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文学创作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材料未整理 掌阅文学创作大赛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有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种创意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意又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5、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我们调查中一位家长董女士抱怨地说:“我家孩子回家就上网,和我们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不容易在一起聊天,却时不时不自觉地蹦出一个令人听不懂的词,说两句听不懂的话。”她还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董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董女士无奈地对我们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新的代沟。”

据悉,到2009年4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4。5亿。但实际上世界网民仅为7亿多。可见毕竟仍是少数啊!虽然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网民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把网络语言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认为这是时尚、有个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日记周记甚至作文里,动辄来几句在非网民们听来无异于黑话的网络语言。而大部分家长、老师则担心学生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使用网语,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由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可见其特点为:

  1.简单便捷,幽默诙谐。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了。简单便捷的缩略语就是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减少上网费、制造新奇感和说出一些不雅的话而创造的。但也有些网语的输入不仅不简便,反而比输入它们所代替的原词汇更麻烦,需要增加额外的操作才可输入,这往往是为了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

  2.直观形象,随意性强。把符号作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之后的第四种语言运用到网络语言中,给人们的思维环境提供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它可传递微妙的感觉,使表达手段更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有时看见那惟妙惟肖的符号,笑会从心底溢出^-^。很多学生网民认为,正儿八经说话太累,用奇形怪状的字符,花样百出的表达方式才叫酷。当然,这种以英语、汉语、数字和汉语拼音的组合形式,随意性太强,虽有一定的规则约束而不难理解,但也造成错别字、白字连篇。

  3.个性张扬,时代感强。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所用的网语往往能够创造独特身份,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网民认为,网络语言时代感特别强,它能表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

    据统计,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就增收了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新义1200条,像“CEO、因特网、作秀、熊市、牛市、炒作”等在约定俗成后已为人们接受的词都在其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有一些新词产生。网语动态地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哪些网语能持久地发展,哪些会被淘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可未来的事谁说了都不算,猜测证明不了什么。

  据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于报纸、期刊上出现的文字,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对于目前流行的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专门的规定。虽然有关部门已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有相应的规定出台。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而网络语言还处于不稳定不规范阶段,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掌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在谈规范网络语言问题时说:“相当多的词汇需要引导和规范。”国家语委专家认为,我们政府的公文,我们面向大众的这些主流媒体、报刊、电视台,包括网络新闻,在新闻和时事政论等等这些行文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因为网语毕竟是以网络为生存前提的,而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随便使用网络语言,就不合时宜了。

  据闻,自三月一日开始,上海将禁止在政府官方文件、以及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言,否则将被视为违犯了地方性法规。也就是从昨天开始,类似 “9494、PK、稀饭、泡MM、BT、PF、FT、3166、5201314、JJ、GG、粉丝等等”,将不会再出现在百姓常能看到的新闻媒体上。

网络语言的盛行,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使用表达功能。但正因为其不严肃性和广为流传,已经严重的冲击了现代汉语在话语表达工具上的地位,与此同时,这种半洋不洋的语言,业已进军新闻传媒、甚至已经渗透到流行文学的创作之中。

这种冲击还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发明和篡改上,它作用于媒体新闻,流行于大街小巷,成为追赶时髦的年轻一代的语言快餐,进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氛围、汉语民族传统的纯洁。网络流行语言的立法禁止,无疑是一场文化传统的保卫战,上海作为文化的敏感区,一马当先的保卫行为,将会带动整个内地文化界对这种低俗流行文化的抵制。

  9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中,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要限制其使用范围,否则将影响汉语的健康发展。不过,他同时也指出,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对目前存在和正在发展中的网络语汇不宜作简单化的绝对禁止,需要区别对待。对一部分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或者是符合汉语造词规律的新词、新语,应该允许使用。

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应当从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出发。他的生活积累越深厚,就越能培育出丰硕的果实。因此,作家首先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文学描写的中心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工作,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人、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关心人们的各种命运,设身处地地体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色彩和节奏,从生活中获得只有作家个人才能捕捉到的那种独特的感受,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特征和行为。同时,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深入思考,透过生活现象探求生活真谛,逐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在深入生活中,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各种人和各种社会现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前提。

在这里,我想再次请教对方辩友我方在观点阐述中的三个命题。我想请你们回答:

1、我们暂且假定网路语言是好的,是凌驾于规范性语言之上的,那么,我们怎么解释它的形义混乱?

2、网路语言的造字现象以及它的行为和形式,怎么来体现《构词学》中的已经被全世界人民和学界认定的正确地构词法呢?

3、网路语言中存在的符码转换带给我们这些负面的影响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理解和沟通的困难又怎么样去克服呢?

(反)神一样的儒生:总结陈词!

