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背后真实的故事 美军阵亡通知书

王艾甫:希望有生之年送完阵亡通知书

 作者:任丽娜

临汾邮政储蓄银行储蓄所员工涉嫌挪用公款被依法审理我进退于狼狈间——进退狼狈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59年前

父亲突然失踪,女儿一生寻找;一位山西太原老人的到来为其捎来了亲人的音讯一份迟到的“阵亡通知书”和孙秀芬半个世纪的寻亲路上文来自:http://wbzhp896.blog.163.com/blog/static/13263541200749105612717/

  电视版“集结号”――《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11月底即将在山西卫视等4家省级卫视热播,作为这部电视剧原型人物的王艾甫,又一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步入花甲的王艾甫今年已经71岁,经过13年艰难找寻,他已送出了36封阵亡通知书,距离那场战争已经60年了,面对尚在手中的48封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心情愈发沉重,他对媒体说,他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寻“亲”活动中,在他有生之年可以送完全部阵亡通知书。

  一定要送战友“回家”

  1996年3月份的一个星期六,一早在太原市南宫古玩市场“淘宝”的王艾甫,偶然间发现了4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1本《烈士功劳登记册》等登记册(内含84封将士阵亡通知书),从此,王艾甫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在“抗美援朝”曾出生入死的王艾甫喜好收藏,加之其军人情结,收藏的都是战争遗物系列,当那些泛黄的84封《太原解放战役将士阵亡通知书》等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王艾甫毫不犹豫地花3000元买下这些“宝贝”。

  “根本没考虑钱数多少,那时候我每月赚不到300元,差不多一年的工资,但那时就觉得出多少钱都认,不惜一切代价,不考虑价值。”王艾甫说。

  “当时我就傻眼了,还很失恋,也根本没考虑是真是假,一直想着这些东西应该出现在档案馆里,怎么可能出现在旧货市场?这不可能的事情啊。”王艾甫说:“当看到‘太原’、‘阵亡’这几个字就特别地刺眼,我参加过战争,知道战争中死了好多人,那些人的付出,换来了我的生命,而他们不在人世了,家人却不知情,所以我想送战友们回家。”

  通过整理,王艾甫发现,这些登记册中不但记载了当时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等部队共866名在太原战役中阵亡将士的名字和相关情况。没有发出去的84封《阵亡将士通知书》全部用黄色草纸写就,都有用蓝色钢笔书写的烈士姓名、所在兵团、年龄、性别、籍贯、入伍时间、安葬地、各阶段表现等。

  通知书显示,这些烈士分别来自安徽、四川、湖北、山西等全国9个省,有8人是安徽籍。从此他踏上了自费送战友“回家”的“寻亲”之路。

  13年的时间,王艾甫花光了所有积蓄,足迹遍布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甘肃、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目的就是为让英灵回归故里,为他们和亲人找回原本就该属于他们的荣誉。

  “导演为了《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剧情的需要,84封阵亡通知书被改编为了77封。”王艾甫说。

  寻人过程困难重重

  13年的寻找过程中,王艾甫经历过很多困难。经历60年的变革,新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变化很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是寻人最大的难点。”王艾甫说。

  而最让王艾甫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关部门必须重申80年63号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指出,凡解放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军人,如证明不了是投敌、自杀或叛变,就应追认为革命烈士。

  但在王艾甫为那些牺牲的战士落实“烈士”这个真正荣誉的时候,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王艾甫说,“我咨询过民政部的相关负责人,他说80年63号文件仍然有效,可以继续执行,但我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公务人员不作为,不积极地承认和认可这件事情,甚至还出现打骂人的现象。”

  此外,王艾甫认为,民政部门应该建立烈士网站,省市县建立烈士花名册,将这些放到网络上,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烈士的情况。“个人建立这种网站可能会受限,但民政部门建立起来就比较容易些。”

