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在校的16岁博士生张炘炀组图 张炘炀2016年现状

前言:我现在接了一个学生,和张炘炀的性格很相似,我想从张炘炀身上借鉴些东西。

我国

最年轻

在校

博士生

张炘炀

文化

分类:新闻纪实

我国唯一在校的16岁博士生张炘炀

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19日报道:9月1日,张炘炀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正式成为我国在校“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3年前,他是最小的硕士研究生。6年前,10岁的他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被誉为“神童”的张炘炀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纪录。



开学季节,16岁的张炘炀再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2002年上初中,2005年参加高考,不到10岁的张炘炀用3年学完了中学6年的课程。他的中学时代,在别人眼中是一个“传奇”,而他自己却觉得云淡风轻,“风平浪静”,遗憾“没能在高中辛苦一回”。



几天前,16岁的博士生张炘炀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资料片)

“最大的遗憾是没在高中辛苦一回”

两年读完小学的张炘炀,在中学时代续写着“像玩跳棋一样连跳快进”的故事。2002年秋天,他考入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一念了半年,张炘炀就直接上了二年级。初二也只念了半年,就升入初三。一年后,张炘炀初中毕业。

那时,为了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父亲在家里给张炘炀“开小灶”,辅导高中化学。令人惊奇的是,两本高中化学课本,张炘炀用一个月时间就基本掌握了。于是,在他备战中考的半年内,父亲张会祥陆续辅导张炘炀学完高中其他课程。

2004年中考过后,张炘炀与高三的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考试,而且成绩不错。于是,不到9岁的他跳过高一高二,在盘锦市高级中学直接就读高三。

2005年6月张炘炀参加了高考,并以505分的成绩顺利考取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05年8月27日,10岁的张炘炀来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正式开始了大学生活。 (资料片)

对此,张炘炀轻描淡写:“回过头来看,我只是把别人在初中荒废的时间花费到高中的学习上了。初中多花些工夫,就可以早点进入轻松的阶段。”

“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学习上。现在很多高中生就是在进行无谓的学习。”张炘炀坚持认为“节省时间”是他的“跳跃式学习”最大的收获。

上初中的时候,张炘炀与同学们有些交流,“一块上课,课间一块玩,一帮同学在操场乱跑乱闹乱踢球。”“到了高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全副武装,没有什么课余生活。”

而在一群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同学中间,张炘炀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他开玩笑说:“就是那时候我个子小,总坐在第一排,没少吃粉笔灰。”

“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高中辛苦一回,”他说。“人家都是朝九晚五,那帮高中生是朝五晚九。像他们那样辛苦三年,这种经历是人生的财富。”

“毕竟这是应试教育嘛”

“数理化主要是自己看书,然后做题,”张炘炀说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学习方法。

“有时候不能一下就看懂,但是只要用心,肯定能看懂。”他说:“不能只用眼睛看,要动脑子。长一个头脑就是要思考的。”

“用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笔者问。

“比如说一个问题要是想不明白,我会继续想。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个数学题我想了4天。茅塞顿开之后才发现这道题如此简单,然后觉得自己的脑袋还是不够使。”

“数理化就得做习题,搞题海战术。”张炘炀说,学校发的资料只是一小部分,从外面买的习题和试卷才是主要的。“不光我这么干,当时班里同学都这么干。”



张炘炀在北航左M教学楼前的冯如塑像旁留影。 记者 康宇 摄

父亲张会祥在《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里提到:“(张炘炀)高中复习阶段做的习题和卷子,光卖纸张(3角5分1斤)就卖了100多块。”

当然不止于做题,总结做题方法是少不了的活计,小小年纪的他对于解答各种题型自有一套。“如果把这些方法都归纳出来的话,我能写一本书。”但他强调:“这些都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能融入到你的身体里与思想里。”

至于英语,“主要就是记单词,还有大量地接触英语,培养语感。”记单词,张炘炀会从记词根入手。记忆力很好的他,大学之前背完了四级单词。试卷之外,《中国日报》是他感受英语的帮手。



