友谊大家庭的故事,当然也可能正是教师的武断指责把本是友谊的双方逼成风雨同舟的一对;父母的耐心倾听和信任尊重,可能会提醒孩子反思自己情感的选择,而父母急躁的审问和粗暴的干涉,可能把本是单纯的同学关系催化为相依为命的恋人关系;同学之间对“早恋”的沉默冷淡,可能会使恋爱双方从陶醉中清醒,做到自省自律,而同学之间对“早恋”的艳羡或鄙视,可能会迅速促成或瓦解这段恋情。

可见,“早恋”过程,并非相恋双方所能把握的,而是当事人与环境互动共创青春成长的过程。“早恋”结局具有“不确定性”。中学生自己这样描写:青春的爱只是我手中的一只纸蝶,遇见风会吹走,遇见雨会沉沦,遇见火会燃烧。有经验的班主任常说:推一推,可能推成早恋;拉一拉,拉回友谊。这正说明“早恋” 动态发展中内因外因互动的不确定性特点。[4]

1.2.5早恋与真正爱情的区别

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感情经历往往是处于一种把异性理想化、为排解性压力、表现出的朦胧、不确定的性爱意识。他们彼此依恋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多半是对友谊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又加上诸多自身浪漫和幻想的多重混合的心理活动。虽说这种恋情与成熟的爱情同样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情的表现,但与真实的爱情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9]

(1)早恋的不持久性

校园出现的早恋大多数都是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即使有承诺也是无法实现的,大多是没有结果的。

(2)早恋的盲目性

许多中学生早恋的事例中,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3)早恋的偏激性

早恋在遇到波折时——例如对方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甚至自暴自弃、自杀等。

(4)早恋的危害性

早恋发于青春期,是心理躁动时期,此时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发生并非心理所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

早恋主要是与中学生的易冲动、缺乏理智的发展特点有关,因此,成年人的指导及环境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1.2.6早恋与友谊的区别

(1)爱情与友谊的区别

爱情有四个要素:1)性欲;2)情感;3)理想;4)义务。

友谊有三个要素:1)共同的思想和志向,即志同道合;2)共同的兴趣和爱好;3)共同的利益。

爱情具有专一性、排他性,要求恋爱双方彼此的忠贞和强烈的责任感及义务感。

友谊则没有年龄、性别、性格的限制,也无排他性、专一性,没有要求双方的忠贞、责任感和义务感,讲究的是兴趣相同,志同道合。

(2)早恋与友谊的区别

中学生的早恋常常以“友谊”为幌子,使人不清楚他们到底是谈友谊还是谈恋爱。且听一个中学生对早恋的辩解:

“您别说我们这是早恋,别站在你们成人的立场来说我们。我不希望成人用另类眼光看我们。你觉得什么叫早恋?暗暗地喜欢某个同学算吗?拉拉手算吗?拥抱、接吻算不算?什么早恋啊?都是你们成人强加给我们孩子的。谁早恋了啊?我们就是喜欢在一起!”“千万别说我们早恋,就算情感萌动,或者好感吧。就算是你们说的早恋吧,我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情感交流。” [10]

毕竟,早恋和友谊是有所区别的。早恋跟正式恋爱有更多的共同之处,跟友谊的区别较大:

1)有无隐秘性和公开性

通常的早恋行为都比较隐秘,即使到了公开的时候,双方的许多行为仍然很隐秘,交谈的内容不让第三方知道,尤其不让父母、老师知道。友谊的行为和内容通常是公开的,没有秘密约会。尤其是,早恋有手拉拉、并肩走、拥抱、接吻、体肤触摸等行为,而友谊则没有这些行为。

2)有无排他性、专一性

正式恋爱的双方通常有排斥同性,对对方有专一性,喜欢单独相处,如一同单独进公园,一同单独看电影,等等。而友谊则不排斥同性,对对方没有专一性。

3)有无爱情礼物

爱情通常有象征爱情的“定情礼物”,如鲜花、个人照片等。而友谊没有这种礼物,即使有礼物,没有专门的象征性,例如送学习用品等。

1.3早恋的表现

1.3.1早恋的预兆

通过对早恋学生的细心观察,参阅有关文献,可以总结出中学生早恋前发生的一些先兆现象,虽然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代表早恋一定即将发生,但早恋发生前必然有这些现象的全部或一部分:[7][11][12]

(1)突然过分地喜欢修饰打扮,讲究发型、衣着,爱照镜子和梳头;

(2)喜欢看有恋爱情节的电影、电视集,对吟唱爱情的流行歌曲有感触;爱看言情小说,摘抄其中精彩的情爱描写,喜欢爱情诗词;

(3)经常瞒着父母和同龄异性单独去看电影或去游乐场所;

(4)对老师、家长反感,从而回避他们;

(5)上课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经常走神,甚至精神恍惚;

(6)活泼好动,情绪不稳, 时而春风得意,时而乌云满天,喜欢与别人交往的学生,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接触;

(7)莫名兴奋,觉得身体里有股巨大冲力;

(8)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旷课、迟到、早退。

(9)突然有人寄信来,而且寄信人不留地址,寄信人常用假姓名(例如玻璃心、夏雪、冬雷、水晶花、野玫瑰、流星雨等等);

(10)在异性面前好表现,常向异性献殷勤,献物献计,干活代劳,活动积极,帮助别人打扫、擦洗等等。

1.3.2早恋的类型

中学生的早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幼稚型,一种是成人型。

幼稚型的早恋主要发生在初中生当中。初中生事实上还基本不懂什么是恋爱,他们的早恋大多数是在模仿,再要好,吵一架就成了冤家。充其量,他们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而到了初三阶段,他们要恋也没有时间了。

高中生可就有了质的不同, 从生理学角度看,他们大部分已是成人,自然会发生成人型早恋。既谓之成人,又何谓早恋?因为从社会学角度看,他们又都还是未成年人。成熟的生理往往会打败幼稚的心理。因此,对高中生的早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13]

1.3.3中学生中早恋的形式

“早恋”现象不仅一般中学有,重点中学也有。“早恋”学生中有些是中差生,也有不少是学生干部,尤其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长相优异的优秀学生。

“早恋”的表现形形色色,有的是相互爱慕,情书往来;有的是相邀约会,逛公园,进舞厅,形影不离;有的是打打闹闹,搂搂抱抱;有的则缺乏自控能力,发生越轨行为,怀孕、堕胎甚至成为未婚妈妈。

女生宿舍里,女同学谈论较多的就是有关男女之间“爱情”的话题;在不少同学的日记上,都记有她们对异性表示爱慕的日记。

在墙壁上,在课桌抽屉里尤其是实验室实验桌的抽屉里,在厕所门上,用铅笔、钢笔、彩笔等书写的文字中,几乎清一色是关于爱情的名句、名言和名诗,还有大量的关于爱情内容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

普通中学里“早恋”问题更严重些。在一些同学的心目中,有女朋友是一件很威风、体面的事;一些女同学则认为,有男同学追求才“光荣”。[14]

2.早恋的原因

2.1学生早恋原因的类型

学生发生早恋的原因很多。经调查了解和对有关的文献研究,引起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3] [15]

(1) 爱慕型

日常积累起来的或由于某种机会、某次活动而产生的对异性的好感,即“爱慕型”。1)对异性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爱慕,学校中总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备受异性追崇;2)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爱慕,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3)对异性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欣赏、好感直至爱慕,因为一个有气质或者有才华的人,无论在谁的眼里都是可爱的。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效应,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理想化、模式化。

(2) 引诱型

受社会的某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或驱使,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没有情人是废物”等价值观的影响,或是受色情书刊、录像的诱惑、流氓坏人的引诱,属于“引诱型”。

这部分中学生应该属于“问题学生”一类。他们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不好,升学无望。或者缺少家庭温暖,又受了不良风气的浸染,因而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倾向。这种精神世界的空虚无聊导致了早恋的产生。基于这个前提,几乎所有这种类型的早恋者对感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游戏。

(3) 补偿型

由于厌学、无所事事,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使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补偿感情的空虚和生活的孤独,为寻求精神寄托,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而去体验一下恋爱的滋味,谋求补偿,属于 “补偿型”。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4)好奇型