  “应该再动员学校,让学生搞社会实践,回访烈士亲人。学生参加完实践后就会明白原来战争年代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可以让无名的烈士早一天让家里的亲人得到消息。”

  当王艾甫听说,山西卫视、搜狐已经联合开展公益寻人行动“我要找到你”,帮助他尽快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他激动不已。“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阵亡通知书很多都是通过媒体送出去的。”而随着山西卫视等4家省级卫视热播《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他相信社会上将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帮烈士“寻亲”的队伍中。

  有生之年送完全部阵亡通知书

(一)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背后真实的故事 美军阵亡通知书

  也许13年的寻找过程中,王艾甫所经历的痛苦常人无法想像,但他却只有一个信念,“一心找到底,有生之年送完全部阵亡通知书。”

  王艾甫说,他曾想过放弃,但“放下,不仅仅对不起烈士,更对不起他们的家人。”他仿佛听到了英烈们在呐喊的声音。为了证明“他们不是逃兵,不是被俘,不是失踪,而是为祖国流血牺牲在异乡别土的无名英烈”,一种追溯英烈,不忘历史,教育后人,珍惜今天的社会责任感唤起了他的良知。他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英灵能魂归故里,与亲人圆梦。

  84封阵亡通知书,71岁的王艾甫现在已经送了36封,每一次送完通知书之后,王艾甫都感到很欣慰。王艾甫说:“我曾找到因参加太原解放战役牺牲的郝载虎的家人,很多人认为郝载虎被国民党抓走,一定干了不光彩的事情,甚至他们的家属都不敢提这件事,但当家属拿到阵亡通知书时,全村的人用最传统的叩拜方式迎接了这位烈士回家。那场面太感人。”

  王艾甫为烈士的“寻亲”之路历时13年,行走30万公里。如今,71岁的王艾甫老人仍不知疲倦地在寻亲的路上奔波着。他总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去寻找。能够为84位烈士全部找到‘家’,是我最大的安慰。 ”

  如果您的身边有参加太原解放战役中的老兵,如果您或朋友的家人在战争年代参军而至今杳无音讯,请拔打山西卫视烈士寻亲热线电话0351-8301027,让我们共同寻找。寻找是过程,唤起的是希望,在寻找中激发我们潜藏的英雄情怀,在寻找中汲取我们信仰的力量。这个冬天,“我要找到你”,让爱感动中国。

59年前父亲突然失踪,女儿一生寻找;一位山西太原老人的到来为其捎来了亲人的音讯一份迟到的“阵亡通知书”和孙秀芬半个世纪的寻亲路

一颗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寻亲梦,一位痴心收藏战争文遗物的热心人,一份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太原战役阵亡通知书”。梦圆之时,是对山西老人的感激,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是59年寻亲希望的破灭、、、、、、

当王艾甫将一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放在孙秀芬面前时,一家9口泪如雨下。

小镇沸腾了

2006年4月17日,身患心肺病的72岁的孙秀芬老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来自山西、北京的10来个陌生人,一下子塞满了她家的小屋,一同从北京赶回的女儿朱敏进门后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痛哭起来,跟着10来个陌生人也纷纷落泪。

几分钟后,情绪稍稍平静的朱敏俯近母亲的耳朵轻声的说:“姥爷有消息了,他确实在太原战役中牺牲了!”。

“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十几个陌生人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人群中走上前来,从随身的背包中取出一本已经泛黄的“书”,指着上面写着的名字说:“孙耀是你父亲的名字吗?”孙秀芬点点头。“57年前你父亲是参军了吗?”老人继续问。“是”,孙秀芬回答道。“那就对了!”得到确切答案的老人将一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递到孙秀芬手中说:“你父亲在57年前的太原战役中光荣牺牲了,这是当年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送出的阵亡通知书”。

11月21日,盘腿坐在炕上的孙秀芬老人手不停的搓着棉裤,嘴唇颤抖着对晚报记者说,“不管人活着还是死了有消息,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喜讯”。

