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他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扩充我们这个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平时他还参与MTV及电视剧的拍摄。
个人履历 1981--1985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毕业。
1985--1989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本科文学学士文凭
1989--1991 待分配
1991--1993 福建电影制片厂
1993 回北京
1995 被福建厂除名
1993 编剧,制片并执导独立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收藏。
获: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于1997年在荷兰完成),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
莅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
1999--该片官方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CETAIN REGARD CAANES),随后参加数个电影节;
2000--该片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行。
1999--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同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1--该片在全美及日,法,韩,意等国上演。
2002--执导影片《二弟》,2003--《二弟》入闱5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早期生平
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其时正值文革爆发,横贯大陆东西的旅程,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是王小帅年轻的父母。而他,已然不记得沿途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小将的“一路歌声一路笑”了。
在贵阳,王小帅生活了13年。贵阳是一座小山城,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较多。孩提时代,王小帅开始学习绘画,在一张白纸上涂抹阳光雨露不及画一艘轮船,或者一驾飞机有意思,渴望在某个季节、某个日子被带走,这样的愿望,大概已经宿命地从出生两个月后的那次旅行就开始了。对电影的记忆,王小帅说得出来的只有《董存瑞》和《闪闪的红星》。和大孩子一起趁着检票的混乱溜进电影院几乎是王小帅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算是他最初的电影经验。
1979年,王小帅全家迁往武汉。武汉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流动人口非常多,几乎每个外来者都要面临着现实的诱惑,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样的困惑显得异常突出。王小帅质朴、执拗的性格跟精明、善于变通的湖北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江城的廓大和气派也让“贵阳人”王小帅大开眼界。王小帅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可这两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他的青春期是在这里开始的,他独自出门去远行也是从武汉开始的。一个人由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绝对不会是“花季雨季”,特吕弗的《四百下》、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包括陈果的《香港制造》都在反复印证相似的命题。1997年,王小帅在武汉拍摄了他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扁担·姑娘》(《越南姑娘》)。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少年,低徊的汽笛,鳞次栉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轮渡,包括潮湿的江雾,这些异常真实的影像进入了王小帅的视野。所有表象的东西被观照时,都可以闪现出它本身从没有觉醒的光泽,它已经由现实的物质成为精神世界的构成。电影的魔幻之处正在于此,它可以呈现,或者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
-------------------------------------------------------------------------------------------作品简介
一、《冬春的日子》1993
1993独立制片《冬春的日子》获希腊国际电影节金奖。纽约现代艺术馆收藏。BBC评选出电影诞生100年之全球百部经典,该片入选意大利托米力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画家冬和妻子春住在狭小破敝的筒子楼,面对越来越功利的社会,他们不知所措,这对始于高中时期的恋人的感情成了乏味的例行公事,春暗中计划抛开这一切与前男友一起出国。为了挽救濒危的婚姻,冬带春一起回他的老家探亲,然而春却中途回了家,为美国之行收拾行装,几个月后,冬精神失常,被送进了医院……
