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的陆一军战前准备 wow作战准备

对越作战的陆一军战前准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军,是以南昌起义的部分将领会同湘鄂西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组建的红2军团为源头,在各个历史时期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1军、3军等诸多革命劲旅而发展起来的英雄部队,是一支伴随着由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整个人民军队的全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光荣之师。在70多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这支英雄部队历经了11300多次战役战斗,牺牲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造就了690多位高级将领,涌现出了以“硬骨头六连”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集体,培育了这支部队特有的“洪湖精神”、“白龙马精神”、“硬骨头精神”、“老山精神”和“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的优良传统作风。

贺龙元帅是1军前身部队的最早创始人,千里洪湖是孕育这支部队的革命摇篮。红军长征中,1军前身部队是最先开路、继尔策应掩护,又最后走出雪山草地的红二方面军的“铁流后卫”。抗日战争时期,1军前身部队驰骋晋绥,挺进冀中,转战晋察冀,保卫陕甘宁,是八路军120师的主力部队。解放战争时期,1军前身部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三战三捷”,挥师关中,血战瓦子街,解放大西北,是西北野战军的主力劲旅。建国初期,1军进军青藏,追剿残匪,高原筑路。抗美援朝中,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血肉相依,谱写了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瑰丽篇章。和平建设时期,1军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镇守中原腹地,备战福建前线,移防江浙要地。1984年7月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展示了新一代人民军队的壮丽风采!

第一节 挥师云南边陲 对越防御作战

中越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越共主席胡志明逝世后,越南当局竟视我国为“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采取了反华、排华、仇华政策,公然挑起领土争端,制造边境武装冲突,残酷迫害和大量驱赶在越华侨,频繁进行武装挑衅,侵入我境内制造流血事件,严重破坏了我国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对于越南当局的倒行逆施,我国政府一直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为重,再三提出规劝和警告,但越南当局置若罔闻并进一步加剧中越边境的军事挑衅活动。在此严峻形势下,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卫边境地区的安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不得不作出对越自卫还击的决定。

1979年2月17日凌晨,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忍无可忍,奉命还击,在给予越南侵略者应有打击,达到预期目的,保留必要时候自卫权利后,我边防部队于3月5日宣布撤军,3月16日全部撤回我国境内。越南当局在遭我沉重打击后,霸权主义野心不死,继续派遣武装和特工人员不断侵入我边境骚扰破坏,并悍然派兵侵占了老山、法卡山、扣林山等中越边境沿线,严重威胁我南部边境地区安全和经济建设。

1981年5月6、7日,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奉命收复了法卡山、扣林山。随后,我边防部队与越军在上述地区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反复争夺战,再次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嚣张气焰,稳定了南部边境地区局势。

法卡山、扣林山地区作战后,越军继续对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进行袭扰和蚕食,不断开枪开炮打死中国边民。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1984年4月2日起至5月15日止,我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尔后,我军转入防御作战。从1984年5月起,大部分地区战场相对稳定,唯有老山地区成为敌我双方军事斗争“热点”。7月12日,越军以1个加强师兵力向我老山阵地猛烈反扑,我边防部队经过14小时激战,彻底粉碎了越军进攻。

遵照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关于组织部队进行轮战,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指示,军委决心以老山为战场,组织部分机动部队轮流作战。1984年6月至7月,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南京军区命令,1军先后分两批赴滇轮战,戍边卫国。

1984年6月19日23时,炮兵9师16团首先接到中央军委赴滇轮战命令。南京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军政委史玉孝亲临该团,传达军委参战命令。全团立即紧急动员,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一切出征准备。6月24日24时至7月1日20时,该团先后编成5个列车梯队,从无锡南站铁路输送出发,共出动干部212人、战士1025人,车辆153台、火炮36门,奔赴老山地区参战,由昆明军区统一指挥。7月11日,该团到达前线战区以后,未经临战训练,便直接投入战斗,先后被编为14军炮群、40师炮群和32师炮群。在炮兵9师其他部队接替阵地前,该团一直坚持战斗在一线,参加了“7.12”和“11.18”两次重大抗反战斗。共对越军103个目标进行了281次射击,计耗弹11267发,击毁敌火炮41门、汽车8辆,引爆弹药所11座,直接毙敌250余人,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成为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参战时间最长、取得战果最大的炮兵团。

1984年7月12日,奉中央军委命令,1军率军部大部和军直分队、1师(辖1、2、3团和炮兵团)、36师(辖106、107、108团和炮兵团)、炮兵9师(辖炮兵3、14团,加强炮兵3师13团,欠炮兵201团),共26624人(含炮兵16团)、各型车辆2231台、火炮700门、步兵武器19194支(具、挺)、电台1539部,赴滇轮战。7月27日至30日陆续进入集结地域,经过4个月临战训练后,加强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2部、14军坦克团1连、40师“红缨—5号”导弹连,指挥边防15团。于11月16日开始进入一线阵地,12月9日正式接替指挥,在正面宽约23公里、纵深长约35公里共800平方公里地幅范围内,坚守121个防御阵地。1985年5月31日,奉命撤离阵地休整、总结、战评。于1985年6月17日至7月21日,采取摩托化开进、铁路输送方式归建。

这次对越防御作战,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场规模有限的边境局部战争。作战行动受政治、外交斗争制约;攻防作战样式转换频繁,组织指挥复杂;敌我前沿阵地犬牙交错,战斗异常激烈;作战对手战术狡诈,正确运用战术难度大;地形奇特,气候恶劣,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保障困难。参战部队在昆明军区首长机关的正确指挥、南京军区首长机关的亲切关怀和边疆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对越防御作战方针和总部、军区首长一系列指示,高度发扬军委邓主席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学习借鉴友军作战经验,反复探讨制敌对策,加修改造阵地工事,坚定果断指挥,灵活运用战术,周密组织保障,英勇顽强战斗,转变了战场形势,争取了作战主动。共抗住了敌224216发炮弹袭击,打退了敌9次营团规模、102次连以下规模反扑和袭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3次出击作战任务,拔掉了敌28个据点。共歼敌5007人,其中毙敌2840人、伤敌2164人、俘敌3人(因伤重而亡);毁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弹药器材,沉重打击了越军嚣张气焰,有力支援了柬泰人民抗越斗争,锻炼和提高了部队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能力,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轮战期间,由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副军长冯金茂、副参谋长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组成一军老山地区对越作战前线指挥部,实施灵活、果断指挥,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赋予的轮战任务,实现了“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目标,为集团军军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第二节:抓紧轮战准备 周密组织开进