由于经常从各种媒体得知别人谈恋爱,出于对异性、对恋爱、对爱情的好奇心,为了寻求精神刺激,也出于对恋爱的有趣和好玩而发生的早恋。

(5)探求型

为了将来的生活“打基础”、“积累经验”,了解人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异性而发生的早恋,就是探求型。

(6)模仿型

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7) 从众型

“从众型”也可称为“跟风型”,虚荣心起了关键作用。为维护某种面子或自尊,如“别人都谈上了,我岂能落后”,更可笑的是,一些学生认为应“近水楼台先得月”、“本班的女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等,从而导致“早恋”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

(8) 逆反型

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 ,“你不让我谈,我偏谈给你看”的逆反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属“逆反型”。

2.2早恋的内因

2.2.1性心理发展的必然

早恋的发生实际上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对性意识的明晰和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

性意识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划分。一般地说,人类性意识发育经历四个阶段。美国学者赫罗克有四阶段论:性的反感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追求异性的狂热期,浪漫的恋爱期。

我国学者划分的四阶段论是:抵触、好感、依恋、爱情。

我国学者也有三阶段论:

(1)接近-疏远期:在此阶段产生想和异性接触的意向,想接近而不敢接近,夹杂着好奇心和神秘感(约在小学高年级至初一)。

(2)主动接近期:两性爱慕的意向增强,神秘感减少,出现主动与异性接触的现象。寻求与异性一起活动的机会与理由,渴望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约在初二至高一)。

(3)初恋情感出现期:爱情意识增强,开始向往爱情生活,心目中形成理想的恋人形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热烈向往和钟情,情感较集中较强烈,有一定的幼稚而浪漫的幻想成份。形成初恋情感(高二及以后)。[16]

另有一种划分是,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阶段期,即对两性之间一无所知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两性交往发生变化,开始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早恋即发生于这个时期;第四阶段是经济及生活独立之后的恋爱婚姻阶段。

中学生正处在性敏感期,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并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达到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因此,男女学生的吸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早恋对学生来讲,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心理体验与发展。[9]

2.2.2青年前期心理特征的必然

青年前期的“早恋”心理特征:①处于青年前期的中学生,“他们敏感,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敢想、敢说、敢做,自尊心、自信心强,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大,容易偏激,摇摆。他们热心,重感情,但激情占相当的地位,感情的波动性大。他们精力充沛,能力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大。

1)争强好斗排他性

男女中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不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两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一起,总想避开朋友或熟人。甚至一方与别的同学相处过多会产生焦虑,争风吃醋,打架斗殴。

2)情谊绵绵依恋性

性爱冲动常常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接近欲望。如果对自己的异性友人产生一种欲求相见而不能的焦虑感,而一旦见面尽管无话可说,也宁愿两相厮守,不愿分离。这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依恋情结,在正常友谊中是绝对不会有的。

3)不计后果欠理性

少男少女由于年龄小,认识不足,其情感强烈但肤浅,认识模糊欠理智。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为,总是满怀激情投入到爱恋之中,花费不少心思和时间在写情书、约会、逛公园、看电影、甚至拥抱亲吻,容易产生不顾后果的冲动行为,偏离道德和法制的规范。许多“早恋”的学生,若问他们为什么相爱,往往谈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有的只是好奇,有的以貌取人,有的倾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只是偶尔的好感。之所以会发生这些现象,主要是中学生对爱情不理解,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友爱观、恋爱观、幸福观、人生观,而凭着一时冲动相互表达衷情。

4)自认合理随意性

许多“早恋”的学生自认为已经长大了,谈恋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指责,所以一旦干预就十分反感,故意顶牛。甚至个别学生公开声明要捍卫自己的自由。他们只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并没有从社会性、法律性、道德规范等方面来考虑。许多中学生成绩下滑、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甚至道德败坏、性犯罪、自残自杀都与“早恋”现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5)思维方式简单性 [11]

我想要追求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别人都这样,我做又何妨;这种体验我感觉很刺激;这证明我很有魅力、很能干;越不让我做我要越做。

2.2.3自身性意识的觉醒

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一般都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机能的迅速发展,心理上也开始发生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在这情窦初开的青春萌动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神秘感,喜欢接近和交往异性。男同学喜欢以“男子汉”自居,好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女同学则喜欢打扮和修饰,希望引起男同学的注意和欣赏。一种朦朦胧胧的“爱的意识”开始在他们的心头萌发。这种生理、心理上的早熟,与他们道德、情感观念上的不成熟及自控能力差,是形成中学生“早恋”的一个内在原因。[14]

对性爱的需要和关注的增强,是早恋的根本原因。由于性生理的成熟,由性觉醒带来的青春活力,使青少年对感情生活的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由于这一机制的变化,使他们更愿意和希望接近异性。[2]

2.2.4异性的吸引

对中学男生来说,女生世界对男生很有吸引力,他们渴望和女生交流。对中学女生来说,在家里,很崇敬爸爸。在学校,觉得男生很了不起。[10] [17] 所以,“从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被你吸引住了”。显然,这是异性的吸引。[17]

(1)女生的魅力[18]

1)凝聚力魅力

中学女生遗传了伟大母亲的特征。以慈待人、热心助人、乐于奉献、对周围同学总是倾注真诚而诚挚的爱。不单单是她们之间的相互凝聚,而更大程度上是对异性同学的凝聚。有许多方面的活动,以及活动形式往往总是以一定的女生为轴心,而表现出活动的舒畅性和圆满性。中学时光的难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学女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作用,而使中学生活丰富多彩。

2)学习魅力

比较紧张的学习生活要数中学阶段。这一阶段中的中学女生表现得尤为严谨、扎实、稳重而一丝不苟。课堂上专心听讲,作业工整、从不拖拉。每个音节、每个符号也没有马虎过,同时还善于整理、记忆、回忆。这对喜欢顽皮的男生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在严肃、严格的学习态度方面,女生对男生具有很大的魅力。从而形成男女生间的良性攀比心理,进一步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和浓缩。

3)思维魅力

中学女生的思维方式与中学男生相比有她的不同方式。男生的思维粗略,常有疏漏,而女生的思维方式全面、精细、具体,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完整,表达形象生动、对普遍原理具有求异,善于挖掘,提纯和升华。如果一般男生的思维具有三维结构的话,那么中学女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多维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女生所特有的思维魅力,体现出女性深邃的内在美。

4)情感魅力

中学女生情感丰富细腻,并且注重自我修养和感情的培植。尤其对异性同学有着真挚的、色彩斑斓的、得当的、朴实的情感魅力。她们对异性投来的特有的目光和隐晦的表露处理细腻委婉、表露而不失大雅和庄重。体现出女性独到的沉重和丰富的内含,以及对感情的严肃稳重而不失自尊的中学女生形象。显示出对情感处理的大度和魅力。

5)体态魅力

如果说人体艺术是永恒的话,则中学女生的体态则是艺术的精髓。中学女生圆润均匀的曲线,飘飘洒洒的秀发,玲珑透剔的笑脸、明亮纯真的眸子、白皙而富有弹性的肌肤等等,都给人以美的活力;艺术的激发;生活的憧憬;生命真缔的揭示,总是给人以无限的感染、无限的主体,特别是给中学男生以无限的魅力和神往。

6)行为艺术魅力

行为艺术的魅力。中学女生不单单是体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其行为也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她们的音乐天赋,而其行为也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她们的音乐天赋摇曳着一颗颗青春的心灵;唤回了逝去了的时光;震撼了刚刚消沉的意志。她们的舞姿放射出青春的异彩;焕发出脱颖而出的绿色年华。她们的行为充分表达出艺术的基因。从而给中学男生以莫大的艺术潜移、性情的陶冶,甚至是一种艺术的磨练。

7)自我意识魅力

中学女生细致温和、心灵丰富、思考全面、注重完善。同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学习谨慎谦虚、不骄不躁、认真钻研、寻求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对异性情感能克制冲动,认真思考,适度交谈,妥善处理。遇到挫折能避免中学男生那样的急躁或一蹶不振,或是漫不经心,而是冷静思考,仔细检点,分析总结,增强信心,增强自我,她们不易喜形于色或是怒形于色。女生的自我意识与她们的自我修养有一定关系,这对异性同学来说不可能没有魅力。所以许多中学男生经常揣摩、效仿她们的魅力所在,主动和她们接触和生理向往。更重要的是对中学女生的魅力的学习、借鉴和寻找动力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了中学男生对女生的情感。使中学男女生之间避免了频频接触。