手捧着迟到了57年的死亡通知书孙秀芬再次哭出了声音。

父亲依然活在世上的希望破灭了。

59年寻找父亲的梦在今天有了结果。

孙秀芬一家九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平静、安宁、祥和的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乌素图镇驿动了起来,全镇1万多人口心中的谜底终于解开了。

一份阵亡通知书

圆了孙秀芬半个多世纪寻亲梦的是王艾甫,一位山西太原检察院68岁退休老人,军人的出身使得他乐于收藏战争年代的文遗物。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太原一处旧书摊上王艾甫发现了一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共86份记录了800多个的不知何种原因这些阵亡通知书并没有发放到家属手中,“也许这些阵亡将士的家属到现在仍不知其家人的下落”,想到这里,王艾甫马上意识到了这本通知书的重要性,以3000元,相当与当时他一年全部工资的价格将其买下。

从1992年,王艾甫就踏着烈士成长的足迹,走上了寻找烈士家属的道路。按照“阵亡通知书上的记载,寻找的范围主要在烈士较为集中的河北、山西一带。一找就是10几年。在十年的征途中,王艾甫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旧连自己的房子也作了抵押。他的事迹被山西电视台等地方媒体以及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一时间也使这位自费寻亲的好心人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孙秀芬是他找到的第21位烈士家属,也是第一位内蒙古的烈属。当他同山西电视台及当地民政部门的人员踏进孙秀芬家门时,老人的心又一次泛起了波澜。

父亲的入伍证

“父亲的两个前门牙和我长的一模一样,个子高高的。11月21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孙秀芬回忆道。

“1948年春天,父亲去走亲戚从此再也没回来”,4岁丧母,13岁父亲突然消失的孙秀芬从此过起了流浪生活。

一年后,一份入伍证被辗转送到了爷爷手中,父亲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从那时起,孙秀芬见人不再低头,逢人便说父亲是解放军,而且由于父亲的入伍,爷爷奶奶成了军属,解放后还享受了军属的待遇。

父亲的入伍在生活上并没有给孙秀芬带来多大的变化,15岁时,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孙秀芬嫁人了。

几年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再也没有了消息,入伍证成了父亲留给家里的唯一东西,孙秀芬小心翼翼的保存着。

半个世纪的寻亲路

从13岁起,孙秀芬便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的,但她寻找父亲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止。

起初。她将寻亲的范围划定在察右中旗,以为在中旗可以找到父亲的身影,最起码可以打听到父亲的消息。但她却是一次次希望而去,一次次失望而返。

“中旗太近了,你去集宁看看”,在老乡的指引下,孙秀芬来到了集宁,但还是没有父亲的消息。

“你到张家口到碰碰运气,那的部队多”在好心人的指引下,孙秀芬背上“窝窝头”来到张家口。

经过几天的寻找没有任何结果,最后一位领还给她写了张条子。让她到条子上写的地方去。孙秀芬并不知道条子上让她去什么地方。

孙秀芬一路打听着来到一个院子,推开门是一个黑咚咚屋子,询问才得知,这是收容所,等到人数凑够一个火车皮,一起送回家。

从张家口无果而返,孙秀芬又动身去了北京,但在北京寻找的结果依然如故,没有任何关于父亲的消息。她请村里面的文化的人分别给山东济南和山西太原的军区写了信,说明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父亲的经过。不久后孙秀芬陆续接到了他们的回信,信中都答应帮着找。

在以后的日子中,每当电视里播放战争的场面孙秀芬都会努力的搜寻,希望能从上面看到父亲,后来有位年青人告诉她,“那些影片都不是真正的现场是后来拍摄的,哪能有你父亲呢?”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看电视里面的战争片。

2005年的冬天,孙秀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她含泪找出了一直保留着的济南和太原的军区回信,就在自己的房内用颤抖的双手烧掉了那两封回信。那天把那两封信烧掉后老人大声的哭了起来。