1984年7月12日20时30分,南京军区下达“关于抽调第1军部分部队(军部、1师、炮兵9师(欠16、201团))并指挥第12军36师赴滇轮战”的预先号令。接此命令后,部队迅速展开临战准备。于7月18日18时,提前24小时完成了组织计划、机动方案、收拢部队、完善组织、调整兵员、补充装备、储备物资等一切准备,基本达到齐装满员,作战物资质优量足。

随即,第一梯队分别在浙江湖州三天门(军部)、长兴(军直)、杭州艮山门(1师师部、1团)、杭州南星桥(2、3团、炮兵团)、江苏无锡南站(炮兵9师师部)、无锡(炮兵14团)、南京栖霞山(炮兵3团)、新沂(36师)等8个车站进行装载。7月19日19时15分起,1军军部和1师分批沿南线浙赣、湘贵、贵昆铁路(27个列车梯队),36师和炮兵9师分批沿北线津浦、陇海、宝成、成昆铁路(30个列车梯队)同时向南开进。于7月24日分别在云南曲靖、昆明东站实施卸载,就地休整1天。尔后在自身运输保障基础上,由昆明军区配属汽车1152辆(含地方车辆449辆),全军编成17个摩托化梯队,分成两路行军纵队迅速向集结地域开进。

7月25、26日,1军军部和军直分队相继出发,沿曲靖、陆良、师宗、邱北之线开进,27、28日分别进入文山州附近地区集结,军指设在14军250师748团团部。26日至29日,1师沿曲靖、陆良、师宗、邱北之线开进,28日至31日分别进入三角塘和白岭山、砚山县、拖白泥附近地区集结,师指设在250师炮兵团团部。26、27日,36师沿昆明、宜良、开远、平远街、德厚街之线开进。28、29日分别进入朱西、白沙坡、小平坝、老回龙附近地区集结,师指设在马塘。28、29日,炮兵9师相继出发,沿昆明、宜良、平远街、开远、洪福之线开进,30、31日进至砚山(不含)、大稼依、秉烈附近地区集结,师指设在铳卡 。

7月31日13时前,所有参战部队完整、安全、健康、准时地到达指定地域集结,整个机动历时11天又17小时15分,行程3760余公里(其中摩托化行军410余公里)。

到达战区集结地域后,福州军区炮兵3师13团奉命配属给炮兵9师指挥。根据南京军区7月20日电报通知,1军各参战部队接受昆明军区领导,番号作如下变动:1军改称14军(甲),1师改称41师(甲),步兵1、2、3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41师(甲)步兵1、2、3团和炮兵团;36师改称42师(甲),步兵106、107、108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42师(甲)步兵1、2、3团和炮兵团;炮兵9师改称炮兵4师(甲),炮兵3、14、16、13团依次改称炮兵1、2、3、4团。

一、深入思想动员 快速完成准备

这次执行赴滇轮战任务,情况突然,时间紧迫,要求很高,工作量大,能否按规定时间完成参战准备工作,对部队是一个巨大考验。接到预先号令的当晚,军党委常委立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和南京军区首长的指示,迅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决定部队立即由平时训练转入战时状态。 根据军常委会议精神,7月13、14日,军政治部拟制下发了《赴中越边境参战政治工作指示》和《赴中越边境参战动员提纲》,要求部队以临战姿态,深入开展战前思想动员。

各部队先后召开党委会、干部骨干会和军人誓师大会,传达学习军委和军区作战命令及政治工作指示,明确作战任务和参战意义,使部队思想迅速由平时转入战时,充分做好各项参战准备,保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5名军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下到部队,宣讲军委作战命令的重要意义和对越作战的正义性,明确夺取作战胜利的有利条件,使参战部队和非参战部队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战备教育。没有参战任务的部队也决心以临战姿态抓好部队建设,做好随时上战场的一切准备。他们挑选最优秀的干部战士、最好的武器装备,补充给参战部队。

在动员教育中,各部队注意把学习贯彻中央军委的命令同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尤其是“五种革命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同大讲我军光荣传统和学习本单位英模事迹结合起来,同学习对越作战经验特别是同学习“四山”(即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结合起来,同揭露控诉越军反华侵华、搞地区霸权主义的罪行结合起来。通过动员教育,干部战士更加深了对越防御作战重要意义和正义性的认识,激发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了英勇杀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热忱。全军指战员求战心切,斗志昂扬。据不完全统计,全军共有2.7万人写了求战书和决心书,有6406人写了血书。我1师3团143名专业户子弟,人人要求上前线,誓死保卫党的强国富民好政策。

