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Anthony Camera写的《Shooting TheStickbow》和Jay Kidwell写的《Instinctive ArcheryInsights》。由于近期正在痛苦与“黄心病”(Target Panic)做斗争中,现把两本书里关于TP的内容做个摘要翻译,供大家参考。本帖最后由 johnwolf 于 2011-3-21 11:55编辑
“黄心病”的表现
1、短拉:一瞄到靶心,但拉弓手未能达到靠位就撒放。
2、靠位即放:拉弓手一接触靠位就撒放,但瞄准和两肩、两手的直线调整还未稳定建立。
3、瞄到即放:拉弓手已稳定靠位,刚瞄到靶心,但两肩、两手的直线调整还未稳定建立,肌肉和心理尚未调整到撒放状态之前就撒放。
4、内合:在撒放之前或过程中,过早失去背部张力,导致箭在撒放之前或过程中向前“爬”,拉距变短。
5、无法撒放:无法让手指足够放松,以获得干净的撒放。俗称“送撒”。
6、无法瞄准:拉弓手稳定靠位,两肩、两手的直线调整也已稳定建立,明知瞄准偏了,但持弓手就像有自主意识一样无法移动。
“黄心病”的心理学解释
根据Jay Kidwell的阐述,“黄心病”的心理学解释其实就是“条件反射”。由于Jay Kidwell本身是个心理学博士,他的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解释了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并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了“条件反射”和“黄心病”的关系。
简单的说:射箭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节点就是靠位和瞄准。大部分人在撒放前会检查一下靠位或则瞄准,然后开始撒放。时间一长,在靠位(或瞄准)与撒放之间就形成了神经性的条件反射,一达到靠位或者瞄到靶心,尽管你的“主观意识”觉得还有这样、那样的动作不到位,不应该撒放,但“潜意识”已经启动了撒放程序。就像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一样,你的肌肉已经开始进入撒放状态,而你的“主观意识”痛苦地发觉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主观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战斗,这就是“黄心病”痛苦的根源。
根据个人撒放前关注点的不同,“黄心病”的表现也会不同。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手“瞄准”动作上的人会在“瞄到靶心”和“撒放”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表现为“短拉”、“瞄到即放”、“内合”;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后手“靠位”等动作上的人会在“靠位”和“撒放”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表现为“靠位即放”、“无法撒放”和“无法瞄准”。
更有甚者,由于大部人在训练的不同时期会重点关注某一方面动作的改进,你的“黄心病”具体表现还会变化。我自己就曾经历过“瞄到即放”、“靠位即放”和“无法瞄准”三种。这也是“黄心病”的成因一直扑朔迷离的原因之一。
“黄心病”的诱因
“黄心病”的诱因主要是两个:
1、大量的不正确练习:条件反射是靠大量的、不断重复的刺激与反应建立起来的。射箭里面最直接诱发“黄心病”的不正确练习方式就是:开弓就射。从拿起弓到训练结束全部是瞄靶实射,中间没有任何辅助训练;并且开弓一定就放箭,哪怕动作不到位也是强行调整后撒放,这样将会很快建立起撒放相关的条件反射。
2、焦虑的心情:由于受到关注而想极力表现,或者由于制定了过高的目标而不能达到都会产生焦虑。越是对自身期望高的人在实射表现不好的情况下焦虑情绪会越强。而焦虑会从两方面间接加快“黄心病”的形成:第一,总想着下一箭、下一组就会更好,不知不觉导致练习量的增加,加快条件反射的形成;第二,越是希望快速提高,越是关注某个细节的控制,例如靠位、瞄准、撒放,从而强化条件反射的形成。
“黄心病”的预防
对于任何认真对待射箭的人,长年累月的重复性训练中,条件反射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最好的“黄心病”预防方式不是试图阻止或延缓条件反射的形成,而是想办法培养一个良性的、你“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条件反射。
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
第一,“投影靶心法”:在开弓、靠位、稳定后,脑子里快速的想象出一个直径5CM左右的红色圆心,并把它投影在你想射中的位置上,然后瞄准这个想象中的红圆心,撒放!坚持每一箭都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由于红圆心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你“主观意识”没有去想象,“已经瞄准红圆心”这个“刺激”就不存在,“撒放”这个“条件反射”就不会出现。因此,这将是一个受你“主观意识”控制的“条件反射”。其次,在狩猎或3D射击等没有“靶环”的情况下,这种“投影靶心”瞄准方式能避免你在盯着一片毛茸茸的毛皮或一块没有颜色区别的平板的时候迷失自己的瞄准目标。
刚开始时,要在脑海里成功想象出这样一个红圆心并把它投影到目标上去会是相当困难的。这里有个诀窍:找一个5CM左右的大钮扣或者一块塑料板,放在你的口袋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盯着它看,研究它的颜色、大小、厚度、纹理等等。你观察得越仔细,时间越长,对它越熟悉,将来你越容易在脑海中将它再现出来。所以,从现在开始找块圆板子,开始练习吧……
第二,“模拟想象法”:依然是利用你的想象力。在开弓、靠位、瞄准、稳定后,脑子里快速的想象你的箭飞出去、划出一个完美的轨迹、射中靶心!撒放!坚持每一箭都这样做,你新的条件反射就会是“想象中箭击中靶心”—“撒放”。不断练习,强化它!