张炘炀的爸爸妈妈送他到北京工业大学报到读硕士研究生

与平时不一样的是,数学考试时,张炘炀会先做难题,从难到易。时间规划在考试之前就做好了。在一定时间内抠难题,即使做不出来也不会挤压做前面的题的时间。“做完易题再做难题,脑子会不够用。难题一旦抠出来就能得到全部分数,总分也能提高。”

张炘炀并不是一个一味钻研难题的人,做题有取舍,太难的题他会选择放弃。“毕竟这是应试教育嘛。”他坦承,自己中学3年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办法,“这是现实”。

“终于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

“2005年6月8号,应试教育终于结束了!”

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走出高考考场的张炘炀很开心:“终于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



2008年9月,拿到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证13岁的张炘炀。(资料片)

现在,能够自主学习的日子,张炘炀喜欢看各种书籍,特别是文史类的,“看得比较杂,谁的都看。”《官场现形记》《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这是人人网资料中他填的“喜欢书籍”。



张炘炀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看专栏

上网是张炘炀不得不说的“超级爱好”。逛各种论坛,发帖子,写博客,人人网是他的长期据点。“我比较关注文史类和社会热点类的帖子。”他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喜欢听周杰伦、陈奕迅、王力宏和刘若英的歌,还在人人网关注了一堆名人。(中国青年报)

新闻原点

这是一个多年来深受全国人民关注、关心的孩子,一个成长道路上始终伴随着羡慕和争议的孩子。

2005年6月8日,是那一年高考结束的日子。 “上个二本没有问题!”走出高考考场的张炘炀以轻松又自信的口气告诉父母。那一年,身高只有1.43米的张炘炀在考生队伍中显得很是瘦小。那一年,他才10岁,与他同龄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后来,高考成绩出来,果不其然,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又通过了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而就在几天前,他又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新生。16岁的张炘炀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准备攻读博士学位了,他也因此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从最小本科生到最小硕士研究生,再到如今的最年轻博士生,2005年6月14日,本报最先报道了年仅10岁的张炘炀考取大学的消息,随后的几年里,我们始终保持着对张炘炀的关注。

卡其色休闲短裤、蓝白色相间的格子衬衫、一双阿迪运动鞋,穿着最普通的学生装,张炘炀安静地坐在北航图书馆楼前的阶梯上,低头摆弄着手里的手机。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不会多看他一眼,他也不会去留意有谁从身边经过,只是专注在手机上。

等他抬起头站起来,才发现他长高了不少,已经快到1.8米了,脸上的稚气也已脱去,一副半框眼镜显得书卷气质愈浓。他会耐心地等着问题,在每一次开口回答前,都会有数秒的沉默,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或许很难说,16岁张炘炀已经完全成熟了,但眼前的他,确实沉稳了。不像三年前会在人前侃侃而谈,活跃甚至张扬。“他看着不像16岁的男生,不怎么爱说话,挺安静的,不浮躁。”23岁的甘植旺这样评价他的新博士同学张炘炀。两个人的导师都是北航数学专业的周梦教授。

更沉稳更深沉

“我喜欢现在的性格”

从活跃到沉稳,对于这样的改变,张炘炀自己的感受似乎更深。“应该就是从做硕士论文时转变的,那个时候很投入。”他说,他喜欢现在的性格,正是搞学术研究需要的。2008年夏天,年仅13岁的张炘炀考上了北工大数学专业的硕士,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

张炘炀用“比较压抑”来总结那三年的学习生活,尤其是研一研二期间。原来,张炘炀在读本科期间成绩非常突出,总是班里的前几名,到了读硕士时,成绩则是“反方向的突出”,经常排在班里倒数第一、第二。一向自信的他也不禁对自己产生了一些怀疑。谈及原因,张炘炀觉得是因为班里的同学都分属于不同的导师,沟通比本科时少了,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相对减弱,让他突然找不到挑战的动力。“一般情况下,我属于别人付出一倍的积极,我就会用两倍的积极,别人一倍的消极,我就会两倍的消极。”张炘炀非常肯定地说。

