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介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

道教(百度百科)

太极八卦图(阴阳鱼)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奉老子为祖师,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

道教简介

相传在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张道陵来龙虎山(位于今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炼丹成仙,开创道教,济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余年。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天命实际上是指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荀子·天论》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

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信仰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个完整的系统。并把尊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

道教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不停地无中生有、有又还无地周而复始运转变化”。科学理论一般浅显的理解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不老不死、普济众生)的方法。 其实基于现实世界,道教也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得道成仙。通过度化了自己,提升了个人的生命质量与灵魂能量,再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突破生命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

道教定义

所谓道教,最早是中国上古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以女性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纳入多源的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柱并囊括易学、儒家、墨家、道家、中医、阴阳、神仙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修炼思想、功夫境界、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在度世救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体道和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1]

道教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和成熟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道教初步形成于上古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年)时期,正式建立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陵(34年—156年)立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

特征

第一,道教源远流长,起源于上古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自发的宗教;

第二,道教是秦汉道家黄老之学的神学化和方术化,西方坤道修炼图[2]

融鬼神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家为一炉;

第三,道教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将中国易、儒、道、墨、医、阴阳多种文化要素都杂取博收进自己的大葫芦中.

第四,道教的目标是度世救人、长生成仙和合道通神,因此有逍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五,道教信仰层次多元化,包括丹道修真、玄学研究、神仙崇拜和方术活动,因而体系庞杂、综罗百代,广博精微。。[1]

具体教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仙——道教神仙崇拜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清心寡欲,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处世精神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3]

金木水火土,山医命相卜——道教玄学方术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逍遥洒脱、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服药炼气,内丹修真,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修仙途径

天人合一,形神共养,阴阳协调,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4]

忠孝、节义、诚信、刚柔、和静、虚宁——道教的入世法则、忠孝之道

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慈俭不争——《道德经》主要教义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5]

三十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东方八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南方八天);元载孔升天、太安黄崖天、显定极风天、始皇孝芒天、太极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西方八天);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宠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太虚无上常容天、太释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北方八天);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三清天);大罗天(无极)

经典

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易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道藏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中华道藏

道教简介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历史

道教起源

先秦时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的崇敬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鬼神崇敬早在原始社会甚至之前的洪荒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敬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敬仰。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敬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天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敬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敬,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专业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施展神通等。他们一则手握神权,二则是帝王的老师和谋士,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是神权统治的代表时期。

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个系统。并把崇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到春秋战国时期,上古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相结合。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的大兴,对后世历史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连年与汉朝统治的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新兴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需要一种适应国情的宗教出世为百姓解决痛苦的根源,战祸的伤痛,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敬、神仙追慕、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应运而生。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上古甚至洪荒时代之鬼神信仰;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千年流传下的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崇拜神灵,敬仰神灵,信任神灵,与神沟通,就必定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帝王贵族阶级走下高台,流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舍弃糟粕,取其精华,渐渐演变为道教极为重要的斋醮科仪。

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形成

两汉魏晋南北朝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相传在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张道陵来龙虎山(位于今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炼丹成仙,开创道教,济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余年。

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道教兴盛

唐宋时期,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借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全真正一

金元时期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道教衰落

明清时期

明代时,明太祖朱元璋推崇城隍爷,在全国各地建设城隍庙。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明朝十六帝中,除了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以外,都信奉道教,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世宗都曾任命道士为礼部尚书。尤其是明世宗朱厚熜,将道教信仰推入高潮。

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明清时期,道教不断世俗化,道教各类仙界尊神和掌管世间事物的世俗神、儒教圣贤、佛教的菩萨和道教神仙不断融合,出现了一批受百姓欢迎的神祇,如妈祖、关帝、财神、灶君、福禄寿三星、门神、土地神等在民间广受供奉,成为一种风俗,和百姓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同时,很多吸收道教教义、科仪的民间宗教不断涌现,如无为教、八卦教、黄天教等等。