《冬春的日子》不仅获纽约现代艺术馆收藏,更入选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电影史百部影片之列,但其电影美学则在国内而言普遍受到批评。不过影片对中国都市年轻人生活现况与实际生活感受的刻划,是被肯定为真实地呈现出第五代电影所未能呈现的中国实况。
二、《极度寒冷》1997
1994-1997《极度寒冷》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意大利Rimini电影节银奖。
青年行为艺术家齐雷着迷于死亡,有感于唯物主义的当代中国社会和政府对独立艺术的压制,他构思了他的最后一个循环式的作品。它的前三部分是土葬、水葬和火葬,最后一部分是冰葬,就是慢慢冻死。他的女友和家人力图阻止他,但下定决心的齐雷并不想放弃。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这个作品。被认定死亡后,齐雷隐居起来,开始观察这个没有他的世界。但他没看到任何希望。
影片的开场白是这样的:“1994年6月20日,一个年轻人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他短暂的行为艺术中的最后一件作品。没有人能说清他的动机和目的。只有一点是值得怀疑的,那就是用死亡做为代价在一件艺术品中是否显得太大了。”
作为物质的直接体现,“生活”在本片中无时无刻不在蚕食着人的激情、梦想和生命。齐雷的姐姐和姐夫都是麻木向生活妥协的人,而他的女友更是把他从他的生命应有的那个环节拉扯出来。影片最后,经历了无数次葬礼的齐雷沉睡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里。
为艺术家齐雷于1994年在北京自杀时,留给活着的人们的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有结局的故事,没有完成的对话,是残酷的现实和设想的罪责。本片基于这一真实事件加以艺术虚构,齐雷在他作品的最后部分(即计划因体温过低致死)失败,一周后他被发现死于家中浴室(这与影片结尾不同)。在广泛采访齐的朋友及被他的家人拒绝谈话后,王小帅及他的助手意识到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发生的事实,而只能由他们来塑造出这一看似无头绪的死亡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纪录片风格的虚构影片。由于题材的前卫和敏感,影片导演署名为“无名”。
三、《梦幻田园》1999
文刚和小霞是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妇,文刚用自己所得的巨额奖金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建起了自己的乡村别墅。有了房子有了车,于是小两口便开始了他们田园式的生活。可是这一天,他们多年老友老林夫妇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平静、美满的生活。
这一夜,小霞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林夫人提起的保险公司的雷安安正是文刚初恋时的情人,小霞总觉得自己的丈夫无法忘怀安安。第二天一早,天下起了雨,面色憔悴的小霞依然开车进城上班了。就在这时,一直尚未结婚的安安正冒雨穿过泥泞的小路敲响了文刚家的门。
多年未联系的初恋情人相见,彼此一时涌起纷繁感伤,见安安全身被雨水淋湿,不知所措的文刚还未等弄清安安的来意便让她去卫生间换上了自己的睡衣。忽然门铃响了,小霞的父母、姐姐、姐夫和两个孩子不期而至,惊恐中的文刚让安安临时躲进了客厅的储藏室。
大家进屋后,好不热闹,文刚却在为安安担心,这时小霞的弟弟张鸣也带着女友蛛蛛赶来凑热闹,这使文刚更加烦躁。见大家正在忙乱中,文刚欲把安安的衣服送去,却发现大姐已经把安安的衣服当成小霞的晾在阳台上。正在焦虑中,返家的小霞已经开车到了门外,无奈的文刚只好把安安反锁在储藏室里,藏好钥匙,又迅速把安安的衣服藏在客厅的沙发套下。敏感的小霞开始以为丈夫是对自己家人的突然到来感到不满,但很快她就发觉:找不着储藏室的钥匙;文刚的睡衣不翼而飞;文刚的神情极度不正常……
四、《扁担姑娘》1996-1999
冬子到武汉投靠老乡高平,当了被武汉人称作“扁担”的挑夫。高平为了发财,在进行敲诈时,被同伙苏武打伤。伤愈后,他到处寻找苏武,寻机报仇。他终于杀死苏武,夺回了被苏武抢走的钱财。他又将正在牢里服刑的“黄陂同乡帮”老大的情妇阮红追到手并努力向老大的位子前进。冬子爱上了阮红,但阮红更喜欢高平,希望他能改变她的命运。然而命运显然远不在他们自己的控制之中。
一个从农村到武汉来的少年“扁担”东子,低徊在汽笛鸣响,鳞次节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渡轮,潮湿的江雾之间,他显得很惘然,找不到立脚和看到未来之地。老大高平、“扁担”东子和越南姑娘阮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出路。然后不管他们怎样努力,他们和越南姑娘在这个诚实仍然是一贫如洗,最后还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在江湖上地位最低下的歌女和“扁担”(挑夫)中间,慰籍他们的是一首歌:“你还能够留下些什么?是散落的白纸片。你爱的天堂里面,请来听我唱首歌……”
五、《十七岁的单车》2000
本片获得2001柏林国际影展评审团银熊奖和最佳新人奖。
小贵是刚从内地到北京大城市的孩子。十六岁这天他终于找到一个快递工作,骑著公司指派的银色变速越野车,在市区中穿梭送件,每趟十块钱。当赚到六百块元时,他就能拥有这台车。小贵因此每天力地工作。就在小贵终于快要赚足六百块钱的前一天,却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当小贵快绝望时,他眼看著自行车的新主人─小坚,骑著他的自行车。小坚是北京长大的都市小孩,正惬意地和同学们玩著单车特技。小贵不顾一切地想向小坚讨回他赖以维生的爱车,在一番争夺之后,他们选择学习如何共同拥有......
