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李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恋老日志 网易博客
【教师说课】
在经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尤其是从乡村到城市转变,以及市场经济逐渐发育和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等背景下,中国城市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那些五彩缤纷但却昙花一现的文化“快餐”,几乎垄断了中国城市的文化市场。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潮。本课时内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教材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入手,明确随着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在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地同时,也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喜”与“忧”。教材提出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引导,并能根据人们群众的需求,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通过教学,培养青年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认同,开展高尚、健康的情感追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观察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情境引入,展开探究活动,形成意念,实现知行统一。
【目标定位】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大众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市场的“喜”与“忧”,明确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具体要求。同时,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文化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探究文化的含义。
2.上网查阅法:上网查阅文化有关知识,了解文化的形式、力量。
3.评议法:评议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于大众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化现象的复杂多样性,热爱生活,认同倡导人民大众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和弘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学难点】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活是什么?对于小孩子,生活是新鲜有趣的渴望!对于青年学子,生活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值得自己细细品味,字字斟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验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一、分组调查 创设情景
[多媒体投出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板书]
师:课前以分组的形式,安排同学们对本地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做个调查。大家收获如何?
生:收获多多。
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首先就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方式进行交流。注意交流时要讲明调查对象的身份。
生1:我们这个小组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老师。由于老师的文化素养比较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平时喜欢养花,颐养天年;有的喜欢和三五个知己一起,下象棋,打扑克,其乐融融;有的喜欢做运动,强身健体;当然也有的退而不休,做家教,辅导学生。(学生鼓掌)
生2:做家教,那是发挥余热。我们这个小组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人。由于工人的退休金相对来说要少些,所以,为了生活还有不少人依然在忙碌着。但在闲暇之余,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不贫瘠,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丰富自己。当然也有人会因为好打麻将,出现家庭不和谐的问题。
生3:我们这个小组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农民,主要是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进行。大家知道“唠嗑”吗?这也是种文化啊!……
师:感谢以上同学从不同角度谈了本地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方式。“一叶知秋”,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同一个人也会有多种文化选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当代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人们希望通过丰富文化生活,来丰富自身。
师:分析的很透彻。
师:[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板书]
[推进新课]置身于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那么,你是怎样让远方的好友去分享你的快乐?
生:可以写信,打电话,发短信,发“伊妹儿”等等。
师:不错。这些传媒工具为我们交流提供了便利,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发展,使少数人独占的文化产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也才有了所谓的“大众文化”,平民百姓也才会去体验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二、引导发现 尝试解决
1.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生活。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86页内容)
师: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
生1: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为目标的,比如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赵本山的小品,杨丽萍的民族舞;“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生2:文化产品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其寿命的长短在于大众的需求;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师:大众文化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而科技又是以经济为基础。经济落后,是很难享受现代文化的福音。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师:[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大眼睛女孩》有谁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个女孩?
生:这个女孩是苏明娟,是希望工程形象代表。
师:苏明娟,以一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而成为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她的这双大眼睛,在向这个社会疾呼:我要上学!个人精神家园,只有在国家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枝繁叶茂!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师:(结论)因此,我们说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现代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五彩斑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更多的选择。
(例题剖析)[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例题1](单选题)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人才 D.大众传媒的发展
生:选B。
师:本题考查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因是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选B。ACD不符合题意要求。
师:那么,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会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板书]
师:在调查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时,还要求调查对文化市场的看法,现在就请我们同学来探讨一下。
生1:大多数退休教师认为,当前文化市场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但美中不足的是,也有一些格调低下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