各级首长机关反应灵敏,办事高效,动作迅速,组织严密,工作有序,为快速完成临战准备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7月12日20时30分,军首长机关在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后,分别采取电话预告、文字和当面传达等方法,20分钟内将有关作战任务电话预告到各参战部队。军长傅全有、副军长冯金茂连夜分赴各师,当面传达到有关单位领导。接到行动号令后,军、师分别在1小时内召开了作战会议,传达到首长和机关有关人员,计划安排了工作,下达了人员收拢指示。部队上下同时进入情况,同步开展工作。军司令部会同其它业务部门共同拟定了工作计划,对18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规定了完成时限。师、团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工作计划,做到头绪多、心中有数,任务重、忙而不乱。同时,各级对参战和非参战人员进行了责任区分,首长和机关分别组成两套工作班子,参战人员负责整个作战准备,非参战人员除担负正常工作外,负责铁路输送装载试验和装载准备。根据执行参战任务特点,军主要抓了铁路公路输送,兵员武器装备调整,各级干部调整配备,作战物资补充储备等5个方案计划。负责拟制方案计划的机关同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昼夜紧张奋战,加班加点工作,连续工作30多小时。由于机关反应迅速,加上拟定各种方案计划均在预案基础上修定完善的,所有计划方案都在2天内拟定完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军的铁路、摩托化输送计划,第一次修定只用了4个小时,后因部分装备调整,又会同军运部门以9个小时进行了全面审定。部队收拢因预有方案,27小时就将分散在195公里以内、8个点上野营执勤的3个团共15个连队全部收拢。军后勤部门接到预先号令,在预案基础上24小时就汇总上报了各类物资请领计划,4天之内就将各类物资全部按标准下发、补充、储备完毕。为了确保参战部队到达战区后能够立即遂行作战任务,各级不等不靠,立足现有,着眼自身,最大限度地调整了兵员和装备。军本着保质保量的原则,坚持能在本军内调整解决的,尽量不报请上级解决。非参战部队以最优的兵员、最佳的武器装备,支援参战部队。2师成立了计划、动员、选调3个调整小组,3师连夜召开党委会,拟定了兵员和装备调整计划。2、3师将本单位50%的老司机选送参战部队,军坦克团被选调的44名司机全是技术骨干,军炮兵团两次增加选调任务,坚决服从命令,不打半点折扣。非参战部队还主动将选调的兵员、武器装备送往参战部队。整个调整工作,由于各级重视,主动配合,严格质量,做到了接收单位、移交单位、主管部门三满意。全军共调整兵员985人,本军内部调整771人,另214人均为军区加强和本军内无力调整的技术兵员。共调整武器装备2512件,本军内部调整1134件,军区按编补充和调换计划退役装备1281件,本军无法调整报请上级解决97件。调整补充以后,参战人员共14602人(欠36师、炮兵16团),军马372匹,枪械8545支(挺),40火箭筒、喷火器636具,各种火炮291门,车辆1257台,雷达6部,电台813部。

各级后勤部门还针对执行作战任务,参战人员装备多、机动距离远、持续时间长、物资消耗大、战区情况复杂等特点,重点抓好了物资技术保障。重要作战物资按战时标准补足配齐,共请领、补充、筹措各类物资1.3万余种数十万件。弹药按照1:1:3:1规定配齐,共计779吨;油料每车各携行1个基数,运行0.5个基数,共计206吨;被装除按冬夏战备标准补足配齐外,另运行17888套;给养物品除按战备标准补足配齐外,另筹措各种给养物资816吨、付食品470吨;战备药材运行25个师基数,22个团基数,13.5个营基数,常备药材携行3个月用量。加强技术保障力量,调整补足各类技术骨干,共调整补充各类技术骨干730人,其中干部45人、战士685人,使参战部队技术人员按编制略有超余。为使参战单位武器装备处于最佳状态,军还统一组织非参战部队修理人员组成5个检修组,对各参战部队武器装备实施突击检修,共检修各型汽车465台(辆),各种火炮291门,各类轻武器3481支(挺),其它装备器材486具(件)。

二、千里挥师滇南 安全抵达战区

赴滇轮战,准备时间短,输送方式多,机动路线长,加之调整补充人员和装备较多,不少单位对新补入人员、装备特点和性能不熟;装载点多面广,发车密度大(平均间隔3小时,最小间隔1.5小时);正值高温季节,且多路多梯次开进,增加了机动中的组织指挥难度。为此,各部队均建立健全了指挥机构,加强了机动中的组织指挥,狠抓了机动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了机动中的安全顺畅。

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实行分工责任制。机动前,各部队均成立了前指(卸指)、基指和装指,分别负责勘察地形、划分集结地域和组织装(卸)载,拟制输送方案和组织指挥部队开进,组织收拢赶队人员和安置家属子女、负责留守等任务。铁路输送阶段,成立了“三组二所”,即梯队指挥组、生活保障组、安全检查组和装(卸)载指挥所。摩托化输送阶段,成立了“五组两哨”,即梯队指挥组、技术保障组、收容组、设营组、安全管理组和调整哨、险路显示哨。各组都由领导或专人负责,任务到组,责任到人。

采用多种手段,实施灵活指挥。依据实际情况,对部队实施不间断指挥。机动中,由于实施两路多梯队开进,无可靠通信指挥手段,为保障部队行动,采取4种指挥方式:统一指挥。机动前,统一下达开进命令、行军计划、铁路摩托化输送计划,作为各部队各列车及摩托化梯队行动依据,各单位依此拟制详细实施计划,指导部队行动;梯队指挥。以梯队为单位,根据各自不同情况,由梯队实施具体组织指挥;游动指挥。各部队由首长和机关干部组成游动指挥组。组织摩托化开进过程中,采取前后跃(逆)进等方法,对整个梯队实施跟进指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定点指挥。在坡陡、弯急、路险,易发事故险区,派调理组先于部队到达,指挥梯队车辆一一通过。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施不间断指挥。铁路输送中,各梯队都以有线电通信为主,辅以简易信号;各列车梯队间以委托车站军代表传递为主,辅以无线电单方传信;摩托化输送各梯队以运动通信为主,辅以简易信号;各梯队之间以地方既设线路并委托传呼为主,辅以派通信员和联络参谋。另外,军还采取逐级加强,实施相机指挥方式。在铁路输送阶段,上一级向下一级派出工作组,指导铁路输送,协助组织指挥。军分别向1师和炮兵9师派出了精干工作组。在摩托化输送中,各部队大部分首长、机关干部深入到各行军梯队,做到了团干包到营、营干包到连、连排干部包到车,直接指挥部队开进。