六、《二弟》2003
二弟是小镇上的“名人”,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他是个偷渡客,而且是屡偷屡败,屡败屡偷。后来他终于成功了,于是就在海外生活了几年。可是几年前又被遣送了回来,又回到了这个小镇,过着了无生趣的日子,成天无所事事。唯一让他惦记的就是巡回越剧团的小女,小女也觉得生活无聊,两就默默地交往,看不出生活还会有什么别的变化。可是这一天,变化还是来了。
二弟在海外的几年唯一的收获就是和他打工的餐厅的老板的女儿生了个儿子。虽然是同乡,但他们的行为还是激怒了女方的家,于是关系破裂,于是不让他见儿子,于是,被举报并被遣送回来--这天,他的儿子跟他的外公回来了。本已平静的二弟被儿子的回来搅乱了,几年没见儿子,儿子还记得自己吗,自己走的时候儿子才两岁,更重要的是,他们家还在记恨他么,会让他见吗?
虽然他不愿意提这个令他也困惑的问题,但他的哥哥嫂子极力希望他去看儿子,毕竟儿子是他们家的种,至于人家让不让见,那是别的问题。于是,二弟下决心硬着头皮去看他的儿子……
迷失于外界欲望的大陆年轻人,王小帅用他的风格超越了这个感伤故事,他最后完成的是给予它们一种开放的可能性而超越了这个感伤家庭通俗剧,就像是一段社会纪录,达成一种浓郁深沉与悲天悯人的厚实电影风格。王小帅透露这部影片中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主要想表现主人公那种没有着落、近乎真空的状态。
七、《青红》 2005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十九岁的女孩青红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感情历程。青红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在六十年代中期,随内迁的工厂,由沿海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迁移到了内地边远的贵州,当时这被叫做支援三线建设。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无数个如青红家一样的家庭就像无数浮萍一样被扔在这块远离故土的地方。而当初因具有战略意义而迁移的工厂也在新的改革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这个电影带有了我过去生活过的那个地方的些许印记。我们家在六十年代随着我妈妈的工厂离开上海来到贵州。无数个家庭就向无数个浮萍一样无根无基地在异乡漂流。后来我们大了,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而根却越来越深的扎在了那里。很多家庭的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开始想办法自己解决回故乡的问题。这个电影中的主角们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情况。可是,长大了的下一代不会理解父母的心愿,他们对故乡一无所知,,他们热爱的恰恰是脚下这块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还有,更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他们情窦初开,恋爱开始了。这加紧了父母们的危机感,他们不想看到下一代继续他们的命运,于是两代人的矛盾开始了。青红及青红们的命运开始了改变的过程。
我想用这部自己一直想拍的电影来献给我的父母和那些和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
八、《左右》2007
无数个夜晚,母亲就用这样怜惜而疼痛的眼神望着熟睡中的儿子……
一边是身患绝症的儿子,一边是已经离婚的丈夫,39岁的阎英做了一个常人不可理解的决定:再怀一个前夫的孩子,生下孩子用他的脐带血来救大儿子。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前夫与她的感情早已破裂,而儿子的获救率也意外的低。
前晚10时30分,华西医院血液科病房,从柜子里拿出一卷草席铺在地上,怀孕38周的阎英慢慢躺下,硬邦邦的地板把她的背和腰硌得生疼。对配型是否成功的担忧,和对腹中宝贝即将出世的憧憬,让她在希望和忐忑中,久久难以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