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控制东欧,颠覆捷克,指使“志愿军”干涉希腊等国内政,并肆意分裂德国。
二战一来,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只能用狼子野心、丧心病狂来形容。苏联悍然推翻了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在苏军占领的东欧国家建立民选政府。斯大林不仅下令杀害了大批东欧各国民主派领导人,同时也杀害不听话的共产党领导人,在东欧强行扶植起代理人政权。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民选多党政府,但1948年2月斯大林帮助捷克共产党发动政变,推翻了合法政府。同时,斯大林又指使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共产党国家出动“志愿军”帮助希腊、伊朗和土耳其的游击队夺权,只是由于英、美干涉未能如愿。斯大林还在奥地利搞夺权活动,因美、英、法的强硬态度未能成功。斯大林还坚决阻挠德国统一选举,并在1948年6月24日,下令苏军全面封锁西柏林,造成德国分裂。此举是非常猖狂和混蛋的。面对斯大林如此猖狂近似混蛋的进攻,美国和西方国家不得不结成《北大西洋公约》,进行反击。而南斯拉夫的铁托因为捍卫民族利益,而坚决跟莫斯科说了拜拜,以至于斯大林几次三番地派人去暗杀铁托。
二战时期,苏联本与日本是盟国关系。还有一条,那时东北早就没有了苏联的权益。早在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就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它们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前提达成了妥协: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国”。二战期间,苏联和日本都非常守约,确实做到了互不侵犯。日美开战以来,美国积极支持中国抗日,而苏联继续保持“中立”。正是由于苏联的“中立”,日本得以腾出大量兵力南下,肆无忌惮地进攻中国、美国和东南亚。但到1945年,日本大部分兵力已被美、中、英军消灭,当时以为只有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还具一定实力。日本本土的日军就已经让美国人很头疼了,为了减少美国人的牺牲,不懂政治的麦克阿瑟向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愚蠢的建议——劝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于是,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力劝斯大林进攻日本。结果,斯大林这个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豺狼,狮子大张嘴,向美国漫天要价,他要求美国必须在6月30日以前提供并运到86万吨粮食、220.6万吨燃油、150万人的武器装备、3000辆坦克、75000辆汽车、500架飞机。
斯大林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还要通过出兵染指中国东北。他全然不顾列宁早就宣布“把沙皇从中国掠夺的一切都还给中国”的声明,以及他自己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议》规定,要求从日本割让日俄战争中从沙皇手中得到的原中国领土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继续占踞中国的外蒙古;还要回沙皇在中国东北的所有特权。
为了让苏联出兵并拒绝苏军进占北海道,罗斯福只好承诺如数供给援助物资,还不得不让斯大林轻易拿回沙皇在1905年失去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给斯大林一个东扩的大好机遇,为朝鲜战争奠定了基础。麦克阿瑟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军人,但美国将军中还是有明白人的,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个,他力劝杜鲁门不要请苏联出兵。但为了减少美国人民的牺牲,杜鲁门还是决定请苏联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斯大林答应杜鲁门的请求,承诺于8月15日出兵中国东北。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了原子弹,日本吓得马上要投降。苏联为了抢功,急忙于9日出兵。其实,那时貌似强大的关东军,主力早被调空,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苏军进军东北时几乎兵不血刃,战斗伤亡还不如喝醉酒驾车的伤亡多。后来,杜鲁门后悔地说:“假如我们事先知道原子弹的威力,我们就决不会让这头熊出头露面的。”日本天皇裕仁也承认:正是原子弹轰炸使日本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而且更可笑的是,假如不是罗斯福坚持要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早就投降了。而日本投降的唯一条件与罗斯福的无条件竟是完全一样:保留天皇制!同时,广岛的原子弹因为威力太大,炸毁了所有通讯设施。日本高层居然不知道。等到广岛的消息传到东京,长崎又被炸,24小时内日本就决定无条件投降了!假如天皇早一天知道长岛被炸的消息,也就根本用不着苏联出兵了。
苏联祸害东北并“有恩”于中共。
苏联红军到了东北,不干别的,就是奸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共高级官员、曾协助贺龙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卢冬生将军也被抢劫的苏军士兵杀死。而中共只是“以大局为重”,称他“因公殉职”。毛泽东1949年底到苏联求来3亿美元贷款,还不到苏军在东北抢掠去的30%。对此,刘少奇曾经说过:“关于苏联搬运机器问题,我们说:这些机器是日本人的,苏联把这些东西当作胜利品搬走,免得落在反动派手中用来反对中国人民,是完全作得对的。”可见,对于苏联的做法,中共并不心疼,因为苏联让中共抢先进入东北,并把可以武装70万人的日本军火都交给了中共。没有这个,中共是无法取得天下的。这个恩惠,中共后来拿什么来还都是不过分的。这也成为后来中共不得不出兵朝鲜的一个理由。
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都不想要韩国。美国提出美、中、苏共管韩国25年后和平选举政府,斯大林要求加上英国并缩短托管时限,达成四国共管协议。美、苏、英1945年12月莫斯科外长会议达成托管全韩国五年,然后选举统一政府的协议。
苏联在东欧各国开始清洗行动,斯大林野心继续膨胀,开始营造“大苏维埃帝国”,于是悍然拒绝与美军共管,而像他在德国所做的那样,封锁了“38线”,毫不客气地拒绝任何统一托管和全韩国普选的建议。苏联红军朝鲜支队长金日成以驻朝苏军司令史蒂科夫中将作后台,成了北朝鲜的主宰。金日成以合并为名取消了他曾经加入过的朝共,另外成立朝鲜劳动党,在北方推行斯大林式的政治制度。建立朝鲜革命军,由苏军提供武器装备并进行训练。
美国在托管不成的情况下,1947年8月干脆把韩国事务踢给联合国。10月18日美、苏联合委员会宣告解散。到11月14日,二届联大通过决议,由不包括美、苏在内的九国组成“联合国韩国临时委员会”,监督建立全韩国议会并选举统一的政府。这本是韩国和平统一的良机,但入选该委员会的乌克兰代表却奉斯大林之命拒绝参与。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农率联合国委员会赴韩,安排统一选举事务。苏联禁止在北朝鲜进行选举,不允许联合国人员入境,他们只得在汉城考察后返回。
1948年2月26日,联大临时委员会通过决议:“允许朝鲜在尽可能到达的地方继续选举。”事实上只能是南韩。1948年4月,在苏联的指使下,金日成在平壤召开了南北方抵制联合国主持选举大会,鼓动南方与会的温和派与北方一起抵制选举。5月9—10日韩国人民选出大韩民国议会,再经议会选举,李承晚被选为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正式成立。9月9日,金日成宣布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至此,韩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民选政府的愿望彻底破灭。
