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滚动条”与“踢牙老奶奶”并称为游戏翻译两大奇闻。确实,放眼当今娱乐市场,不负责任的翻译越来越多,《XX总动员》《XX惊魂》之类无脑翻译充斥市场。在此受“老头滚动条”启发,小小讨论一下国外游戏名称的本土化翻译。
之前看过一篇名为《盘点热门游戏名字翻译错误》的文章,窃以为该文略有哗众取宠之嫌。该文先对《ALLIANCE OF VALIANTARMS》这个游戏抛开原英文名,另起中文名《战地之王》的做法极尽讽刺;稍后却又对《Half-Life》不拘一格译为《战栗时空》大加赞赏,典型的双重标准。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地方不敢苟同。
要说游戏名翻译,也不得不说这个《Half-Life》了。当人们已经习惯称之为《半条命》的时候,不知道谁从哪里冒出来对这个译名大加指责,振振有词道half-life是物理学名词“半衰期”,“半条命”纯属望文生义。殊不知文学、娱乐等作品名称翻译有两大类方法,其一就是照原名翻译;另一就是抛开原名,按作品内容另起炉灶。比如上面说到的“战栗时空”。这两种方法本身并没有谁对谁错,关键看是不是用对了地方,是不是用得合适。
且看《Half-Life》游戏内容,虽然是科幻题材,但几乎跟“半衰期”这个词汇没有半点瓜葛。别说中国玩家,就连美国玩家好多也搞不懂这个名字有何用意,只能勉强解释为“用科学词汇点出是科幻题材”,而且这个词“很酷”。由此看来,也不必在是不是该译成“半衰期”这点上纠结了。再看“半条命”(曾有另一类似译名“半死不活”),游戏中主角身陷重重危机,频频遭难,屡次涉险,说他只靠“半条命”挣扎求生,似乎也未尝不可,至少是对游戏紧迫气氛的一种比喻。当然,至于最早的翻译人员到底是真的望文生义,还是经过一番考虑按字面加游戏内容翻出这个名字,已无从考究。
回到刚才说的两大类翻译方法,大陆的译名多采用的前者,而港台则偏爱后者。比如《命令与征服》和《终极动员令》,《最终幻想》和《太空战士》,《使命召唤》和《决胜时刻》……细心的玩家肯定已经发现不少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按原名翻译的好处是忠实,但因为中外玩家思维的不同,有时候直译的名称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很难在短短几个字中,将游戏的特点传达给玩家。比如《Fallout》,大陆惯用译名《辐射》,顶多让人隐约感觉是个科幻游戏,但却无法给出进一步信息。其实“辐射”并不是个完全契合原名的译法,它是指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式;而Fallout更确切地话,应该是“辐射云”或“辐射尘”,这才是指的核爆洒落的放射性粒子。但问题又来了,又有多少人知道“辐射云”是什么呢?而台译“异尘余生”,一让人联想到科幻主题,二道出了辐射世界生存之艰难,更有味道。
而按游戏内容翻译,让人更有发挥的余地,名字也更吸引眼球,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显得过于做作;而且有的游戏如果出续作的话,游戏内容肯定会有所变动,按原作内容取的名字安到续作上很可能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比如《Crysis》采用直译结合内容翻成《孤岛危机》,结果续作跑到曼哈顿去了,如果硬要说曼哈顿也算个岛,那么《FarCry》译为《孤岛惊魂》,结果续作跑到非洲平原上了……
总之,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对译名的喜好也就不一样。除了“老头滚动条”这种雷人翻译,大都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后,稍微吐槽一下今天玩到的新作《细胞分裂5:断罪》这个名字。虽然我没玩过前作,但考察了一下,“SplinterCell”是特工代号,按理说应该是个名字,结果给弄成了“细胞分裂”这么个主谓短语。“山姆是一个‘细胞分裂’”,这话怎么说着都觉得别扭,还不如“分裂(的)细胞”好点(如果进一步挑剔的话,细胞的“分裂”在生物学上应该是Split,指一个分裂成两个;而Splinter表示从整体中分裂出来的碎片)。再说“断罪”,单看这个词还真想不出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断头的罪”?回想英文名“Conviction”和原先有个名字叫“定罪”,才知道这个“断”字是取的“判决”的意思,也就是“断案”的“断”。不太赞同这种为了名字拉风而生造词语的做法,但时代总是在变的,谁知道这个词会不会因为游戏的火爆而流行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