(2)男生的魅力

1)富有创造力

学习的成功,意味着未来事业的成功。男生多半有事业心、有进取心,机智,富有创造力。男生在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和古典而缺乏浪漫色彩的科目方面比女生更成功,例如物理、劳动技术或通用技术、机械制作、电子制作、电脑技术、小发明、科学实验等等方面。到成人后,男生在从事工程技术、工匠、机器操作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2)擅长抽象思维能力

男性往往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其思维往往是离奇、大胆的,他们更多地喜欢用综合的方式对待现实,善于抽象、概括,因而更适合于基础学科和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科或学科内容。在物理、数学解题的灵活性上略占上风。

3)充满力量

男生强壮的身体,高大的身材、宽阔的肩膀和发达的胸肌,浓眉大眼,又喜欢运动,雄壮而充满力量。因而男生是力量的象征,对女生来说有安全感。

4)有阳刚气质

男生有风度,有气量,情感粗犷豪放热烈,且容易外露;不计小节,不斤斤计较、不婆婆妈妈;抑扬顿挫、柔和低沉的声音,唱歌、讲话十分宏亮。这些使女生感到男生有阳刚之气。

5)活泼好动

男生活泼好动,参加各种强度很大的体力活动,例如长跑、篮球、足球、游泳、登山等活动,而女生是踢毽子、打乒乓、跳舞,比较文静。那些在篮球场、足球场的勇敢男生,常常是女生追求的对象。

6)勇敢自信

男生多半勇敢自信,表现在对生活充满乐观和进取的信念。在生活上、工作中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并努力为之奋斗。干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使女生感到有依靠。

男女学生双方的这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样一条“库仑定律”在生物界的具体表现,是任何主观力量所难以克服的总趋势。

2.2.5内在需要的发展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动机所推动的,那么一个人的动机又是怎样产生的?一般地说,动机的产生有其内外原因,而内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need hierarchy theory,Maslow,1954)揭示: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序排列为八大类: [19][20]

第一是生理需要,如吃、喝、睡、性、排泄等方面的需要;

第二是安全的需要,如躲避危险、防御侵袭、排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的需要;

第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如交友、爱情、母爱、子恋、从属某一团体等方面的需要;

第四尊重的需要,如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或渴望名誉、威信、赏识、关心、重视、高度评价等方面的需要;

第五是认知需要,如知道、了解及探究事物等方面的需要;

第六类是审美需要,如追求事物对称、秩序及美等方面的需要;

第七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发现自我满足的方式等方面的需要。

第八是超越性的需要,即精神需要或道德需要。这是人的内在需要发展的最高层次,从而实现了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 活出了最佳状态。

人的内在需要是动态的发展的,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人就有向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即提出更高层次的需要。“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 除短暂的时间外, 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 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当这个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 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

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金字塔

(2)早恋是青少年的内在需要

内在需要的发展是早恋的客观原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单位的缩小,独生子女的孤单,离异家庭的增加,等等,使当今青少年深感孤独,深感缺乏安全、缺乏归属感,也缺乏爱。从而使许多青少年通过早恋寻求安全的需要,寻求归属和爱的需要。

另外,青少年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彼此之间距离隔阂明显,尤其在同性同学之间竞争更为明显,这些原因使青少年感到缺乏尊重,从而更趋向异性,渴望从中得到真情的慰藉——尊重的需要。

因而,不少学校中出现了男女同学互认“干哥哥”、“干妹妹”的现象。这些同学认为,和异性交往的时候更开心、更能得到尊重和承认,且可以学到许多在同性同学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到自己更有价值。他们对这些情感的体验,往往促使他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加深。[2]为维护某种面子或自尊,如“别人都谈上了,我岂能落后”。——尊重的需要。

对于女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回家后心理很烦,希望有个哥哥关心保护,有安全感。——安全的需要。

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情绪调控能力差;摆脱了父母的唠叨,仿佛进入了自由世界;生活单调乏味,寂寞和孤独感便乘虚而入。许多学生为寻求精神寄托便迫不及待地寻觅“知音”。如果此时他或她感到同性朋友难觅,而老师的关心又不能及时到位,早恋也就在所难免。[12]——爱的需要。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婚姻生活稳定性低,离婚率高,单亲家庭增多,再婚率高,孩子缺少亲情。社会竞争激烈,家长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感情。——爱的需要。

2.2.6攀比心和虚荣心的追逐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攀比心和虚荣心属于尊重的需要。13.7%的学生谈恋爱是出于攀比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3]

幼稚的心理是早恋的主观原因。青少年的性成熟虽然有所提前,但与其心理的成熟并不是同步的,而心理的成熟却往往是滞后的。他们并不需要成人意义的爱情。青少年的两性交往中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其心态上。有一部分以拥有异性朋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成功,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看起来似乎可笑,但事实确是如此。[2]

中学男生:其实,我也不想交朋友,可在我们班,谁没有女朋友,谁就被看不起。交了女朋友的男同学趾高气扬的。我又不是没有本事,想证明自己呗,就交了一个。其实就是个一般朋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只不过是个女的。[10]

中学女生:我们女同学在一起也爱议论男生谁比较帅,谁有风度。我们女生都希望被帅男生看上,至少是和他们说上话。如果自己身边没有一两个男生,自己就太没有面子了。我就是被别人挤兑得没有办法,才找个男生做朋友充数的。看到别的女生小鸟依人地有男生“护卫”着,心理真的很羡慕。[10]

社会上对早恋的过分渲染,使学生觉得早恋似乎是一种现代的潮流,是“酷”的表现,有的学生为追赶时髦,去接近异性。[21]

2.2.7好奇心理的驱使

早恋与青少年学生对性的好奇与探索心理有关。56.5%学生认为主要是由于他(她)们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恋爱充满神秘感,渴望体验恋爱的滋味,易产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青少年猎奇心和模仿力较强,由于缺乏社会知识和阅历,看问题幼稚、偏激,行动上易冲动、盲目。进校后,校园里什么事情都觉得新鲜。目睹部分高年级同学出双入对,举动亲昵,羡慕之心顿生。[12]

对性的好奇心理,使他们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探索和尝试的欲望,他们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容易选择前者。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对异性特别敏感,一旦意识到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往往克制不住情感的冲动,迅速进入盲目的“热恋”之中。[8]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家庭, 缺少异性玩伴。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出去后对其他男孩儿、女孩儿自然有一种好奇心, 长大后渴望结交异性朋友。

2.2.8暗示心理的作用

早恋与青少年学生易受暗示心理有关。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但又必须依赖他人,渴望成熟但又难逃幼稚,这一充满矛盾、充满困惑的时期使他们自己也难以做出抉择。这样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暗示,对早恋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女生,更容易受同伴的暗示。[8]

2.2.9逆反心理的促成

“禁果”效应:[22]“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伴随着青春期的普遍提前,无论大人们怎么努力,都禁不住少男少女们那颗驿动的心。

学生中早恋、早孕的现象也成了家长和老师最忧心忡忡的问题。 由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在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禁果效应”,越是禁止,他们越是不顾一切地交往。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而有意遮掩,反而会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子女在外学习往往远离家庭,家长无法与子女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减少了对子女的监督和教育。另一方面,家长本身素质的不同,对子女涉足“早恋”未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会谈情说爱,是“有出息”的表现。有的家长则一听到孩子有什么“出格”的事就火冒三丈,严加禁止或惩罚,结果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3]

中学男生:我和父母交流起来很难,我不敢、不愿意向他们说心里话。如果我说喜欢某个女生,他们肯定认为变坏了。轻辄一顿臭骂,重辄拳脚相加。而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则会给你更多的理解,和他们接触你会很开心。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有心事无法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结果就被别人说成男女朋友,本来并没有什么,可因为家长老师的强烈反对,一种反叛的心理导致恋爱。

中学女生:也许是巧合,我和母亲都正好处在两个关键时刻:我十五岁,青春期;母亲,45岁,更年期。矛盾当然少不了了。爸爸妈妈一见我和男生在一起,就跟我嚷嚷,可我觉得男生没有什么不好。我不是坏女孩,但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那是我非常开心的时候。[10]

