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笔记 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您好:

本人系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公费硕士(今年研三,考研成绩:世界文学141分,比较文学128分)。看官若不信,可以到东师找我,验明正身。

看官现在看到的是我去年为女友考研准备的考研全套笔记。所谓“全套”,顾名思义就是从初试开始到复试结束,甚至包括加试(女友是跨专业的)的所有笔记。

看官,您若想考东北师范大学的世比专业,您大概需要这些版本的资料与相关笔记:

----------------------------------------------------------------------------

相关书目与笔记


☆初试部分:

◎外国文学部分:

○刘建军版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以上两本是指定参考书目)

○张良村版世界文学历程(此版是我很欣赏的,观点独特,可作上两版本的补充拓展,毕竟想得高分就得

拿出新颖观点)

◎比较文学与文学名著解读

○比较文学部分:

☉乐黛云版《比较文学简明教程》(这是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是你从过去两年的考题里能看出,这不是唯一需要的)

☉杨乃乔版《比较文学概论》(这是没有指定的、但是考题每每涉及的比较文学版本,内容比乐版丰赡)

○文学名著解读部分

☉刘建军版《外国文学作品选》


----------------------------------------------------------------------------

☆复试部分:

◎百部经典:

----------------------------------------------------------------------------

☆加试部分:

◎孟庆枢、杨守森版《西方文论》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

◎钱理群版《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版《当代文学史》

----------------------------------------------------------------------------

师兄的一些考试建议:

1.不要迷信网上买的笔记,尽管我也是在网上卖笔记的。有人低价收买本科生上课的课堂笔记,然后高价卖给看官。您若是以为课堂笔记也可以用来作为考研指导,那您就大错特错了。考研和教师上课的教案(我曾在长春大学带过课,您可以对比我的考研笔记与上课笔记的区别)。

2.笔记如果买到手,也一定不要全部依赖笔记。实话说,这一套笔记中有一些疏漏,比如今年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中的“鲁拜”与“加特林文艺复兴”,这是我在笔记中点明的,但由于最后女友复习时间有限,我把这两个题目划掉了。切记:不要漏过任何一点,要进行地毯式轰炸。

3.初试中最能拉开距离的不是外国文学史,这一科目是大路边的知识,说白了:就是一个“背”字。在以初试定天下的东师这里,最能拉开分数的是比较文学与经典名著解读。据我了解,东北很多兄弟院校不设比较文学课程,即使设计了,也就是个皮毛;最要命的还是那个万恶的“经典名著解读”,我算了算大概八九十篇,我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查论文、翻专著、录笔记,一字一字地为女友整理出来(就冲这一点,她也得嫁给我!)

4.复试的百部经典,没有百部,也不经典。叙述学已经小说理论,我的笔记虽然设计,但看官只是粗略了解即可,考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经典中还是那几个“老不死”的:亚里士多德、歌德、巴特等,但就像买足彩一样,这一部分需要谨防冷门,还是全面准备地好。

5.加试是东师考查本科非中文系学生的考试。看官一定不要根据你本科学校对学院的划分,而是要以东师标准为宜。比如,今年我了解到,一个女孩是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考生。在她们学校,她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但在师大,她属于中文系——中文系下涉的新闻专业的。如果你还是不清楚,看官可以查看自己的本科所修科目,如果有9科以上是中文的,那你就不算是跨专业了。谨记!谨记!

6.加试中的文学理论大抵就是百部经典的重复。但依然要防止冷门。

7.说句实话,加试部分其实是不给成绩的,即使给了,这里面的水分大家也可想而知。看官大老远地来了,还没有进行正考呢,就让您再次舟车劳顿,东师情何以堪?所以,把精力放在初试上吧,那是你的命根子!如果初试没有考好,就全力准备百部经典,并且稍微活动一下,大家都是成年人,相信您知道我是什么意思。如有需要,我可以帮您引荐。

----------------------------------------------------------------------------

废话少说,看看我的货吧:

----------------------------------------------------------------------------


一.刘建军与郑克鲁版的《外国文学史》笔记

①按章节编写,分成“名解”“简答”“论述”三个部分。大白纸,总共80面。

②其中,主体部分是对两本教材的梳理,外加很多论文的参考。

③手写体(吐血啊!),不能在网上呈现,如需要验货,可以给看官扫描一下;实在不想一字一字敲成电子版,80面,累啊!这套笔记现已售给本校的三个学妹,广受好评。(被人夸,感觉不错!)

