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形
意
太
极曹
志
清
着
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
——我师曹志清先生《形意太极》导言
虢筱非
形意、太极、形意太极。几个词语凑到一块,读来就像绕口令似的。
形意、太极,目见耳熟;奇怪,哪来一门什么形意太极?
但形意太极虽鲜为人知,却确实在极少数人之间传承。它像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静静而寂寞地开放着。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等劳作生活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劈、砍、刺的技能。后来在军事战斗和竞技格斗中逐步总结提炼出部分招式,进行传授和习练,逐渐形成了武术。
传统武术是传统文化和格斗技术双重土壤培植出来的产物,它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状态。
在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风俗民情也各有差异,导致植根于广袤民间的各地武术拳种也风格各异,“各有专门秘法散之四方,……教师相传,各臻妙际”( 明人郑若语)。
在清代中期以前,由于山水和语言等的阻隔,诸多拳种之间少有横向交流,多纵向发展,基本上处于各自发展状态。到清代咸同光绪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搅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加之海禁大开,中国社会呈现出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也得以从偏乡僻壤涌进京城,于是各拳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系列的碰撞、消失、融合、发展。
开始以北京为中心,尔后在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及其辐射地区,各门拳术的传人之间经过互窥、校技、选择、兼习等之后,出现了一个取长补短,彼此兼融的现象。
一篇托名岳飞所作的《岳武穆九要论》,即在形意拳、神拳、太极拳门内广为传抄,均奉为圭臬。这就是拳术理论早期相互服膺、相互融合的明证。
从程廷华和李存义交流八卦掌、形意拳的拳艺开始,前贤即开始探索三大拳种之间的融合。最为典型的是初习形意拳的孙禄堂,兼习八卦掌和太极拳后,进行三拳合一,创孙式太极拳。张占魁、韩慕侠则在天津创形意八卦掌。
我师曹志清先生传习的形意太极,也是一个三拳融合之物。七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曹师的师父商长锁邂逅流落在山西太原的河北永年人曹克先师,从学了这趟形意太极,于是递传下来。
“形意要找太极劲,太极要找形意劲”。我师授艺,经常如此相训。纯刚易折,纯柔则弱;直劲简捷少变,曲劲灵活欠力。刚柔直曲,变换纠结,方为劲力真谛。
这趟形意太极,本为门中珍秘。为使传承中不失其本旨,授受中莫轻易其规范,我师虽年高家居,壮心不已,一招一式拍摄成像,一讲一述记录成文,积成书稿。
拙著《形意传灯录》出版后,因其中专门章节述及形意太极,承读者诸君关注和讯问,甚至在各大武术网站发贴热议。为不拂雅意,我师将书稿相授,嘱我为之润色。我固肤浅,受命惴惴,阅之再三,不敢妄篡一字。谨将《形意拳理论研究》修订版中有关形意、太极、八卦互相找劲的篇章移来,略作删节,作为本书附录,方便读者互证。今筹资代为付梓,以飨同好。
莽莽森林,乔木灌木,各竞生长;百花园中,鲜花小草,各尽所妍。
祈愿形意太极顽强地递衍下去。
目 录
导 言
第一编
一、形意太极叙源
二、形意太极之特点
1、融形意、太极、八卦为一体
2、明劲、暗劲、化劲皆备
3、老少皆宜
4、步法灵活
5、刚柔相济
6、实用性强
7、进退自如
三、形意太极招式目录
四、动作解说
第二编
形意太极用法图解
附录
一、形意要找太极劲、太极要找形意劲
二、形意直中言
三、太极妙中言
四、八卦治中言
第一编
一、形意太极叙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太原街头一小巷口。
我师父商长锁每天大清早去满州坟隙地练拳,都要途经这里。巷口有一位钉鞋有老人,每天早早地坐在那里低头干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时间长了相互之间虽然没有说过话,但已都默默地认识了。
一天商师练完拳,路过那位钉鞋老人的身边时,老人手拿着小钉锤重重地往下一钉,便长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唉!白费鞋底子!”