这样消极的状态直到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才慢慢消失。“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叫非线性泛函分析,很死板难懂。对智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倒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读一些不知所云的文章,所以需要非常投入,就总是闷头看书。”张炘炀笑着承认,尽管读了20多篇文章,真正读懂的也不过2篇而已。

《奋斗》式成功

“有钱买房子让我有安全感”

16岁的张炘炀经历过很多,和同龄人做的、想的基本都不一样了。有人羡慕他,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和同龄人相比,张炘炀将来在就业方面有很大优势。也有人为他不值,觉得他过早读书,比普通孩子少享受了不少童年的快乐。围绕他而起的对教育方式的争议和探讨一直存在。不过,张炘炀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只要适合自己,走什么样的路都可以。他很感激当年父亲帮他做的决定。“我不认为是我走快了,既然当时能力到了,跳级高考都很正常,反而觉得走得越慢越有压力。”张炘炀说,他看到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很重,就想起当年毫无压力的自己,有些庆幸。

和那些二三十岁仍看不清未来、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的年轻人比起来,张炘炀的人生方向一早就很清晰了。他喜欢数学,一路读到博士,不出意外,博士毕业之后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造。“我会搞学术研究,这是我的目标。”张炘炀很坚定地说。

博士生的课程下周将正式开始。在读博士期间,除了做专业研究,张炘炀还可以当助教。每个月有2000元的津贴,以及500元的助教补贴。“这些钱正好够我交房租的,挺好。”张炘炀没有选择住学校的宿舍,而是和父亲在校外租了房子。

拥有房子,在张炘炀心里很重要,那不仅仅是一个家,还是成功的外在体现,更主要的是能给予他极大的安全感。

“等我在北京有了5年的纳税证明,或者有了北京户口,我一定先给自己买一套房子。”这是张炘炀对自己的承诺,而早在三年前,这样的想法就已经产生。在看过了《奋斗》、《蜗居》等热播电视剧后,张炘炀更是觉得要成功,要有物质保障,要有房子。“可是,现在大家都看《裸婚时代》,提倡裸婚了?”这个问题让张炘炀敛了笑,他在沉默了几秒钟后轻声说了句,“最后不还是divorce(离婚)了吗”。

神童也烦恼

张炘炀的微博ID叫“关东纯爷们儿”,他觉得,这个词儿才最符合他。“小神童”是大众给他打上的身份标签,似乎和他本人没什么关系。在更早之前,张炘炀就已经用成年人的标准看待自己,他也渴望别人能抛开年龄的偏见,认同他的成长。

关东纯爷们儿

“比不上成年人的也就是喝酒”

他从黑色钱包里翻出身份证递过来,不多说一句话。身份证的背面有效期显示从09年到14年。在他看来,成熟和成年关系不大,他和绝大多数成年人无异,最大的差别是“他们能喝6瓶啤酒、一斤白酒,而我只能喝3瓶啤酒、2两白的。”张炘炀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刻意追求更快的成长,他说,这都是耳濡目染、顺其自然的。

确实,张炘炀的聊友中几乎都是80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交流的话题也都是成年人讨论的,甚至多是有深度的社会问题。对于一些负面新闻,他会点评为“这是社会和谐背后的一面”,但他不会受此影响产生偏激、压抑的情绪,在他眼里“明天总是好的”。

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之余,张炘炀喜欢广泛涉猎专业之外的知识,尤其是以前不感兴趣的文史类。“我现在很喜欢逛论坛和贴吧,可以看到不同人对同一个事件、一本书发出的不同观点。”丰富的网络世界悄悄影响着张炘炀。他特别提到前段时间很火的一套书,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说是读研期间在网上看的电子版,已经全看完了。“这套书看得很过瘾,看完就想找人深入地聊,由小说进入正史的那种交流。”张炘炀说。他手里还有《二十四史》,想看又有些犯难,“你也知道,通篇古文看着有点闷。 ”