注:外国文学史的很多知识应该与时俱进,但教材的观点还是比较老套,如果大家都按教材作答,大家都得平均分;如果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时下论文的精华,您的答案一定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比如几乎每年都会涉及的“哈姆雷特”及其“延宕”的问题,一般教材都会说“人文主义的悲剧”之类的话。这其实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观点。东北师大的孟宪强老师在专著《三色堇——<河姆雷特>问题》中将之列为“莎士比亚站在基督教的原点,对所谓的人文主义的反思——一次华丽的转身”。许多论文也涉及到这一点。可见,教材外增加的论文和专著会给您的试卷增添很多亮点——而这些都在我这份笔记中。与考试有关的论文,我会发在您的信箱里。

----------------------------------------------------------------------------

二.张良村版《世界文学历程》笔记

①个人认为是外国文学史这一科目中最好的教材类资料。打印版,共128页。因为是从超星上整理切割的,所有有些错字,但不影响阅读。

②不分章节,直接按照“名解”“简答论述”整理,便于查阅和复习。个人以为是一本值得花些时间细致研读的一部教材类专著;附上我做的笔记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部分:

44.耶拿派(2009年考题,两本指定教材上居然没有完整的答案,多亏女友看了张版的名解,庆幸!庆幸!)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丰义的理论家。他们在1798《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1)强调想象与情感。他们认为浪漫主义的本质是“以幻想的形式给我们以感伤主义的内容”。所谓感伤主义,就是“今我们感动相情感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东西”。②与古典主义相对,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内。他们认为。创作的第—法则,是诗人的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狭隘规律约束。因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而只有从梦幻、宗教和童话世界中,才能找到精神的乐园,只有像中世纪文学那样充满神秘感和象征感,才富有诗意。施莱格尔兄弟的理论对诺瓦利斯和蒂克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诺瓦利斯(1772一1801)的创作充满了宗教神秘色彩。在代表作〈〈夜的颂歌〉〉中.他整个沉迷于神秘的世界中,否定人生,歌颂黑夜和死亡。通过对黑夜与死亡的诗化,作者允分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蒂克(1773—1853)是耶拿派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代表作品是《金发的艾克贝尔特》。

76.解冻文学(还是一部指定教材没有说明白的名词解释)爱伦堡(1891一1967)的小说《解冻》(1954—1956)写的是1953年冬季至1954年春天这段转折时期某工厂发生的变化。小说塑造了一个自私、保守、僵化的官僚主义典型茹拉甫辽夫。他是工厂厂长,但不关心工人的死活,只追求高指标,结果造成了工人死亡的严重事件面被撤职,妻子也相他离异。由于这部小说题材的敏感和重要,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入注目的作品。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期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你看,到解冻时节了”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巳经结束,“春天就在眼前了”。“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作为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的是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二部1956)。

简答论述部分

15.三大悲剧家的比较:(个人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题目,指定参考书没有说明)

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全面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鲜明体现出古代希腊悲剧艺术由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轨迹:入物方面,埃斯库罗斯笔下神性多子人性;索福克勒斯是理想化的英雄神仙、王公贵族,欧里庇得斯笔下则是“真实的人物”,虽然也采用神话传说,但现实性较强。命运观方面.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三位悲剧作家都强调和肯定人的力量和反抗p但埃斯库罗斯相信命运,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已不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正直的、坚强的英雄敢于和命运抗争是值得同情、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人物活动内容方面,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带有史诗性;索幅克勒斯重视人物性格,表现人物行动;欧里庇得斯在展示人韧性格的同时,进一步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美学风格方面,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具有庄严雄浑之美,在悲壮中具有豪放的美学特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具有严峻之美,在庄重中具有高雅的美学持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具有流畅通俗之美,在质朴中具有细腻的美学持质。悲剧艺术方面,埃斯库罗斯创造丁“三部曲”或“三联剧”;索福克勒斯突破了“三联剧”;欧里庇得斯都是单独的剧本。埃斯库罗斯增加了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增加了第三个演员,欧里庇得斯则没有具体的限制。

