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福,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1964年生于新加坡。毕业于公教中学、华中初级学院。1988年以中文系第一名和文学院第一名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普通学位,1989年获荣誉学位,同年获研究奖学金,1992年获文学硕士,目前获研究奖学金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于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中学时期,梁文福便开始写作,并多次在全国中学生文艺创作比赛中夺魁。他擅长于写各种文体,除了散文,在诗歌、小说、寓言和小品文等方面都有自成风格的表现。梁文福也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国家艺术理事会在1992年颁发的第一届《青年艺术家奖》(文学)。已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最后的牛车水》、《自然同窗》、《曾经》,新诗《盛满凉凉的歌》、《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嗜诗》,小品文《批眉情》和寓言小说集《梁文福的21个梦》等。 梁文福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出现了一种风潮,年轻一代,尤其是校园中的学子们,开始自己去创作和演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去唱出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理解,这也就是盛极一时的"新谣"了。而在十六岁那年,梁文福参加学校辩论赛败北后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歌"写一首歌给你",从此开始了他的新谣生涯,并成为了新谣的"重要开拓者和发扬者之一"。之后,华语乐坛中的许多港、台、新、马歌手,都选唱了梁文福的创作。与其说他们唱红了梁文福的歌曲,不如说是梁文福写红了他们。他也多次获颁音乐大奖,例如1987年新乐奖、1995年金曲奖和1999年词曲作家协会的最高荣誉大奖,以及多次的最佳作词人与作曲人奖。在1996年,梁文福负责了新加坡第一出大型华语音乐剧"雨季"整出剧目的编剧和词曲创作工作。次年,他也为新加坡电影"轨道"谱写主题曲"你是不是还在"。"他在文学界和音乐界之间搭建桥梁。"这是新加坡著名的戏剧前辈郭宝昆曾经给予梁文福的评语。的确,如果没有梁文福,就不会有极富文艺气息的新加坡创作歌谣。由此可见,梁文福有着颇高的音乐造诣。他的作品在深入民心的当儿,却不失高雅的文艺情操;在推广音乐文学的理念中,也没有坠入曲高和寡的凄清悲凉中--相信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才子吧。80年代,他是新马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的学生歌手和创作才子,谱写一代人的本土感情和集体记忆。90年代,他是新加坡音乐走向国际的幕后重要推手之一,通过词曲向华人世界展现新加坡的音乐文学特色。从《细水长流》、《一步一步来》、《新加坡派》、《历史考试前夕》到《担心》、《每次醒来》、《没有人》、《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两岸三地不同世代的顶尖艺人和优秀歌手都曾演绎他的词曲创作,唱成经典。梁文福,新加坡作家、作词作曲人、歌手。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文学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近年来则多写小小说。曾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青年艺术家奖,着有诗集和散文集多部。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
偶然看到一则博客,作者大概是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她这样提到她的歌词鉴赏课的老师:“那老师的气质超好,说话略低却不显得深沉,身材略瘦却不显得单薄......是到现在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有气质的男人”。这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八九岁的老师介绍自己,说自己叫梁文福。
她甚至仔细观察了一下,他的戒指戴在什么位置,但她却要在课后才知道,她的老师是什么人。他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和《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的词曲作者,在她写博客的2005年,应当是41岁。
