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的婚俗过程
一. 内容摘要:
土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华兹卡”是土家族的自称,意为本地人,据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共570.4万人,其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德江县,沿河县等周边地区;关于记载土家族的文献很多,但是保存至今的很少。
土家族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土家族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他们是由古代巴人.土著居民和汉人融合而形成的,是一个最早被汉化的民族,因此他们在拥有汉族精粹的文化的同时,又保持了少数民族自身的优良传统。比如在婚俗方面就能很明显的说明这一点。
二. 关键词:
相亲. 提亲. 订婚. 认亲. 求喜. 过礼. 土家族的花园酒. 娶亲.回门;
三. 正文:
土家族的婚姻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
1. 相亲;土家族婚姻也是遵循古代封建思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土家族对媒人是相当尊重的,在他们认为,只要促成一段姻缘,就等于是行善积德。媒人一般都是能说会道,能吞回吐的人,在土家族的哭嫁歌中有说到媒人的歌词“你做媒人想穿鞋,树上雀雀你哄得来;你做媒人想喝酒,山上猴子你哄得走;你做媒人想吃肉,花言巧语你说个够;你做媒人想钱花,口抹蜂蜜你笑哈哈;走东家,窜西家,又说东家茶好吃,又说西家酒生花……。可见,媒人的确很会说话。土家的相亲和汉族差不多,通过媒婆这个中介人相互传达双方的意向,通常是这样的:媒人让男方约定一个地点进行互相认识,这个地点一般都是选择在集市上。在以前,相亲只能是父母双方,子女根本是没有这种权利的,双方在结婚之前都不能见面,所以在土家族婚姻上有“打样”这个词语,在这里,“打样”就是弟弟代替哥哥或者哥哥代替弟弟让对方父母看。因此土家的哭嫁歌也就是对这种包办婚姻的控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才逐步转变成男女青年之间相互见面,两人认识后,如果互相有意,那么就请媒人转告提亲。
2. 提亲;订婚之前必须得提亲:以男女双方为主进行,通过相亲之后,如果男女双方有意,则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进话”也就是提亲讨口气,女方便放话约期在男方家“看廊场”叫做“过门”也就是望家,看男方家是否贫穷,有多少财产,可见土家婚姻也讲究传统的门当户对这种等级婚姻制度。男方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名曰“打发”,如女方收了打发,则表示满意,随后,男方就准备到男方家去行“认亲礼”正式提亲。
3. 订婚;土家族也叫做拿“书子”在双方商定日期后,男方到女方家去“讨红庚”也叫“讨八字”,惟红庚书,男女二家绝不可少。由男方备下礼物,名曰:“台盒”,将男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写于红纸上,装在台盒里面有媒人领着台盒到女家,而女家也用同样的方式协商女方的出生年月时放于台盒内;这即是所谓的对八字,完成之后,即行认亲礼,由此可见;土家族在婚嫁上很注重“八字”之说。
4. 认亲;土家族叫做“烧香”也叫“烧大香”,这种烧香的仪式是比较严肃的,其必须得到女方家的正式认肯,稍有强求,则会被视为“欺负人”,从而会引起各种纠纷或族姓之间的械斗。土家族一般认亲的过程是:首先由女方提供女方亲戚的姓名,辈分及送礼的等级后,由男方准备肉,酒,茶,衣物之类的礼品若干份,在长辈哥嫂的陪同下和同村的小伙子由媒人带头,将礼品装成台盒(托盘)到女方家去,女家则六亲聚会,备办宴席,红烛高照,在开席之前;由女方家德高望重的长者逐一介绍亲戚的辈分称谓,男女要给长者磕头,便依次呼出:某伯,某叔等等。这便是认亲了,土家族叫这一过程为“喊客”,女方的亲戚也要给男方一些礼物,表示对这场婚事的赞同,第二天,女方要把男方准备的礼物送给亲戚,这样结婚的时候,这些亲戚才来,如果在认亲之后,中途有悔婚的一方,则由悔婚方退还另一方的彩礼并作出解释。