278.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这个题目可以回答08、09年的一道论述,答案详实,条例明晰)

1.反传统性。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不仅表现在认识论上,而且表现在本体论上,即世界从本体上说是荒涎无序、毫无意义的。因此,后现代主义不仅否定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而且否定社会这种组织形态本身,不仅否定事物的“本质”,而且否定词语的“意义”,不仅否定上帝和人,而且否定规范的文学艺术本身,其逆反倾向发展到了极端。后现代主义在文学观念上的反传统性具体表现是:

a.在小说领域,后现代主义作家用“反小说”来反对传统的小说.反对小说有连贯的情节、时间顺序、空间限制、人物性格描绘、固定的体裁和结构、规范的语言、作品的主题和倾向,代之以“写生”的态度记录客观事件及情境——有的侧重记录入的内心,有的着重写物,人物成为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状态的“临时工具”,且以场景组合代替情节发展,主张在作品中采用“表明视觉的和描写性的明确的词汇”。

b.在戏剧领域,以“反戏剧”来反对传统的戏剧,主张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采用无逻辑性、无理性的、看来系乱元章几乎没有情节的表现手法,表现超时空的事件;设计稀奇古怪、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台词往往是答非所问的对白,没有内容的独白,语无伦次的胡扯,没有语法结构的单词“语言”,甚至根本不用语言。

c.在诗歌领域,以“非诗歌化的诗歌”来反对传统的诗歌,以破除语言规范,取消修辞与标点,剪贴不相干的词句,模拟谈话等方法来表现难于捉摸的观念或自我。

2.荒诞性。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大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它伸入列入的内心世界中最隐秘的部分,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它不存在干对立的两种因素的任何一方,而存在于两者的共存”。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这种荒诞意识一方面使当代人陷入深刻的痛苦和孤独的处境中,另一方面又导致他不断地反抗这种现实。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塑造的“反英雄”形象,正是他们体验的荒诞感的集中体现。

3.不确定性。由于后现代主义作家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了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义只是部分的、哲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是有争议的,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后现代主义作家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台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4.颓废性。由于后现代主义作家“站在毁灭因素的边缘”而完全失去信仰,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把西方的没落看成是整个人类的末日,对整个社会的前途甚至人类存在本身都感到幻灭和绝望,于是表现得愤世嫉俗而又玩世不恭,虽然对现实的嘲讽挖苦十分辛辣,但同时也自我嘲讽.自我流放,表现出一种病态的、虚无主义的、颓废的思想意识。

----------------------------------------------------------------------------

三.乐黛云版《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杨乃乔版《比较文学概论》


①注意:比较文学已经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考查,它的比重也下降很多。据最近两年看,比较文学部分保持名词解释2道,简答2道,总共四十分的分值;

②这套比较文学笔记是针对①反映的情况定制的,体例上只有“名解”与“简答”两部分,且都是大路边上的知识点。这套笔记可以保证您在知识上没有盲点。名解分成两部分。一是电子版,一是考前我的拾遗版(手写),简答部分为手稿,共计35页。

③友情提示:文人相轻,自古皆然。比较文学分南北派,北派以乐、杨为旗,东北师范大学前任比较文学所负责人孟老师也归入麾下;南派马首是曹顺庆老师。南北观点,每每冲突。比如南曹一说中国不存在“失语症”,北孟就驳有“失语症”。我竟然也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我以南曹观点答北孟的题,结果可想而知。望学弟学妹保持“大江南北”的高度警惕,勿再增加无谓的炮灰。

④附上比较文学笔记中的名词解释的一部分,望各位看官参评:

4.意图谬见、效果谬见:(考题偏找旮旯,这套笔记保证不留死角)

新批评派认为作者的经历生平、创作意图不能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研究,如果将作者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强行拉近文本的文学研究,那就是对文本的一种“意图强加”,称为“意图谬见”。新批评派认为不能将读者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效应带进文本的文学研究,如果强行把读者的阅读效果或阅读效应带进文本的文学研究,那就是对作品的“效应强加”,称为“效应谬见”。

