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广告,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观看这样的广告后,会乐于和家人及朋友分享,从而使广告得到大规模、自发性的传播。它在数字营销领域被奉为“圣杯”。不过要想取得这种传播效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广告中品牌痕迹过重,会让观看者厌恶。人们在观看广告时,会关注一些东西,比如广告角色的嘴部和眼部。他们也会关注品牌标志。因此聪明的广告主会不动声色地将品牌形象融入广告中。试验表明,这样做可以让广告的观看率提升20%。一个最佳范例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快乐工厂”(HappinessFactory)动画广告。在广告中,有人投入硬币后,可口可乐自动售卖机里面发生了奇幻的故事。可乐瓶在广告中反复出现,但每次都是一闪而过;即使没有那个瓶子,你也会觉得故事是完整的。事实上,在构思一个广告时,问这样一个问题会大有助益:如果把品牌形象去掉,广告内容仍会很有趣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观看者就更有可能饶有兴趣地看下去。但是一闪而过还是能够起到效果。
能否吸引观看者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种情绪:惊和喜。要想尽可能多地吸引观看者,广告主最好在广告开始阶段就能让观看者产生这两种情绪中的至少一种。以往,广告主会采取层层推进的叙述方式,到广告结束时达到高潮或产生惊喜。这种广告几十年前在电视上可能奏效,但面对今天的网络观看者,需要一开始就把他们吸引住。
如今的人们惜时如金,让他们看完一个60秒的广告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就,但这个广告未必就能获得病毒式传播。即便人们喜欢一个广告,却不见得会把它发给别人。
所以不妨看看依云的“轮滑宝贝”(RollerBabies)广告。在广告中,一群用电脑制作的婴儿宝宝穿着轮滑鞋,合着音乐由头晃脑,活像个专业的说唱歌手。这个为时7秒的场景制造了惊的效果,足以吸引住观看者。在广告余下时间里,共出现了11个不同的场景,展示了婴儿宝宝们妙趣横生的轮滑舞技。“轮滑宝贝”广告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这在病毒式广告领域称得上完美表现。
随着人们对自己观看的广告拥有越来越大的主动权,广告主必须更多地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考虑问题。他们应该思考广告能给观看者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主要考虑广告能怎么提升品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广告的效果和观赏性就会得到改善。

声明:此文听于财经夜读2012-3-24来源哈佛商业评论作者:塔莱斯·特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