建立安全组织,突出重点环节。为搞好这次机动,安全按时到达战区,机动前各梯队都建立了安全组,各车都有安全员。并突出抓了5个重点环节。一抓重点人。主要是抓干部和驾驶员,加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制,坚持做到:开进前有动员,人人达到“五个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职责明确、安全规定明确、急救措施明确;行军中有检查,发现问题做到“三及时”:及时调整部署、及时排除故障、及时请示报告;行军后有总结,每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新要求,保证部队越走越好,越走越安全。二抓重点车。对机动能力弱、车况性能较差的车辆,给予重点技术保障和合理编队;将大、笨、重、差车辆编为慢车队,指定得力干部带队,配备技术过硬骨干重点进行保障,使其走得稳、走得安全。三抓重点部位。铁路输送中,严把列车车厢安全关,采取绳子拉住、梯子卡住、指派责任心强的骨干(干部)管住等措施,防止人员挤伤、砸伤、摔伤和损坏武器装备。摩托化输送前,采取早检查、早发现和早维修等方法,反复检查车况性能,及时排除各种故障,严禁带故障出车,严禁急刹车、猛转向和放空档,防患于未然。四抓重点时节。铁路输送中,突出装(卸)载、人员上下车、列车起动停止等时机,干部和安全员及时发出信号,提醒督促大家注意;摩托化输送中,主要突出夜间、午间,驾驶员比较疲劳和路过城镇、闹市区等易分散注意力等时节,带车干部以干辣椒、风油精等提神物品,帮助司机消除紧张疲惫,时刻提醒司机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要左顾右盼。五抓重点地段。摩托化输送中,上下坡、拐急弯、穿越村庄、路过险段和交叉路口,要求司机严守“一慢、二看、三通过”交通规则外,还在重点地段设立标示牌、警告牌以及实施定点指挥,保证了车辆安全通过险道。由于措施得力,要求严格,整个机动途中,1个军部、3个师部、7个团部达到了无事故、无丢失、无伤亡。此次大部队机动参战之所以能够安全、准时进入集结地区,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途经各省领导、省军区首长和所属各级领导亲自到车站迎送,帮助处理具体事宜,萧山、金华、怀化和徐州、宝鸡等地还为给乘车部队消暑降热,免费供应西瓜等冷饮食品。沿途,军供部门合理安排部队就餐,保障了部队有序输送。部队在昆明、曲靖卸载后,沿途各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有关人员为车队开道。同时,各县(市)专门成立了由党、政、军负责人组成的支前办公室,下设交通安全、生活保障、安全警卫、医疗保健、机械维修等组站,全力保障车队开进。 到达战区集结地域后,当地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和昆明军区首长机关,对我1军各参战部队给予了极大关心和热忱帮助。8月9日至13日,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锤秀、副司令员胡伯华、副政委刘炎田率领军区首长机关一行16人,在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等陪同下,冒着酷暑逐师逐团看望了参战部队,并接见了“硬骨头六连”全体指战员。期间,昆明军区首长认真听取了军师工作汇报,并作了十分重要的指示,要求参战部队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发扬光荣传统,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军民团结,加紧临战训练,扎实作好准备,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作战任务。

第三节:针对任务特点 抓好临战训练

7月24日,参战部队尚在昆明、曲靖地区集结,我1军即拟制下发了司作字第2号“临战训练指示”,对进入战区后部队临战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时间标准、方法要求等相关事宜,逐一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进入战区集结地域后,参战部队迅速转入了紧张全面的临战训练。

为了迅速适应对越防御作战新特点,各部队坚持以军委作战方针为指导,针对战区地形、当面敌情、部队实际和作战任务,积极借鉴友军经验,本着“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和急用先训、先主后次等原则,以学术研究为先导,认真开展了敌情、地形、战法研究,不断探索和改进训练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高了部队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的适应能力、战斗能力、协同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从而为遂行作战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10月底,参战部队共进行了三个阶段训练,按照8:2和7:3的军政比例,落实训练时间70—75天。其中,军事训练55—60天,政治教育15—20天,夜间训练占军事训练时间30.3%。军事训练普遍进行了适应性、战技术基础、应用和共同课目及部分专业技术课目训练;炮兵完成了单炮和群的实弹射击;首长机关均进行了单级或两级战术演练。

一、狠抓适应性训练

我参战部队由华东来到西南,由沿海来到边疆,由平时转入战时,由平原丘陵地带来到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由以前对付苏军转到对付越军,战区地形、战场环境、作战对手、作战样式、作战任务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针对这些特点和变化,各部队着重抓了适应性训练。 突出适应战区地理环境的体能训练。为了适应战区山多坡陡,沟深谷狭,林密草深,路少质差等特点,进入集结地域后,我军各部把体能训练作为提高部队军事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临战训练计划,并按照训练内在规律,把体能训练分为基础、加难、综合训练三个步骤。在驻营安家的同时,从干部到战士、从机关到连队、从战斗分队到保障人员,迅速展开了以攀登、越野、爬山、穿林为主的体质训练。36师107团到达集结地域的当天,就组织营、连干部勘察、安排训练场地,拟制下发训练计划,研制落实适应性训练的具体措施。

1师3团在加难训练阶段,将适应性训练,由白天转为夜间,由轻装转为负重,由近距离转为远距离,由短时间转为长时间进行训练。综合训练阶段,把体质锻炼和各项战技术、勤务课目融为一体,在复杂地形上昼夜实施,连贯作业,提高了部队复杂条件下适应能力。通过强化训练,全军95%以上的参战指战员,能够负重爬山,能够在复杂地形、恶劣气候条件下遂行战斗任务。 加强适应战场条件下的生存训练。我1军各部队能根据战场实际,普遍开展“五能六会”训练(能走、打、吃、住、藏,会打枪投弹、埋雷排雷、土工作业、自救互救、利用地形地物、识图用图),选择相似作战地形,设置近似战场环境,在人烟稀少、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缺粮少水的艰苦条件下,连续若干昼夜,进行走、打、吃、住、藏训练,不仅提高了指战员们耐渴、耐饥、耐热、耐苦、耐劳、防病能力,而且锻炼了一专多能、孤胆作战本领。1师1团针对部分连队夜间处置情况和自我防卫能力差等弱点,改进训练手段,改变训练节奏,实行夜训昼息周期制,分批将部队拉到野外山岳丛林地带,进行露营、放哨、换班、潜伏等课目训练,以提高夜间作战能力。

