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阿甘正传》电影与原著比较 阿甘正传 下载

由RobertZemeckis执导的影片《阿甘正传》改编自WinstonGroom的同名小说。对照影片和小说,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叙事结构、人物设计再到故事情节,影片对小说都做了极大的删改,但是提起《阿甘正传》,影片的名头似乎盖过了小说。正是对小说的成功改编,使得《阿甘正传》声名鹊起。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和故事内涵入手,分析影片《阿甘正传》对小说的成功改编。

一、叙事结构忠诚程度

电影一开篇就能发现,影片《阿甘正传》与小说第一个不同点,就是叙事结构的不同。电影先用倒叙的方式讲述阿甘收到来自珍妮的信,然后出发去找珍妮,在公交站等公交的时间里给身边不同的人讲述他人生中所经历的故事,接着见到珍妮和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开始到影片的结尾为正叙部分。而小说并没有没有这么复杂,就是通过阿甘的角度,以正叙的叙事方式讲述他的成长。这种改变对于故事的完整性并没有造成破坏,但却犯了小说写作的一种禁忌,也就是在讲述一段故事时事先将故事的结局告诉读者,这会对读者的兴趣造成打击,减弱故事结局的冲击力,就像是在观赏一部影片时被人剧透了一样。然而导演对影片做出的改编一定是经过思考之后的刻意为之,因为,影片的重点放在了阿甘的人生经历,以离奇的人生之旅为观赏点。将故事的结局事先给出,与故事后面的人物经历进行比较,使得影片具有一份温情之感,少了笑点多了泪点。

小说和电影虽然都是以阿甘的口吻来叙述自己的生平,但是影片改变了小说那种线性叙事的方式,使观影者觉得阿甘经历了一切之后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而小说中阿甘仍然在故事之中,他还没有经历一切,并不是超然世外,而是参予其中,即使是在他说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他依然在生活之中。影片的正叙部分,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阿甘经历的沧桑,当他颤抖着背部略微弯曲的走向小阿甘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自己经历了很长的路途之后,突然停下来的那种疲惫和萧条感,这种感觉温馨而美好。因此,正是电影叙事结构的改

变,使得影片比小说多了一份温暖。

二、故事人物忠诚程度

除了叙事结构做了改变之外,影片对小说人物的设计业也进行了变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虽然影片中的人物设计是在小说中找的原型,但多数都改变了出场姿态。影片在人物形象上做了类型化、典型化的处理,每个人物都有他不同的传达使命。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电影中,阿甘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纯洁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过到最后这是博得观众好感的一点。但是在小说中,阿甘的形象却截然相反,小说中的阿甘满嘴脏话,欲望横流,全身心投入到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中,纵欲、摇滚、酗酒、吸毒,极尽荒唐之能事。他是和珍妮感情中的背叛者。很多时候他颇有头脑,并且经常嘲讽别人的蠢事。可以说在小说中,阿甘更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着各种的欲望。但是电影在进行处理后把他完美化了,似乎只要正直、善良、勇敢、纯真再加上适当的好运气,人生中所有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终走向美好的结局。但这种改动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简单地将人生美化,人的美好品质和运气的作用过分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值得考量。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小说的荒诞性似乎更贴近现实,更具思考性。这一方面的改动削弱了影片相较于小说的可读性。

老调重弹——《阿甘正传》电影与原著比较 阿甘正传 下载

其次是阿甘母亲的形象。小说之中并不能看出她对阿甘有什么影响,多数以一位小市民形象出场,就像菜市场中的大妈。但是在影片中,阿甘母亲这一角色被赋予额浓墨重彩。处于引导者与伟大母爱的光环笼罩之中,是决定阿甘成长轨迹的关键角色。这种完美的圣母形象转变耐人寻味,在九十年代中期塑造一个伟大、正统的母亲形象,仿佛是对所有经历了种种道德危机的美国人的安慰。阿甘与母亲的戏份是电影中最温情的部分,也是最能安抚人心的部分。