他还喜欢看《非诚勿扰》。这不是相亲类节目吗?“不对,现在叫生活服务类节目。”张炘炀给纠正了。他不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在看《非诚勿扰》,他觉得,那是一个展示不同人不同价值观的平台,很多在其他节目中说不出来的话,在这个节目里都可以说得淋漓尽致。“有时我也会为自己设定那样一个场景,想象着如何去表达。”这个综艺节目和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样,都让张炘炀了解到更多社会现实的一面,学到一些实际中非常有效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很想谈恋爱

“不知能否与适龄女孩交流”

被大家一路关注着走到今天,张炘炀是众人眼中的“天才”。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梦教授直言,非常欣赏这种“少年天才”的学生,因为数学是年轻人的学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最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作出一番成绩。张炘炀也很珍惜自己的天赋,能读到北航的博士,张炘炀觉得最感谢的还是自己,“即便再有过人的能力,不努力也不行。”这一路,张炘炀收获了很多,然而有得有失是常事,他也有“少年烦恼”。比如没有机会去经历一场青春期的恋爱。

“我还没谈过呢,倒真是很想谈。”张炘炀语带抱怨地说。硕士期间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的,让张炘炀也动了心思,无奈没有对上眼的。年龄差距是一方面,也着实没有吸引他的女生。“倒是本科阶段有感觉好的女同学,当时我们班特别神奇,男的帅,女的漂亮,同学间感情也深厚,好像有过暗恋的意思。”张炘炀说完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他说,为此也和陪读的父亲交流过,“他希望我还是找一个适龄的女朋友,可是太不好找了,可能我的女朋友还在读高中呢,怎么去认识呢?再说,年龄合适了,能不能交流还是个问题。”张炘炀很有些无奈。不知道他恋爱的想法能否在读博士期间实现。

张炘炀的微博ID叫“关东纯爷们儿”,他觉得,这个词儿才最符合他。“小神童”是大众给他打上的身份标签,似乎和他本人没什么关系。在更早之前,张炘炀就已经用成年人的标准看待自己,他也渴望别人能抛开年龄的偏见,认同他的成长。

【对话张炘炀】

踏实面对未来

从辽宁盘锦到天津,再到北京的高等学府深造,张炘炀的世界越走越大。关于未来,他有自己的打算,不过目前只想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辽沈晚报:读完博士还会再读下去吗?

张炘炀:肯定会继续读的,我喜欢做研究,可以动脑,有益于健康。很想留在学校或者研究所搞教学,衣食无忧。

辽沈晚报:想过出国去深造吗?

张炘炀:想过,家人觉得以后想在国内找到好工作,要有一定的海外背景。但我觉得只有翅膀硬了才能出去读书。

辽沈晚报:怎么定义“翅膀硬了”?

张炘炀:就是见过足够的世面,出去了之后不能丢脸。现在各方面都还不够,希望在北京这样国际性城市再积累一些。

辽沈晚报:以后会考虑在北京工作吗?这个城市的生活压力不算小。

张炘炀:也没想那么多,先踏实做好现在吧。如果压力太大,我会离开,不想做蚁族,没必要。 (特派北京记者 康宇)

中央电视台《看见》节目

2011年10月16日播出《长大要成人》,以下为节目实录:



张炘炀接受采访

【演播室】:十六岁的孩子大多还在读高二,张炘炀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从他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迹,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问忧虑和困惑,六年前,我们曾经纪录过这个家庭的生活,也一直在关切这个孩子的成长。

【画面】2006年,刚从高考考场里出来,被人群包围,被众媒体包围。

【解说】这是2006年,年仅十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今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画面】字幕:博士开学第一天。

【解说】一眼看去,张炘炀与16岁的同龄人没什么两样,身高已经1米78,他已经脱去了稚气,在北航校园中显得并不突兀,博士期间他选择了“基础数学”作为研究方向。是导师今年招的唯一的博士生,导师认为张炘炀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

记者:那你怎么不像别的人那样记笔记呢?

