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走进殷墟大门左手边,沿着这条道路直行,便到了妇好墓。对妇好的认知源于十几年前偶尔瞥见的一本书,感叹她短暂却美好的一生。作为当时帝国最为尊贵的女人,她还能征善战,骁勇异常,并且得到了君王的无限宠爱,这样的人生算是无憾了吧!
在道路的入口,有着她墓葬里出土的著名的凤形玉诀作为路标,指引我们去追许这位奇女子的一生......
妇好的一生,应该说是有五个身份的:
1、聪颖敏慧,柔情倾心,她是生前死后都让武丁王魂牵梦萦的结发王后史书对妇好的出身和姓名都没有记载,但是据历史学家推测,妇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后来嫁给武丁王,封为王后。从目前的甲骨文献来看,武丁王和妇好的感情非常深,两人不光心意相通,还在一起并肩作战。妇好33岁而终,武丁王非常痛心,将妇好的墓 建在宫殿旁,自己在书房抬眼就能看到。不光如此,武丁王在此后的祭祀祷告中也频频提及妇好,并且先后三次将妇好托付给商王朝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先祖,请他们在冥间照顾妇好。此外,妇好墓能够完整的保存至今,也是武丁王的深情所至,他命人在妇好的墓 之上修建宗庙,从而让妇好沉睡地下三千多年而不受打扰。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妇好的封号来看出武丁王对她的深情。在那个年代,人们都习惯直抒心意的歌唱,这一点,可以从诗经里面看出。而妇好这个封号,便是如同“君子好逑”一般的直白,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武丁王对妇好最真诚的赞叹。
2、胆识过人,通晓兵法,她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王后妇好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女将军了,比花木兰还要早上许多。在两人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王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武丁王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其中,在对羌方一役中,武丁一万三千余人交给了她,这是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那场战役最终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3、精通文史,擅长占卜,她是王最信任的卜官王后在当时,妇好还掌握了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
4、操持政务,善识商机,她是治理封地受人敬仰的政商王后战胜归来后,武丁王并不因为妇好是女子而深锁后宫,而是毫不避嫌的给了妇好一块最好的封地,让她享受与功臣同等的待遇。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人。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由于经济独立,妇好墓里面几百件青铜器几乎都是她用自己封地的财力铸造的,武丁王和她的儿子仅仅只一人送了一个小的玉石制品而已。
5、美丽贤淑,端庄大方,是统领六宫的母仪王后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既然有如此庞大的后宫,妇好还能稳坐王后之位,得到丈夫从始至终的真心相爱,这个女子,必定是美貌与才智兼得的奇女子,也是母仪天下当之无愧的王后。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亲。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墓中的谜团目前正在不断发掘之中。
在我们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几个远古文明一样,同样遇到了古印欧人的威胁,但是,正是在妇好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地战胜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种族和文明保存了下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挺立至今的民族。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不过在商朝时期也不能算是早逝,然而,相对于在位59年的武丁来讲确实算是过早的逝去了,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她就是3000多年前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原配。不过武丁有六十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在当时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武丁的妻妾兼女将除了妇好至少还有好几个,有名字记载的还有一位妇邢(她的名字是左井右阝,这个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但通邢,所以用邢代替了,地位仅次于妇好,也曾多次率师远征,同时为武丁管理农业和内政。她被封在井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
3000年后在前后相隔40年的两次意外发现中,她却作为商代最具体的形象出现在今人的眼前。商王为爱妻操持冥婚。但是,人们还是疑惑,为什么妇好会嫁给如此多的国王?难道在商代王后有权利多次配婚吗?原来武丁是目前已知的商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国王,他享年59年,而他所珍爱的王后妇好在他之前就去世了。商代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上帝、神灵与祖先。武丁对妇好的感情极为特殊,也许是相爱至深,也许是相敬如宾,他对于妇好的离去总是难以释怀。于是,这位开明的君主就把他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贤王,大概他认为,这些死去的祖先会在阴世保护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认为,妇好的杰出完全可以与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甲骨文的卜辞正是武丁对祖先急切的询问。
老祖宗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与占卜之外,就是保卫边防、开拓疆土和掳掠奴隶的征战了。武丁是商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在位59年中,频繁出征作战,先后征服了西北、东南的周边部族,极大地扩充了王朝的版图,史称他统治的时期为“武丁中兴”。在这个过程中,妇好当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的文献里,对她参与的军事活动都有颇为详尽的记载。