炮兵9师14团结合实弹射击,有意选择不良气候、复杂地形,进行快速占领、快速撤离和隐蔽伪装训练,提高炮兵野战生存能力。开展适应作战对象、任务特点的“五小”训练。越军惯用小炮袭击、小分队袭扰、小股渗透等灵活性战术作战。

我军在抓好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基础上,集中力量抓了“小火炮、小分队、小课目、小动作、小行动”等应对越军作战特点的“五小”训练。普遍采取以专业带步兵、尖子带骨干、干部带分队、大课目带小课目等形式,充实训练内容,活跃训练方法。此外,各级还重点抓了“五小”课目技术骨干培训。全军共组织60迫击炮炮手、埋(排)雷作业手、狙击步枪手等小集训15期,培训各类骨干2385人次。军直分队聘请驻地部队战斗骨干授课传经,排疑解难,攻克训练难点。1师集中专业技术尖子进行巡回教学表演,开阔部队视野。通过开展“五小”活动,全军步兵分队每班均有1—2名狙击手和2—3名排雷能手;小炮反应快、打得准;分队以小制小,以分散对游击的战术灵活。

二、加强针对性训练

各部队根据作战地形、对象、样式、任务等变化,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用学术成果指导临战训练,增强训练针对性。临战训练阶段,各级适时下发研究提纲,明确研究重点。36师106团在组织各项课目训练前,围绕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取得了较好效果。军、师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临战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加强学术研究的组织领导,军组成了研究网,师团成立了研究组。各级军事主官带头钻研,军长傅全有结合对越作战特点,提出了“多点设防,重点守备,积极打击,近战歼敌”16字战法,对战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炮兵9师师长袁兴华,在进入战区第3天就组织机关人员编汇了“热带山岳丛林地炮兵训练若干问题”资料。针对训练中遇到的难题,采取“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限、定标准”等方法,吸纳各路“秀才”,专题研究,集体攻关,广泛交流。临战训练阶段,我军共召开学术交流会6次,交流学术研究论文132篇。9月下旬,还组织召开了全军学术讨论会,对防御作战中的组织指挥、协同方法、阵地构筑、战术手段等重点难点问题,逐一进行研究攻关,提出了以“守点卡线,设夹堵鼠,拉网布袋,夜伏昼剿”的设网战术对付越军特工渗透;以构设点、星、网、障一体化阵地对付越军多路、多方向、多波次轮番攻击;建立“三网”,巧使“五法”,提高炮兵射击快速准确性;实行网络化通信,保证指挥稳定顺畅、不间断等观点,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军师专门组织力量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审定,编印成册下发部队,对临战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全军还革新研制各类器材15种782件。

针对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组织指挥复杂的实际,把干部和机关训练放在首位。为改变干部实战经验少,不适应山岳丛林作战的状况,始终抓住干部训练不放。首先以各种形式扩大干部知识面。师、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轮训干部,使排以上干部进一步学习熟悉了识图用图、兵种知识、敌军知识、通信器材使用、本级战术等。军、师还组织了2期防御和进攻战术集训,提高了营、连长组织指挥战斗的能力。为了配合干部、机关训练,全军共编印下发了178份资料,放映军教片17部,展览图片500余张。为熟悉预定作战地区地形特征,增强感性认识,有针对性地搞好临战训练,军于8月15日至20日组织650名军、师、团三级首长机关及拟接一线防务的部分分队干部,在11军一线部队大力协同下,对我预定防御作战地区,进行了分期分批、逐点轮换对口勘察,基本熟悉了阵地地形特征、前沿敌情、进出道路等情况。返回后,各级都迅速拟定了作战预案,开展了战法研究。其次着重抓了干部组织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的提高。军、师、团三级首长机关均进行了1—2次单级或两级演习。军机关在组织集团作业时,采取理论与实践、导与演、演与训、训与战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战法、阵地管理、阵地建设、后勤保障、政治思想工作”五个研究,达到了对“军委作战方针、敌情、地形、阵地编号、代密指挥”五熟悉,全面提高了首长机关的综合判断、快速反应、组织指挥能力。

针对越军作战特点,加强山地战术训练。越军擅长在山岳丛林地区作战,战术狡诈多变。为应对敌这一特点,各级把山地战术训练作为部队的重点来抓。首先运用“两山”作战经验和研究成果指导战术训练。在统一计划安排下,普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对口学习研究了“两山”作战经验。并先后邀请了“两山”作战英模在全军范围进行巡回报告15场次,有7个团以上单位分别邀请123名战斗骨干介绍作战经验。1师炮兵团结合炮兵实际,上门到250师炮兵团驻地求学,研究“高筑墙、深挖洞、不出圈”提高炮兵战场生存能力的战法。1师3团认真研究越军进攻战术特点,探讨对策,在防御训练中,采取以前沿设伏对付越军特工偷袭,以少摆多屯对付越军炮火袭击,以多点设防对付越军小群多路,以逐次添油对付越军轮番进攻,以环形防御对付越军穿插迂回的战术手段,提高了防御训练的针对性。其次以实兵、实弹形式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共有14个连分别进行了攻防实弹战术演习,有54个连进行了攻防战术实兵综合演练,另有10个营、3个团进行了防御战斗步炮合练演习,取得了步炮协同实弹攻防的经验。第三结合方案反复演练。各部队普遍根据本身担负作战任务,结合作战预案,选择与战区相似地形,采取相似地形练动作、结合任务设战法、编组合群练协同的方法,反复进行综合演练,为完成作战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注重科学性训练

为了适应战场对敌斗争需要,缩短训练与实战距离,提高训练时效,保证训练质量,各部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众练兵,运用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做到科学施训。

