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著名武术家卢振铎先生(1903年—1981年)留下的拳谱载,秘宗拳由嵩山少林和尚紧那罗所创,称弥祖拳。引法号严青,又叫颜青拳。但此说亦难凭信。又云:「秘宗乃佛门术语,故称秘宗拳」。现在沧州市区、郊区所传陈善支系多称燕青拳,其他支系多称秘宗拳,实为异名同源拳术。沧州秘宗拳(燕青拳)之传人,尊孙通为一世祖师。孙通出生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山东泰安人,在嵩山少林寺苦学武功数年,武艺高强,被尊称为“万能手”。
孙通之徒分五支传艺——(一)沧州市孙庄子陈善,(二)天津市静海县孙家园吕铜锤,(三)沧县科牛庄余式,(四)东光县安乐屯霍恩第之师(霍元甲系)和(五)沧县李龙屯庙智远和尚各为一支。秘宗拳五支详述如下:
(一)陈善一支传人最多,功深名震者深广。陈善刀技称绝,时称“赛胜英”,又精擒拿点穴之术。陈传其子陈光治,授徒赵明茂、李实、于同波、吕占鳌、余五等,至今已传八世。
三至六世主要传人有:陈玉山、刘文岭、杨昆山、吕金声、莲阔和尚、韩愈堂、赵同恩、赵景兰、余顺意、郭锡山、李林春、李坚武、李实广、张连群、米连科、陈凤岐、姜容樵、李元智、孙玉铭、孙桂田、刘镇山、卢振铎、刘景春、李书亭、赵寿山、胡振海、张树林、肖玉峰、曹晏海、许金亭、许广忠等。
卢振铎(1902年—1981年)河北沧州南川楼人,7岁拜本城杨昆山为师,习燕青拳法。
卢老留下的拳谱对于《罗汉行功短打谱》(后称“少林衣钵真传”)的形成年代有佐证作用,清代雍正年间出生、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的在山东莱阳人李秉霄乾隆时随父宦游南中,得大盗某甲传授螳螂拳,后著《罗汉行功短打谱》,其中有“十八家拳法”之说,该谱一份传给了武友同乡许青云,许氏在“乾隆二十七年”即公元1762年对“罗汉行功短打”增补了对图形“注释”、作“十戒”、并对此项增补工作以“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进行了说明(即许青云得传了一本原初的《罗汉行功短打》谱,自己作了一些增补工作,并作了“序”来说明他做的增补工作,故称“重辑”。)
李秉霄约生于清雍正年间,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可能卒于嘉庆年间,他的那位“侠盗”的螳螂拳老师,则生于康熙年间,主要活动于雍、乾年间。
(“卢乡”属于山东莱阳,故“弗遑道人”与李秉霄是同乡,既然许青云在作序后次日,“弗遑道人”也作了序,说明许青云与“弗遑道人”相距不远,也是莱阳人,他俩应该是李秉霄的早期弟子,或者是武友,后向李氏学螳螂拳,并得传的李秉霄的著谱《罗汉行功短打》。许氏得谱时,无序,有图形而无注释,或注释太过简略,当然也无“十戒”,出于责任感,许青云所以重辑。重辑的谱自然定名为”增补《罗汉行功短打》谱“,完后,除了自己作序说明外,也请友人写一份序。可见许青云比起“弗遑道人”,更可能是李秉霄的螳螂拳弟子,而“弗遑道人”则是许氏的武友。也间接地说明,李秉霄、许青云都是当地的武术行家,年龄也可能相仿,或者李稍年长,或许年稍长。许青云后来又向李秉霄学螳螂拳,并得李氏编著的《罗汉行功短打》谱,传授武友拳艺是非常普遍现象。因许青云、梁学香的拳谱是不同支的,故可知“十八家拳法”之说在李秉霄著的原谱上就有,并非许青云重辑时增添进去的。)
“十八家拳法”载:太祖的长拳起首 韩通的通臂为母 郑恩的缠封尤妙 温元的短拳更奇 马籍的短打最甚 孙恒的猴拳且盛黄祐的*身难近绵盛的面拳飞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 怀德的摔将硬崩 刘兴的勾搂采手 潭方的滚漏贯耳 颜青的占拿跌法林冲的鸳鸯脚强孟苏的七势连拳崔连的窝里部锤杨滚的棍将直入王朗的螳螂总敌
显然,李秉霄据古传说虚拟“十八家拳法”是为了表达螳螂拳是集天下武艺之精华而成,“十八”只是个虚数,“九九一十八”,九是极数,表示很多的意思,并不局限十七、十八家。”
从卢老留下的拳谱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十八家拳祖“的名字除了”宋太祖“、”韩通“历史上有之外,不少是李秉霄根据山东出现拳名编排而成的,如”燕青“改成”颜青“,把康乾年间出现的山东当地著名的猕猔拳孙通,改成”孙恒的猴拳“等。故“王朗的螳螂总敌”,最后虚拟一个人物“王朗”来表示他创的螳螂拳集各拳派大成。“王朗”就那个侠盗的化身,是康乾年间人。
因此这佐证了《罗汉行功短打》谱出现在孙通之后。孙通所处年代与李秉霄老师某大盗相仿,因此猕猔拳、螳螂拳的形成年代也极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