当代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

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近10万人,初步统计住观道士有近3万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据2010年前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问卷调查,中国的无神论者不到15%,85%的中国人都有宗教信仰或宗教倾向。大约1.73亿人称信奉道教,其中有1200万人明确是道教徒。还有大约2亿多人供奉祖先神祇,大约1.45亿人信风水堪舆,1.41亿人供奉道教财神,大约 3.62亿人相信命相道术,该调查并没有涵盖大量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民间宗教,但各类民间信仰无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选择。实际上,道教的信仰分布非常广泛,那些拜财神,拜妈祖,拜关帝,拜祖先的,拜道教的各类神仙都可以算是有着道教信仰的[6]。

在台湾地区,道教同样属于重要的宗教。台湾道教基本上随着早期的汉人移民而来到台湾,日据时代末期,很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台湾道佛不分的情况。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师张恩溥辗转到达台湾,1969年羽化后,迁台江西省国大代表推张恩溥堂侄张源先为代理掌教,现居鹰潭嗣汉天师府。2008年张源先掌教羽化,现任张天师为第六十四代天师张道祯。

现据台湾民政部门统计道教乃为台湾第一大宗教。当前在台湾内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宗教种类共有27种,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历史悠久的5大宗教。其中,寺庙部分,10以道教寺庙占78.3%最多,佛教寺庙占19.6%次之。

台南市、高雄市及屏东县的道教寺庙都超过1000多座,占全台地区总数的35%。台湾内政主管部门统计数据也显示,佛教、道教在台湾南部较为兴盛。基督教及天主教则以北部及东部较为盛行。

道教神仙

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纷繁复杂,神祇数量极多。现今道教神仙主要有四大体系:

正统道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上古神话神系、神魔小说神系。

在道教最高规格的罗天大醮仪式中,会恭请3600位神仙。[7]下面介绍一些正统道教及其民间信仰中名气较大、知名度较高的重要神仙。神魔小说中虚构的神祇暂且不谈[8]。

十大神仙

1、十二生肖(每个人的守护神、吉祥神,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思维之中)

2、财神(主管人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神明,商业金融业的祖师爷、保护神)

3、妈祖(道教海神,平安女神,慈爱之神,航运业保护神,沿海人民心中的“娘妈”)

4、关帝(道教战神,武财神,忠义的化身,商业、会计业、理发业的祖师爷)

5、福禄寿三星(主管人间福祉、利禄、寿命的三尊吉祥神,纳福、添禄、增寿)

6、门神(守卫门户的神明,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7、灶王(饮食之神,掌管家庭祸福,督查人间善恶)

8、土地爷(保护一方水土,佑护五谷丰登,财源滚滚)[9]

9、八仙(代表最广泛的民间道教信仰的八位神仙)

10、太上老君(道祖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的慈爱天神)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尊(盘古),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10]

三清是创世神。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

玉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11]

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

四御

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

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

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

诸星曜神

斗姆元君(众星之母)

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阴精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

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三十六天罡星

七十二地煞星

琼台女神

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渔船),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

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

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

文化之神

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

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

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圣人韩愈、朱熹,王阳明

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

忠武战神

玄天真武大帝(明朝保护神,武当山主神)

关圣帝君(忠义的化身,武圣)

护法四帅(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四大元帅(马、赵、温、关)

二郎神,梅山七圣

王灵官,五百灵官,雷部诸将

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臣

托塔天王,哪吒

财富之神

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帝,儒商之祖子贡,道商之祖范蠡

五路财神(玄坛真君赵公明和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

钟吕二仙,和合二仙,土地爷

白圭,管仲,柴荣,沈万三,

刘海(戏蟾),韩信(偏财神)

吉祥之神

福禄寿三星,喜神,八仙,门神,钟馗

麻姑,彭祖,顺星,月老,石敢当

三官大帝(全名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上元一品天官唐尧主赐福,中元二品地官虞舜主赦罪,下元三品水官大禹主解厄。)

上古诸神

盘古圣祖(宇宙之源,鸿钧老祖),女娲圣母(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轩辕黄帝(雷部的最高统治者,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帝俊

上古四方天帝(炎帝、少昊、颛顼、伏羲)