如果你还没有染上“黄心病”,很好,请从现在开始就把上述两种方法融合到你的训练中去,“黄心病”将永远都不可能找上你。如果你正在与“黄心病”作斗争,那么,赶紧尝试用上述方法建立一个你“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良性的条件反射。如果你发现“黄心病”的表现甚至存在于你的想象动作中,那么在正式使用这两种方法之前,你首先需要一些特别的干预训练来减轻“黄心病”的症状。下面我们介绍“黄心病”的干预训练。
“黄心病”的干预训练
“黄心病”的心理学成因是直到近年才开始有系统研究的。然而在此之前,很多优秀的射手凭着自己的摸索和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干预“黄心病”的有效训练手段。正如我们不需要知道自己的感冒是那种病毒引起的,只要知道吃感冒药可以治好,我们就会去买药、吃药,对“黄心病”的干预也不需要你成为一个心理学专家,只要你掌握干预的有效训练手段即可。当然,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那么我们的干预手段会更准确、更有效。
正因为“黄心病”的心理学成因是“条件反射”,那么干预的有效手段就是打破这种“条件反射”,让我们的“潜意识”知道:靠位(或瞄准)与撒放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给出了一个四阶段的干预训练方法:
器材准备:
准备一把20磅以下的单体材料练习弓,越便宜越好,能够空拉、空放更好。如果实在没有,拿根竹子弄弯了拴根绳自制一把也行。
第一阶段:“空拉”练习
不要搭箭,但是按正常的流程站立、开弓、靠位、瞄准,然后将瞄点移开;再重新移回瞄准靶心;你可以从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上反复瞄准、移开;再瞄准、再移开,直到肌肉疲劳拉不动弓为止。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满弓状态,不撒放。
这一阶段的练习中,你其实在告诉你的“潜意识”:达到靠位(或瞄准靶心)与撒放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每次实射之前、中间和结束后都应这样练习几组,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条件反射”已经被打破。
第二阶段:“空拉”“定瞄”练习
随机给自己选一个1~6之间的数字,例如:4,然后开始“空拉”练习。与第一阶段“空拉”练习不同的是:在第4次瞄准靶心后,你需要稳定2~3秒,然后再移开;重新再给自己选择一个数字,继续“空拉”,在选定的数字上“定瞄”,如此反复进行。
在这一阶段,你在告诉你的“潜意识”:反复瞄准是被允许的,而且瞄准稳定了也不意味着就要撒放。如果有一天你自觉能充分控制住自己开弓后的撒放冲动了,恭喜你,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第三阶段:“口令射击”练习
这个阶段你需要一位同伴来帮助练习。按正常的流程站立、搭箭、开弓、靠位、瞄准、稳定,然后听你同伴的口令,说“放”你就撒放、收势;如果说“停”,你应该缓慢松弦回复起始状态。如此反复。
这一阶段是对前两阶段训练成果的检验。如果还是有什么地方不对,那么返回到第一、第二阶段的训练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黄心病”本身是长期重复练习中形成的,想要克服它也决不是一个晚上可以达成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作者建议以2~3天为一个周期进行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干预训练,期间不要去碰自己平常惯用的弓。
如果按上述方法干预训练2~3个月后还是不能控制“黄心病”,那就只有最后一个办法:用“响片”。其实也就是把撒放的条件刺激改成响片的声音响起。
竞技反曲的响片大家都见过,传统弓的响片与竞技反曲的是不一样的,如下图:
这玩艺儿不贵,但是国内没得卖。有需要的可以去三河网站查:Bow Clicker。
第四阶段:快乐的射击
没什么好说的了,重新拿起你平常惯用的弓,愉快的去体会射箭的乐趣吧。
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黄心病”又找上了你。没关系,你的脑子会记住你曾经学过的东西。就像很长时间不骑自行车,稍微适应一下你又会骑得很好。任何时候你觉得不对劲了,停下来“空拉”、“定瞄”两下,你的状态很快会回来。
话说回来,上述的三阶段干预训练只是能够帮助你控制“黄心病”。如果想根除它,那么就必须使用“投影靶心”和“模拟想象”两种方法。从现在开始,如果你每一箭的实射都在利用你的想象力强化新的“条件反射”,你很可能从此远离“黄心病”了。
PS:我打竞技反曲时没问题,但是打传统弓时“黄心病”问题严重。Jay Kidwell的《Instinctive ArcheryInsights》这本书据说是目前对TargetPanic研究最深的书了。花了大半天时间做的翻译,之前发在传统射艺版里不受斑竹赏识。看到这里在讨论这问题,借地重发一下。
作者简介
JayKidwell生活在北肯塔基州,自1988年起就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神学院教授心理学。他本人拥有心理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全家,包括他的妻子Lisa和四个女儿都非常热爱包括射箭在内的户外活动。
本文对于广大足球彩民也许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关于怎么做单,怎么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