6.素材、题材、题旨(母题)、主题(可恶的四小点,乐版中答案相当分散,杨版整理地不错)

素材:rawmaterial就是原始材料,指的是出发作者思考的实际生活现象、人物和事件。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偶然在新闻里听到一个大学生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后,受到触动,写了《罪与罚》,这个新闻中的故事就是素材。

题材subjectmaterial就是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共同性的典型事件,比如“大洪水”神话题材就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共同性,对中国的大禹治水、希伯来神话中的诺亚方舟的研究就是题材研究。题材研究就是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的文化场域中发展、演变、变形的问题。

题旨(母题)motif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叫题旨或母题。比如卡夫卡《变形记》和尤奈斯库德《犀牛》的共同题旨就是人在社会的压力之下变形、异化。

主题theme主题一方面指的是作家针对题材,提出的某些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指的是作家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看法。比如生与死的主题,时间主题,有限和无限的主题。

7.主题学研究(08年真题,乐版从来没有涉及,杨版有明确答案;再次确认:必须看杨版)

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是对主题的比较研究,即研究主题的跨文学、跨文化的流变。广义的主题学研究还包括对主题、母题、题材、意象、形象的研究。

12.互动认知、双向阐释:(答案是我自己整理的)

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分开,主体和客体在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认知的新阶段。互动认知强调在诠释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必须看到主体的位置,主体的变化对客体的诠释会有影响,也要看到客体的变化对主体的影响。

双向阐释:互动认知的两大原则是“他者原则”和“互动原则”。由于主客体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位置,客体对主体的认知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介入“他者”的视角切入认知,建立一种“他者的眼光”;并由自我阐释他者,由他者阐释自我,这就是他者原则和互动原则。

17.中国比较文学:(这是东北师范孟老师的《比较文学十论》的答案,也只有这本书有这个题的答案,虽然《十论》推出参考书目,但它“余威震于殊俗”)

是在全球化时代重新崛起的,它在整个比较文学中是继法国、美国比较文学之后具有代表性的第三阶段的比较文学,以“和而不同”作为自己的理论原则,以“阐发研究”作为自己的方法论依据的比较文学。

18.平行研究、影响研究:(杨版整理)

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倡导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将没有明确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异同,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是美国学派倡导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是将具有明确的事实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知和理解,归纳文学通则或模式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强调“欧洲中心论”,且忽略了没有事实联系的美学关联,这些都预示着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出现。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研究自身也在进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展现出和吸收平行研究有益方法的倾向。

----------------------------------------------------------------------------

四.刘建军版《外国文学作品选》

①友情提示:考试改革之后,这一课和比较文学一张试卷,但它占140分。

②《作品选》文章多,每篇后虽附老师的解释,但有些仍不好理解,更不易整理出答案。

③这套《文选》笔记是我以将近2个月时间,35包香烟为代价做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读过了,看官如果认为时间有限,可以不看文选,只用我的笔记足矣!自以为,这是我最拿得出手、且对看官最有用处的笔记之一。共60页Word!(吹一下牛啊!!)

④附上一些篇章分析,供看官参评:

《约伯记旧约》选自《圣经旧约》的智慧书讨论的是人的智慧和信仰的问题

一.文章内容回顾:

1.约伯是个“完全正直,敬畏神,且远离罪恶的人”,但却遭受6次灾难

2.约伯质疑神的公正:“有人至死身强力壮,尽得平静安逸”,但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终身未尝福乐的滋味。”

3.约伯更质疑神的善恶判断:“世界交在恶人手中,蒙蔽世界判官的脸,若不是他是谁?”