商师以为老人是说那只鞋的主人平时不注意爱护自己穿的鞋而言的,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便匆匆回家干活去了。第二天、第三天路过这位老人身边的时候,老人总是重复着这句话,商师就有些想不通了,心想,他这是说谁哩,于是停下脚步,问道:“你这是说谁哩?”
老人仍然低着头,手拿小锤子狠狠地往下一砸,说道:“说你哩,还能说谁哩!”
商师道:“这么说,你也会练拳?”
老人道:“会倒不敢说,只是略知一二。”
商师道:“那咱俩比试比试?”
老人慢条斯理地站了起来,说道:“来吧,把你平生所学最毒辣的手,往我身上用一用吧!”
于是商师先用了一个崩拳打过去,但不知怎的一下子自己摔出去了。商师不服,又扑了上去,仍然摔了出去,一连三次,都败在了老人手里,于是觉得这是一个技艺不凡的老人,于是跪下就磕头。
老人将商师拉起来以后,商师就把老人请回家,备了酒肉,招待老人家,并给老人说:“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的师父,我再不能让您老人家在那风里雨里钉鞋了,一切由我供奉您老人家。”
曹克老先生(河北永年县人),无论是从拳艺方面,还是擒拿、点穴方面,都是一流的高手,商师跟随老人学习了一趟形意太极,以及擒拿技法和少林推、托、云、碾、磨等法。
曹克老人处在当时的社会,虽然身怀绝技,但从来不让商师打听他的生活经历。一次商师脱口问道:“师父,您过去在哪里工作来着?”
老人非常生气地道:“你只管好好学拳就行了,问那么多干吗!”
以后商师再没有敢问过曹克老先生的身世。也不知道曹老先生是跟谁学的这趟形意太极。
曹克老先生即河北永年县人,后流落山西太原。永年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中兴之地。清代中后期永年人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都是太极拳开宗立派的风云人物。影响所及,时至今日,永年还有不少人在练习,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永年县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太极之乡。现在,世界各地赴永年访拳问道者络绎不绝,客人造访永年的角角落落,主人指点先辈的流风遗韵。
由此看来,曹克老先生会太极拳不难理解,但他传下的这趟形意太极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他从师学来?还是他到山西后接触到形意拳融合而成?均不得而知,因为商师既无传承之记载,又无其它证据可考,很难说清其传承渊源。所以只能留待知情者将来续写了。
曹克老先生传授商师后,在太原还传给了我的一位师叔唐金荣。
1963年,我拜商长锁先生为师,除跟商先生学习形意拳外,同时还学习了这趟形意太极。就在我学习完这趟形意太极时间不长的1976年,商师因患癌症而病故,从此与世长辞,离开了人世。
为了进一步把这趟形意太极练好,完完整整地继承下来,商师去世后,我多次上门拜访师叔唐金荣。唐每次都要耐心地指点,主动讲一些形意太极中的手法和诀窍。
唐金荣也故去多年,他生前是山西机器厂的一名工人,其地应该还有他的传人,因近年我年岁渐大,疏于出门,也就未通讯问了。
形意太极,又称五行太极,是形意、太极、八卦三者融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套路。由于形意拳中的五行拳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来的,所以又称为“五行太极”。
在形意、太极、八卦发展的长河中,虽然也曾有不少人想把三家拳合一编创一趟拳路,但真正成功者则甚微。想编创一趟成功的拳术套路幷不难,难的是要编创出成功的、能被大家所公认的拳术套路,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趟形意太极,与其它太极拳的练法、路线、步法皆有不同之处。它所采用的步法既有定步的练法,同时也有活步的练法;既有大架子的练法,也有小架子的练法;既有形意拳五行十二形的痕迹,也有太极拳的走势,还有八卦掌的手法。