张炘炀:记笔记还不如记脑记。

记者:很多人都觉得非常多和庞杂的公式和定理,这个能放脑子能记得住吗?

张炘炀:当然能记得住

记者:那为什么大家还都在记笔记。

张炘炀:也许是他们喜欢练字,也许是他们不喜欢动脑。

【解说】这个言语间不掩饰骄傲的孩子,一直有特立独行的一面,13岁那年,在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感受数学之美,讲到著名的欧拉公式时,张炘炀发现,他之前所学的不相关的公式全都由此关联起来,他起立鼓掌。

张炘炀:当时就是全教室哗然,然后同学们都用一种鄙视的目光来看着我。

记者:你是被什么触动了吗?

张炘炀:感觉就是数学之中还有许多就是我还没有发现的规律在内。

记者:那你当时为什么要用鼓掌这种方式来表达?

张炘炀:至少是真性情。

【纪实】10岁的时候,张炘扬说自己“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扬,因为我觉得张炘扬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解说】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一句有点孩子气的话,但这种长期的自我要求,对张炘炀来说真实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里。

【纪实】(10岁时,张炘扬刚进大学时)

张炘炀:这宿舍比较差。

张父:比哪个啊。

张炘炀:我指的是这宿舍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反正我就是想必须要住在高档的地方,否则我就不满意。

张父:你看这不得了,要这么一报道学院就不要你了。你愿意上哪上去就上哪上去,全国也没人要你。

张炘炀:没人要就没人要!

【纪实】跟张炘扬的朋友座谈(自信,孩子气)

张炘炀:我就是要当王者,要不然的话,你就没有地位可以讲。

记者:你们为什么都笑了。

张炘炀的朋友:因为平常的人根本就不会像他有那种所谓的王者的那种信念,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没有地位。

记者:这话你能听进去吗?

张炘炀和朋友同时说:这话我觉得他是在安慰自己。

张炘炀朋友2: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他的台词都被我学会了。

张炘炀朋友1:我们平时想的都是要过的好点,他想的是过的最好。

记者:你这个天大的梦想,假如你做不到呢?

张炘炀:假如我做不到,那我相信就是我父亲一定会非常失望。

记者:我为什么觉得你的这种笑当中好像有一种说好吧,那是他的事儿,

张炘炀:你说有一定道理。

记者:你指什么呢?

张炘炀:(他)首先创造出一个我不知道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然后强加到我头上。



张炘炀小时候

【解说】从小到大,张炘扬深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张炘炀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两岁半时,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他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

【解说】他的父亲张会祥是辽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他36岁才做了父亲。给儿子取了“炘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希望他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

张会祥:我做不了大事,唯一的就只能帮帮孩子。把下一代培养好了,让他翅膀硬一点。

邻居:他爸啊,我的天啊,谁也做不到。这世界上都少有。从小走到哪,他棍都写到哪。这么大,小不点,两三岁就会念报纸。他爸功劳大。

【解说】张会祥曾出过一本书,叫做《神奇的学习》,在书中介绍自己培养张炘炀的经验。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客。

记者:你们俩是为了什么?

张炘炀妈妈:当时就是为了孩子。那时候就想,然后也相互埋怨一些,比如说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了,咱们都失去自我了。他爸不这么觉得,他爸觉得这是乐趣。

【解说】在父亲的决定下,张炘炀走上了频繁跳级的读书生活。对于儿时的张炘炀而言,张会祥是父亲又是老师,他们24小时呆在一起。这种几乎没有同伴的封闭式两人教育,使得张会祥不仅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同时也是孩子发泄压力时唯一的出口。

【纪实】跟父亲发生意见不合时,张炘炀对父亲喊“闭嘴”。

【纪实】吵架之后“你哄哄我,我就没事了”

【解说】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张炘炀的父亲出生在农村,是1978年的大学生。1990年,曾经以优异成绩考上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为拿不出一万五的学费只能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以后的经历并不辉煌,做过企业车间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干部,他认为应试教育是一个现实,只能面对现实,让孩子尽快达到成功目标。走到今天,张炘炀说他理解他爸,但他也用“急功近利”来形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记者:他有一个理论叫做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

张炘炀:你根本就是钢筋都没有,你盖什么楼?

