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首诗,道出了两岸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敬请关注本期节目《乡愁诗人——余光中》。
有一首诗我们都很熟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一头母亲在那一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一头,新娘在那一头。。。。”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而在这首《乡愁》里面也传达着余光中对咱厝的无限思念。
余光中是余氏一世祖传入永春洋上村后的第18世孙,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1933年祖父余东有去世,余光中跟随父亲余超英,从南京赶回家乡永春奔丧,并住了几个月,在洋上村留下了许多童年记忆。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祖国大陆的余光中思乡心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创作出家喻户晓的新诗《乡愁》。余光中在自己的籍贯介绍,都说是阮厝福建永春。可正是这位乡愁诗人,自1992年初次返回祖国大陆起至2003年,往返大陆无数次,他到过北京,到过上海、湖南,回过南京,甚至到了厦门大学,却始终未能如愿回到自己的家乡——泉州永春。是什么原因使他与阮厝擦肩而过,是什么阻碍了他归乡的脚步?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位对故乡有着无限思念的诗人却始终无法如愿的回乡省亲,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心系家乡的游子屡次放弃归家的机会呢?
主持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余光中先生的,父辈们有谈论到他吗?
答:我小的时候就常听族中老人讲过余光中先生。听说光中叔的祖父余东有去世时,幼年的余光中才随父亲余超英回乡奔丧。在老家洋上住一段时间,又到永春州里他(县城所在地)老姑家住一段时间。那时正值春节,民间“迎火”,属龙的光中叔,还被选中装“状元阁”,参与游街活动。70年代,我便从回乡探亲的海外族亲“讲古”中知道,光中叔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写了许多书,名气很大。
主持人:长久以来,都没有见面,你们是靠什么维系亲情的呢?
答:我们主要是
①通过旅台族亲和旅台族亲会和光中叔联系。
②通过书信、电话和光中叔联系。我们永春洋上余氏重大的家族活动都会请光中叔参与。比如续编族谱时请他题谱名“高阳余氏族谱”。涉及他家族部分,就请他亲自修改审定,他非常认真,连标点、分行都注明。(出示原件资料)我们建立“余光中资料展览室”时,也通过电话书信征得他同意和支持,并题字、赠送资料。
主持人:1992年余光中先生就曾回过大陆,你当时知道吗?
答:过后才知道的。光中叔是个非常勤奋、严谨的诗人、学者,他太忙了。行程总是要先安排的。
主持人:哦,你们之前都没有见过面,大部份都是以书信联系的,那在你们往来的书信里,余光中先生在信中有没有提过要回永春的事?
答:有。(出示信件)“近年我曾两次去厦门大学讲学,惜皆行色匆匆,未能回永春祭祖。今年或可成行,当预先安排,一俟定程,当先通知。……”这是我们族人2001年下半年,把光中叔和他哥哥光亚小时候的合影寄给他,他立即回的亲笔信。(出示照片并谈论,比如光中与光亚长的像)
主持人:那年回来了吗?
答:本来光中叔决定2002年清明节回来祭祖,活动日程已安排好了,并见报。(出示当时日程安排表,传真稿“余光中先生返乡祭祖省亲讲学行程时间预定表”。)因“非典”无法成行,真是好事多磨啊!直到2003年中秋期间才回来,进行祭祖活动并为“高阳余氏纪念馆”、“余超英余承光纪念室”、“余光中资料展览室”揭牌、题词,并赠送礼品、书籍,还为洋上余氏学寓捐赠第一笔奖学金。
过后光中叔说:“幸有此行,解我乡愁。”“我终于完成父辈意愿和长久思乡情怀。”
光中叔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正如他的题词“乡心应似桃溪水,长怀来处是永春”、“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
主持人:余光中先生回来时,家乡亲人是以什么方式迎接的?
答:(讲2003年迎接光中的现场和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光中叔被推选为:百年百名作家之一;《余光中诗选》被评为“百年百种中国文学图书”;被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十大作家之一。他多次被邀请参加世界文学研讨会、笔会,发表许多著名演讲和论文。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被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聘为教授、客座教授。他几十年如一日勤谨治学、努力创作、著作等身。除诗、散文外,评论、翻译也有突出成就。
光中叔高尚的情怀和人格力量,是他为中华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深深地感动着家乡人,激起家乡亲人对他高度的敬仰和怀念。他们是多么想早日见到这位慈祥智慧的长者、诗人、学者啊!