具体而言,如其中单鞭的练法,则是取用了双手向两侧平起平落的双手单鞭。在套路中还包含了许多形意拳中的栽捶、炮拳、劈拳、虎形、鼍形以及燕子抄水、懒龙卧道、鹞子入林、钻拳、崩捶等演练动作。
再如,每一进步或退步时,两足始终为单重,总是一只脚踏实而另一只脚则成虚步,而且两脚的距离始终在三五寸之间,这与形意拳中进攻型三体势的站法是一致的。单重则灵,双重则滞,所以步与步之间始终保持虚步的练法。
如此种种,可见这趟形意太极深深地打上了三拳合一的烙印。
实话实说,我原本不想将这趟形意太极公诸于世,其因有二:第一是我本人学艺不精,国土之上明师、高手林立,唯恐将这趟形意太极编写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二是商师在世时有训:“不得轻易传人”,因此,我始终不愿违背老师的教导。
我徒虢筱非《形意传灯录》出版后,承众多爱好者询问鼓励,犹豫再三,还是将这趟“形意太极”公诸同好,也算是为弘扬国粹,尽一点绵薄之力。我想商师在天之灵也会为此而高兴。
此书在编写中,未加丝毫个人见解,更不敢做一丝的修改与变动,完全是原原本本地将原套路写于书中,并用文字阐述了每个动作的用法与要领。但由于本人学艺尚浅,未能继承商师之全部技艺,加之文墨不济,谬误之处定所难免,敬请诸位明师高手予以指正,在下感激不尽。
二、形意太极之特点
1、融形意、太极、八卦为一体
形意太极既有形意拳八字中斩、截、裹、挎、挑、顶、云、领的特点,又有八卦掌中走、转、拧、翻、推、托、治(带)、领的技法,同时还有太极拳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运用,是融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于一体的一个拳种。它既有形意拳中之八法,也有太极拳中之八要,同时还有八卦掌中之八技,可以说是一趟既有锻炼价值的套路,同时也是一趟含有技击性很强的套路。
过去老前辈讲:“形意直中言,太极妙中言,八卦治中言”。其意思是说形意拳讲的是一个“直”字,而这个“直”字幷非是不拐弯、不抹角的运动,而是循着圆弧切线上的直角来运动的,所以有“以妙拨千斤”之说;太极拳讲的是一个“妙”字,所以有“四两拨千斤”之喻;八卦掌讲的是一个“治”字,故有先治而后取之法。因此,这趟形意太极是综合了内家拳中的各种要领、练法与技法而形成的,是独具自己特色和风格的一个拳种。
2、明劲、暗劲、化劲皆备
所谓“明劲”,即我们常说的刚劲、抖劲、绝劲和颤劲。明劲在发放时,比较明显而有力,全身要爆发出整齐而果断的阳刚之劲;所谓“暗劲”,即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劲,其实它幷非没有劲,只不过是在外表上看不见而已,所以它是暗藏于肢体中节的一种劲力,从手上是无法看到的,所以称之为暗劲;所谓“化劲”,是一种劲气在体内运转的劲,它既不明显地含之于手部,也不暗藏于肘部与肢体的中节,而是要使肢体中含有抽丝之劲,其劲气完全在体内上下左右地运转,所以从上肢的动转中是看不到劲力有任何外在的表现,它在运用中主要是舍己从人,引进落空,非常自然,故称为化劲,也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四两拨千斤”,在形意拳中即称之为是“以妙拨千斤”。
总而言之,明劲、暗劲、化劲的运用,即是你来我走,你走我去,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你刚我柔,你柔我刚。“你来我走”,谓之领进落空;“你走我去”,谓之追风赶月;“你刚我柔”谓之化,“你柔我刚”谓之进;“你进我退”,是运用暗劲或化劲化解对方之劲;“你退我进”,是运用刚、绝、抖劲攻击对方,重在于听、感对方之劲的横竖往来,观察对方身体的进退转折,以及手足的往来变化。