生2:一些工人师傅认为,他们喜欢看电视剧,但适合他们口味的太少,希望能多一些像《大宋提刑官》、《大宅门》、《刘老根》、《乡村爱情》等这样的影视作品。
生3:如果说适合老人的影视作品少,那么适合农民的就更少了。乡土人情,自有动人处。
师:(对于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概括)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1.文化生活的“喜”[板书]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2.文化生活的“忧”[板书]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师:同学们谈的很好。既看到了当前文化市场好的一面,也看到了不足之处。大家有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生:文化市场的负面效应,是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造成的。
师:说的具体些,是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带来的。如果文化产业也只考虑经济效益,势必会出现文化市场的盲区,从而影响社会效益。所以,对于文化市场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三、交流解惑 探索新知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3.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板书]
(合作探究)师:刚才我们主要分析了文化市场对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影响。那么,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合作探究)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判断:
观点一、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观点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唱唱歌,读读报刊、书籍,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根据你的切身体验,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生1: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新闻、信息。大众喜欢的信息、新闻,就“传你不商量”。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于是,一些突发的、反常的、新奇的、怪异的东西,就出现在媒体中。
生2:你说的这个只能充其量叫做“垃圾新闻”。美国人把土豆片、炸薯条、巧克力糖这些热量高、没营养,但却能吸引人的食品称为“垃圾食品”,新闻界的这些色情、暴力、交通事故、火灾、台风的被当作胡椒面、味精滥用的新闻也可以被称做“垃圾新闻”。不要忘了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与良知。
生3:任何事物的都有其长处与短处。衣服的出现使得人类的御寒能力急剧下降,但是我们却没有必要因此而拒绝穿着衣服。请我们同学要正视大众传媒在宣传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上的作用。
师:大众传媒究竟是甜美的圣杯还是邪恶的潘多拉魔盒?听了我们同学的一番唇枪舌剑,相信大家自有定论。我们要善于从大众传媒中吸收真、善、美的东西,拒绝假、恶、丑的东西。要学会选择。
师:比如说,时下同学间流行过生日发请贴、送礼物、下馆子,这也是文化生活啊?我们同学对此怎么看?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88页内容)
师:对上述四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你的理由是什么?可否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1:我赞成同学B的观点。学生中的“人情风”只不过是整个社会恶性循环人情债的翻版。从心底里喜欢的人没有,因为我们是消费者。
生2:我赞成家长C的观点。我们不应该卷入人情消费的旋涡中去。以各种名义用钱买人情,会使中学生不懂得珍惜家财,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3:我认为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常消费,让他们在友爱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自然地学会管理属于自己的钱和事,他们才会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师:大家说的很好。人情来往,这也是一种消费,用我们经济生活的观点来说,要适度,要用理性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不要随大流。
师:(结论)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尽是欢歌笑语,也会有迷茫、失落。正因为此,我们要对文化市场加以规范、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板书]
师:每年的央视春节晚会结束后,总是热评如潮。下面请看网上的评论: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网上对某年春晚的评论(整理):
生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的《千手观音》,我被她们的美与和谐震撼了!
生2:思维守旧,焉能创出新东西来!
生3: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说不好,我觉得还马马虎虎过得去哟!
生4:主要是平时养眼的东西太多了!
生5:众口难调啊。打个比方:南方人以米饭为主,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难道真的统一南北都吃米饭或都吃面食?
师:相信我们同学看过春晚后,也会自己的想法。对于这场晚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众口难调,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
生2:说明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师: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需要春晚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文化产品,春晚就是“群英荟萃”,有“流行风”,也要有经典作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问题探究)师:那么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谁的价值更大些?结合教材89页所列的问题,辩论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生1:我认为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在大众传媒时代,盛行的应该是流行文化。金庸的武侠小说入选中学课本了,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了,罗大佑也“唱”进大学教材了,这难道是一个个孤立的文化事件吗?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宋词,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风啊!现在不也成了经典嘛!
生2:我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肤浅无论怎么样盛行,都不会演变为经典。试问,在中学生中流行的《水煮三国》、《八戒日记》等靠借用经典名义、实则是演绎粗俗!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生3:流行的缺乏深刻,经典的让人难以深入。二者能不能找到结合点啊?
师:我们前两位同学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分析这个问题,后一个同学提出的建议,都很好。我们需要“流行风”放松心灵,我们也要与经典文化同呼吸。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能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就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四、拓展深化 剖析总结
(知识拓展)关于大众文化和大众的文化
关于大众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工业手段大量复制的以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或流行文化,亦指适应大众文化生活需求、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并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生活中主要的和基本内容的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文化、商业性、娱乐性的民间文化。它以现代电子传媒为主要载体,其生产制作者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其消费或享受主体是现代都市大众。总之,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商业性、类型性。教材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为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师: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生1:要坚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生2: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生3:在内容与形式上,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问题探究)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请继续思考下面问题:什么是主旋律?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奏响主旋律?