光中叔的高尚人格感人至深。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父老兄弟充满着深深的爱。如对幼时玩伴余江海,一个普通的老农民,象对老兄弟那样促膝谈心。2005年,余老的近亲侄辈受家乡亲人委托到台湾高雄余老家探望,并提取资料,更是受到余老夫妇的热情接待。促膝谈心四小时,真是无所不谈,每谈家乡事,余老总是问得非常详尽。听这位长者、智者谈话,如沐春风,胜读十年书。对这位族亲带去的七岁孙儿煜文,余老更是关爱有加、合影、赠书、题词相赠,对后辈是那样慈爱、勉励并寄厚望。(出示照片、题词)
主持人:那么面对我们的镜头你想对余光中先生说些什么吗?
答:那好,我想代表家乡族亲向尊敬的叔叔余光中先生说几句话:
家乡亲人对你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对家乡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你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同时为吾族争了光。今年是您老人家八十大寿,春节期间我们就发出邀请,希望您与家人能再次返乡,以传统方式与亲人共庆八十大寿。并希望光中叔对家乡“余光中文学馆”提供更丰富资料和方便。
几经周折,余光中先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永春,但在漫长的几十年里,故乡的一切还是诗人梦里原乡的旧貌吗?
余光中自称“八闽归人”却是游子70年未归。
[余光中先生同期声:我自称八闽归人,所以来到这边以后,我感觉到很浓很浓的乡情]
70载再回首他能否找回儿时的记忆。
[余江海同期声:70年了,这次他要回来,很好,很怀念啊]
2003年余光中应邀出席《2003年海峡诗会》,他终于踏上了自己故乡的土地——泉州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七十年。
[余光中同期声《祭文》:维公元二○○三年,岁次癸未,八月二十二日,高阳余氏十八世孙光中,率众族亲,致祭于高阳余氏堂后祖祠列祖列宗:裔孙久旅他乡,思祖勿忘,万里跋涉,特归梓桑,谒祖省亲。伏祈先祖在天之灵,庇佑族裔,兴旺发达,万事吉祥;庇佑游子,旅途顺风,文才宏展,光吾祖德,扬我宗风。尚飨十八世裔孙光中叩拜]
[同期声:赠送族谱]
余光中从祭拜祖先的供品中取出两颗芦柑,留作纪念。
[余光中同期声:这是从故乡泥土上长出来的芦柑,是故乡的特产。]
这就是记忆中的祖厝,父亲的出生地,我的根脉。
余光中先生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乡音依旧,人事全非。纵使空间隔不断游子的思念,可时间却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而让余光中先生意想不到的是,此次故乡之行,他遇到了自己的“闰土”——余江海。
[这是我的游伴。。。。。。这棵树我们有没有爬过?
有,这里的树都爬过
我们来比赛爬树好不好?
好啊。。。。。。]
余江海叙述与余光中见面的过程,比赛爬树的细节
他,是泉州的孩子
余光中:有幸生为泉州之子,我更以能担任故乡“魅力城市”的推荐人为荣。]
在外多年仍不忘回报故土。
[但愿泉州,古代的名港,现代的新城,能在中国的地图上永远闪闪发光。]
余光中先生2003年回阮厝圆了故乡梦,回去以后写了许多作品,表达了回家乡的感受。可是余光中先生也许没想到的是,第二年,家乡人民又一次呼唤他归来。2004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参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城市”评选,并希望余光中先生能作为泉州市的“城市形象推荐人”发表“魅力城市推荐陈述辞”。(申魅纪念册)
在整个申办魅力城市过程中,您和余光中有多次的接触,您个人对余光中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经过紧张的筹备,“中国魅力城市”的最终评审终于开始了。当余光中先生走上演讲台,家乡的土地、家乡的海港、家乡的刺桐花、家乡的东西塔无不成为他吟诵家乡的道具。此时此刻,他不是著名的诗人,不是满怀乡愁的游子,他仅仅只是一位心系家乡的泉州人。
[余光中推荐陈辞: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还要对望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开出了泉州湾]
[音乐背景《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字幕:2004年泉州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桂冠
时隔多年,余光中先生深情的陈辞还在我们的记忆中萦绕,我们不会忘记他的《乡愁》,不会忘记他对家乡的情感,更不会忘记他为阮厝申报魅力城市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