形意太极,不仅具有形意拳中斩钉截铁的明劲,同时也具有太极拳中柔韧不屈的暗劲,而且还具有八卦掌中走转拧翻的化劲。当然,这幷不是说形意拳中就没有了柔劲和化劲,也不是说太极拳中没有了明劲和化劲,也不是说八卦掌中没有了明劲和暗劲,这里只是说各有侧重、各有特色而已。
在这趟形意太极中,将上述明劲、暗劲、化劲皆包括于其中,所以它在练习时,忽而使用明劲,忽而采用暗劲,忽而又使用化劲,使全身得以各种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劲节的锻炼。
3、老少皆宜
从架子来讲,这趟形意太极,有高、中、低三种架势的练法。至于在练习时,学者愿意采用高架子、中架子,还是低架子去练习,那要看练习者自己年龄的大小、身体的强弱以及功力的深浅来自行决定了。一般来说,高架子适合于老年人学练,中架子适合于中年人练习,而低架子则适合于青年人或有一定功夫的人学练。
高架子形意太极采用的步法比较小,一般进步和退步大概在一尺左右之间运行。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在150至130度之间,不须要下蹲的太低,所以它吃力不大。故适合老年人练习,对锻炼老年人腿脚的灵便也是很有好处的。
中架子形意太极的步法,则比高架子要稍大一些,两足运行的距离一般在一尺半至二尺左右。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一般在130至110度之间,要求在练拳时的架势要比高架子稍低一些。
而低架子形意太极,则要求步子在二尺至二尺半左右。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为110—90度之间。所以它的架势很低,无疑它所付出的力量也要比以上两种大的多。而所得到的功力增长,相对来讲也要比前两种练法要大的多。它吃功大,长功快。
因此,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决定自己所练架势的高低,不必拘泥于一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状况,不仅在年龄上有区别,而且在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也同样有较大的区别。有的人年龄虽然不算大,但由于身体状况不太好,也是常有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切不可强求。
4、步法灵活
形意太极有两种步法,即定步与活步。定步套路的练法,与活步套路的练法相同,只是在步法的进退反侧上一个是运用了定步,一个是运用了活步。
定步的练法,一般来说适合于初习者,便于使下盘稳固坚实,也便于习者记忆;活步的练法,主要是进退反侧要灵活无滞,犹如水之翻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适合于有一定基础者练习。
无论是练习定步,还是活步,必须要既重意念的锻炼,同时也要注重劲力的锻炼。劲断意不断,幷将明劲、暗劲及化劲寓于其中。出手时由化至暗至明,入手时由明至暗至化。练习时须是出三入七,主于丹田和腰际;爆发劲力时,则须是出七入三,将劲、气、力合幷发出。
活步练法是前足进步时,后足也要跟随着进步;后足退步时,前足也要随着退步,两足距离一般保持在五六寸(即15—18公分)左右,而且要求前足进步、后足跟步时,则要提起足跟,为前实后虚的步法;后足在退步时,前足也要随之退回,同样要求前足提起足跟,成后实前虚的步法,要体现出形意拳中“鶏腿”的特点。
在练习时要求不可间断,要做到运动如流水,进退如行云,连绵不断,不停不滞,不急不缓,以意为先,以气为帅,内劲从之,勿使拙力。无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身体,时时处处都要有三曲之形,要体现出“龙身”的特点。
5、刚柔相济
