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解析与全文翻译 文言文辞职信全文

2015四川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解析与全文翻译

翟晓周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文言文原文翻译】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祕,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当时在操场阅兵比武,人们都争着去看,虞溥从不看一眼。郡中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校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行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里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广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勉励训诫他们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觉得教化突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大力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染料,布和染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态,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又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有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楼。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经典,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有新的称誉,朋友敬而乐之,朝中之大夫静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的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当然不能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胃炎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鸟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在洛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子虞勃,过江向元帝上《江表传》,诏令保存在秘书阁。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解析:【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渝”在文中的意思是“退步”,考查范围依然是常用实词。这类题目一般要把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意思结合语法分析,推知词语意思。

技巧点拨:在原文中结合上句,“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两句构成对称句,上句意思是“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下句对应应该是“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的。”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解析:【参考答案】B

本题的考查点仍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往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2014年考查的是“为”“乃”“其”“之”),今年考查的这几个虚词都是重点虚词的常见用法。考生除了要熟悉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还要有一定的文言语法知识,能够从句式和语法层面作分析,就能准确判断作答。A项“以”前为“连词,表目的”,后为“介词,意思是凭”;B项“乎”两处均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在……”。C项“于”,前为“介词,表比较”,后为“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D项“而”,前为“连词,表并列”,后为“连词,表转折”。

2015四川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解析与全文翻译 文言文辞职信全文

总结归纳: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浅近的人物传记,今年也不例外,但是这篇传记重点不在记事而在于传主的言论,这言论是议论性质的,所以实际上选文有散文化的倾向。四川卷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积累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内容主题并重。需要我们整体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理解段落,再结合语境理解句子、词语——遵循由整体感知到局部准确理解的过程的规律。

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1I卷共4大题,12小题。

四、(31分)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

解析:【参考答案】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骏马的马,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样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一类的人。(官方)

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一类的人。(非官方)

本句翻译关键点有:患、骥、颜之徒(伦)。“之徒(伦)”在《过秦论》中学过,指“这类人”(或“这些人”),判知“颜”应该是一个人,结合语境和全文,能理解到指“颜渊”。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

解析:【参考答案】然而集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官方)

然而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来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或者:当然不能成功)。(非官方)

本句翻译关键点有:崇、峻极、匪、济。“崇”是高的意思,根据语境,它和“成江河”的“成”对称,讲为使动“增加”,“峻极”同样办法,与“江河”对称,讲为“山峰”;“匪”是通假字,通“非”,在《诗经·氓》中学过“匪我愆期”,意思是“不是”,这里根据语境解释为“如果没有”。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关键是“信、达”,即意思准确,语句通顺,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落实。翻译首先理解句子大意,再做一一落实的细致工作,最后调整处理,使之通顺。理解大意要结合语境,从篇章、段落的意思来推导,用语法、句式的方法来分析。

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

解析:【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学习目标:立业,立德;②学习态度:立志,勤奋,执着,专心;③学习方法:正心修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官方)

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

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

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非官方)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只要稍加概括,问题就迎刃而解。文章三四五段分贝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做了具体的阐述,分别对之概括即可。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解析:【参考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这是四川省近几年的必考题。去年从《史记》的序言中选,都是较为抽象的论述性语段,在不理解文段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今年从《隋书》中选材,材料是关于屈原的,学生相对较为熟悉,较去年简单一些。文段中有明显句读作用的虚词很少,但是整句的句式特点明显——多四字短句,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技巧点拨:文言断句首先得理解文段大意,结合标志词语(如句首的“夫”“盖”“乃”等,句末的“矣”“也”“焉”“兮”等等)、句式等进行断句,没有标志词语则可根据独立成句(找动词是最佳方法,一个句子要独立成句必须有谓语动词)与结构称来解答此题。

【译文】楚国有贤能的大臣屈原,遭受奸佞小人的谗言被流放,于是就写下《离骚》八篇,述说自己离开祖国的忧愁与思念之情,并表明自己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他清楚明白自己没有过错,于是用《离骚》来讽谏君王,希望楚王能够觉醒明白,最终不被楚王理解,就投汨罗江而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4179.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答1 2015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答(1)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

2014四川高考压轴卷语文 2015四川高考语文

2014年四川省高考压轴卷语 文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慰藉 (jiè)露面(lòu)脖颈(gěng)应有尽有(yìng)B. 哂笑(xī)骁勇(xiāo)龋齿(qǔ)悄然落泪(qiǎo)C. 瓜蔓(wàn)勒紧(lēi

声明:《2015四川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解析与全文翻译 文言文辞职信全文》为网友我的厮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