在人员内容上,采取组合式训练。在临战组训中,各部队结合作战预案,打乱建制,科学编组。防御训练,把同一阵地、同一防区、不同兵种人员组合在一起。进攻、穿插,按战斗部署、配属关系进行编组,实行战斗化极强的针对性训练,充分体现了“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训练内容以及课程设置,采取抓住重点、突出难点,以战术为主,组合技术、勤务课目施训的方法,既缩短了训练时间,又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射击训练中,1师采用了分类组合的方法,打破射击各练习界限,按实战需要把1、2、5练习合为一个山地练习,多目标、多距离、多方向、多姿势,自寻目标,自定标尺,提高了应用射击技能。在班防御训练中,36师采用多边组合方法,将步哨、潜伏哨、防炮击、自救互救等穿插其中施训,使训练更加贴近战场实际。

在施训程序上,采取连贯式训练。根据战场实战需要,把训练部队“走、打、吃、住、藏、送、救”等综合起来,实施近似实战的连贯式训练。36师组织全师拟将担任一线阵地防守连队,把受领任务、组织战斗、秘密开进、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战场勤务、战地野炊、前送后运、撤离战场和阵地交接等内容连贯起来训练,既练指挥和协同,又练作战和保障。并进行了在突然情况下练出动、在复杂道路上练开进、在相似地形上练协同、在艰苦环境中练适应的“一条龙”训练,课目一个紧接一个,情况一环紧扣一环,使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组训方式上,采取对抗式训练。采用对抗的方法组织训练,加强了训练针对性,增添了训练趣味性,提高了训练时效性。1师1团组织夜训时,对部分课目采取步侦结伴搞夜训,在统一规定时间和地域内,步兵演练步哨、潜伏哨等勤务课目,侦察兵演练捕俘和渗透等专业课目,互为假设敌情,进行对抗训练。1师炮兵团先后组织了10个侦察班、8个无线班、2个榴炮班,进行了偷袭与反偷袭、炮击与反炮击的对抗演练,引起战士浓厚兴趣,使训练双方各得其所。全军工兵分队改变以往排雷训练自埋自排模式,模拟越军方法,使用越军地雷,你埋我排,逼着大家动脑筋、想对策、练硬功、破诡计,不仅熟悉了越军埋雷设障的惯用方法,而且熟练掌握了善排、巧破的本领。

四、提高实效性训练

对越作战的陆一军战前准备 wow作战准备
在计划安排上统而不死。各级按照规定时间,本着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普及后深化、先会后精的原则,安排训练内容,划分阶段课时。军根据临战训练时间安排,将训练划分为战技术基础、应用和综合训练三个阶段。各部队制订训练计划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致,给下级较大自主权。军、师两级只下达指导性计划,具体实施计划由团以下单位根据各自实际自定。炮兵9师根据炮兵训练实际,拟制了“小周期、多循环,螺旋上升”训练计划,保证部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急需内容训练,能随时遂行战斗任务。与此同时,针对训练第一阶段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军及时提出了“五训”要求,即补训、复训、多训、精训、合训,使训练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及时总结推广训练经验,各部队打破平时训练中单点试验、逐点推广等常规方法,采取多点同时试点、迅速推广普及的方法,以适应临战训练时间短、内容多、难度大、标准高、见效快的特点,使部队训练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大面积丰收”。全军在开训后半个月内共抓了6个类型、12个连、36个班试点,并分头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普及了点上经验,使部队训练很快走上了正规。

在组织领导上改繁就简。临战训练期间,全军先后3次组织83个(次)工作组,分别深入到136个连队,现场帮助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经常深入团、营和一线连队,及时答复下级请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保证基层干部能集中精力抓好临战训练,1师首长机关分赴基层布置安排工作,减少了各类会议和文电。炮兵9师首长机关改变以往“布置任务靠文电、检查工作听汇报、了解情况要材料”的习惯作风,采取“看、听、聊”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减少了基层忙乱。各级机关对上级发来的物资器材,做到分发不过夜,及时保障需要。

在质量保证上激励监督。各部队坚持从训练实际出发,适时组织考核竞赛,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9月11日至21日,军、师两级联合对1师1、3团,36师107、108团和侦察、工兵分队及军机关第一阶段训练情况进行了摸底考核,共考核了5个机关、92个班、28个课目,计720人。考核采取事先不预告、临时定单位的方法进行,既避免了出现上下应付考核的倾向,又起到了发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和促进部队训练的目的。临战训练中期,炮兵9师组织了30个专业121项内容的千人大比武,有效促进了部队训练。各单位在训练中,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时机,普遍开展小评比、小竞赛活动,极大调动了练兵积极性。为激发官兵练兵热情,促进部队军事训练,更好地遂行作战任务,军于10月27日组织了“三手”(神枪手、神炮手、排雷能手)比武竞赛。共参加24个建制班、21个代表组,计225人参加竞赛。

在训练保障上上下结合。大项主项保障由部队机关统一解决,小项和一些难以事先统一解决的问题发动群众。到达集结地域后,各部队在缺少训练场地和器材情况下,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开展训练。没有靶板就用竹子编,没有靶纸就用白纸代,没有地雷就自己模拟。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共制作各类器材728件,联系和开辟68个训练场地,保障了训练需要。

第四节:顽强坚守阵地 主动出击歼敌

1984年11月16日至29日零时前,奉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命令,14军(甲)接替11军船头地区防御任务。我1军进入一线阵地之后,前后共经历3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从1984年12月初至31日,主要是稳住阵脚;第二阶段从1985年1月至3月,主要进行拔点出击作战(共进行2次抗反、3次出击战斗);第三阶段从“85.2”行动后至撤离阵地,主要转入坚守阵地。我参战指战员高度发扬“五种革命精神”,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作战,主动出击歼敌,共打退了敌人100多次进攻,取得了歼敌5007人,沉重打击了越军嚣张气焰。

一、精心组织接防 加固阵地工事

老山地区位于云南麻栗坡县境内,是中越边境主要通道,主要包括老山、662.6高地、八里河东山和者阴山等边境要点。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是扼守边境通道制高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山峭坡陡,沟深谷狭,丛林茂密,路少质差,南北走向的盘龙江将老山与八里河东山隔开,两山遥相屹立,东西对峙,形成船头至越河江通道的两扇“铁门”。