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松,这个“放松”讲的是要把原有的笨拙和僵滞之本力彻底放下(丢掉),逐步地换成内劲,这是一个换“劲”的过程,也是必须进行锻炼的第一步功夫。笨拙之本力不去,则灵巧的内劲就很难以培养出来。练习内家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原有的笨拙之本力。
这趟形意太极是将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三家拳的练法、用法融为了一体,成为别具一格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套路,因此,在练习时必须进行换劲的锻炼,才能更进一步地掌握好这趟拳法的真意所在。
当去掉了笨拙之本力以后,再练习多年,必然于体内储存着充足的内气与内劲,这时身上所保存下的“力”,已经不是原有的笨力,而是一种带有灵巧敏感性的力,寓于内劲之中,与内劲合为一个整体的劲力了。然后再进一步练习刚劲,自然会有气充劲足,否则是不会发放出纯粹“悍如冰之清”的截刚劲力来。
练习刚劲时,决不是仅仅爆发出单一的上肢劲力就可以,而是必须要真正爆发出全体如斩钉截铁的刚粹之劲,方为得法。这种劲,在太极拳里把它叫做“颤劲”,形意拳里把它称之为“抖劲”或“绝劲”。总之,一定要暴发出全体上下、内外合一的劲力,才是形意太极拳中所要追求的劲力。
劲的特点是弹、柔、刚、粹。所谓“弹”,是言其在应用之时,这种劲的发放具有很大的回弹力,犹如弹簧一般,既有弹打的性能,又有不易断续的特点。所谓“柔”,是讲在运动之中或运用之时,它的劲总是像抽丝一般,具有很大的韧性,既无僵直之弊,又无断续之迹,要锻炼出“柔如绳之系”的那股劲来,就好象一根非常细软的绳子一般,绝无一丝的僵直之像。所谓“刚”,则是一种犹如炮弹出膛,炸药爆炸一般,爆发出猛烈异常、迅雷不及掩耳的劲力。正像《拳道集录·内功四经》中所讲的运动时要“柔如绳之系”,爆发时须有“悍如冰之清”那样,好象电闪雷鸣一般,是一种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纯粹而果断的刚劲。所谓“粹”,则是说这种劲力在爆发之时,既无丝毫拖泥带水之像,更无半点牵强附会之迹,而是一种纯粹而果断、利洒而干脆的劲力。
内劲的培养,幷不在于人身体的高低和胖瘦,而是在于一个人锻炼的程度和运气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久而久之,其内劲则有用之不完,取之不竭的耐久性和长远性。这话幷不是说劲比力好,而是说练习内家拳的人,必须追求这种内劲。没有纯粹的内劲,又岂能谈得上是内家拳术呢。
比如一个曾经锻炼健美的人,无论是臂部,还是胸背肌肉,只要一用气与力,就可以隆起很高的肌峰。但是如果几年不用或不再锻炼,力量就会自然消失一部分,而且肌峰也会很快地减少。而一个注意培养内劲的人,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即使是几年不用不练,他的内劲也不会减少几许。这大概就是劲与力存在的差距吧。
纯粹“力”的特点,则是硬、笨、僵、脆。所谓“硬”,是说这种纯粹的力量,也就是人本身原有的本力。人的本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其强者拥有势不可挡之猛,其弱者却有软弱胆怯之像。强者可以“硬打硬碰”,而弱者则无勇气和胆量;所谓“笨”,是言其既无灵活之巧,又无变换之灵,只是一味地使用笨拙之力;所谓言其“僵”,则是其力一发,具有一去不返之意,幷无弹劲寓于其中;所谓言其“脆”,则是此力易折,幷无回旋之余地。
在形意拳术中,是既要求培养其魂气,以求其灵巧之变化;又要求培养其魄气,以求其实力雄厚。然而在这趟形意太极拳术中,则是既综合了形意拳中劲气相合的刚劲,又综合了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妙劲,同时也综合了八卦掌中走转拧翻的巧劲。当然刚劲也好,柔劲也好,化劲也好,都是所有内家拳中不可忽视和丢弃的劲节。因此学者于练习之中,须悉心体会,方不致谬误。