“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最高统帅就是妇好。当时,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爱将,都归妇好率领。那一仗打下来,羌人势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那时,距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还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族土方。他们经常肆意侵入商的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是王朝多年的心头大患。于是,武丁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后来终被划入商的版图。
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贵为王后的妇好,不爱“红装”爱“武装”,或者说爱“武装”更甚“红装”。在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中,发现了精美的骨刻刀、铜镜、骨笄、玛瑙珠等许多女性专用的饰品,以及大石蝉、小石壶、石垒、石罐等供玩赏的“弄器”,这都说明她有女性娇美的一面。令人称奇的是,除却这些小玩意,陪葬品里还有大量的兵器,特别是一件重达9公斤、饰有双虎噬人纹、铭刻“妇好”文的大铜钺,格外引人注目。后经专家考证,认为这是她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妇好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更重要的是,钺在古代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她在那个时代一定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女将军。其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钺上,便有精雕细刻着彰露“有牙阴户”的女战神或大母神形象。这说明,在那个时代,母系社会的遗风犹存,女性带兵打仗也不算稀奇之事。不过,在男性已占主导地位的商代中后期,妇好还可以拥有钺这样的中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象征物,成为全国武装部队的统帅,就足以说明本领实在不一般。
妇好的重要性,除却王后和一流的军事将领的尊贵身份外,还体现在她拥有一个特殊的职位,那就是主持祭祀的占卜官。在她那个时代,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特别是商王室和奴隶主统治阶级,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因此,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通过与鬼神沟通,成为国家重大国事的实际决策者。
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即今河南安阳)。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武丁的经历,与近三千年后的俄国彼得大帝有异曲同工之妙。武丁的父亲小乙是盘庚的四弟,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继位为王。因此在武丁小的时候,小乙将自己的儿子武丁送到民间去生活。武丁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统,而是象一个普通人那样学习各种劳作的知识,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经历各种疾苦,从而为他未来继位中兴王朝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得到了筑屋奴隶出身的傅说。
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妇好就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她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妇好十分的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
妇好和武丁,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军事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其中,在对羌方一役中,武丁将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都交给了她:一万三千余人。这场战役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
妇好为武丁和商王朝立下的最伟大战功之一,就是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征讨西北的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之战。这场战争对于殷商王朝乃至于整个中华历史,都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这是一场自卫战,在妇好出战之前,商王朝困于西北边境的战乱骚扰已多年,始终不能胜利,而妇好一役毕全功,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强大的胜利,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归附服从。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当然,武丁并不是只会窝在王宫里,为出兵放马的妻子占卜问天的无用男人,他自己也屡屡率军出征。在攻打巴方国(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他和妇好一起领军,并且分工合作——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歼之。
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归来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喜悦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当这对夫妻带领着各自的部属,终于在郊外相遇的时候,久别重逢的激动使他们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而武丁更将妻子看得无比重要甚至于既爱且敬,这一次浪漫的并骑留在了史料中,而没有见诸文字的恩爱自然更多。琴瑟和谐,羡煞后人。
武丁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君王,他并不因为妇好是自己的妻子,就认为她理所应当要无偿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在妇好立下赫赫功绩之后,论功行赏之时武丁没有忘记她,给她划分了封地。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众。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由于经济独立,妇好能够为自己铸造大规模的青铜制品,现存于世的妇好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
武丁和妇好,不但是感情方面的夫妻,也是事业方面的伙伴。为了管理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有点象如今的职业女性因公出差)。小别胜新婚,妇好虽然常因征战和理政与武丁分别,但是仍然屡屡为他生育儿女。然而妇好三十三岁就死去了。虽然相对于那个时代,她的享年已经不短,但是相对于她享国长达五十九年的丈夫武丁,却太短暂了。