刑天,蚩尤,共工,祝融,彭祖

尧(上元一品天官)、舜(中元二品地官)、禹(下元三品水官)、汤

幽冥鬼神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上保救人类,下超度幽冥,治九幽冥府一切神鬼,是有着“道教观音”、“道教地藏 ”两重神格的大慈尊。)

东岳大帝,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城隍、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拘人生魂)

医药之神

医神(华佗),药王(孙思邈),保生大帝(吴夲),南极仙翁(玉清真王)

神医(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震亨,李时珍,叶天士)

行业祖师

行业神数目过多,不便累述,具体内容请参见百度百科祖师爷词条。

守护之神

十二生肖

六十太岁

地方之神

五岳大帝,四海龙王

城隍、土地、山神、水神、龙王

区域特有神祇:都江堰二郎神,温州杨府爷,茅山三茅真君,福州陈靖姑,台湾国姓爷,广西布洛陀,香港黄大仙等等。

高道真人

四大真人(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

王禅老祖鬼谷子,北极真人安期生,紫阳真人张伯端,重阳真人王重阳,长春真人丘处机,三丰真人张三丰

张继先天师,张宇初天师

派别

两大派别

如今道教门派有主要是,南方正一道,北方全真道。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全真教王重阳祖师

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张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 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二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正一道奉张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今已散佚)为主要经典,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正一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嘉靖皇帝与兴献王朱佑杬也笃信正一道,嘉靖皇帝还特意向正一道长邵元节与陶仲文请教房中术。正一派道士等不分住观与散居,戴庄子巾。

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山所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全真道的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历史上如正一道者,多不出家,还世袭尊位。全真道南宗人士也不提倡出家。)全真派道士满发,戴混元巾。

全真道祖庭——山西永济的“永乐宫” (吕祖) ,陕西户县的 “重阳宫” (王重阳祖师);北京的 “白云观”(丘祖 ) 。

历史道教的派别

历史上,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正一道)、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道教派别结构(3张)

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仙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妙真道(庄子休)、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妙真道(太乙天尊)、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道(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铁拐李)、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象界(马呈)等。

历史上还有

五大宗之分法——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

四大派的分法——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

还有八派的分法——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

道教组织

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法术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房中、仙药、服气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符篆(非人为)

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罗盘(观测风水)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修持

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等。不一而足。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

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天人合一,替天行正道的崇高目的。

道教人物

伏羲、女娲、黄帝、姜太公、老子、庄子、列子、关尹子、茅盈、河上公、严君平、黄石公、张良、张道陵、魏伯阳、于吉、左慈

诸葛亮、葛玄、许逊、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

刘海蟾、彭晓、陈抟、张伯端、石泰、薛道光、白玉蟾、刘永年、翁葆光、彭耜、王重阳、马钰、丘处机

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曹文逸、李道纯、张君房、王志谨、张三丰、孙玄清、陆西星、袁可立、王常月

黄守中、刘一明、傅金铨、柳华阳、李涵虚、黄元吉、汪东亭、刘名瑞、燕玄乙、陈撄宁、吕洞宾、曹国舅、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铁拐李、谭处端

礼仪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 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道教行礼手势

很多电影电视里面是误导的,其实道士在行礼时、居士在道观拜神时不能行合十,而应该行作揖礼(如左图)。

具体手势如下: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 行此礼,表示恭敬。

道教天师第六十五代后裔: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

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金华: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撒县设市市徽设计者。

名山

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以下均据唐代名道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三十六洞天:霍林洞天、蓬玄洞天、朱陵洞天、仙林洞天、玄关洞天、司马洞天、虚陵洞天、洞灵真天、山赤水洞天、会极亢洞天、玄德洞天、天宝洞天、生上洞天、天司洞天、玄真洞天、真化洞天、太乐洞天、大玉洞天、耀宝洞天、宝玄洞天、秀乐洞天、玉宝洞天、阳观洞天、太元洞天、华妙洞天、金庭洞天、丹霞洞天、仙都洞天、青田洞天、朱日洞天、太生洞天、良常洞天、紫玄洞天、天盖洞天、白马洞天、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茅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道教名山

中国的道教名山主要有:

道教发源地:江西龙虎山(道教发源地)