我1军决心:以1师接防老山一线阵地;36师接防八里河东山一线阵地;炮兵9师组织军和各师炮兵群,配属军、师炮兵指挥所指挥。1984年11月9日,我军下达司作字第60号“船头地区作战换班命令”:1师配属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40师“红缨—5”导弹连,接替32师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防务,16日开始组织换班,26日7时换班完毕并接替指挥;36师配属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并指挥边防15团2营,接替41师121、123团和31师91团八里河东山地区防务,16日开始换班,26日19时换班完毕并接替指挥;炮兵9师负责组织本部炮兵换班,16日开始,22日零时前全部进入阵地。白天换班分队24时前完成射击准备,夜间换班分队次日8时前完成射击准备,并随时准备执行作战任务。在各师接替指挥的同时,按预案转隶指挥关系;军机关26日开始组织换班,27日换班完毕,29日零时接替11军指挥。与此同时,配属32师作战的炮兵16团奉命归建炮兵9师,暂编为该师3团。

11月25日,我1军下达司作字第73号“船头地区防御作战命令”:1师加强炮兵9师14、16团、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40师“红缨—5”导弹连,在盘龙江以西17号高地、166高地、曼棍地域组织防御,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662.6高地、那拉方向,坚决扼守老山、1072高地、662.6高地、649高地、146高地诸要点,随时准备粉碎敌人反扑,师指设在曼棍。36师(欠106团1营)加强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1部、炮兵9师3团(欠3营)、炮兵13团3营,并指挥边防15团2营,在石桥、1134高地、交址城地域组织防御,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34号方向,坚决扼守34号高地、1175.4高地、1019高地,随时准备粉碎敌反扑。左与第1侦察大队分界线为15号界碑、1134高地、1241高地东南200米、857高地一线,右与1师战斗分界线为盘龙江中心一线,师指设在平寨。边防15团(欠2营)按原部署扼守既设阵地,随时准备粉碎敌反扑。左与1师战斗分界线为1080高地西南500米无名高地、12号和32号高地相连之线,36师106团1营作为军预备队,配置在平寨地区,随时准备支援主要方向战斗。军炮兵群由炮兵9师3团3营、炮兵13团(欠3营)编成,配置在茨竹坝、大山后、下南灰地域,群指设在茨竹坝以北300米处。炮兵9师基指设在田房附近,随时准备加强各级炮兵指挥。军坦克预备队配置在1107高地附近,军工兵和防化预备队配置在落水洞附近。军指设在落水洞、军后指设在牛滚塘。

在昆明军区前指统一组织指挥下,1军从11月30日正式开始接防,至12月9日12时全部接防完毕,并接替了11军船头地区防御作战指挥。具体部署是:

1师师指位于曼棍。1师1团团指、2营(欠5连)位142、145、154、169高地。1营、2营5连位100、116、125、148高地,3营位128、129、130、131高地。2团(欠2营)位南温河地区,2营位曼文地区。3团团指、1营(欠2、3连)位75、76、77高地。团直107火箭炮连和1营2、3连和2营位于老山地区其余高地。3营位小平寨地区。炮兵9师16团组成1师炮兵群,群指位曼棍,阵地配置在夭六、交址城地区。1师炮兵团(欠152加榴炮营)组成1师1团炮兵群,群指位曼棍。1师高炮营、炮兵团85加农炮营、步兵1团107火箭炮连位白石岩、三转弯地区。122榴炮1营和130火箭炮营位三转弯、芭蕉坪地区。122榴炮2营位猫猫跳地区。炮兵9师14团和1师炮兵团152加榴炮营编为1师步兵3团炮兵群,群指位1085高地,炮兵9师14团1营位那秧、3营位猛洞地区。1师炮兵团152加榴炮营位中坝、丫口寨地区。

36师师指位于平寨。36师106团(欠2营)位于平寨、829高地、新寨地区。2营位于负8、13高地、尖山北侧。107团(欠3营)位于老邓弄、罗家岩、白石岩地区。3营位于豆鼓点。108团团指、1营位于八里河、33、36高地。2、3营位于4、24、32高地。36师炮兵团(欠152加榴炮营)组成36师108团炮兵群,群指位于天保。36师高炮营、导弹连和炮兵团122榴炮2营位于天保。122榴炮1营、85加农炮营位于三转弯、那马地区。130火箭炮营位于夭六、马店地区。炮兵9师3团(欠3营)、14团3营和36师炮兵团152加榴炮营编为36师炮兵群,群指位于曼那。炮兵9师气象站和1团1营位于保脑地区。36师炮兵团152加榴炮营和炮兵9师13团3营位于老陶平地区。

炮兵9师3团3营、13团(欠3营)编成军炮兵群,阵地配置在茨竹坝、干沟、大山后、下南灰地域,群指设在茨竹坝以北约300米处,担负支援军区第1侦察大队出境捕俘作战任务。

这次换防是在越军持续进行集中炮击,同时以步兵和特工相配合的小分队不断偷袭过程中实施的。敌观察配系严密,我行动企图隐蔽困难;进入阵地机动道路数量少质量差;交接部队方向集中,车流量大。为保证部队隐蔽、按时、安全、顺利进入阵地,各部队进行了充分准备。军专门召开会议,对换防内容、方法、步骤进行研究部署。根据军党委提出的“稳住阵脚,打开局面”方针,针对换防时间短、变化大、要求高、情况复杂等特点,各部队深入进行了换防动员教育。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跑遍所属部队,与团以上干部谈话,给担任坚守一线阵地的部队亲自动员,极大鼓舞了部队士气。从8月份开始,军先后分3批组织各级指挥员、机关干部和各类骨干共2838人次,对口到交防部队指挥所、前沿阵地进行现地勘察。接防前,军分4批组织1372名干部骨干提前3—16天上阵地见习,学习友军经验教训,熟悉当面敌情、地形、方案、战法、工事道路、阵地关系位置,尔后认真拟制了周密换防计划。各部队针对换防特点进行了模拟训练,从机关到连队,从合成到专业均按换防程序,设置复杂情况,进行研究和处置。1师将换防划分为秘密开进、进入阵地、组织接交、抗敌袭扰四个阶段,设置开进中有敌炮击,换防中有敌偷袭,进入阵地后遇敌反扑等多种情况,组织部队模拟训练,锻炼提高部队处置意外情况能力。军还主动与友军、地方联系,取得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文山州主要领导3次乘车勘察战区机动道路,组织力量对重要地段进行加修。文山州和麻栗坡县公安、交管部门为部队换防组织了安全警戒、交通调理保障。

