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年代,十部电影——在电影中看中国人的百年悲喜 寻仙百年孤魂情悲切

李小飞发布于:2010-07-26 18:03

《新银幕》第五期文字:

http://ent.qq.com/zt/2010/newscreen/aftershock.htm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中国近34年的历史,这应该并不算是中国电影时间跨度最长的,比如《霸王别姬》记录的时间就超过了半个世纪。但是,想找一部纪录中国百年历史的电影,我们暂时还找不到,这似乎是一部电视剧才能做到的事了。不过,正如贾樟柯所说的,电影的责任首先是记录时代,我们虽然不能找到记录全部历史的电影,但却可以在每个时代找到一部记录当时的作品。下面我们为自1910年起的十个年代,分别选取了十部电影(它们并不完全是在当时拍摄的),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们中国人百年来的生活悲喜。

当然,鉴于中国电影在始终被分为三大版块的客观现实,我们所选的十部电影时代的反映,仅止于中国大陆。而这样的总结大概也只能到此为止,因为今天香港和内地的电影融合已经完成,台湾与内地电影的融合也已经开始,下一个百年,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整体的中国电影。

1911-1920 《难夫难妻》 (1913) 导演:张石川、郑正秋 关键词:封建家族、包办婚姻

  广东潮州地区盛行封建买卖婚姻。一家的女子待字闺中。一日,有媒婆前来说媒,巧舌如簧介绍男方家境以及人品如何,以后又将女方家长的要求转告给男方。经过媒婆多次往返撮合,商定聘礼妆奁数额以及一些繁文缛节的安排。由订婚到择良辰吉日拜堂成亲,终于将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开始他们在封建礼教下艰难的夫妻生活。

这是清帝退位后的第二年,而中国电影拍出了第一部故事片,虽然已经“共和”,但对于绝大多数人

民来说,生活并没有改变,比如仍然生活在封建礼教的控制之下,此后的中国社会,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斗争,甚至为打倒封建采取了很多暴力的手段,但这种变革直至今日仍不能说是已经彻底完成,中国女性待价而沽的现实证明女性某种程度上仍然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变革带来的犬儒社会等负作用却悄然笼罩。

1921-1930 《孤儿救祖记》(1926) 导演:张石川 关键词:家庭伦理 教育救国 善恶因果

  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新的阶段,《孤儿救祖记》是最早的长故事片的代表作,仍然是张石川与郑正秋的组合,仍然是对社会充满教化作用的电影主题,郑正秋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的使命,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社会人生,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孤儿救祖记》讲述一个家族因为财产的争夺造成两代人的离散,人性的泯灭,而多年之后,作恶者终于在死前忏悔,父子团聚。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问题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元素,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所最缺失的是教育的普及,

而有社会良知的电影工作者都希望用电影来达到和教育同样的目的。

1931-1940 《马路天使》(1937) 导演:袁牧之 关键词:抗战 社会不公正 底层人民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杰作,比欧洲新现实主义早了近十年。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上海,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即是从高楼大厦直降到地下,寓意这是一部“在底层”的电影,本片的导演袁牧之和主演赵丹都是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左翼电影人,后来也都成为新中国电影的主要奠基人,这部电影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公正,富者高高在上,穷奢极欲,底层人们贫无立锥,受尽欺压,但却善良单纯的生活着。这种不公正的社会,预示了后来的阶级革命的难以避免。而电影中青春,蕴含着勃发的力量。还有片中周璇唱曲一

场戏,还配上了长城抗战的画面,预示了抗战的即将到来,实际上,这部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预示的中国电影的光明进程,也因为日本的侵略而嘎然而止。

1941-1950 《我这一辈子》(1950) 导演:石挥 关键词:劳苦民众 抗战胜利 新中国

  这部拍摄于40年代末,于1950年修改上映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杰作。石挥,这位姜文尊敬的在表演和导演两方面都达到大师水准的电影人,在这部改编老舍的作品中达到了他个人创作的最高峰。石挥与老舍,两个一孤傲,一谦和,性格完全相反,但却同样受到北京文化浸染的艺术家,他们作品的交集,还有最后相同的结局,使这部电影有了悲剧传奇的意义。电影还原了老舍笔下一个普通人的坎坷苍凉的一生,用他的眼睛见证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变迁,社会的不公正,官僚恶霸的横行,日本的侵略,

抗战的胜利,直至一个人在“唉,我这一辈子啊”的感息中死去。而最后“我”与共产党人申远这个新加入的角色的相遇和交情,申远对“我”的教育和批判,则是对新中国真诚的献礼。但可惜的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因为是私营公司出品,最后只在文化部的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1951-1960 《五朵金花》 (1959) 导演:王家乙 关键词:大生产 理想主义

  五十年代初是中国举国上下充满了理想主义热情的年代,《五朵金花》则是最能表现那个时代生活氛围的电影之一,单纯,质朴,乐观。还有这部电影也见证了当时中国电影人的高水准,王家乙处理类型喜剧的能力很多方面仍然值得今天的电影导演们学习。电影以当还没有出名的美丽的云南大理为背景,讲述了青年阿鹏寻找他的心上人金花的过程,他在途中找到了四位不同工作的金花,但都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姑娘,最后经历了种种误解和波折之后,两人蝴蝶泉边来相会。两个人的爱情之旅,也是当时火热的新中国