2.3早恋的外因

2.3.1性文化的挑战

性文化的挑战是青少年早恋的外在原因之一。[2][3][8][14][23][24]

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未注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很少有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文化、娱乐,导致青少年的注意力、精力“误入歧途”。

由于耳濡目染的社会不良文化因素而引起的精神作用不容忽视,那些格调低下、庸俗、色情的书刊影视中讲到的那些男女性爱关系等情节的描写无不促使了少男少女们性意识的觉醒和强化。青少年从小就感受了谈情说爱的种种行为和情趣,刺激了青少年的某些尝试“爱”的欲望,社会上、影视中年轻人在谈情说爱时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大胆举动。特别是不健康的性信息对青少年的误导和刺激,强烈地诱发他们去尝试、去体验。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与性有关的内容很多,电影、电视、书籍、报刊杂志中有大量描述恋爱生活的情节场景,以及大街小巷、马路、公园中的男女拥抱接吻、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等刺激性镜头频频出现,真实浪漫,让人防不胜防。看到电影、电视里男女接吻、拥抱的镜头,心里热乎乎的,很想试一试。

这些对青少年太有诱惑力了,一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他们不具有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因此经不起各种诱惑,故模仿性的早恋行为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二是性意识的成熟并不等于他们的性道德也成熟了。

早恋现象给他们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常常表现为听课走神,精神恍惚,无心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的由此连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在处理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又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不顾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引导得不好,必将导致种种事态的发生。

2.3.2学校教育文化的贫乏

学校教育文化的贫乏,使学校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成为学生早恋的重要原因之一。[3][8][10]

现在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心切,教师和校长也希望本校学生能考上更多的高考状元、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达到更高的录取率,学生只有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生活。一些学校,不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紧张、丰富、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只有感到紧张、单调、枯燥、乏味、压抑、厌倦,而课余文化生活又匮乏。他们渴望着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于是他们把恋爱看成是为生活增添色调的手段,在学习之余,用恋爱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一般进入中专、普通中学、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在学习上败下阵来的学子。他们中很多人早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只好另寻兴趣所在。有的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有的整天用随身听或MP3听流行歌曲,唱爱情歌曲是他们的最大爱好;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结交异性朋友,寻找感情寄托。如中学男生感到:学习实在太艰苦、太乏味了,有个女朋友在一起聊天,心情会好得多。特别是遇到烦心的事情,和要好的女孩说说,她们特别会安慰你,心里就痛快多了。跟男生说,恐怕会被奚落。

学校教师和领导对学生“早恋”现象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迟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一些学校认为“早恋”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听之任之;有的则大惊小怪,甚至捕风捉影,搞得“如临大敌”,使学生人人自危。

2.3.3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

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对子女溺爱、纵容,默许其“早恋”行为;有的对子女教育不当,一味打骂训斥,造成逆反心理;有的特殊家庭对子女缺少关怀、爱抚,造成子女从异性朋友处寻求“温暖”。[14]

一般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恋爱”后,通常不是打就是骂,老师知道后,只会说些恋爱影响学习、影响前途的大道理。[10]

可见,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早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

3.高中学生早恋现状

3.1对早恋现象的调查研究

3.1.1高三学生早恋现状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别人的估算,约有36.7%的高三学生曾经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有48.1%的男生自己认为曾经谈过恋或正在谈恋爱,有28.7%的女生自己认为曾经谈过恋或正在谈恋爱,总数有平均36.2%的男女学生自己认为曾经谈过恋或正在谈恋爱,男生的百分比和女生的百分比虽然不等,但总人数接近相等。有37.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随时准备谈恋爱。仅占26.2%的学生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打算在高中阶段谈恋爱。有55.3%的学生对爱情问题曾经有或仍然有困惑。有28.4%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爱情问题,其中男生中有46.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爱情问题,仅占8.5%的学生不希望讲解, 其余还有63.1%的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爱情问题表示随便,因为高三学生高考复习繁忙。有54.6%的学生认为,爱情问题在学生寝室里是谈得最多或比较多的问题,尤其是男生。

3.1.2高三学生对早恋问题的态度

对高中学生谈恋爱称为“早恋”的名称是否合适,仅占19.1%的学生认为,“合适,高中学生谈恋爱过早”。

有69.5%的学生认为高中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或“利弊各半”,有30.5%的学生认为高中学生谈恋爱“利少弊多”或“只有弊没有利”。

在择偶方面,有70.0%的学生把 “道德、品质、责任感”作为条件,尤其是文科班的女生,但理科班的男生偏重于“感情”和“相貌”,说明总体观念是比较健康的,但理科男生普遍存在较多的观念问题,缺乏“道德、品质、责任感”意识。

有38.3%的学生羡慕别人谈恋爱,61.7%对别人谈恋爱不羡慕。

对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为表示“不合法,不道德”的态度,男生有16.7%的,女生有37.1%。

对“早孕”后“堕胎”行为,男生有43.6%,女生有30.5%的人不允许自己热恋中的朋友曾经跟别人发生过这种行为。说明“早孕”后“堕胎”对未来的择偶和婚姻潜藏着深刻的危机。

3.2早恋发生的几个倾向

3.2.1早恋的城乡差异

农村中学少,城镇中学多。这是由于城乡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城镇学生受性文化的影响较严重,性刺激较大;城镇学生人际交往多,胆大;农村学生人际交往少,胆小。这一点也警示人们,随着高中迁往城市且规模日趋扩大,高中学生的早恋将日趋严重。

3.2.2早恋的校际差异

(1)重点与一般中学差异

早恋人数比例,重点中学少,一般中学多。由于升学压力所迫,重点高中的学生升学愿望强烈,因而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努力,恋爱的事较少考虑;一般高中学生升学愿望微弱,大量学生厌学,就必然把注意力转向恋爱。

(2)优秀与落后学生差异

重点高中里,早恋多发生在优秀学生中,因为优秀学生更易引起异性爱慕,因而容易发生爱慕型早恋;一般高中里,早恋多发生在学习落后的学生中,因为学习落后学生的情感得不到满足,更需要爱情来补偿,因而容易发生补偿型早恋。

3.2.3早恋的年级差异

高一高二多,高三少。由于高一高二对爱情很朦胧,容易发生好奇型、探求型、模仿型、从众型的早恋;到了高三,情感变得较为成熟,理智逐渐占优势,自控能力增强,谈恋爱就谨慎起来。另外,高考的临近,使大多数学生感到紧张,在人生的前途面前,大量学生把他们的恋情冷冻起来。出现了“在大学里等你”的做法。

3.2.4早恋的性别差异

按早恋人数比例,高中男生多,高中女生少。虽然在初中里,早恋的发生是女生多,男生少,这是由于女生的生理发育比男生早些。但到了高中,女生比男生更成熟、学习更认真、更有理智,更有自控能力,更懂得早恋不会成功的道理。因而,女生收敛了她们的恋情。

3.3早恋的易发人群

有关文献①对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早恋已经有了认真的研究,现列举如下:

3.3.1由内因容易造成早恋的人群

(1)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人,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人更容易发生早恋

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敢于触犯校规,不安分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人,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

(2)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天地。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上很少受到特殊关心,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

(4)缺乏远大理想的学生容易早恋

对国家和个人前途不抱什么希望,政治上比较消沉。事业上无所追求的,容易过早去追求异性的温暖。

(5)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部分人以女生多见,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找了男朋友,便觉得有了依靠,她们把自己附属于一个男孩,因此,很容易成为男生的爱情俘虏。而那些虚荣心强的女生,大多是由于强烈的虚荣心,使她们乐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赞美以及小恩小惠。倍受宠爱的干部家庭,经济特别富裕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自我感觉好,喜欢炫耀自己,为博取异性注目,也容易发生早恋。

3.3.2由外因容易造成早恋的人群

(1)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人常见于父母感情破裂、离婚的单亲家庭,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温暖,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甚至受辱的环境里,或者在隔代抚养的家庭里成长。

(2)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接触些不三不四的人,或者与他们一起玩的朋友都是早恋者,在旁人的教唆和指使下,也大胆效仿,正如古人云:近墨者黑。

看来想吃“青苹果”的念头产生的原因并不简单,除了仰慕、迷恋、喜爱等因素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比如叛逆、依赖、寻求心理平衡等。