4.最后,约伯质疑上帝的存在:“他从我身边经过,我却看不见;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却不知觉。”(2、3、4就是约伯三质疑)

5.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分别从经验、道义和假设的角度批判约伯对上帝的质疑。但上帝却“将怒气向朋友们发作”,“赐福给约伯”,约伯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上帝对三个朋友发怒气,而对质疑自己的约伯?这体现了人神关系的特点。

二.问题拟定:

1.《旧约》《新约》为什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P1

2.《旧约》中体现了怎样的人神关系?【极为重要的问题,感觉会出题】

答案一:从人神关系的各自发展角度应答:

《旧约》的核心是神-人关系,它体现在神与人所立的约之中。神通过约而召唤人、应许人,并对人作出相应的要求。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再到以赛亚,体现了同一位神对人的不同展示,即神-人关系的重心变化的不同阶段。

对“约”的实践关系,是犹太民族的独特性之所在,也是他们亡国两千五百多年后仍得以重建祖国的精神支柱,是流浪列国的犹太人始终保持自己民族同一性的凝聚力。

第一阶段:亚伯拉罕:全能的神-完全的人

“神-人之约”中最基本的三重式表达:“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做我的子民,我也要在你们中间。”这一句中包括“人应该敬神和神应该赐福给人”这两层意思,约伯的抱怨就是基于神没有赐福给他,认为神违背了约,而神则要求“做你们唯一的神”,要求人成为“完全的人”。第一阶段神-人关系的基本内容是“全能的神-完全的人”。

第二阶段:摩西:神圣的神-圣洁的人

“全能的神”的语句标志是“你要……”,摩西和神立约(“摩西十诫”)的语句标志则是“不要……”。第二阶段的神使摩西成为民族英雄,使以色列人神奇度过红海,体现了神的“神圣性”,相对应的是,神对人的要求是“你们要自洁成神”,人应该是“圣洁的人”。第二阶段神-人关系的基本内容是“神圣的神-圣洁的人”。

第三阶段:以赛亚:拯救的神-公义的人

以赛亚是预言家,是先知,他预言了上帝的惩罚和拯救。和他立约的神成为“拯救的神”,“上帝的惩罚是公义的,上帝也会拯救公义的人”,所以,与之相对的是,人应该成为“公义的人”。第三阶段神-人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拯救的神-公义的人”。

这种独特的神-人关系,构成了《旧约》神学的主线。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再到以赛亚,神的本质是始终如一的,因为只有一位神耶和华,如神自曰:“我是自有永有的”。但神对人的展现则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全能的神”到“神圣的神”再到“拯救的神”;与之相应,神对人展示其本质时也在要求相对应的人,因此,人的神学历史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完全的人”到“圣洁的人”再到“公义的人”。

这三个阶段的重心变化,既反映了以色列人的民族史(从家族到民族振兴再到国家危难这三个关键阶段),也象征着人类信仰对神的期待史,也是人对自身的逐渐认识与完成———人身关系是一种互动的二元对立关系:神的万能、神圣、拯救要靠人的完全、圣洁和公义来实现,而人的完全、圣洁和公义也得依靠神的万能、神圣、拯救来表达。

当这些期待最终实现时,《旧约》的神-人关系被《新约》以一种新的方式终结了,那就是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基督。

答案2:从人的主体性与神的权威性的矛盾统一角度回答,更适合《约伯记》,它讨论的就是人的智慧和信仰的关系。智慧就是主体性,信仰就是权威性。约伯的质疑本质上和夏娃吃智慧果没有区别,都是人的智慧行为,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经过人类智慧思考过的信仰是盲信,就像是约伯的三位朋友,只有经过了人的主体性思考后的神的权威性才能取得了胜利,约伯也最终接受了上帝的赐福。

这一部分参看论文《试论古希伯来旧约文学中神人关系的悖反—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学比较的视野》。很重要的论文,只看我标注的部分。注意几个问题:

1.古巴比伦神话和古希伯来神话中创世部分有何不同和联系?【就是09真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现在知道了,在论文中】

2.这篇论文的结构很重要:从创世神话看神的权威之初显、从原罪神话看人的初步觉醒、神人关系悖反的并行发展。

3.《旧约》的审美观念?

参看论文《<圣经·旧约>中的审美观》.有三种美:理性之美,体现在上帝创世上;感性之美,体现在对“光”的重视上;此外,理性和感性之美体现了古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之美。

《舞会之后》 (2010年真题。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的同学,估计考试时得犯难了)

一。情节:“我”是伊万,女友是瓦连卡。一天,我看到女友和她的父亲在舞会上跳舞,我深深被这美好的情景触动了。但是,当天早餐,我在路边发现一个上校——瓦连卡的父亲在惩罚一个逃亡的士兵,那是一个极其残忍的场景。瓦连卡的父亲发现了我之后,装作不认识我。舞会场景和街头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小说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情景并置。

二.《舞会之后》的主题?