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从已经翻译过来的甲骨来看,有好几种可能。有甲骨卜辞上,有这样的记载:妇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妇好是因为难产而去世的吗?还有一块甲骨上的记载则是:出贞……王……于母辛……百宰……血。又忍不住让人揣测,妇好是因为战役而亡,至少也是战伤复发而逝,——那年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械斗,想要不负伤,恐怕不可能。所以武丁才为她复仇而战。总之,不管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她的不幸去世,都使武丁非常痛心,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日夜守护着她。即使如此,武丁仍然觉得自己守护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深达幽冥。于是,他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祭祀,并且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在最后将妇好许配给成汤之后,武丁终于放下了心,认为有多达三位伟大的先人共同照看,妇好在阴世里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了。
妇好为武丁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孝己。而妇好在艰难中生育的女儿是谁呢?武丁至少有过两个女儿担任过商政府中的官员,并且象妇好那样拥有自己的封地。她们是子妥和子媚,即子妥鼎、子媚鼎的主人。谁是妇好的女儿?也或者除了子妥和子媚,还另有其人。
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妇好去世多年之后,武丁仍然对她念念不忘。按照国家制度,武丁在妇好去世后又册立了新的王后。然而这位王后虚有其名,武丁眼前心底,仍然只有妇好一人,对新王后视若无睹。不久,这位王后就在抑郁中离开了人世。于是第三位王后又应运而生……每当国家有战事,武丁都要亲率子孙大臣,为妇好举行大规模的祭礼,请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能够旗开得胜。
民族拯救者:在大约3000前年左右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期,全球气温下降,高纬度地区的生活条件急剧恶化。只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古印欧人不得不向南迁徙。其中,讲希腊语的部落穿过巴尔干半岛,迈锡尼文明,使希腊进入了一个西方学者所谓的黑暗时期,直到大约400年后的公元前8、9世纪文化才开始恢复;向两河流域迁徙的亚述人将美索布达尼亚的数千年的文化一扫而空;另外一只向东迁徙的印欧人在中亚附近分开,以致继续向东最终到达中国;另一支向南进入印度后将创造出灿烂文明的印度原住民征服后,制定了种姓制度:入侵者在剽窃了原住民的文化后被列为最高的种姓,二者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印度的原住民却被列为最低种姓,他们被禁止识字和学习自己创造出的文化,最终,比中国起源更早的印度文明就在这种野蛮的种族隔离制度下逐步衰亡——因为被禁止学习就意味着政治人才的匮乏,所以印度历史上基本没有统一的局面,也没有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因为这次迁徙对文明的破坏影响到了整个欧亚大陆。但进入中国的这支印欧人却被妇好率领的商朝军队彻底地打败了。初具规模的华夏文明在这场急风暴雨中屹立不倒,成为整个人类接下来近3000年文明的灯塔。这也自然地解释了西方人为什么怕龙。(由于华夏文明的图腾是“龙”,因此,在西方人的意识中,都惧怕“龙”。)
学者李济把武丁时期有关“西北战争”的甲骨文梳理后说:“这些最为可靠的原始资料,透露了中华民族在形成时代艰苦奋斗的真相,尤其是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发生的争夺战,实为奠定中国文明的一连串决战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他还用一些间接资料说明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武丁时代征伐的外族,“与蹂躏印度文化的雅利安民族以及征服两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极其相近的文化关联,并且有些血缘关系;他们虽没有文字,却拥有很进步的战争武器”,但“在这一时代,中华民族在西北边疆打了一次勇敢的、胜利的自卫战,这一战奠定了殷商时代200年的文化生活,为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建立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新基础"。
印欧语族人根本不把其他民族的人当人看,他们不是设法和他们打败的民族融合,而是制定出种族隔离或种族灭绝制度:远的说,有入侵印度的印欧人(即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近的说,有欧美人在非洲贩卖黑奴和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屠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妇好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足可与大明洪武帝相媲美,甚至更大,因为那时萌芽阶段的华夏文明架构还很脆弱,如同一棵小树苗,一场暴风雨就能将其摧毁;不像13,14世纪时已经有了深厚的底蕴和基础,如同参天古木,雷霆风暴过后,挺拔依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妇好是我们种族和文明的拯救者。
一九七六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使这位湮灭三千多年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给予这位古代的杰出妇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位特殊的女人。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在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包括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
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谥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历史上曾真实的存在过这样一个传奇女子,她的名字无人知晓,出身也没有记于史册,然而,她的丈夫给予她的封号却流传千古,让那平凡简单的两个字成为传奇。
她美丽贤淑,端庄大方,是统领六宫的母仪王后;她精通文史,擅长占卜,是王最信任的卜官王后;她胆识过人,通晓兵法,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王后;她操持政务,善识商机,是治理封地受人敬仰的政商王后;她聪颖敏慧,柔情倾心,是生前死后都让丈夫魂牵梦萦的结发王后。
她的王,他的丈夫,给了她那个时代以及后来也鲜有生死之爱和平等之敬。她的封号是妇好,这两个字,无疑是商代历史上一段尘封的传奇!