3.4大学生恋爱现状

大学生的爱情意识非常淡漠,说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已经消亡不算过分。“爱情”、“婚姻”、“性欲”相脱离。当他们择偶时相当谨慎,考虑的条件很多。不象1980年代前后的青年具有“爱情至上”观念,而更多地考虑名誉、地位和经济状况。女大学生希望愿意嫁给一个小学毕业的富翁,哪怕他年龄高出十多岁。

在大学里,到高年级,虽然谈恋爱很普遍,不可跟1980年代前后的大学生相比,但由于前途未卜,去向不明,工作尚未着落,真正谈恋爱的学生依然占少数,恋爱成功者更少。那些一心一意考研究生的学生,谈恋爱者更少。但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女的接近100%都有男朋友,男的约有80%以上有女朋友。

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感很差。

不久前,作者到一所大学附近住旅馆,老板先告诉本旅客,由于是周末,旅馆暴满,仅剩一个房间。后来,老板详细对本旅客介绍,每到周末,旅馆总是生意兴隆,不是因为在职函授生来参加面授或大学召开会议,而是附近的大学里的大学生来旅馆过浪漫的周末。

大学女生携男生到旅馆来住宿,少数人是住整夜,大多数人是住几个小时钟点房,付每小时10-20元。他们往往不是恋人或未婚夫妻,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刚认识的“朋友”。有时,一个“男朋友”离开后,还会换一个“男朋友”来。

附近有许多个体户经营的小旅馆,据估算,大约可以容纳1500名旅客,到周末,被大学生占去的房间有一半以上,约有1500多名男女学生到旅馆过周末,一次就占该大学学生总数的约6%之多。

由于新入学的大学生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他们对性爱影视剧的兴趣十分高。人们常认为,消极的性文化来自西方。这在1970年代对于刚刚开放的中国,也许是正确,但当前消极的性文化影响主要是东方文化。目前流行的韩国性爱电视剧,被学生们上载到学校网站,通过学校内部网络供全体学生共享,校方的意见是,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了,对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韩国性爱故事剧的特点是教人们如何跟异性约会、做爱,由于人种和文化传统跟中国人的高度一致性,其裸体男女在肤色上跟中国人完全相同,比起西方的色情电视剧来要“文雅”得多,对中国青年的性吸引力、诱惑力和感染力要强烈得多,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学就会。于是,就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到旅馆过浪漫的周末。

还有来自富裕家庭的极个别的学生,到校外去住出租房,比住校条件好得多,价格稍贵,男女同学长期未婚同居,毕业后各奔东西。

附近有许多“发廊”等场所,主要是从事性服务,旅馆老板说,男大学生从来不进去。

然而,从来没有听到过有女大学生怀孕生孩子、堕胎。原因是大学生们都通过观看性爱影剧、性教育片、阅读性教育书刊,掌握了避孕和防止性病的方法和技能技巧,避孕药具随手可得。

这种性行为是当代青年性开放、性自由意识的表现,极大地冲击着一向重贞操的中国文化传统。

大学生性行为的泛滥,警示人们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4.早恋利弊论

早恋是把双刃刀,对青少年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

4.1早恋的益处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智的早恋也有许多益处,这种益处主要通过异性交往表现如下:

(1)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

由于男女的思维方式各有长短,通过男女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2)早恋者能体验幸福、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生活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学习是生活的过程,而不仅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有一段恋爱史,对于情窦初开的中学生,能体会到异性对自己的爱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它不仅会增强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为实现自身的目标更好地去努力、去奋斗。因而早恋也能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

对于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厌倦,一旦回到家里,对生活充满孤独和寂寞。异性成为他们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吸引力,他们不愿离开学校,宁愿承受着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

(3)早恋者在生活和学习上能相互帮助互相鼓励。

早恋者在学习上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体贴,到了考试、学科竞赛和运动会比赛等时候,都相互加油,对取得的成绩都会相互鼓励,对遇到的失败和挫折都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从而从失败走向成功,使优秀者更加优秀。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尤以青少年为甚。一个班级如果出现几个外表、学业和气质优秀的女生,那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就可以省事一半。在班级划分时,如果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关系,也会使全校的学生管理出现组合的最优化。而那些全由女生(如幼儿师范学校)或全由男生组成的班级,比起男女优化组合的班级来,管理要困难得多。

(4) 早恋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早恋者能够从中学会了解异性心理,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还能为未来的真正恋爱和择偶做练习和演习,为两性结合的婚姻进行早期的心理准备。

那些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拼命读书、刻苦学习而缺乏异性交往的学生,到了正式需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往往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对异性的心理了解,没有恋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更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对象。一旦遇上失恋,痛苦万分,受到的心理打击比没有早恋史的人更严重,会造成心理疾病。

在一些名牌大学里,有不少只会读书考试,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不会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高,一些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尽毁。[25]

经别人做媒介绍结合的婚姻比自择对象的婚姻往往潜伏着更多的家庭危机。这对事业、工作和生活也会造成不少损失。

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5)早恋者行为表现受到约束

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被爱慕者的标准作为生活的准绳,使得一些原本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早恋者通常爱在异性面前好表现,显示自己的相貌、体态、知识、才华和优秀品质,以博得异性的好感,常为异性献殷勤,多做好事,少做坏事,乐于助人。尤其是男生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6)早恋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个人到了青春期,如果暗恋上一个异性,如果他/她对异性积累起来的感情得不到表达, 强烈的性欲受到压抑,积累起来的情感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此人常常会形成心理障碍,比如,造成抑郁、妄想,夜间失眠、白日做梦,整天想入非非。对学习也会带来冲击。如果这种对异性的爱得到表达,情感的能量得到有效释放,即使碰了壁,痛哭伤心一场后他/她的情绪立即会得到恢复,从而减少了患抑郁症的危险。

男女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使之达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异性交往,是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容易发生性心理扭曲,导致性变态和性功能障碍。许多临床资料表明,不少性偏离患者(如窥阴癖、恋物癖等)的病因就是由于患者长时期不敢与异性接触,对异性怀有自卑、胆怯、不满等心理所引起的。而通过加强与异性的交往,往往有助于使他们消除变态心理。

(7) 有利于个性上互相丰富

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样,他深入到社会关系的各方面也就更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他的个性关系的各方面也就更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他的个性发展也就越全面。交往范围广泛,不仅有同性朋友且有异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意志也比较坚定。因为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对象的个性渗透和反馈,才丰富了他们的个性。

所以,有理智的早恋对婚姻、事业和健康成长有许多益处。益处主要体现在异性交往的活动过程中,并非完全归因于早恋本身。异性交往包括异性间的恋爱和友谊等,早恋是其中一个内容。问题还在于,早恋者都自认为自己有理智,但实际上,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往往只有强烈的感情冲动而缺乏理智的控制。因此,要获得异性交往的益处,可以采用异性间友谊的途径,而不是早恋。

4.2早恋的危害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尚在发展之中,并未成熟,从实际上讲,他们还不能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不理解爱情的深层内容及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道义,所以往往把爱情当作儿戏,草率行事,出现人生的悲剧,造成终生的遗憾。

少男少女的“早恋”一般是单纯的、富有激情的,甚至是狂热而冲动的,极易导致他们走上歧途,所以说“早恋”是“危险的早恋”,青少年中学生不足取。[5]

4.2.1常见早恋的危害

有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明显倾向于某一异性对象,并伴有字条传情,背后约会并且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烦恼,就当属于“早恋”现象。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往往出于羞怯,害怕反对、谴责,常用“友谊”作挡箭牌[5]。

早恋的危害远远超过益处,列举如下: [16][14][17][21][24][26][27]

(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精神病

“早恋”学生虽是少数,但影响面大,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由于早恋者成天想入非非,胡思乱想,神魂颠倒,不能自拔,无法集中精力,特别是因失恋、父母和学校的压力而产生绝望、紧张、忧愁情绪,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资料显示,青少年中2/3的精神病是由早恋引起。

(2)影响学业进步和能力发展,荒废学业

恋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步和能力发展。“早恋” 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影响品德发展,败坏学风班风

“早恋”学生又给其他学生以消极影响,造成一部分学生无心向学,胸无大志。有的失身失足,中途辍学,贻误学习和今后的发展。

(4)影响交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们一旦坠入爱河,就会减少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和频率,出现“重色轻友”的现象,封闭与他人交往的大门,从而会影响他们的交往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