道教四大名山: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齐云山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清源山:“三清之源”造化泉州清源名山,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称号[12]

崆峒山: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仙山;终南山:天下第一福地,老子说经处;隐士的乐园

黄山:轩辕黄帝炼丹的仙山;天柱山:宋朝皇家道场,古南岳

三清山:中国最美的道教名山,三清的道场;庐山:神仙之庐,陆静修、吕洞宾修道处

茅山:道教上清派发源地;阁皂山:道教灵宝派发源地

崂山:海上第一仙山,蒲松龄隐居的圣地;昆嵛山:全真道发源地、海上仙山

昆仑山:道教上古神话中的仙山;老君山:古都洛阳附近的修真圣地,老子隐居地

罗浮山:岭南第一名山,粤岳;巍宝山:云南道教名山,南诏国发祥地

穹窿山:江南姑苏第一名山;玉皇山:西湖畔的道教名山

天台山:金丹南宗发源地;武夷山:长寿真仙彭祖的修真地

松峰山:东北道教第一名山;千山:辽宁道教名山[13]

著名宫观

中国的道教知名宫观主要有:北京白云观,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万寿八仙宫,西安市户县重阳宫,陕西华山镇岳宫、玉泉院、东道院,沈阳太清宫,重庆老君洞道观,兰州市白云观,兰州市金天观,天水市太昊宫,天水市玉泉观,千山无量观,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山西运城关帝庙,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庙,泰山碧霞元君祠,青岛崂山太清宫,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宫,湖北长春观,成都青羊宫, 青海贵德三清观, 大邑鹤鸣山迎仙阁, 广州三元宫,上海白云观,河南嵩山中岳庙,河南上清宫道观,唐山玉清观,河南睢县袁家山道场等 。

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全真道祖庭——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 (吕祖) ,陕西户县的 “重阳宫” (王重阳祖师);北京的 “白云观”(丘祖 ) 。

影响

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战争、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民俗节日、民族心理、思维习惯、民间信仰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甚至说“中国文化的根祗全在道教”。

历史影响

第一 ,从中国学术思想的领域来看,道教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元代的俞琰、杜道坚、张雨、雷思齐,明代的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代的王常月、李西月,当代的陈撄宁等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 ,从文学艺术领域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有非常深刻而突出的影响。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第三 ,从科学技术的领域来看,道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道教为了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从其开创时起,便十分重视修炼方术,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丹鼎派的道士们,为了企图炼制出长生不死之药,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对各种丹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这方面,他们所留下的著作甚多,在这些资料里,虽然科学思想与神仙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但其中合理的菁华是绝不能否认的。而且正是这种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它是近代实验化学的前驱。

第四 ,从政治领域来看,道教的社会影响更为广泛。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上层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因而长期以来,道教均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不少道教徒直接参与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为他们彼此之间的争权夺位出谋划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的道教徒虽“身在山林而心存巍阙”,甚至还有“山中宰相”之称,有的以“终南”为仕途之捷径,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出入宫廷,辅佐王政,道教遂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并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武器。

第五 ,从道德伦理的领域来看,道教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很突出。道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宗教,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包括功过格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内容不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各种劝善书,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也对它赞不绝口,为之作注者难计其数,其影响不可低估。

第六 ,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这些领域来看,道教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人生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传统,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道,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甘于恬淡素朴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炼,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

第七 ,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方面来看,道家和道教文化所起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例如,我们大家都承认自己是黄帝子孙,这个思想的渊源,就和道家与道教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不分男女老少,莫不以自己同是道教始祖黄帝子孙而彼此心心相印,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以黄帝为祖宗,这是家喻户晓的事。这个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血浓于水”的这种民族感情比什么都珍贵,它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越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除以上所讲七个领域之外 ,道教对民间的风俗习俗和民间信仰,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崇拜三官、灶神、城隍神、土地神、财神、雷神、八仙、妈祖等,都和道教有密切关系,这里就不再详细地讲了。[14]

现代影响

民俗节日,民间信仰,财神供奉,妈祖崇拜

修真小说,仙侠游戏,神话影视,古典音乐

中医养生,武术气功,风水堪舆,太极拳剑

对外影响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西方人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渐传遍欧洲大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并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