6、实用性强
这趟形意太极,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因为它是综合了形意、太极、八卦内家拳种中的各种手法、步法、身法和技法,所以在技击运用方面,也自然别具自己的特色。其中,它既包括了太极拳中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又包括了形意拳中的斩、截、裹、胯、挑、顶、云、领,同时还包括了八卦掌中的走、转、拧、翻、推、托、带(治)、领的运用技巧。在击运动中,既不是单采用形意拳的手法,也不是单采用太极拳中的手法,同时也不单采用八卦掌中的手法,而是将其形意、太极、八卦三者之手法、步法、步型,以及技法皆融会于一体,取其各家之长,为己防身自卫之用。所以在练习这趟形意太极拳时,其中既有暴发果断之刚劲,又有犹如抽丝之柔劲,同时还有轻灵转换之化劲,确是一趟软硬兼修、刚柔相济的套路。
如果是一位练习形意拳、太极拳或八卦掌多年的人再练习这趟形意太极,那就更容易体会其中的奥妙了。
7、进退自如
形意太极,采用的是小架子和大架子幷重的练法,幷要求采用定步和活步的两种练法。初学形意太极的人,可以先练习定步,待练习纯熟后,再改换练习活步,方不至于练成轻而飘浮,灵而不实的花架子。
这本书里所讲的形意太极,则采用的是活步练法。因此,练习时无论是进退与反侧,均要如行云流水一般,无停无滞,无间无断,进则如暴突泉涌一般直涌而出,退则如浪击石一样水刷尘灰,既有势不可挡之形,又有劲不可阻之势。进则意、气、劲、力合而为一,全体一往直前(但却不可超越界限);退则气领劲缩而全体向后回转,总要吞吐分明,刚柔相济。一言其进,决无丝毫抽扯之意;一言其退,更无丝毫犹豫之形。其进退如常,反侧在我,真可谓是一趟得心应手、随机应变的好拳法。
三、形意太極招式目录
1、起勢2、兩肋插刀
3、左懒扎衣4、平游按手
5、左懒扎衣6、平游按手
7、單鞭8、托肘打掌
9、如封似閉10、單鞭
11、雙推掌12、轉身蛇形
13、摟膝打掌14、如封似閉
15、摟膝打掌16、進步搬攔捶
17、如封似閉18、轉身背挎
19、摟膝打掌20、如封似閉
21、斜單鞭22、推窗望月
23、轉身指襠 24、如封似閉
25、八卦掌(右轉) 26、如封似閉
27、八卦掌(左轉) 28、如封似閉
29、轉身蛇形(三個)30、摟膝打掌
31、如封似閉32、肘底看捶
33、上下合掌34、海底針
35、閃通臂 36、退左步捋手
37、退步捋手38、平游按手
39、單鞭40、燕子抖翅
41、燕子抄水42、賴龍臥道
43、鷂子入林44、猴托腮
45、狸猫上樹46、進步崩拳
47、如封似閉 48、轉身摟膝打掌
49、如封似閉50、單鞭
51、左右領手52、順步炮拳
53、翻身左懒扎衣54、平游按手
55、右蹬足56、右賴扎衣
57、龍抱柱58、左蹬足
59、龍抱柱60、右蹬足
61、左蹬足62、轉身後蹬足
63、轉身反手捶64、右鑽拳
65、退步捋手 66、平游按手
67、翻身背挎 68、摟膝打掌
69、平游按手70、單鞭
71、拗步栽捶72、退步指襠捶
73、轉身反手捶74、肘底抽葉
75、左蹬足76、退左步捋手
77、退右步捋手78、龍形
79、右蹬足80、拗步右崩拳
81、如封似閉82、翻身背挎
83、摟膝打掌84、單鞭
85、鼉形(三個) 86、左劈拳
87、右劈拳88、如封似閉
89、雲手90、單鞭
91、左蛇形92、平游按手
93、翻身右龍形94、平游按手
95、翻身左龍形96、平游按手
97、翻身右龍形 98、進步左蛇形
99、翻身右龍形100、雲手單鞭
101、左右領手102、順步掌
103、翻身捋手虎形 104、右抱球
105、右擺練足 106、右鑽左栽107、左抱球108、左擺練足
109、左鑽右栽110、虎形
111、右懒扎衣 112、平游按手
113、右懒扎衣114、平游按手
115、單鞭 116、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