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名师王文丽的《桂林山水》
3月20日,我有机会参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观摩”培训活动,走进名师王文丽和武凤霞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聆听其独到的教育思想,带回一份沉甸甸的学习收获。
我听过李小蜜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桂林山水》,自己也执教过如诗如画般的《桂林山水》,却是第一次欣赏王文丽老师这样质朴自然、简约高效的《桂林山水》。
一、词语教学高效。
王老师将词语分了组,一组地名:大海、西湖、泰山、香山。一组是四个字的形容词:红叶似火、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波澜转阔。首先让学生读熟,再让学生把上下两组词语搭配起来成为一组短语。最后重点抓“澜”“峦”,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已有词语学习的经验。三组是: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组是:真秀啊、真奇啊、真险啊。在教给学生变调的知识后再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准字音,包括变调的字音。原本枯燥的词语教学在王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二年级的语文课以识字为主,而字离不开词,词又离不开句,我也可以句中学词,词中识字,以字带词,以词学句,在字、词、句的相互交错让使生学得情趣盎然。
二、方法传授多效。
《桂林山水》一课出现在人教版的四年级,出现在北教版的五年级,年段不一样就意味着教学目标不一样。高段的阅读教学要关注于方法的传授。王老师这一课非常注重学的过程。
1、朗读课文与学习文章表达顺序紧密结合。在词语教学之后,王老师有意识地请四位学生按女、男、男、女的形式站到台前读四段课文,然后问学生“老师为什么让他们这样站?”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精读阶段。
2、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密结合。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漓江水之美”时,把重点落在具有想象空间的“清”字上。文中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直接从“怎样写”的角度切入,王老师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清得还可以看见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达句式来说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学以致用,发挥想象。接着老师要求把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可以看见……。最后老师让学生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记忆的窍门。老师将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同时给学生以鼓励“这都是你们自己总结的。”不仅传授方法更传递理念。
3、想象传说与写作方法紧密结合。王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理念。象鼻山的神话故事,它给桂林的山平添了神秘色彩,王老师惟妙惟肖的讲故事为下面的小练笔编写传说作了铺垫。写传说是一项想象性练笔,文中比喻词“像骆驼”是学生自由想象的起点。写前王老师指导学生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做提示,写后的交流、指导和矫正中,老师的一句“故事神奇是一方面,但要呵护情理。”学生既明白了写作的方法了写作的方法有掌握了想象的依据。小练笔练得扎实。
王老师之所以能将每一个能力培养点落实到位,我想就在于她的课前钻研,有效备课。而我不正缺少这份钻劲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
三、资料拓展实效。
高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有“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要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教师首先要会搜集处理信息,而我们平时的做法是,让学生搜集后就照稿念,至于处理就省去了。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王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王老师是借班上课,课前根本没有接触学生,所以王老师在拓展部分引用了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了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验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其实这就是在通过她的收集和整理告诉学生哪些资料是需要的,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王老师的课没有浮华与矫饰,我们在朴实中看到真实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