(5)妨碍日后正确处理恋爱和婚姻问题,导致爱情冷漠-仇视社会

由于人的需求是发展的,恋爱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步的需求便是性爱。一旦双方承认恋爱后,他们就寻求性的满足,于是就偷偷做爱,造成少女怀孕。又由于对性生理的无知,往往怀孕多月后,被成人发现情况不妙,才说出自己已经怀孕,只好把孩子生下来。这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大的医院的计划生育科,几乎每周都有中学生前去堕胎。婚前性行为造成分手率高、结婚和再择偶成功率低,婚后离婚率高等问题,因而潜伏着严重的婚姻危机。未婚妈妈的婚姻大多不幸福,也影响一生的职业。另外,怀孕多月后堕胎,对少女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导致爱情冷漠——仇视社会的情感。

(6)诱发犯罪,实施报复-伤害

早恋是一种不成熟的现象,易诱发青少年犯罪。有些中学生因求爱不成,遭到对方的拒绝而实施报复;有些中学生不能面对早恋的分手,恋爱不成便成恨,产生愚昧报复思想,铤而走险,从而导致犯罪;有些中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因自己所爱的女同学被别的男同学“抢”去而实施报复,这是校园打架斗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报复-伤害事件中,常常是女学生受到伤害,例如被杀、被烧、被毁容、致残,被强奸,等等,还有一些是女生家人受害,家庭财产被毁。在少管所,不少在押少年犯也是由“早恋”开始而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许多女生“出走”事件都与他们的“早恋”有关,这些中学生离家出走,常常被坏人拉下水。

(7)导致自残-自杀

早恋给中学生带来许多危害。几乎所有的家长和教师对中学生的早恋给予反对,尤其是家长,缺乏对青少年心理的理解,缺乏正确处理子女早恋的方式方法,因而处理的态度很粗暴、野蛮,常常是相互指责,攻击对方。对己方轻辄谩骂,重辄拳脚相加,棍棒相迎。棒打鸳鸯,非但打不散鸳鸯,反而是成全他们的蝴蝶梦。离家出走,自残、自杀是他们的极端做法,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当代中学生也这样,这是青少年心理特点决定的。

4.2.2失恋及其心理伤害

“正常”的“早恋”已经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害处,一旦发生“失恋”,则会对“早恋”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中学生“失恋”及其伤害表现为: [27]

(1)暗恋:内心中暗暗地瞄准了一位异性,并深深地爱着他/她,但始终不肯表露出来,这种 “单相思” 现象常常被俗称为暗恋。虽然是单相思或暗恋,但是由于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心理而又确信对方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由于对方始终没有表达出暗恋者所企盼的表现或行为,而自认为是失恋。烦恼、忧愁、痛苦油然而生,甚至还会感到痛不欲生。

(2)兄妹、姐弟情意升腾:不同年龄的异性同学之间开始以兄妹、姐弟情意而相互帮助、关心体贴、支持鼓励,而后升腾为“爱情”式的心态和行为。此后,在进一步的成长过程中,一方的心态变化,使另一方出现“失恋”的感受。

(3)初恋被对方拒绝:有的同学虽然看中了某位异性同学,并向对方以多种方式表达“爱慕”之情,渴望对方予以相应的回报,但是对方始终不肯表示同意或予以相应的回报。因而,追求者自感“失恋”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4)爱恋对象变更:异性同学之间从异性的相互吸引开始,逐渐表达爱慕之情,甚至私下暗定终生并山盟海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或移情他人,另一方认为自己被抛弃,失恋的感受十分突出,感到沮丧、苦闷、内疚、怨恨、自责、失落、抑郁或缺乏生活乐趣。

(5)相恋双方相互分离: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或收受了对方的“定情礼物”并在行为上形影不离之后,相互分离,由于长期不能会面、交谈,信件往来也渐稀少,信件内容和长度也渐少而短并缺乏感情,使另一方产生“失恋”的感受。

5早恋问题的对策

5.1高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5.1.1预防性的普及教育

一方面,中学生对爱情的理解是孤立的,认为爱情就是爱情,不知真正的爱情是和责任相联系的;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行动上还无法独立地承担社会责任。

(1)常规的青春期教育

加强青春期教育,是预防中学生早恋的基础工程。青春期教育应以性教育为核心,还应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性教育主要从性知识与性道德两方面进行。[1]

青春期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各种讲座、黑板报、墙报,也可以通过广播、校内有线电视和校园内部网络。当然成本高效果好的形式是通过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青春期教育教师;其次是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班会实施。

1) 重视和加强性科学知识的教育

应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男女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构造和生理功能,了解性生理发育的规律和正常现象,破除少男少女对“性”的神秘感,指导青少年认识“青春期”是一个动荡的心理矛盾激化的时期,并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要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破除神秘,解放思想”。[5]

2)重视对学生的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的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抵制一些黄色低级庸俗的书刊、电影、录像的引诱,正确处理理智与躁动,友情与爱情,美与丑,荣誉与耻辱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特别是尊重女性的高尚品德,把爱扩大到敬爱师长、关爱同学、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事业等范围。

3)重视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责任感教育

要消除爱情神秘感。对高中学生的心理而言,愈是神秘,就愈是令人好奇;愈是好奇,就愈想投身其中一试甘甜。这是高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一个较普遍的心理现象。身为教师,不应对它讳谟如深,避而不谈,而应因势利导,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的教育,说明他们之间产生恋情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非常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内疚和自责,以便打破学生的心目中对恋爱的神秘感。[6]

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恋人的道德观、责任感教育,用媒体中的例子说明早孕、早育、堕胎对人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和人的一生造成的危害。对待自己的异性朋友,也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凭一时的情感冲动,作出越轨行为而悔恨终生。

4)要进行爱情的基础知识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迅速,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不同步,往往是心理发展迟于生理发育,因而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不解的难题。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一种成人感,但又处处依靠父母。他们遇到迷惑想和父母谈,但又不愿开口,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教育者要向学生讲清早恋的危害主要在“早”字上。首先,中学阶段是人一生求知的黄金时代,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打下的基础如何,将影响甚至决定他一生的成就和贡献。早恋用去的时间以及带来的麻烦、分散的精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为了学业,为了成材,把早来的爱推迟吧!其次,爱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现象,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爱情还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只有感情的冲动,没有理性的控制,匆匆忙忙地涉爱,很可能坠入一个苦恼的深渊。一股好奇、狂热和青春的冲动,使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倾慕,多少炽热、天真,可是没有多久,就分手了、决裂了。这种“娃娃式的早恋”注定是凶多吉少。再次,在真正的爱情中,理智和感情是一致的。只有感情的冲动而没有理智的控制,是不会有真正爱情的。而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中,时而可见的初恋发狂、失恋发疯,不正是没有理智的表现吗?所以,爱情并不属于中学生这一特定的年龄。[1]

5)把爱情引导到友谊上

对高中学生,既不能禁止正常的男女交往,又不能对发生的早恋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为了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一个折衷的方案是把爱情引导到友谊上。让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异性交往中学习异性交往。友谊是最合适的异性交往途径和方式。

要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保护初恋情感,矫正早恋行为;教育学生分清好感、友情和爱情,认识爱情的真谛。教育者对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要加以指导。

要教育男同学尊重女同学,行动要讲究分寸;要教育女同学端庄大方,自尊自爱。其同男生相比更应关注和指导女生,因为她们比男生更需要温存,特别是那些智力水平低下、性格软弱、内向的女生,当受到冷漠或体验到委屈时,常常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异性的怀抱,并很容易表现出“无条件的忠诚”,以致大胆地献出一切,造成终生遗恨。倡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不等于放任自流,特别对于有放荡行为的学生或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的学生,更需要加以限制。因为只有限制了不正常的交往,才能保证正常的交往。[1]

6)理想前途教育

要对他们多做理想前途教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抓住青春时光, 多掌握知识技能, 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寻求感情寄托的同学, 告诉他们, 让感情服从理智。

(2)教师要多关心、热爱学生

学生早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爱,得不到感情的需求,因而寻求爱是这些学生的内心需求。