5. 求喜;就是讨年庚,土家族叫做看年月,选定结婚的良辰吉日;也就是请阴阳先生看好一个黄道吉日,不过男方首先要到女方家征求意见,只叫做“求喜”俗曰“搬恩”,如女方同意嫁,就由男方请人看日子,叫做“看喜期”,然后把日子告诉女方,这个日子叫做“达喜会”,一经确定;就不容改变,婚事一定下后,男女双方就要开始积极的准备婚礼嫁妆,当然,姑娘家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比如,要给男方的家人做鞋等,在土家族中不管你能力有多大,不会做针线活得女子是得不到别人宽待的。
6. 过礼;在婚期头一天或当天上午,男方要将迎娶的彩礼和为女方亲戚准备的礼物=盒,由媒人督管,迎亲客等一干人马,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到女方家去,然后将礼物置于堂屋中央,开始一场约定俗成的礼仪程式,如是女方乐意受礼,则开盒结束;如女方对彩礼不满,有意刁难,就会和朝堂先生有一番对话;知道最后有一方让步,方才受礼。
7. 土家族的花园酒;结婚的前一天;是女方家办花园酒(戴花酒)的时候,办花园酒的地方通常是在堂屋,因为这里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这天,新娘的父母要将全部嫁妆摆出来展示,亲朋好友带着礼物前来贺喜.喝酒。也就是在这一天,姨妈或者姑妈要为新娘绞去脸上的汗毛,将眉毛修成一弯新月,谓之“开脸”,吧新娘的头发绾成粑粑髻,髻心系上红头绳,插上银簪,戴上青丝帕,谓之“上头”,“上头”这种仪式是土家姑娘的“成年礼仪”,亦是土家姑娘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因而这种仪式本身包含着浓厚而神秘的祭祖意味。办花园酒是女家婚礼的高潮阶段,在德江,沿河,印江一带,土家姑娘还要到堂屋来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为游哭,而这些客人也要给姑娘一些礼物以还礼。这种花园酒的仪式是土家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一大风俗特色。
8. 娶亲;娶亲的主要习俗是抬花轿;不过这年头在土家族中这种习俗已不存在了;现在时新娘出门是打一把红伞,无论是天晴或是下雨,这表示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新娘到婆家后,男方门前要点一堆火,迎亲队伍从火上跨过,叫“拦车马”新娘下轿后,要在大门蹬三脚,表示通报了男方家的老祖宗。拜堂时有“傲拜”的习俗,即拜堂夫妻拜堂时,抢占堂屋中脉(所谓子午线),据说抢占与否,关系婚后男女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拜堂后还有抢床的习俗,谁先抢到床,未来酒在这个家庭中做主。可见在土家族中,妇女在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土家族在婚床上要撒一些枣子,核桃之类的东西,以表示早生贵子之意。当晚闹房以后,婚礼习俗基本结束。
9. 回门;婚礼的第三天,由娘家的哥嫂接来住上两几天,然后再由娘家的亲戚送回去,去的人很多,说是给姑爷和婆妈一个下马威,以防欺负自家的娘娘,也就是新娘。新郎新娘回家看父母,一般路程过远的可以不去。而且,姑娘女婿不能在岳父母家同房,平时也有这一种禁忌。回门大多数的地方都要求新郎新娘当天必须返回,以为一以后常来往,但是在有些地方,比如在德江县的某些山寨要求要在岳父母家住上几天,回门时,女方的亲戚都要打发“回礼”。
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土家族婚礼习俗的描述,我觉得其民族的汉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中,民族大融合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其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会有所改变,其逐步向一种比较开放文明的习俗转化,在体现汉族人精深博大的文化的同时,也同样保持着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1. 田永红.走进土家山寨——贵州土家风情录.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页,2001.12:122,。
2. 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31
3. 贵州土家学研究会.土家研究.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