众所周知,汉语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如今已经形成了它特有的音意及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相对稳定,并得到了国家及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由于有了这种法定地,约定俗成地规矩,才使的我们的交流与沟通变成康庄大道,了无障碍。

在这里不单是我们反方,同样正方辩友也体会了并时刻感受到了它的优点和好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论战中正方辩友一直以来使用的全是我方提到的“规范性语言”,并用这种规范性语言大肆攻击我们规范性语言的好处。这让我方不由地想起了伟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有些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这里我方就不做进一步的论述了。

事实上,在双方论战的这段时间内,对方辩友一直在回避着我们的三个主要问题。偶有涉及,也是避重就轻,不愿触及这些问题的根本本质。我方认为这是对此次辩论的回避,因为对方清楚地知道我方这三个问题就是现今“网路语言”的硬伤。是现时不可避免也无可避免地,同时也是确实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些损失和负面影响的。

我们知道“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这话的辩证性和正确性。而在正方辩友那里,却变成了“存在就是合理”这种极端的论点,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况且,在对方辩友一再地重复“存在就是合理”的同时,却举不出任何可经的起推敲地论据。人无信不立,同样地道理,论点如果没有论据地支持,那它还是成立的吗?那它还是正确地吗?

事实上,如果正方辩友能对我们的论点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有充分地证据,我方是非常乐意接受“利大于弊”的现实。可是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得到答案。正如对方辩友公平2001说的那样:汉语构词学是一直发展的——节选自对我方提出不合构词学的回复。我对这论点深以为许。本身我就是读汉语言文学的,这中间的道理我自然是明白。可惜的是,正方辩友却忽略了构词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项要求,那就是本质以及学术意义。无论在社会的哪个时期或者是哪个阶段,所有的科学都不能也不会脱离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那就是实用性和严谨性。一门科学经不起推敲,那它也不可能成为科学——相信对方辩友不会对这话还有怀疑吧?——试想一下,对方辩友嘴里的“大大好地网路语言”竟然会和《构词学》中最基本的一些东西相违背,那它还是正确地吗?它的严谨性何在?如果还对此点有疑问的话,我方敬请对方辩友再去看我方《论点陈述》一遍,相信静心细读下来,会对正方辩友的中文水平有所帮助。

另一点,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汉字的构成以及造字的规范。目前,或者是上溯到4000年前,汉字就基本确定了。它的间架结构在4000多年中未曾变化过,所不同的只是笔画上的进化。再说近一些,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汉字在结构上就没有出现过变化。到了近代,从我国政府推行简化字以来,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汉字的地位以及它的法律意义。每个字的含义和写法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经过4000多年的沉淀,这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它经过了4000多年的考验,也显示了它不同寻凡的生命力!然而,在对方辩友的口中,这些都不再重要,在使用网路语言的时候可以不去考虑汉字的形和义,只重发音。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对现有的和我们先辈传下来的文化地颠覆!也许这么说可能严重了些,但见微知著,我们不能不担心长此以往,我们古老文明会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留多少。这种思想(对方辩友提到的方便快捷和彰显个性)是一种忘本地危险地必须要及早制止地思想!

至于网路语言中的符码转换,由于它牵扯到社会学的范畴,我方在这里就不再做详细地阐述了。但我们却不能不听社会学家们的呼喊:这样下去,必定会引发团体和个人间的价值碰撞,而这带给我们社会的将会是一些不可估量的不安定因素!

说到这里,正方辩友还会在坚持你们那错误地论点是正确的吗?

近一段时期,使用网路语言的弊端慢慢浮现,国内各大报纸,电视台,杂志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地评论,并邀请了一大批著名地学者,作家以及身处一线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者参与评论。几乎众口同声地痛斥网路语言带给我们文化我们孩子的危害。难道这就是正方辩友所说的“利大于弊”?这让我们不但迷惑,而且是痛心了!

讲到这里,我方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上已经山穷水尽。对方辩友以为如何呢?最后,反方所有同学向对方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的精彩辩论;向主办方天极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给了我们大家一个机会来就使用网路语言的利弊做长足的讨论;向所有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网友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对我们无私地支持;向广大关注这个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网路语言一定能走上正规,并成为我们母语中的一部分,而不再给我们带来危害!

谢谢大家!

最后,感谢我的队友,我的朋友们。

这个题目:要注意到俚语,方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方言与网语一样别于普通话,理解有困难,但却是提倡的,为什么?

还有网络小说等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创作,不见得是用网络语言的!

网络语言是一个整体,不能只看好的,对于这个辩题就是要看这个整体的,否则任何弊大于利的东西也就难辨是非了。如果你刚好是和我相反的观点,那你就要注意举实例了,比如说出那些作品里有这也得类似运用,记住,辩论赛里实例、数据、名言永远是有利的~~~~~~~(欢迎大家有问题直接问我)

《网络语言对文学创作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材料(未整理 掌阅文学创作大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609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笔画最多的汉字是什么? 》 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

作者:更新日期:2014-10-17有很多热心网友2013-12-2鱯很多个热心网友2013-12-2世界上笔画最多的汉字是什么? : 汉语笔画最多的是【64画】 由四个繁体的龙字组成。 读音【zhé 】  1. 啰嗦,唠叨。  2. ...世界上笔画最多的汉字是什么? :

声明:《《网络语言对文学创作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材料未整理 掌阅文学创作大赛》为网友爱笑的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