记者:他说那你不都顺顺当当都读到博士了吗?这还不够做一证明吗?

张炘炀:说实在话,那就只能祈祷就是不要有一些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到,楼脆脆了。

记者:也就是说你觉得还是留了隐患?

张炘炀:对,留了隐患。

记者:担心什么?

张炘炀:王思涵当初就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退学的。

【解说】:当年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都在14岁左右因为天分过人而考上大学,但最终无法与环境相容、沉迷网络、先后中止学业。

【资料】:10岁时张炘扬和父亲的对话

张炘炀:“我不会重蹈王思涵,张满意他们的覆辙吧。”

张父:“不可能。你就是那样也没事。你小,你还可以再读书。”

张炘炀:“我只是,我有可能走上那条路吗?”

张父:“百分之百走不上那条路,有爸爸在百分之百走不上那条路。”

张炘炀:“如果你陪读,我也肯定要走上他们那条路的,不管怎样都要走。”

张父:“那我陪读假如你上网,玩电脑,玩会儿我肯定就提醒你了”

【解说】其实,在内心深处,张会祥比儿子更担忧王思涵和张满意的命运重演,他在书中写,希望儿子专心学习,其他事物都少碰,在张炘炀小时候,有一次他发现孩子着迷看《西游记》,就把它藏了起来。

记者:那可能他会觉得说他就算把《西游记》藏起来,反正也没打你、骂人你、也没伤害你,对不?

张炘炀:这叫精神上的摧残。

记者:他说我把这个花盆里的枝儿修一修,不必要的枝都修改掉了,你的主干长的更好,是吗?

张炘炀:我觉得这样修出来的花,它就是会在这个健康方面损失很多。越是那些歪脖的树,可能越能经受风雨洗礼,而那些就是被人工修剪过的树,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

【解说】在读硕士期间,张炘扬的父亲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十三岁的张炘炀开始沉迷电脑,父子间的矛盾由此酝酿。

张父:你说你成天玩,玩那个电脑,你能玩出啥来吧?

张炘扬:玩成专家。(张父听完扭过头去。)

【解说】:他们之间因此出现了剧烈的冲突,父亲在深夜出走。

记者:你说的什么话激怒他了?

张炘炀:没说什么话,就是一直在那玩儿。然后那一壶开水就全报销了。还有就是当时我身上的衣服也需要晾几点才能穿,还好没有烫伤。

【解说】当晚,父亲张会祥气得从北京工业大学步行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张炘炀妈妈:连一瓶水都没有,就沿着路,走回廊坊。

记者:走着后来几点了?

张炘炀妈妈:第二天早晨7点多。到家的时候他实在是不行,走不动了,到家就蹲地下了。

张炘扬:他本来是在惩罚我,其实是在惩罚他自己。

记者:这对他是双重的痛苦,你知道吗?

张炘炀:他的培养方式就注定了这个转型期比其他的那些就正常的孩子,来的更痛苦一些。

记者:因为他认为一旦出现这个,你就毁了。

张炘炀:因为就是人都要断奶的。他想使我一辈子断奶不了,做不到。

记者:他认为说,他给你培养你好的出习惯之后,再松手你就没事了。

张炘炀:再松手的话只不过是把这个转型期推迟了几年,而且推迟几年之后的后果将会更加恐怖的。会有一种反弹。

记者:对什么的反弹?

张炘炀:学习压力。

【解说】张炘炀说,他因为长期迷恋电子产品,加上之前学习进程过快,基础不牢,无法正常完成硕士课程,出现了挂科,最后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后果,他甚至有过想要自杀的想法。

张炘炀:学习的困境,然后那个家长的责骂。当时也是不想给社会增添负担。

记者:你这么不能容忍自己失败吗?

张炘炀:我觉得就是,当然了

【解说】:因为恐惧失败,张炘扬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嘴里起满了泡,体重急剧下降,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但他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记者:为什么不能跟他说真话?