朝鲜战争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朝鲜“内战”,而是苏联的霸权主义。斯大林在德国和朝鲜蓄意阻挠和平统一,而图谋以武力进行所谓的“解放”。本质上,是霸权主义所为,而他所扶植的都是专制主义政权,其所进犯的都是民主主义政权。苏联的所做所为,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永久性伤害。今日韩国的民主昌盛,朝鲜的专制落后就是最好的说明。
1950年初,斯大林和金一世正式准备南犯。
斯大林蓄意在朝鲜半岛实践其霸权野心,在同北京再次协商之后,1950年2月9日,斯大林同意在朝鲜半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赞成平壤通过军事途径“统一祖国”的意图。这一天实际上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用武力统一两个国家而进行进攻性战争准备的正式开始。苏联开始积极地提供坦克、火炮、枪枝、弹药、药品和汽油。在朝鲜军队的总部,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大规模进攻性军事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正在绝密状态下进行。几个新的由朝鲜士兵组成的师也在加速组建。
1950年4月10——25日,苏朝领导人举行的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美国不进行干预,其次是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自然,中国的毛清楚并赞成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南犯计划。于是,北朝鲜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开始加速进行。5月底,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通知,总参谋长(和苏联顾问瓦西列耶夫一起)已制定出进攻行动原则的作战方案。组织工作的准备将于6月1日完成,他本人(金日成)对此表示赞同。准备从10个步兵师中抽出7个师用于进攻行动。7月将开始雨季。瓦西列耶夫将军和波斯特尼柯夫将军向我报告说,到那时集中部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总参谋部建议在6月底发起进攻。
------
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迫使斯大林考虑改变苏联的对华政策。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使斯大林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战略以及对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苏联与中共之间建立了真正合作的基础。刘少奇访问莫斯科后,中苏两党在原则上统一了认识,并初步确定了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目标,但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分歧没有得到解决。尽管宣布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作为新中国的奠基人,毛泽东决心与苏联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以此来体现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并作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而斯大林则认为东北问题关系到苏联在亚洲的根本利益,并担心签订新条约会在国际关系方面引起对苏联不利的连锁反应,因此难以接受中国的主张。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对话,由于双方出发点和结盟条件上存在的差距而一度陷入了僵局。
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与苏联终于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斯大林被迫同意与新中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苏联失去或即将失去它通过雅尔塔体系和1945年中苏条约而获得的远东权益,这主要是指由长春铁路和旅顺口、大连保证的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斯大林认为可以替代中国东北而保持苏联在亚洲的政治、经济权益的地区是朝鲜半岛,这是他同意金日成以军事手段统一朝鲜这一计划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动机。当然,以此阻止中共发动解放台湾的战役(以免进一步刺激美国),很可能也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
苏联做出对朝鲜问题新决策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维护苏联自身在亚洲的战略利益,以及对中苏关系发展结果的忧虑,而不是出于对苏美关系的考虑,也不是出于对中美关系的考虑。斯大林并没有设想朝鲜战争是直接针对美国的——为金日成开放绿灯的前提就是判断美国不会对朝鲜半岛进行干预。苏联对美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在苏联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只是以冷战的形式进行对抗,但决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此,斯大林需要毛泽东为未来的战争承担起责任。不过,使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彻底决裂并不是斯大林做出关于朝鲜战争决策的动机,而是战争实际发展的结果——如果美国不干预朝鲜半岛的争端,也就不需要中国参与这场战争了。尽管莫斯科希望金日成的举动将不至于引起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但在华盛顿看来,这是一场全面战争的序幕。
朝鲜半岛的内战爆发后,由于美国公然出兵干涉,形势急剧恶化,斯大林迫切需要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作为亚洲革命的领袖,毛泽东受到革命理想主义的激励,并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也决心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一番较量。由于在苏联提供空军援助的问题上中苏之间产生分歧,周恩来与斯大林在黑海边的谈判陷入僵局。就在斯大林通知金日成撤出朝鲜,而中苏同盟条约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的时候,毛泽东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派志愿军赴朝作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的猜疑和顾虑。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是中苏同盟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斯大林改变了对毛泽东的态度,采取了与中国全面合作的方针。由于在战争中双方利益的趋同性,中苏同盟在中国出兵朝鲜后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中苏之间的密切合作,是保证中国在这场艰苦和漫长的战争中得以坚持到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结果,朝鲜战争使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同时也掩盖了隐含的分歧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