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排第二。

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Chinese Taoist Association)是中国道教徒的宗教组织。是中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

和教务组织。会址设于北京白云观。成立于1957年。 中国道教协会本部机关部门有办公室、道教教务处、对外联络处、研究室(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道教学院、《中国道教》编辑部、服务部等。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于1957年4月,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带领全国道教徒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传扬道教文化,发扬优良传统,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中国道教协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由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全体会议每二年举行一次。常务理事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名言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3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9 鱼 相忘于江湖,人 相忘于道术。

1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11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12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5]

节日:

节日多为纪念其神仙及祖师的诞辰,其传统的节日有老君圣诞、玉皇圣诞、吕祖圣诞等。老君圣诞即是道教教主老子的诞生日,相传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二十五,因此道教会在次日做道场以示纪念。玉皇圣诞相传是丙午岁正月九日,后世道观就在次日进行纪念祭祀。吕祖诞辰即是吕洞宾的生日,传说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天降白鹤洞宾诞生,于是道教常在此日办斋醮纪念。此外,在每年夏历三月三日的盛会是为了纪念西王母诞辰时宴请诸仙的蟠桃盛会,三月十五日为张天师圣诞,十一月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十二月二十二日为王重阳圣诞。

道教(互动百科)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终极世界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宗教史。各部落的先知们把他们感知到的神灵启示传教给他人,这就是宗教。《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那只将土豆放在溪流中清洗的日本猕猴及其后代,告诉人们上行下效的文化行为不仅存在于人类。汉人的道教,雅利安人的吠陀宗教,希伯来人的犹太教皆如此。

道教的起源-无始亦无终

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

道教:“道的教化”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道”上古已存在,祂不为万物而生,万物却因它而丰盛,“道”给万物得以孕育,众生又从其所得,是以尊为其所教,是为“道教”,从虚无到宇宙、万物、诸般物种的诞生,都受“道”所得

道的教化时刻都运转,却又如虚无一般,看不见、模不着,单以文字无法言明,需以“体验”而得启悟,人以自身不同潜能条件、意识印象,因缘得以悟道,感应从“道教”所得,故产生了无数人士,黄帝、孔子、庄子、科学家等等都在这程度下,体验“道教”,得以“受道”,着下阴阳、五行、仁爱、仙学、科学......等等无数的学说,人终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现今,人以科学探测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看见苹果跌下来,而悟到地心吸力从其规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而中国的道教神仙学说正是位处“道教”的高层,哲学可以描述现象,科学可以发现而解释现象,而仙学系统则可以超脱现象

人从荒蛮中“受道”而进化,开发到一定的潜能可以明白世间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学形式启悟人类“道”的概念,和圣人之道,以期众生可以得到个好的环境,去悟道,随着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学越趋复杂,亦开始有了道派,将各圈子学说有系统地组合起来

就如人生命开始后,从基本的技能而到学习事物,进而成长,产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组成组织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这一般那么自然的因缘“道教”而形成现代学术界将“道教”界定为东汉道派始出现,分开道家和道教,是狭义和片面的解释

“道教”:

以“道”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间事物

以神仙学说为宗:《楼观本起传》:“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以三皇五帝开始:《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故“道教”,无始亦无终

道教 - 概述

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时形成(学术界认为,道教认为起源于黄帝),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道教 - 道教产生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朝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时期到隋没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到两宋时期,到全元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余位。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为人们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

道教 - 道教人物



庄子:战国时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继承者,学问渊博,著《庄子》十万余言,即《南华真经》,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共52篇,现存33 篇,唐玄宗封他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他为“徽妙方能真君”。

鬼谷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楚国人。因长期隐居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内)的鬼谷山,故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是中国相学的创始人。

徐福:秦时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南,诸成一带),是道家医学的创始人。

东方朔: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仙人”。

张道陵: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国丰人(今江丰县)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

葛洪:东晋著名道士,人称葛仙翁,丹阳旬容人(今江苏境内)著有《抱朴子》一书,共70篇,主要记载炼丹的方法。对我国化学,医学,制药学有一定的贡献。

王重阳,金代著名道士,陕西咸阳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创始人,著有《明阳立教十五论》,是道教养生学的倡导者。

