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抄袭崔颢的《黄鹤楼》吗?
先看崔诗: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王夫之说此诗“鹏飞象行,惊人以远大”,沈德潜又语“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皆言《黄鹤楼》一篇意境开阔和运笔飘逸。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传李白拟此诗格调作《鹦鹉洲》与《登金陵凤凰台》,以与《黄鹤楼》比。但后人多以李白抄袭崔颢之由,推崔抑李,如吴昌祺在评论《凤凰台》时也说它“岂能比肩《黄鹤楼》”(《删订唐诗解》);王琦则言“调当让崔,格则逊李”(《李白全集》注释)等。
且看《鹦鹉洲》一篇:
鹦鹉洲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鹦鹉洲》一诗前四句“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确是模拟崔颢《黄鹤楼》之作,如出一辙。所以不免气势为之一低,神韵亦不及崔诗。
再请看《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先要肯定的是崔颢《黄鹤楼》一篇乃有凿天开地之响,所以其创造性不容置疑,所谓“第一个吃蟹的人”。其次,崔诗以“昔人”、“黄鹤”子虚乌有之物入诗,从虚无之处生发开来,意境飘渺纯美,后人实属难及。故常把《黄鹤楼》一篇置于唐七律之首,亦属实至名归,《登金陵凤凰台》自然落了下风。
再说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虽说与崔诗有貌似之处却无神和之意,绝对是另辟蹊径,高人之处亦不可忽视。崔颢《黄鹤楼》一篇在精神之上有悲观、无常之感,于是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归隐出世之态,已是背于君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意。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在精神上明显较之崔诗积极向上,况且勇敢揭露朝政混乱的现象,有积极入世之意。从社会深度上来看,《登金陵凤凰台》又在《黄鹤楼》之上。
纵横结合,上下对比之后,其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亦是各有千秋,皆属千古名篇。至于“抄袭”一说当然用之不当,要知道历史的巨轮都是踏着前人的尸骨前进的,文学当然没有例外。
后续(篇外话):
明田艺蘅在其《留青日札》卷五中指出:“今人但知李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而不知崔颢又出《龙池篇》也。”原来《黄鹤楼》又来源于《龙池篇》,但崔诗显然比《龙池篇》通透飘渺,意境深远,岂能说崔颢乃抄袭沈佺期?。下面贴出沈佺期《龙池篇》以供赏阅。
龙池篇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