与影片相比,在小说中,珍妮的景况很不同。她很早便爱上并接受了阿甘,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无心地伤害了她。两个人在一起幸福的时光很短暂。她最后一次离阿甘而去的时候已经怀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并且找到了幸福。然而影片中珍妮的形象较之于小说则是一位具有悲剧感的人物。影片将小说中阿甘堕落、物欲横流的方面扣到了珍妮身上,将珍妮塑造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堕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终在反叛,却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终她虽然找到了生活宁静的港湾,但是还是过早地离逝。悲剧性的人物似乎有点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对于那个年代经济、战争、道德信仰、青年人的迷茫等方面的反思。但这个角色的塑造不知导演是否考虑过9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背景,或是有意而为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是丹中校。影片中丹中校的形象是根据小说中寇替斯和丹恩中尉的部分性格杂糅并加以扩充而成的,但是这种杂糅在电影之中并没有生硬之感,反倒是让观众明显的感觉到了丹中校性格的发展过程,从一个健康具有自信的军人,失去腿之后的自怨自艾、悲观,到坐在轮椅上的愤世嫉俗,再到和阿甘出海遇上风暴时对上天愤怒的质问、挑衅,最后趋于平静的对待生活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这是一个发展的丰满的人物形象,极富戏剧张力,而在这种发展之中,阿甘就像一个指引者或者说是拯救者,通过自己并不经意的行动和思维,影响着丹中校,使得他最终重新对待生活。影片中,在丹中校性格发展中,观众并不会更多的感到像小说中的诙谐与幽默,虽然一些情节也会引人发笑,而笑完之后却是一种沉重的回味,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回味人生的沧桑与希望,这种人生的起伏滋味,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影片对小说的一个生华,也是对小说改编的人物中最成功的一个。

三、故事情节忠诚程度

影片对小说人物设计的改动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改变,倒过来讲,人物形象的需求必然导致小说情节的改动,所有宗旨都是情节是为人物形象、故事内涵服务的。影片在改编的过程中,依据所设定的人物功能,只能删改不符合形象的故事情节。比如影片删去了阿甘太空之旅的部分,删去了摔跤的经历,删去了阿甘在中国的经历。改变了阿甘与珍妮的经历,改变了阿甘与巴布的认识过程,让阿甘顺利毕业,等等一系列的改变。

另外一个重大的改变是故事的结尾。小说的结尾似乎是皆大欢喜的,除了战场上巴布的死亡之外,其他人都好好的活着,并且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影片中却不是这样,阿甘妈妈和珍妮都去世了,就在阿甘不断的在人生中完满起来的时候,她们相继去世了,虽然小阿甘最后和阿甘生活在了一起,但是这种结局并不能算的上好莱坞的大团圆结局,反倒可以给观众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去思考人生,通过阿甘的人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的不经意,这样的不可捉摸。在起伏的生活之中,会有不期而遇的幸运或者命运,不可预料的事情在发生着,我们自己也会象影片开头和结尾处随风而去的鸡毛。影片结尾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足以怡情足以让人沉思而又感动,在沉思和感动之中,一种温情油然而生。而这种感动与小说又是不一样的,这种思考在两者之间并没有存在比较的层面,以至说出谁优谁劣。

四、故事内涵忠诚程度

影片和小说的内涵都是表达了人生的荒诞性和不可捉摸性,鼓舞着人们的奋斗精神。但所不同的是,影片主要通过人物的善良、勇敢、纯真在人生的不可捉摸性的积极作用,鼓舞人们的奋斗精神,而小说更注重于人生的荒诞性,借用各种讽刺,人物的缺陷,离奇的故事突出人性的美好品质,鼓舞人们。就如同电影和小说中不同的点题之笔却表达同一个意思一样。“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将得到什么。”这是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整个影片中的点题之笔。“谁不是白痴呢?”这是小说《阿甘正传》结尾之处,女主人公珍妮说完阿甘白痴之后的一句独白,也是一语道破整部小说的内涵的全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901.html

更多阅读

《后会无期》电影歌曲集锦 后会无期歌曲有哪些

《后会无期》电影歌曲集锦制作人:beson 歌曲数:12 标签:后会无期,韩寒,朴树,邓紫棋,虾小米首页推荐 更新时间:2014-07-25 播放:64508浏览:9483推荐:40收藏:1032立即播放收藏分享(40)转贴不良信息举报精选集介绍: 收缩韩寒的首部电影作

观《雪国列车》电影有感 雪国列车 电影

观《雪国列车》电影有感--拯救冰冻的心(2014-12-16 12:41:58) 转载▼标签: 雪国列车拯救人性神圣释放真心分类: 灵感文系列观《雪国列车》电影有感--拯救冰冻的心--ZONA白雪皑皑,千里冰封。被冻住的不

《招魂》电影与真实 招魂真实事件

《招魂》电影与真实编译:dddog“《招魂》(THE CONJURING(2013))的确是根据我们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然而,它不是根据我的三部曲《暗与光之屋》(House of DarknessHouse ofLight)改编成的,而是沃伦夫妇的案件记录改编的……有些地方是自由发挥

《低碳世界》杂志社与慧思特达成合作_origin 成人教育杂志社

摘要:2012年3月9日,《低碳世界》杂志社与内蒙古慧思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内蒙古慧思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作为《低碳世界》杂志社内蒙古地区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全面负责《低碳世界》杂志社期刊、网站服务、会展活

声明:《老调重弹——《阿甘正传》电影与原著比较 阿甘正传 下载》为网友想过去的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