美人如玉,妇好这般的传奇美女便如传世奇玉。玉色溋溋,无论时光流转,尘埃往复,依然深蕴着动人心魄的美丽。
妇好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由于她过度操劳国事,在中年就病故了,国王破例把她葬在了宫殿区中。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由于很多人没有料想到宫殿区内有墓葬出现,所以这个墓葬没有被盗过,保存的非常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共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礼器类别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对或成组,妇好铭文的鸮尊、盉、小方鼎各一对,成组的如圆鼎12件,每组6件,铜斗8件,每组4件。后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对。其他铭文的,有成对的方壶、方尊、圆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三联甗是灶形器与甑配套使用,它可以同时蒸出三大甑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又可移动位置,使用方便,是炊具的创新。汽柱甑形器实为汽锅,在昆明用汽锅蒸鸡,是一道美食,同样的炊器在3000多年前已出现,足以说明殷人对食品也是刻意求精的。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特别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学界普遍认为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标志。
墓内的铜器群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而且是商王朝礼制的体现。“妇好”铭文的铜器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礼器群。“后母辛”铭文的铜礼器当是子辈为妇好所作的祭器,其他不同铭文的铜礼器大多是酒器,大型酒器配10觚、10爵。大概是贵族或方国奉献给这位赫赫有名的王后的祭器,这些也是研究殷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妇好墓的最底层,墓葬的深度是7.5米,没有墓道,呈竖井形直上直下。正中间红色的就是妇好棺材的位置,由于挖掘到6.4米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水,而它的棺墓没有任何防水的措施,所以棺材和尸骨都腐烂掉了。相反我们看到二层平台上奴隶的尸骨反而保留了下来,这是因这它们都在水面之上,没有被水浸泡到。壁龛里陈列的是妇好生前的贴身侍从,她的右上方是一个婴儿,左边的尸骨是被腰斩和截肢的,在妇好死后一共有16个奴隶来为她殉葬,除此之外还殉葬了6条狗,
墓中出土的随葬品。正中间黄色的是海贝的化石,海贝是商朝的流通货币。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贝币。今天和金钱有关的汉字一般都要加一个贝字旁,如“赏”“赐”贵贱等等。墓内发掘出的6800多枚海贝,经鉴定为货贝,1件阿拉伯绶贝(也称阿文绶贝)、2件脉红螺。海贝产生于我国台湾、南海(广东沿海、海南岛、福建厦门东山以南),反映商王朝与我国东海、南海海域有直接间接的联系,是极重要的证据。
玉器有755件。经过鉴定后大多数是新疆的和田玉。说明3000多年前从新疆的和田到安阳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了,比我们了解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200多年。四周的是一些青铜器,大部分是酒器和食器。二层平台上的小圆坑,是三千多年千商人用木头夯土时留下的,周围的土层非常坚实。他们把土夯实后,在妇好的棺材周围的椁室中放置随葬品,这就是我们说的棺椁,然后把另外的随葬品摆在椁室的上边,回填一层土,再摆放一层随葬品,再填一层土。就这样一直到地面上有六层,算上最底层妇好棺木,一共是七层。
第一层的是一些陶器。第二层白色的是一只玉臼,用来研磨朱砂用的,还可以看到上面有红色的粉末。第三层是一只石磬,这是商朝的乐器。在一块石头上可以敲出五个音。我们今天的音乐学家可以在这块石头上完整的演奏出东方红的曲子。可以看出,妇好墓中的随葬品越往下越丰富和珍贵,还有象牙杯和她用的发簪,灰色的是陶埙,商朝的一种乐器。最外面这一层是铜觚,商人的酒杯。
墓内出土玉器多件,绝大部分完整或稍残缺。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也有棕色的,白玉很少。当安阳市玉雕厂的工作人员看了玉器之后,就有人提出墓内所出以新疆青玉为多,对这一见解我们很关注,后经多位有经验的人士验证,确定妇好墓内所出以新疆玉为主。后经科学鉴定,多为透闪石,也有阳起石。透闪石与新疆玉相合,所鉴定标本硬度为摩氏6度。新疆玉在殷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玉器类别比较多,有琮、璧、璜等礼器,作仪仗的戈、钺、矛等,另有工具和装饰品。玉礼器对研究礼制极为重要,礼玉以琮、璧为主。《周礼·大宗伯》:“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这虽是反映周朝的观念,但用玉石器进行祭礼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而以良渚文化资料最为系统。尽管时代不同,考古文化不同,但用琮、壁进行祭祀当是一脉相承的。