根据以往换防经验,昆明军区前指指示:采取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先炮兵后步兵、先分队后机关、先纵深后前沿的顺序,利用黄昏、夜暗、浓雾等不良天候实施换防。根据这一指示,各部队选择敌对我疯狂炮击、频繁偷袭袭扰,在没有弄清我军企图和敌观察盲时(夜间、浓雾)以及敌炮击间隙等有利时机组织开进。采取小编队、多波次、多路径方式进入阵地,每个波次都具有独立作战能力,能应付意外情况,尽量减少单位时间内人员密度,以防敌炮火杀伤。针对机动道路少,开进波次多等实际,各部队采取“四结合四为主”方式,实施灵活指挥,即联合指挥与单边指挥相结合,以联合指挥为主;固定指挥与靠前指挥相结合,以固定指挥为主;分段指挥与定点指挥相结合,以分段指挥为主;跟进指挥与游动指挥相结合,以跟进指挥为主。在指挥机构有力指挥下,其他各部门也迅速展开了各项保障,通信部门周密组织了通信保障,联系了9个通信联络点;军务部门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控制、检查、调整战区道路来往车辆;运输部门周密调配车辆,并组织有车分队对车辆进行了保养检修;军需部门采取先上先补和边上边补等方法,为部队配发了干粮饮料;卫生部门筹集了大量药品。针对换防不安全因素多的实际,各级采取和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纪律。换防期间,先后有2个营、8个连遭敌盲目炮击,有4个连、12个排通过雷区进入阵地,却无一伤亡。

为了适应接防需要,我1军与11军成立了联合指挥所。交接期间,双方对作战方案、计划、装备、器材等都逐一进行了对口交接,实现了“四满意”(上级、本级、友军、地方)要求。接防过程中,1军各级干部始终以学生身份虚心求学,机关见习人员采取跟班作业、同室同步判敌情、定决心、搞处置等方法,熟悉了作战指挥基本程序,对口聘请友军部门首长和一线指挥员传授对敌作战经验,丰富实战知识。在前沿阵地见习的分队干部骨干,与其阵地同类人员同宿一洞,同谋对策,同讨战法,同壕战斗,提高布兵摆阵、击敌守点本领。因此,步兵进入阵地后虽遇敌特工、步兵袭扰,但步稳不乱,紧张有序。炮兵进入阵地均提前3—5小时完成射击准备。

部队进入阵地时,正值越军第三战役尾期。敌疯狂对我进行炮击,仅12月9、10日,就对我那拉等方向发射了几千发炮弹,还频繁进行特工袭扰,我前沿阵地工事损毁高达60%—85%,出现了打无坚固依托,藏无可靠工事,走无隐蔽通道,生活无安定处所,物资前送、伤员后运困难的被动局面。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各级认真贯彻军党委“稳住阵脚,打开局面”方针,一边抓紧熟悉敌情和地形,一边加紧阵地工事修筑,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队伤亡,尽快适应阵地生活。军党委提出了“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的战斗号召,组织部队利用作战间隙和不良天候,按照四期施工计划抓紧构工。第一期对所有工事改造维修,解决藏;第二期在石山上打洞、土山上构筑装配式和重火器发射工事,解决打;第三期集中力量构筑断续掩盖交通壕,解决运;第四期加固完善抢修增构,利用和改造自然洞穴或岩缝,增修囤兵洞所,改造指挥所、观察所和炮阵地,建立较为完善配套的阵地防御体系。全军共计开挖堑(交通)壕47717米,构筑各种掩体工事10571个、短洞172个1153米、坑道3条911米,出土石12万立方米。达到了“人有防炮洞,枪炮有发射工事,弹药有储存库所,班排有隐蔽部”,实现了“能藏、能打、能战斗、能机动、能生活”要求。同时,一线各部队还完善了通信联络指挥,广泛开展了冷枪冷炮活动,积极主动打击敌人,取得了歼敌77人、伤敌61人,击毁敌火炮16门的战果。此后,战场主动权逐步向有利于我方转化,稳住了阵脚,打开了局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910.html

更多阅读

日本是美国对华侵略的雇佣仆从军 仙之雇佣军

有关美国历史上对外进行侵略、干预及其大发战争财的两组统计数字(一)美国建国230多年来,美国参与战争和对外军事干预达200多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在全球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美国势力扩大到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

中越战争的意义之大,很少有人知道二 很少有人知道的动物

编者按这是本文最后的第7、8部分,也是本文最精华的内容,本文的前1-6部分发布在昨天的第五篇。转自 | 铁血网(七)苏联被拖下水淹没邓小平一直在说对越作战是在教训东方的古巴,这话听着话里有话,恐怕只有苏联和美国才知道邓小平这样讲是什么

日本人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

http://mili.cn.yahoo.com/ypen/20130707/1785779_1.html1979年,中国从广西和云南两线,向越南发动了“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中国陆军自1960年中印边界作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这场战争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兴趣。日本军事记者三

表面张力对涂膜的影响 表面张力影响因素

第一讲:表面张力对涂膜的影响一、表面指界面,即相界面,包括:气液、液液、固液、气固、固固五种。表面张力指:在漆膜上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f=2r

声明:《对越作战的陆一军战前准备 wow作战准备》为网友怅然若失的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