张炘炀一家三口
我国唯一在校的16岁博士生张炘炀[组图] 张炘炀2016年现状

张炘炀妈妈:那段(时间)他就逼我们,说你要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

记者: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支撑你这个观念?

张炘炀:那应该就是上了大学之后,也是有不少媒体,经济这种世俗的喧嚣,我觉得就是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

【解说】害怕孩子放慢速度,父母做出了相信他们自己也不情愿的妥协,但是考上博士之后,张忻炀觉得现实的压力更大了,他的同学已经都是成人,很多都有了不少收入。张炘扬生活简朴,只打过几次出租车,唯一一双有品牌的运动鞋,是二姨送给他的礼物。

张炘炀指着衣橱说:家徒四壁、身无长物。这是所有夏天和秋天的衣服。

【解说】为了省钱,他熟记各个公交路线,5毛钱去楼下接2.5升的纯净水,可以喝两天。

(仲秋,北京出租屋内)

妈:我说外面超市有5升的桶,买一个,他说家里面有几个瓶子,先别买。

张:不值当的。

妈:坐公交车经常说,坐几几几,花四毛钱。

爸:他最适合当导游,你说上哪儿,他知道怎么倒车,坐哪路车到哪儿去。

张:关键是,我连打车的钱都没有。我再不算计算计公交路线行吗?

【解说】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但现实的窘迫,让张炘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生活在比他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他说在大学期间,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刺激。

张:当时我抱怨北京的房价高,他们就说,你滚回你老家去。读硕士的时候。

爸:这是生气的说法,他可能是受刺激了,你说老说这个有意思吗?

【解说】:对于其他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还是过早考虑的事情,但在急速的赶超中,来自身边人的刺激几乎全面影响了这个十六岁孩子的内心世界

(【纪实】:看《非诚》)孟非出场,鼓掌。这些女嘉宾越来越嗑碜了。)

【纪实】饭桌上张炘炀:这样,我给你们看一段视频和两张照片,这些东西伴随着我硕士期间很久,现在小有成就也可以公开了。//小范围,必要地把一些尘封的档案解密。

【解说】:他给我们看的是他和一个女孩拼放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他的大学同学,暗恋了很多年,从没敢表白过。硕士论文最艰难的阶段,MP4里这张小小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动力。

记者:她年龄比你大吗?

张炘炀:那肯定的。

记者:大几岁?

张炘炀:这个数?(8岁)不过看起来年龄倒是差不多。

记者:这个会让你觉得难成吗?

张炘炀:恰恰相反,当时我就想就是光明一定会来到。

【纪实】记者:她一直不知道你喜欢她是吗?

张炘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等到成就再好一些。

记者:成就好一些是个什么标准?

张炘炀: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记者:难道你觉得就是说你没有在北京有个真实的工作、户口、房子,那就没有权利去谈爱情吗?

张炘炀: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

【纪实】爸:他这个偏激是啥造成的,就是来到北京天津以后,看到城市这种浮华的生活。

爸:就一个字,向钱看。

爸:这属于孩子认识的错误,这也是社会给他造成的。要不他就担心,连房子都买不上,我博士毕业,博士后毕业又有什么用?

张:我博士出来,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

爸:他就过早地接触了这个东西。没有钱生活不下去,再有学问再有本事也没用。

【解说】:于是,张炘扬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

记者:但你知道大家听起来,觉得你用这个方式是在逼你父母。

张炘炀:应该说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他们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

记者:难道你始终认为说你这16年走过的道路只是你父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走呢?

张炘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强加的,反正我的梦想也基本上继承了我父母的梦想。记者:所以你下意识当中是不是有一种感觉觉得说,我不需要为我的生活负责任,是你们要为我负责任。

张炘炀: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努力。

【解说】:毕竟只是16岁的孩子,很多张炘扬显而易见的偏激和固执,似乎也和一直被搀扶着的成长有关,在这之下,埋着深深的无力和脆弱。

记者:那你爸他的说法是说让你过早的出来之后,然后你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摸索,接触到城市浮华的生活。

张炘炀:对,会迷失自己。

记者:那你觉得你的内在比较脆弱吗?