1.这篇小说表现了托尔斯泰对沙皇制度不共戴天的仇恨与不满。这位老上校是个“尼古拉一世时代的典型军事长官”。

2.作者并不是只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痛恨,而是对一切不人道、破坏美的刽子手的痛恨。老上校一开始和自己的美丽的女儿跳了一场舞,这是很美的。但是老上校马上就参与了一场屠杀。它毁掉了舞会的美感。

三.托尔斯泰的重点在于托尔斯泰主义和心灵辩证法见教材。【很重要】

四.这篇文章的艺术风格突出显现于两点:

①“场景对比”手法

②以小喻大的手法

③和托尔斯泰其它动辄站出来说话的长篇不同,这则短篇没有做道德评判,但细致的心理、语言、动作刻画胜于作者的出面。

----------------------------------------------------------------------------


五.百部经典

①没有百部,也不经典。

②看不看经典原著都是一回事(只是对应付考试来说,考完之后,还是希望看官做好这方面功夫)。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笔记已经对每部经典可能要出的题目给出我能做出的最完整的答案了。共20面Word!

③附上第一篇经典,供看官参评:

第一节 柏拉图的文论思想

A.思路结构:

一.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理念论+模仿说

1.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有三种存在。第一种是“理念”,它是世界的本质,是一种无生无灭的永恒存在。第二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第三种是对第二种的模仿,即艺术。以“床”为例子。

2.模仿说:艺术与真理(理念)隔了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柏拉图的模仿说持否定文艺的态度:

①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了两层,因此不真实;

②文艺不能提供真的知识,模仿只是一种游戏;

③模范的作品是低劣的;

二.文艺的社会功能:

1.重视文艺的审美教育功能:反对诗歌的柏拉图其实是一位诗人,懂诗,爱诗,对文艺的教育功能有清醒的了解。但是,就是因为了解,所以才将文艺视为洪水猛兽。

2.否定文艺的积极价值,理由有二:
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笔记 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①亵渎英雄和神。《荷马史诗》与希腊神话中都有对神的大不敬的描写。

②迎合低劣的人性,成为“感伤癖”与“哀怜癖”的温床。

3.严厉的文艺政策:

①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②文艺的法制化

三.文艺创作的动力:灵感说+迷狂说

1.是什么给了诗人创作的动力?柏拉图认为不是“技艺”,而是“灵感”。

2.灵感说包括四个部分:

①灵感的源泉:美本身以及体现美的神

②灵感的来源:神灵凭附与灵魂回忆

③灵感的表现:迷狂说。“神志清醒时不能创作诗歌”

④灵感的结果:诗神的作品

3.影响: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B.思考习题:

一.柏拉图任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

1.理念论:①三种存在②解释“理念”③“床”

2.模仿说:文艺作为模仿的三个缺点

二.柏拉图为什么要将文艺(诗人)逐出理想国?

1.文艺与世界的关系:

2.文艺的社会功能:

三.如何认识柏拉图的灵感说?


第二节亚里斯多德的文论思想

A.思路框架

一.文艺的本质:

1.文艺是对世界的一种模仿。这是古希腊的惯有看法。但和师傅柏拉图不同。

2.文艺作为模仿是创造性的,不是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艺可以模仿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②文艺的模仿可以“比生活本身更美”;

3.文艺作为模仿是真实的:亚里斯多德举了个著名的例子,他将文艺与历史进行比较:诗人的职责不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看来,历史的对象虽然是普遍性的,但不一定能揭示出普遍性的真理与规律;文艺的对象虽然是个人的,但是它却可能揭示出规律与真理。一句话,“诗比历史更有哲理意味”。

二.悲剧理论:

1.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①“严肃”将悲剧和喜剧区分开来;

②“完整”体现悲剧的结构统一;

③“有一定长度”,体现悲剧要具备展开的规模;

④“行动”,悲剧最重要的要素是“情节”,即“行动”,而不是“性格”;