张三丰:明朝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冀川寥阳人(今河北)精通丹术,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辑要》中收录生人所编《张三丰先生全集》对道教武术和道教音乐作出重要贡献。

黄帝老子 庄子 列子 关尹子 茅盈 河上公 严君平 张陵 魏伯阳

于吉 左慈 葛玄 许逊 葛洪 寇谦之 陆修静 陶宏景 王嘉 孙思邈

成玄英 李荣 王玄览 司马承祯 吴筠 杜光庭 钟离权 吕洞宾 刘海蟾 彭晓

陈抟 张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陈楠 白玉蟾 刘永年 翁葆光 萧廷芝 彭耜

王重阳 马钰 邱处机 谭处端 刘处玄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 曹文逸 李道纯

张君房 王志谨 张三丰 孙玄清 孙汝忠 陆西星 伍冲虚 王常月 黄守中 闵小艮

刘一明 傅金铨 柳华阳 李涵虚 黄元吉 汪东亭 徐颂尧 刘名瑞 赵避尘陈撄宁

道教 -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天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其证据之一便是《山海经》。该经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及宗教信仰,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它为道教仙学的远源提供了依据。《山海经》中,提出了长生信仰;提出了神仙与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记载了祭祀的祀礼及奇异的方术。

在远古原始社会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史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是,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 、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描述。

伴随神仙之说的出现,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战国时期著名方士)的阴阳五行学说柔和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从战国(前2 75—前221)中后期到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时,在方士(亦称神仙家)们与帝王将相之鼓动下,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邹衍、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  我国独有的神仙信仰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汉武帝后,方仙道逐渐与黄老学结合向黄老道演变。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崇奉的神灵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玉皇大帝(总执天道),中央紫微北极大帝(协助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协助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极大帝为四御之说,具体为: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道教、儒教、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的神灵的异同

道教神灵排位:三清、玉帝、四御

儒教神灵排位:天、祖(三皇五帝)、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关羽)

部分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的神灵排位:盘古、鸿钧、三清、女娲、三皇、玉帝、四御

道教中没有盘古、鸿钧。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一部分传说盘古、鸿钧、元始天尊为同一人,一部分传说盘古为兄,鸿钧为弟,盘古身陨后元神化为三清并尊鸿钧为师。

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

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书(伪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三皇由于可儒可道,尤以儒教最为推崇,所谓你抑我扬,你扬我抑,所以道家中宣扬的不多。

道教 - 崇拜神仙来源

一、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

传统神学影响,是认识与研究道教神仙谱系的首要因素,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逐渐向人为宗教(即神学宗教)的过渡,大致在殷周时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辞。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礼·大宗伯》记:“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79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20111109 中国十大古琴曲下载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十大世界知名品牌自行车灯简介一 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

一套完整的自行车灯由照明灯和警示灯组成。照明灯有车前灯(主灯)和头盔灯,尾灯和风火灯等则是警示灯。 这里收集了一些国外的知名品牌自行车灯供各位车友、骑友参考。 1,Light& motion 专业的潜水和自行车灯设计制造商,有超过20年的

中国当今十大最赚钱的行业 - 多伦多信息港 当今赚钱项目

中国当今十大最赚钱的行业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1tor.com 2010年07月24日 新民网 [ 字号:缩小 增大]1、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

当今世界智商最高十大天才 智商160才能看懂的图

当今世界智商最高十大天才:华裔青年智商230登顶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普通人的智商一般都是在90-110之间,智商超过120就算是智商优异,然而在当今世界却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的智商高的出奇,大家最为熟知的便是斯蒂芬-威廉-霍金,其实和众多高

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 全球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这些问题,比战争还要摧残人类,视而不见,将至人类不在,而非部分物种灭绝。(原题: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 2013年3月26日公布)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让-弗朗索瓦·理查德认为,国际社会仍处于某些真正的重大危机时刻。进入新的世纪后,我们处理

声明:《道教简介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为网友闪是男人的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