然而,在失望中又传来了希望的声音,2005年底远嫁北京的女儿朱敏,突然打来了电话“妈!我打听到姥爷的消息了,姥爷在太原牺牲了”。听到电话中女儿激动的声音,孙秀芬依然不相信这是真的。原来朱敏是从电视上看到王艾甫的事迹,通过央视的记者和王取得了联系,后经王查找果然在“阵亡通知书”上找到了孙耀的名字且家乡地址也非常吻合。

这种巧合激动的不仅仅是朱敏,王艾甫也同样感到高兴,电话中朱敏和王艾甫老人约定,朱敏从北京动身,王艾甫从太原出发双方汇合在乌素图镇,共同给老人证实这一喜讯。

孙秀芬的身份?

一张“入伍通知书”,一份迟到了50多年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这能够证明孙耀就是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吗?

乌兰察布市民政局张锦文局长认为,“为国牺牲理所当然成为烈士,这是我们乌兰察布市的光荣,失散50多年我们也非常同情家属,我们也想帮她们。但是孙耀是否是烈士,根据国家的机关法律与规定,这需由孙耀阵亡之地所在省份山西省民政厅或者所属的部队认定。”

同样,乌兰察布市中旗民政局劳布生局长告诉记者,既使山西省认定了孙耀就是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那么认定其唯一的女儿孙秀芬为烈属也须进行实地调研,因为孙秀芬的出生地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而其孙耀也是在前旗出走的,所以必须到前旗调研,确定其父女关系,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记者采访中,中旗民政局优抚股股长杜国庆认为,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只要认定了孙耀是太原战役牺牲的烈士,确认了孙秀芬同孙耀的父女关系,孙秀芬的抚恤工作就很好办了,因为就目前看孙耀只有一个子女即孙秀芬,烈属抚恤金不存在如何分配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将孙耀追认为烈士,并颁发烈士证有”,杜国庆说。

朱亮的愿望

多年的心肺病托垮了年已72岁的孙秀芬的身体,使得她随时需要吸氧来补充体力和精神,这也使得孙秀芬家里常年配备一只氧气瓶。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孙秀芬也没有停止过寻找父亲的脚步。得知父亲在太原战役中阵亡的消息后,孙秀芬50多年寻亲的心放下了,她还有一个未尽的心愿。希望明年去太原父亲的坟前看看,给父亲的坟上填把土,以尽为儿女的孝道。

母亲的想法也是孙秀芬二儿子朱亮及其他6个儿女的最大愿望,朱亮同母亲住在同一个镇上,为了寻找姥爷,为了圆母亲的寻亲梦,他没少费心。但是由于姥爷没有烈士证,所以母亲烈属的身份也没法确认,这也成了他及他的七个兄弟姐妹的最大心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5105.html

更多阅读

封神演義 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封神演义哪吒的故事

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詩曰:金光洞裏有奇珍,降落塵寰輔至仁。周室已生佳氣色;商家應自滅精神。從來泰運多梁棟,自古昌期有劫燐。戊午時中逢甲子,漫嗟朝野盡沉淪。話說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

转载 夏河和肖扬的故事一 纠结啊~!>_ 夏河和洛洛的故事

原文地址:夏河和肖扬的故事(一)(纠结啊~!>_<)作者:柳絮飞《风萧萧兮》全集<回首说明:这篇日志在2006/10/20日起分上中下于此更新。这是记录一场对我而言意义很深的爱情,我很坦然也全无唯美杜撰意味的将它表达了出来。我很安慰的是很多同样和

一碗汤面的故事 一碗面条的故事视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名称我们叫它做[一碗汤面]。这个故事是十五年前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除夕夜,发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面馆里。  除夕夜吃荞麦面条过年是日本人的传统习俗,因此到了这一天,面馆的生意特别好,北海

声明:《(一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背后真实的故事 美军阵亡通知书》为网友丶花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