装饰品为数最多,有420多件、大部分为佩带玉饰,少部分为镶嵌玉饰,另有少数为观赏品。玉石人是研究当时人的发式、头饰、着装等的实物资料。各种动物形玉饰有神话传说的龙、凤,有兽头鸟身的怪鸟兽,而大量的是仿生的各种动物形象,以野兽、家畜和禽鸟类为多,如虎、熊、象、猴、鹿、马、牛、羊、兔、鹅、鹦鹉等,也有鱼、蛙和昆虫类。玉雕艺人善于抓住不同动物的生态特点和习性,雕琢的动物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如一件回首状的小鹿,表现出警觉的神情,而头部歪向一侧的螳螂则显得悠闲自在,生动传神。玉器之外还有绿松石、孔雀石、绿晶雕琢的艺术品和玛瑙珠等。3件象牙杯,有两件成对,造型美观,雕琢精致,堪称国之瑰宝。在此还应说一说墓内所出的6800多枚海贝,经鉴定为货贝,1件阿拉伯绶贝(也称阿文绶贝)、2件脉红螺。海贝产生于我国台湾、南海(广东沿海、海南岛、福建厦门东山以南),反映商王朝与我国东海、南海海域有直接间接的联系,是极重要的证据。
商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从玉器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时代某些文化的先进因素,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猪龙”,良渚文化的琮、璧等,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为祖国的文化增添了光彩。
玉凤:妇好墓穴玉凤通高13.6厘米,壁厚0.7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妇好对凤的极端重视。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像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释。《山海经》上说:“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足见凤在当时还是道德、仁义的象征,也许当年妇好佩此玉凤,除了表示高贵,还寓吉祥之意。
装饰品为数最多,有420多件、大部分为佩带玉饰,少部分为镶嵌玉饰,另有少数为观赏品。玉石人是研究当时人的发式、头饰、着装等的实物资料。各种动物形玉饰有神话传说的龙、凤,有兽头鸟身的怪鸟兽,而大量的是仿生的各种动物形象,以野兽、家畜和禽鸟类为多,如虎、熊、象、猴、鹿、马、牛、羊、兔、鹅、鹦鹉等,也有鱼、蛙和昆虫类。玉雕艺人善于抓住不同动物的生态特点和习性,雕琢的动物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如一件回首状的小鹿,表现出警觉的神情,而头部歪向一侧的螳螂则显得悠闲自在,生动传神。玉器之外还有绿松石、孔雀石、绿晶雕琢的艺术品和玛瑙珠等。
“司母辛”铭文的铜礼器当是子辈为妇好所作的祭器,其他不同铭文的铜礼器大多是酒器,大型酒器配10觚、10爵。大概是贵族或方国奉献给这位赫赫有名的王后的祭器,这些也是研究殷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象牙杯,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状似觚,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精细的饕餮、夔龙、鸟等图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镶嵌绿松石,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回”纹作为衬托。杯的一侧安以鸟、夔龙图案的鋬(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镶嵌绿松石。另一件象牙带流虎鋬杯,虽然没有镶嵌宝石,但是花纹雕刻的非常精细,手柄雕刻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老虎,杯身上的花纹非常有立体感,采用了半浮雕的雕刻手法,完全可以和我们的电脑绘画相媲美。杯高42cm,直径10.6~11.2cm,壁厚0.9cm,是现存历史上最高的象牙杯,造型美观,雕琢精致,堪称国之瑰宝。
武器有戈、钺、镞等,两件铸“妇好”铭文的大铜钺最令人瞩目,大的这一件重量是9公斤,另外这一件重8.5公斤,一件上边有两只老虎在捕捉人头,虎似小虎,形象生动,这叫虎吃人头纹,在商是兵权的象征,相似的图案曾见于“司母戊”大鼎的两耳上。似有震慑作用。另一件上边是一个龙头,两条龙的身子。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说明这个女将军当时集军权、王权一身。大铜钺是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铜方彝:始见于商代,器形为四方直壁,也有长方形的,下部有方圈足,上部有屋顶形盖,盖上有钮,器体有直腹、曲腹、腹旁带耳的。个别器物形似两彝联成一体,口呈长方形,称“偶方彝”。这件偶方彝的器盖似屋顶,两端有对称的短柱钮,长边各有7个方形盖和7个尖形盖,正好和器身的槽口吻合。器盖与器身装饰饕餮纹、夔纹、鸟纹、三角形纹等,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方彝的形制有所变化,浅缩颈,腹微鼓。有的器物上还铸有铭文。
孔斗:当时舀酒用勺子。
甑形器。它是一种气锅。锅的中间有一个气柱,把食物放在气柱的周围,水蒸气从气柱喷出来,能把周围的食物蒸熟了,就象我们吃的云南的气锅鸡一样。
司母辛铜觥,它是当时盛酒的用具。您看它的头部是马头,也有人说是牛头。前边的两条腿很明显是蹄类动物的腿,后边却是鸟的爪子。倒酒的地方叫做流,您看就在马的下巴。
关于妇好与武丁的历史小说,网上有一篇写的超级棒,推荐: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23469-1.shtml
——20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