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班主任关心学生,与小学、初中班主任不同,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尊重他们的人格,进而指导他们的言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关心和爱时,才会从积极的方面理解老师的指导,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意见,而不会心存抵触、言行不一。这样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产生出一种宽松、快乐的集体氛围,而在这种氛围下,调节了学生对感情的需求,他们的精神面貌是愉快的、积极的、向上的,而不会是抑郁的、孤独的、偏执的。[6]

(3)要调节学习、活动,使之和谐共存

高中阶段是一个学习任务异常繁重的时期,又是一个互相竞争,互相进步的时期,最终每个学生都将面临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考验——高考。这是不必讳言的现实, 也是班主任老师必须经常提醒学生的。但只有学习的高中生活决不是充实的生活,它太沉重、太单调、太压抑,而适当的班级活动正是高中学习生活的必要调剂品,是高中学生释放情绪和压力的调节器。每一次活动如春游、秋游、圣诞或元旦文艺汇演、班级体育比赛(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全校运动会、黑板报比赛等,都应让全体学生全情投入,使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协作精神和能力,发展他们之间的纯洁、健康的友谊。[6]

5.1.2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许多教师及家长一遇到学生早恋,似乎如临大敌,紧张万分,快刀斩乱麻是他们的通常的做法。其实,青少年的早恋是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予以引导,早恋可以妥善地解决。不要把早恋的学生看成是坏孩子,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歧视他们。要实现对青少年学生情感上的问题进行正面的疏导,教师、家长的真诚和真情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证明,“围、追、堵、截”的方法难以真正解决问题。[1][2][16][21][28][29]

(1)抓住苗头,防微杜渐,将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积极预防——“早恋早知道”。教师及家长由于平时对学生关心不够,当学生因恋爱而出现严重后果,如怀孕、自杀等严重问题时已为时过晚。因此,对于学生的恋爱,教师及家长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语、行动、神色、情绪是否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以便主动地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

有早恋行为的学生往往预先发出一些信息(见1.3),从而,教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发生早恋。如遇见1.3所述情况,教育者应当注意,因为这些学生可能是早恋了。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例如,爱美、注意修饰和打扮,是进入青春期男女生的普遍特点,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

(2)对学生的“早恋”要淡化处理,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要正确指导

应该懂得,并且也让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的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孽,而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因为早恋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难于达到结婚的目的。即使达到了结婚的目的,也多以悲剧告终。

必须采取正确疏导原则,帮助他们分析早恋产生的原因,明辨是非、解除烦恼、摆脱困扰,使他们顺利渡过焦虑和躁动不安的青春萌动期。

必须教会早恋中的学生把爱情“冻结”起来,“珍藏”起来。这是指要求双方在理智的情况下谈明态度,把早恋的情感冷冻,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种快刀斩“情丝”的方法,可称为“急速冷冻”。还有一种是“慢速冷冻”,即通过逐步降温的方法进行“冷冻”。引导男女双方将感情先冷冻起来,不在中学阶段发展,同时,提倡男女间正常交往,珍惜纯真友好的感情。

(3)理解和尊重他们初恋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

教师及家长,首先要理解早恋的孩子,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不能不问情由一味指责,也不能动辄训斥责骂,吓唬威胁,更不要当众点名批评。因为性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深沉、最神秘的一角,有时瞬间的思想变化会影响终身;再次,对早恋的学生要宽容,应该认识到,少男少女正在学“走路”,因而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跤,相信他们能够走出早恋的误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早恋中解脱出来,真正地拥有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4)发挥家庭的力量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齐抓共管,是对学生进行早恋教育,解决学生中早恋问题的有效途径。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去阻止他,而是要引导他,逐步引导他诸如“爱与责任”、“婚姻”、“性”等他应该也需要了解的话题。

让孩子知道,他开始喜欢异性是很正常的,但父母有责任告诉他交往的底线。青春期的孩子的恋爱经验对于他未来成年后的婚姻、男女交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在积累中成长,而不是在压抑中成长。

(5)关注“失恋”群体

曾经有人为爱情设下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比喻:它象一场致命的瘟疫。“爱”的到来常常是不期而至的,陷入情网中的人们更是难以自拔;理智的声音往往被汹涌的情感所淹没,“整日里情思昏昏”,食不甘味,寝不能眠,时而亢奋,时而沉郁。早恋的孩子们,正处于编织诗意和梦幻的年龄,是最不具“免疫力”的社会群体,一旦失恋,极易导致极端。[12]

(6)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为了阻止同班男女同学相恋,班主任的习惯做法是把他们在座位上隔开,并把一些活动分在不同的组里,这不但不能把他们的心隔开,反而增强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神秘感,从而更加向往在一起。班主任需要对早恋者双方进行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需要。有时,让相恋学生坐在一起,可以消除向往, 使他们近距离地观察对方,使双方获得全面的了解,最终他们会发现,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并不理想,产生矛盾,这样就会很快结束早恋。 [30]

(7)要细心细致,讲究策略

处理高中生中早恋问题时,教师必须细心细致,讲究策略。[6]

首先,绝不能大叫大嚷,横加指责,而是细心地、悄悄地向班干部或他们的好友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根据男女学生两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谈话策略和方案,以期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三,谈话时态度诚恳、和蔼,既了解学生的心理,又尊重学生的感情;既劝导教育,又信任学生,讲理、重情、耐心疏导。不是急于求成,粗暴地要求“ 早恋”的学生停止交往、斩断情丝,而是劝导他们把已经出现的感情封闭起来,用理智战胜情感,做情感的主人。因为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年龄,应该把精力、时间集中在学习和人格的完善上,将来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高中阶段生理、心理条件还不成熟,经济还不独立,理智和经验都缺乏,一味地沉湎于爱情,只会延误学业和前途,最后还会影响这段感情。

要理解造成早恋的种种原因, 对学生的早恋行为有包容的态度, 不能采取横加干涉、一律扼制的方法。其实有时候他们真的是异性“ 朋友”, 只不过比别人更谈得来, 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有共同的话题而已。那就应该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 使他们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不要在他们面前轻易提及什么恋爱、搞对象之类的话, 以免造成误导。如果有了明显的恋爱倾向, 就要随时提醒他们, 注意场合地点, 不能随意而为, 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 耽误学业。要帮助他们分析情况, 面对现实, 考虑后果, 珍惜感情, 以朋友相待。[31]

5.2学校的制度管理

5.2.1改善和充实学校文化生活

开展活动、拓宽兴趣,使早恋的兴奋点得到转移。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充实中学生的业余时间,是解决早恋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让他们有限的精力被许许多多有益的集体活动所占用,从而没有时间去考虑本不应该由他们考虑的事情。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的确可以满足中学生对异性交往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

参加活动——“替自己松绑”。青少年学生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因此应该注意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实的生活内容,使他们有机会、有价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使单纯的性欲望被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代替和升华。这样性能量便能够得以恰当地置换、转移和排遣。[8]

5.2.2严肃校规校纪

校规校纪是对学生整体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有早恋行为学生个别教育的依据, 对他们有强大的约束力。具体的做法是:

(1)校纪校规要有明确的条文,要求中学生把在校期间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谈情说爱;男女同学在一起不能过分亲密,不能拥抱、接吻、手拉手,走路保持距离;不能在人员稀少处长时期单独相处;等等。

(2)要向学生讲清道理, 学生毕竟以学习为主, 年龄小没有生活能力, 没有生活来源,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 不可乱用感情,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限制接触尺度。对有明显恋爱倾向的同学, 要限制他们的接触尺度。例如,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 在班里操行评价付分标准中,确定一个“男女接触(身体接触) 过密”的扣分条件。可以有效地控制早恋学生的亲昵行为。[31]

6.结论

高中学生早恋是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复杂的内因和外因。高中学生早恋有利弊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刀,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因而,高中学生不宜谈恋爱。针对学生恋爱的不同原因,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在策略上应该是教育和制度管理,在教育策略上,首先是预防性的普及教育,其次是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参考资料

[1]戴斌荣.解决中学生早恋的教育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年第2期

[2]倪常和,王振茂.关于学生中早恋问题的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3月,第3期

[3]张志坚.学生“ 早恋”现象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年第16期第22卷总290 期

[4]闵乐夫.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上),北京教育,2002年 01期

[5]张朝琼.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总第135期

[6]盛红武.浅析高中学生“早恋”特点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7]尹瑜.做好学生的“青春导师”——青少年过渡时期早恋心理研究,山东教育,2006年第16期