④“模仿”:文艺的本质

2.悲剧的情节:

①“情节”是悲剧的最重要要素。即定义中强调的“行动”,悲剧不是描述一个人有什么样子的性格,而是这样性格的人做了什么样子的事。

②情节要完整统一,即定义中强调的“完整”。亚里斯多德说“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身”。

③情节要有适当的规模。即定义中的“一定长度”。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很小的东西和很大的东西都是不美的。

3.悲剧的性格:

重要性排在“情节”之后的、第二重要的悲剧要素。亚里斯多德对悲剧性格有四点要求:

①性格要“善良”。这个“善良”不是最高标准而是最低标准。悲剧性格最合适的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这是悲剧的“过失论”。

②性格要“适合”。性格要与人物的语言、身份、地位适合。

③性格要“相似”。要与现实中的人性格相似,这样才能达到震撼观众灵魂的作用。

④性格要“一致”。人物的前后性格要保持统一。

三.文艺的心理与社会功能:

1.文艺给人带来快感。因为文艺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所以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

2.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理。通过观看悲剧,人们产生两种情愫:怜悯和恐惧。前者因为看到一个不该遭难的人遭了难,后者因为这个遭难的人与自己相似。以二者为基础,就会“陶冶”(“卡塔西斯”,一定注意这个词是“陶冶”“净化”的意思,考过)人们的内心。



B.思考习题:

一.亚里斯多德如何理解文艺的本质?(亚里斯多德如何理解文艺作为模仿是创造性的和真实的?)

二.亚里斯多德如何定义“悲剧”?

三.亚里斯多德对悲剧的“情节”提出哪三点要求?

四.亚里斯多德对悲剧的“性格”提出哪四点要求?

五.比较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论思想?

1.哲学基础不同:柏:理念论;亚:不存在永恒存在的理念

2.文艺的本质不同:柏认为文艺作为模仿,它从三点否定了文艺;亚承认模仿,但从两点承认了文艺。

3.文艺的社会影响不同:柏认为文艺迎合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感伤+哀怜),但亚认为文艺可以带给人“快感”,并“陶冶”人的情感。

4.对文艺的关注部分不同:柏更关注文艺发生学(灵感),亚更关心文艺发展学,即怎样发展、操作(性格、情节理论)。

5.后世影响不同:柏: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亚:现实主义

----------------------------------------------------------------------------

六.加试部分的四本书

①希望看官不要看这一部分,如果您看了,证明您的新年一定是在数不尽的名词解释与简答中度过……

②孟、杨版《西方文论》和百部经典有重合的部分,这里就不贴附了。电子版现成的,随要随取,邮箱伺候,密码是RMB。

③《三十年》和《当代》的笔记是我手写的,因为几年前想考北师的现当代,于是做了这两本的笔记(想起就心酸……),还算全面,可以应对加试了。有考现当代的同学也跟我借这套笔记呦。(忍不住又吹一下)

----------------------------------------------------------------------------

最后的话:

1.女友坚持认为这套笔记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不能转让;我执拗不过,只是毕业在即,天杀的师大搞个论文答辩都800Rmb。,只能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了。

2.这套笔记也是我对自己东师七年的巡礼,绝对全面,配得上“全套”二字!

3.笔记价格:深圳的复印费和邮费较高,所以笔记售价1000元,谢绝讲价,非诚勿扰。

4.联系方式:因本人已前往深圳工作,详情请接洽我女友。

电话:13922885245请短信联系)

QQ:927778850(刘玉慧)


E-mail:liuyuhui45@163.com


5.考研是场持久战,各位看官要做好心理、生理的各种准备。买卖不成仁义在,乐意为大家搭桥铺路。祝好运,祈佳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7202.html

更多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校徽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或东师,英文名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NENU)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11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荐书目 外国文学推荐书目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长春兴盛小学

时间:2009-08-26 21:40来源:未知 作者:Howie 点击:708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书声朗朗歌声飞扬,歌声飞扬。我们美丽的校园,凝聚拼搏开拓的力量! 东北师大附中,我学习生长的地方;东北师大附中,我学习生长的地方。 你给我慈母般深情的

声明:《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笔记 当代文学考研笔记》为网友秋海棠的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