41岁的人生,绝对没有两首歌那样简单。他是那类早慧少年,中学时候就开始写作,并在各种写作比赛中得奖。他的写作略有局限,尽管涉足诗歌、散文、小说、寓言、小品文多种领域,但在报纸副刊文体熏陶下,显得短、淡,过分追求隽永和雅致——他不可能成为写作的大家,但他在十六岁那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表达领域,在学校辩论会中败北后,他写了一首歌,从此,就一直写下去了。
那正是新加坡的年轻人接过台湾民歌运动的接力棒,努力创作“新谣”(“新加坡年轻人创作歌谣”)的年代,开始他们只是相互相应、各自歌唱,终于,“新谣”热潮中最受欢迎的“水草三重唱”组合中的黄元成与许环良,在1986年成立了海蝶制作公司,海蝶从此成为新加坡音乐人的黄埔军校,梁文福、李伟菘、黎沸挥、巫启贤、陈佳明都被招致麾下,整个80年代的“新谣”唱片,几乎都出自海蝶。
而梁文福式“新谣”是怎样的呢?不用听那些歌,只要看看歌名,大致就能体会到:《莫莫人住在那个的小镇》、《一个东方男子的悲剧》、《一个排队女子的心声》、《打一通电话给那年的你》、《今天我遇见我的寂寞》、《谁在我心海边拾贝壳》,还有后来更为脍炙人口的那些歌,孟庭苇唱过的《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乘风乘月乘忧去》,陈明真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任天鸣唱的《一程山水一程歌》,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郑中基的《戒情人》,林志炫的《给你一些不给一些》,阿杜的《下次如果离开你》,刘德华的《回家真好》,还有冠和唱片在1991年发行的梁文福的双张精选集,题为《笑说城事》和《斟情手记》。这些歌,是文人式的,是诗入歌式的,是接过李泰祥传统的,是水墨画式的,是不急不躁的、清淡的、含蓄的、娓娓道来的——是凉凉的。
对,是凉凉的,就像梁文福喜欢用的“凉凉”,他有歌叫《弹一支凉凉的歌》,有诗集叫《盛满凉凉的歌》。而不论“新谣”、海蝶唱片,还是后来的那些新加坡歌手,孙燕姿,许美静,予人的感觉,都是凉凉的,而尤其难忘的,是梁文福的那种凉,那是南方的凉,水草的凉,榕树的凉,夏天深夜的那种凉,是风的凉,月亮的凉,眼泪的凉,秋天的凉——梁文福经常使用的意象的那种凉。
是提前苍老的男人的那种凉,白衬衣,薄薄的嘴唇,清矍的面孔,删繁就简三秋树到像一只不出声的蝉,即便人在身旁如沐春风,也是凉凉的春风。
这些年来,梁文福写过许多歌曲给海内外艺人,他的词曲创作当然也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肯定。对于音乐,梁文福的期许是:“人与人之间难免日渐疏离,那么音乐将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说到梁文福,就会让人联想到新加坡民谣、新加坡文学。梁文福的作品在文字的玩味与情感的流露中展现了新一代的新加坡文人风姿。他通过散文、小品、诗歌、寓言以及小说,叙述了一段段属于新加坡的故事、属于梁文福的成长岁月。他的创作不只掳获了许多新加坡年轻读者的心,也多次受到文艺界的肯定。1992年,他荣获由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的第一届青年艺术奖。1996年,他又获得新加坡书籍理事会书籍奖。
如今,华语歌坛中的许多港、台、新、马歌手,都选唱了梁文福的创作。与其说他们唱红了梁文福的歌曲,不如说梁文福写红了他们,他也多次获颁音乐大奖,例如1987年新乐奖、1995年金曲奖和1999年词曲作家协会的最高荣获大奖,以及多次的最佳作词人和作曲人奖。
梁文福的创作动机是,透过音乐与人们亲近,也借由音乐与自己对话。听着梁文福的作品,心中不禁掀起阵阵余波,听着梁文福的作品,你说,我们这些人因为很多机缘才凑到一起,可最终还是会各自散开。梁文福所酝酿出动人的旋律与扣人心弦的词汇,是现今流行乐里所找不到的。写给熊天平的《最后还是会》说了许多的不相信、许多的无奈、许多对爱情的不满。许许多多我们不曾停下脚步而深思的问题。巫启贤演绎的《想着你的感觉》紧紧扣住溺爱在情人的浓情蜜意里的那一颗心,让忘爱的人、恋爱的人、失爱的人感动不已。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听过难以让心中的余波平息下来,所以也感觉到人间的情怀也可以这样唱的慌、听的慌。
陈升的旧歌是否在今天泛滥起来,生命中的精灵的李宗盛原来只在记忆中完好无损。谁又曾经没有痛,谁又曾经雁渡寒潭,那时人们的吉他轻吟些什么?于是,总有人又悄悄唱起梁朝伟的《沧桑》......唱着梁文福,是用一个怎样的心情呢。
婉转的旋律和柔弱的歌词,情绪轻得就像细雨中的漫步,给朱茵写的《地震》唱着忧愁;给张学友写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唱着岁月;给陈洁仪写的《担心》唱着爱情;给刘德华写的《回家真好》唱着家庭......
只要是一把吉他,是的,梁文福就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忧郁。当然,梁文福也不尽然是忧郁的。在梁文福的作品集《GOEAST》里,我们听到一些忧患与关爱,或者带着怜悯。当然,这些情绪也曾零零碎碎的出现过,而如果谈到批判,梁文福似乎永远也脱不了他的书卷气息,你听他的叹息总多于他的愤慨。他的歌词里常常带着他散文一贯的轻愁,而且是那种很令青年学生感到熟悉并且认同的情绪。有时候,他的歌也是很活泼的!
音乐有时又如无声的春雨,那些雨丝的分别,就如你那些分别的朋友,或亲或疏地围绕着你,就连他们细语的声音,梁文福也能让你分辨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