[8]岳伟.引导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 天津教育,2000年第12 期

[9]刘玉新.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6期

[10]编辑部,梅杰.关于“早恋”的话题,东方少年(阳光阅读),2004年08期

[11]给青春种颗“牛痘”——和早恋说“不”,少年读者,2002年10期

[12]陈兰英.关注学生的早恋情感,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3]张文祥.请你把早恋的好处一条条告诉我,师道,2002年第10期

[14]倪振良,张红菊. 广州中学生“早恋”问题调查,人民教育,1987年01期

[15]崔绍军.学生中的浪漫故事——高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质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16]左其沛.关于中学生的“早恋”,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年第1期

[17]东方.中学生早恋——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理世界,2001年01期

[18]王鹤坤.中学男生对异性的情感及中学女生的魅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4年01期

[19]黄希庭主编,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20]曹鸿飞,吕锡琛.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个体的道德需要,现代大学教育,2004 年第2 期

[21]荆怀福.关于学生早恋问题的探讨,平原大学学报,1999年10月,第16卷第4期

[22]曹怀宗.重视“禁果效应”正确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甘肃教育,2006年9月,第18期

[23]蒋剑亮.格调低下书刊、影视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24]Barbara Dafoe Whitehead & Marline Pearson et al. Making a Love Connection——Teen Relationships, Pregnancy, and Marriage. National Campaign to Prevent Teen Pregnancy Board of directors

[25]彭泗清.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八种误解,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1期

[26]张才祝.偷吃禁果的少男少女,青年探索,1995年度04期

[27]刘连沛.中学生的“恋爱”与“失恋”,心理与健康,1998年06期

[28]李玉侠.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一剂良方,教书育人,2004年9月,第17期

[29]陈国忠.高职学生恋爱现状调查与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第1期.

[30]谭仕芳.近距离治疗“早恋”,班主任之友,2005年07期

[31]高艳芬.中专生早恋问题的探讨,理论界,2005年09期

[32]臧文淼.关于中学生爱情的调查研究,辽宁教育,2005年Z2期

附录

1.高中学生爱情问题调查问卷[32]

性别

1.你是否希望在课堂上了解爱情的内容? ( )

A.很希望 B.较希望 C.无所谓 D.不希望

2. 如果高中学生谈恋爱,通常被称为“早恋”,你认为, 这个称法合适吗? ( )

A.合适,是早恋,高中生谈恋爱为时过早 B.很难界定,要看具体情况

C.不够合适,应另取名称 D.不合适,高中学生谈恋爱已是时候

3.高中学生如果谈恋爱,你觉得有好处吗? ( )

A.利大于弊,可以促进学习

B.利弊各半,谈得好可以促进学习,谈得不好,影响学习

C.利少弊多,因为中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没有把握,缺乏理智控制,缺乏社会经验,对学习不利

D.只有弊没有利,还不到时候,只是摘取未成熟的柿子

4.你进入高中后,对异性同学是否感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美和神秘的力量?是爱情吗?

A.是,是 B.是,不是 C.不是,是 D.不是,不是 ( )

5.成人的爱情是为了结婚。你对异性同学有一种莫名的爱吗?是很想跟他/她结婚吗?

A.是,是 B.是,不是 C.不是,是 D.不是,不是 ( )

6.在你班大约有40位同学,你认为,有多少人曾经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 )

答:大约有 人.

7.你自己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经历着恋爱吗? ( )

答: (肯定的填“有” 或“是” 否定的填“没有”或“不是”)

8.你有过爱情方面的困惑或烦恼吗? ( )

答: (肯定的填“有” 或“是” 否定的填“没有”或“不是”)

9.你在爱情方面的困惑或烦恼愿意跟父母、老师、同学或朋友谈吗? ( )

A.愿意跟父母谈 B.愿意跟老师谈 C.愿意跟同学或朋友谈

D.愿意跟任何人谈 E.不愿意跟任何人谈

10.在你选择谈异性朋友时,对你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感情 B.相貌 C.才华、学历 D.道德、品质、责任感 E.家庭富裕、职业

11.你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是否能够实现 ( )

A.一定能够实现 B.可能会实现 C.很难实现 D.根本不可能实现

12.你可能以何种途径/方式开始与异性朋友交往? ( )

A.自由结识 B.网络 C.书信 D.经人介绍

13.在学校寝室里,你和你室友或同学议论恋爱的事吗? ( )

A.是最多的话题 B.议论,但不是最多 C.议论,但很少 D.从来不议论

14.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想在高中阶段谈恋爱? ( )

A. 只要有感情就可以谈恋爱

B. 有感情,还需要对方表现好,学习好

C. 有感情也不想谈,因为觉得自己目前还不成熟

D. 有感情只能谈友谊,恋爱的事以后再说

15.你看到有同学似乎在谈恋爱,你觉得 ( )

A. 真羡慕,自己落后了

B. 有点羡慕,但我自己还不想谈

C. 不羡慕,中学里谈恋爱只会吃“青柿子”——只有涩味,没有甜蜜

D. 我打算考上大学后再谈恋爱,或者高中毕业后工作时再谈

16.你对尚未结婚的一对男女青年(有时)住在一起的行为,即婚前性行为持什么态度? ( )

A. 不应该,是非法行为,也是不道德行为

B. 可以,只要将来双方能结婚就行

C. 可以,只要基于爱情,双方愿意就行

D. 可以理解

17.男女同学分开分做

(1)男同学填:

有一天,你真的到了谈恋爱的时候了,你热爱上了一个理想的女青年。可是,你了解到,此人以前曾经跟别的男青年谈过恋爱,发生过性关系,怀过孕,堕过胎,你以后将

( )

A.此事忽略不计,继续爱她,直到结婚,结婚后不再提起

B.看她以后表现,如果不再发生此事,就不再提起,直到结婚,且以后也不再提起

C.把此事看成把柄,以后再用来惩罚她

D.立即终止恋爱关系

(2)女同学填 :

有一天,你真的到了谈恋爱的时候了,你热爱上了一个理想的男青年。可是,你了解到,此人以前曾经跟别的女青年谈过恋爱,发生过性关系,使女方怀过孕,堕过胎,你以后将

( )

A.对此事忽略不计,继续爱他,直到结婚,结婚后不再提起

B.看她以后表现,如果不再发生此事,就不再提起,直到结婚,且以后也不再提起

C.把此事看成把柄,以后再用来惩罚他

D.立即终止恋爱关系

18. 请你列出早恋的好处:

2.高中学生恋爱问题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因多选之原因,9份问卷作废,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94%。其中有效问卷中,男54份,女87份。由于高考复习期间,男生流失较多,女生流失较少,又有较多男生因会考不及格,被校长叫去开会。因此,造成问卷份数中男生少、女生多的现象。

性别

选项

题号





A

B

C

D

E

A

B

C

D

E

1

14

11

25

4

/

2

13

64

8

/

2

10

31

10

3

/

17

61

7

2

/

3

4

35

15

0

/

0

59

26

2

/

4

9

34

3

8

/

3

34

1

49

/

5

12

22

2

18

/

4

19

1

63

/

6

15人/40人=37.5%

13人/40人=32.8%

7

26人/54人=48.1%

25人/87人=28.7%

8

37人/54人=68.5%

41人/87人=47.1%

9

2

3

29

2

18

3

0

77

0

7

10

13

13

5

23

0

11

3

8

63

2

11

15

31

6

2

/

20

51

13

3

/

12

44

1

7

2

/

73

2

7

5

/

13

12

21

16

5

/

3

41

39

4

/

14

25

6

10

13

/

9

13

11

54

/

15

8

21

7

18

/

1

24

7

55

/

16

9

7

15

23

/

34

18

19

16

/

17

5

26

0

23

/

3

40

1

43

/

①①张朝琼. 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总第135期)

① 给青春种颗“牛痘”——和早恋说“不”, 少年读者,2002年 10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692.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网购问题研究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购问题研究——基于江西师范大学的调查为例摘要:“网购热”频频见诸媒体,然而并不能令人完全信复,通过我们在江西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网络购物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经过对调查的统计和分析,我通过对策研究,试图探讨出一些当下

声明:《高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青少年早恋如何处理》为网友情绪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