生1:主旋律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是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生活的进步。
生2: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没有主旋律,多样化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多样化,主旋律就会失去基础。
生3:高奏主旋律,其乐章不仅要高亢有力,还要做到让群众愿听、爱听,这样才能真正使主旋律入耳入脑。这就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起来,既有效占领市场,又牢固占领舆论阵地。
师:大家分析的很深刻。说的简单些,主旋律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哲学上所讲的主流和支流问题。怎样奏响主旋律,说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1.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板书]
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文化产品。
2.什么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板书]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先进的健康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板书]
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例题剖析)[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例题2](单选题)关于大众文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赢利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商业性 B.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为社会大众服务
C.以现代科技为动力,以经济为支撑 D.大众文化就是大众的文化
生: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属于逆向选择题。A、B、C不符合题意要求。大众文化和大众的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
[例题3](单选题)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有自己的位置,都应当在文艺中有所反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了
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 ③弘扬主旋律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生:选A。因为题干讲的是文化多样性。③是主旋律,④是指文化市场的不规范,需要加强管理。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题4](单选题)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的原则是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生:选C。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考查,AB属于文化方针,D属于文化手段问题,因此选C。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本节课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我们共同小结一下。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目题有三个,首先,介绍了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其次分析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喜”与“忧”,提出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再次提出要根据人们群众的需求,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我们同学能参与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课后反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课堂大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生怕漏掉一句话,究竟谁是课堂的主人?谁是学习的主人?反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要求所有的学生倾听、记忆,再现,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独奏者”。这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由原来的“独奏者”转向“伴奏者”?本案例向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
首先,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为民主化教学做好了重要铺垫。教师的调查课题是:组织学生调查本地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调查,了解本地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对文化市场的看法,把握第一手材料,从中理解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明断是非、参与文化生活能力。调查方式采取分小组,以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细致深入,没有走过场,也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将调查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来进行,并且调查后以组为单位交调查报告。教师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的权力,以欣赏、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发表见解,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教师不仅没有固守自己的观点,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倾听学生意见,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力求构建民主化的课堂格局。传统课堂格局,以教师对知识的讲述为主,学生只要求耳朵听,眼睛看,记录老师讲述的重点,虽也有双边活动,却以老师的思维定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故很难启动学生创新思维。本案例力求展现民主化的课堂格局,能启发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热烈参与的格局。本案例采用学生分组调查,学生按小组发言,引出问题的课堂教学开局。有了民主化的教学开局之后,沿着民主化的教学流程,实现课堂的民主化。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体现民主,又能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大体教学流程是:引导发现(发现疑难问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讨论释疑(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知识深化(老师以先学者的身份,站在较高的角度讲解重难点)——练习总结。这种课堂流程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使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真正使学生成为“主奏者”,老师成为“伴奏者”。
最后、师生共同努力,让课堂回归了生活。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本案例实现了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得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这种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从学生调查的问题入手,让课堂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化的课堂里,学生不仅解放了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也由“教”转变成为“学”的课堂,更让老师由原来的“主奏者”成为真正的“伴奏者”。
更多阅读
音乐教学案例:打击乐器——音乐课的法宝
打击乐器——音乐课的法宝背景:音乐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大多数同学神情投入地在歌唱,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时候,总是夹杂着一些不协和的音符,原来是有几位学生在开小差,漫不经心地在唱或者在讲话,甚至产生小动作发出各种声响,对他们进行
《九色鹿》教学案例 九色鹿教学设计
《九色鹿》教学案例汤晗 的工作室九色鹿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教学觉悟:令人作呕的《二十四孝图》
昨文《弟子规》不可为蒙学,《孝经》和《二十四孝图》更甚。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随便翻看《二十四孝图》,充斥眼帘的是无不令人恶心:“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
教学案例:白雪飘飘何所似
今天,听了一节七年级语文课《咏雪》。执教者沉着冷静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的巧妙引导,一节课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势,给听课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对一个问题的引导上出现了难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跳动的图片--成长的历程 成长的历程
成长的历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跳动的图片[ 2006-11-3 12:52:43 | By: 小小猫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设计者吴秀杰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信息中心案例名称跳动的图片适应范围(标明年级和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