张炘炀:那最大的软肋应该就是当听到就是家里出现变故的时候,我就会彻底一蹶不振。

记者:这对你来讲是?

张炘炀:对我来讲的话就是没有人再帮助我实现自己梦想了。我考虑一些功利的问题,是为了要让我今后不用再考虑它,可以放开手脚的实现我自己的理想---做数学。

解说:张炘扬的天分和弱点一样明显,他的硕士生导师曾经对他进行过劝诫。

硕士生导师:你从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在数学上干出点明堂来,但你如果心志不成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牛人,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牛人。

解说:张炘扬自己,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记者:你有一次在课堂上直接问老师,问我是不是班上最牛的。

张炘炀:有这么一回事儿。

记者:你为什么要那么问呢?

张炘炀:当时属于一种志得意满,夜郎自大。从张老师那里看看自己真实水平是什么样的。

记者:老师怎么说?

张炘炀:老师说,你还早着呢。

【解说】张炘扬在十六岁时终于如父母所愿读到了博士,他的家人一直在学业上为他骄傲,但他们也意识到,也许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的人生。

【纪实】:父亲:就这么走,别看咱硕士毕业又考上博士了,我说也不见得是成功,也不见得行,一是花了多大心血这就不说,孩子也失去了不少,咱也不能说这就是最好的。

张炘炀妈妈:跳的快他接触的事儿他自然,他了解事儿就多,然后他就缺乏对这个事物的判断能力。

记者:其实我觉得包括我们内在的社会当中的人,对炘炀是非常关切跟祝福的态度,而且他还这么年幼,但他可能只是希望说在他的知识跟智能发展的时候,他没有忘了爱,还有同情,还有责任感。也许知识可以从头来读,可是一个人身心他如果就发展到一个程度了就可能很难再退回来。

张炘炀妈妈:对。这个倒是可能,这也是我们一直就是比较担心的问题,就包括现在也是一样。

【演播室】:当火箭升空加速时,会出现超重,航天器里的人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张炘炀十六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这个孩子的内心也承受着必然会有的巨大压力,他的成绩,挣扎,狂妄和脆弱,都是这个压力的后果。中国的普通父母,在自身一代的发展受限之后,很自然地渴望孩子能够超常规地发展和成功,他们以自己的本能与期望做出选择。也负荷着这个选择带来的得失与经验。我们感谢这个家庭真实呈现这一切,给我们共同思考的机会。十六岁的张炘炀,一切都还在发展和变化当中,我们祝福他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希望他能够享受内心的稳固和安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733.html

更多阅读

致16岁的青春 16岁成人礼致辞

有人说,每个人的16岁都是美好的,他们可以旷课,谈一场偷偷摸摸的恋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呵护*可是我的16岁貌似不是这样的,它充斥着渴望,纠结,痛苦,心疼,疲惫不堪,期待等等。我想我也只能用这写个词语来形容了。我似乎还是无法从那个阴影里面走

转载 一生必游的中国十大最美村落组图 中国最美古村落

原文地址:一生必游的中国十大最美村落(组图)作者:猎豹出击这十多年来,我走得最多的是村落,拍得最多的是村落,画得最多的也是村落,也许是从小生长在山村的缘故,我对那些仙境般的田园村落有特别的情感和灵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些年足迹穿行于

16岁mm停学欲捐骨髓救患黑血病哥哥 骨髓捐赠

  “只有哥哥的病能好起来,让我做甚么皆乐意。”10月19日上午11时,正在兰州大学第两病院,刚做完骨髓移植配对检测的苏梅流着泪道。往年6月份,在兰州播送电视年夜学上教的17岁男孩苏成被查出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照顾抱病哥哥,

声明:《我国唯一在校的16岁博士生张炘炀组图 张炘炀2016年现状》为网友妄醉无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