建设的一次巡礼。

1961-1970 《蓝风筝》(1993) 导演:田壮壮 关键词:反右 文革

  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不堪回首的十年,也是中国电影几乎空白的十年(最后几年由周恩来主持拍摄了几部电影,但电影意义不大)。文革结束后,第四代电影人拍摄了一些侧面面反映时代悲剧和新生的电影,但对文革十年真正正面的关注,还是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做的。93年的《蓝风筝》,以及同年的《霸王别姬》,和次年的《活着》(还应该包括这一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组成了第五代电影人集体反思历史的行动。相比之下,姜文的文革是置身世外的小孩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凯歌的文革是

知识分子的极端体验,张艺谋的文革是底层老百姓的热闹荒诞剧,而只有田壮壮的文革是最具普世意义的,真正以平和人性的角度来审视的文革。而四人中,也是田壮壮为此付出了最大的代价。

1971-1980 《芙蓉镇》 (1986)导演:谢晋 关键词:否定斗争 反思历史 呼唤人性复苏

  导演谢晋的巅峰之作,他最具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电影。他用一场发生在中国农村的戏剧,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也展示了人性的光明,反思了悲剧的发生,也寄望于光明的未来。在电影中前者的表现是流氓无产者王秋赦,和明显是以江青为原型的李组长,后者的表现则是在结尾看到害自己入狱多年的仇人,淡然一笑,只劝告她“学着过老百姓的日子,别老想着和他们过不去”的秦书田。还有李组长被红卫兵斗倒后,和秦书田一起扫街,秦把扫把交给她,说:学学吧。李骂道:反动右派!秦只淡淡回答说:你也是人。

特别是电影其中悲天悯人,宽和冲淡,宠辱不惊的情怀,使谢晋具有了真正的大师的气场。这部电影的面世,也证明了文革之后,中国社会和文化都走在复兴的道路上。

1981-1990 《站台》(2000) 导演:贾樟柯 关键词:改革开放 经商 理想与现实 流行音乐

  80年代是中国经济起飞的时代,在同时期的台湾,候孝贤与杨德昌们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经济社会下的迷茫和失措,而到了九十年代,贾樟柯也用他的电影完成了同样的记录。相比于第一部作品《小武》,《站台》的格局更大,但在这个大格局之下,并不是作者居高临下的俯瞰,而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平等的交流与关注。电影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只有小城市里的青年,怀揣着最普通的躁动和理想,在不知为何目的的流浪之后再次回到家乡,在不知为何目的的坚持之后最后接受现实。赵涛在《是否》的歌声

中翩翩起舞,而音乐尚未结束,第二天的她已穿着税警的制服骑摩车行驶于小城的街道。电影终于80年代的结束。

1991-2000 《有话好好说》(1998) 导演:张艺谋 关键词:经济起飞 国际化 迷茫 信息爆炸

  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在当年毁誉参半,“张艺谋进城”成为张艺谋江郎才尽的同义词。但在今天看来,《有话好好说》却和张艺谋从前的作品如《秋菊打官司》等一般,仍然有着对时代精准的把握,也应该说是描绘九十年代中国人生存状态最准确的电影之一,摇晃的手持摄影当年被嘲笑学习王家卫,但今天看来,却是恰到好处的描绘了九十年代经济腾飞和信息爆炸之下人们心头的躁动和欲望压抑。李保田和姜文两个人的冲突和争执似乎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但更像是新旧两个时代并不安稳的交接仪式。今天,

也许“有话好好说”的状态仍然在延续甚至更加加强,想要什么,为什么不满足,也许是每个人今天仍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001-2010 《三峡好人》(2006) 导演:贾樟柯 关键词:新世纪 新起点 以及尚未改变的一切
十个年代,十部电影——在电影中看中国人的百年悲喜 寻仙百年孤魂情悲切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相信这一点,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但除了向前看,也不应该忘记回头。在这个富足喧嚣浮华的时代,我们应该感谢贾樟柯把镜头对准角落,不,准确的说,这不是角落,因为毕竟从数学上来说,那些灯红酒绿天上人间才是真正的角落。正如《偷自行车的人》由一名真正的失业工人马奇奥拉尼出演并且他在拍完电影后仍然失业一样,《三峡好人》的男主角韩三明在智利电影节宣布他成为影帝时,他正在煤矿挖煤。《三峡好人》让我们在一片浮华和喧闹中,看到中国人真正的

状态,不是物质的状态,而是本质的精神状态——善良,质朴,坚韧。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忽视了这些,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威尼斯放映时,一位女记者站起来用英语发言:这部电影所说的中国完全是假的。贾樟柯后来说,最可悲的是,她是那么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我们想说,更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不同程度的都和这位记者一样,我们在趋光的同时,忘记了生活的另一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661.html

更多阅读

鹦鹉史航私房推荐的二十部电影 鹦鹉史航红尘有多乱

《碧罗雪山》,导演刘杰没有一个职业演员,甚至没有一个汉族演员,却是那一年我看到的离我最近的电影,我看了三遍。《国道封闭》,导演何平(台湾)伊能静饰女阿飞,要去台南打麻将,偷车却爱上车主黄舒骏,黄舒骏是声音演出。庹宗华是逃犯,上了顾宝明的

声明:《十个年代,十部电影——在电影中看中国人的百年悲喜 寻仙百年孤魂情悲切》为网友花物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