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石曼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为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石曼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为

读碑如读史,桂海碑林里奇文众多,让人眼花缭乱.我水平有限,又没有办法一一去寻来它的来历,而错过那字字珠玑.

然得闲时面对这些千年留下来的石刻,看,读,问,解,有时候是蛮有趣的。

在壁完无完石的龙隐岩内,中间部位靠洞脚处,有一块大型石刻.石刻高111厘米、宽150厘米,字径为11厘米,字体自然雄逸,沉着端重,笔力遒劲,在众多的石刻中显得气度不凡,很是特别.

再看碑文内容:

"长城葆光,高平希文、师古,颍川天经,太原子融、子野,陈留商叟,天水元甫、子渊,荥阳天修,清河子思,昌黎稚圭,广平予京,河东伯垂,饯南阳道卿出守嘉兴,于钜鹿介之北轩。明道二年六月十七日曼卿书。"


北宋明道二年为(公元1033年),六月十七日,石延年(号葆光)、范仲淹(字希文)、韩琦(字稚圭)、宋祁(字子京)、赵宗道(字子渊)、郑戬(字天休)、王嗥(字子融)、张之白之嗣子(字子思)、赵良规(字伯垂)、王质(字子野)等十五名文人学士,聚集于河北钜鹿魏介(字介之)宅中北轩宴饮,为将要出守嘉兴的叶清臣(字道卿)饯行.

书法作者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字曼卿,号葆光,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北宋早期的一位才华过人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石曼卿好酒善诗,曾被寓为“酒仙,酒狂,诗豪”.石曼卿逢喝必醉,他发明的那些令人惊艳的酒戏,却已成为酒史上的浪漫绝唱.而他的绝世文章和书法,往往是在醉后所作的.碑林的这篇流传千古的《石延年饯叶道卿题名》就是其在酒至酣畅时挥笔而做的.他的书法受到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等文豪大家的推崇和赞叹.欧阳修曾赞誉石曼卿“诗辞清绝”,人品“磊落奇才,知名当世,气貌雄伟,饮酒过人”。书法被范仲淹称赞为“体兼颜柳”:“曼卿工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往往落人间,藏之比明珠。”就连后来的大文豪苏东坡也由衷叹道:“曼卿大字,越大越奇!”南宋词人、诗论家刘克庄称其诗:“清拔有气骨。”

看了石曼卿很多的诗词,慷慨豪迈或风格飘洒,最喜欢他的一个对子。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当时很多文人都对不上好对子。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谓其为奇才。。。




石曼卿没有来过桂林,而且他的书法真迹非常稀少,为什么在桂林的碑林里会有的石刻呢?这副石刻后面跟着有数百字的跋文,因为年代已久,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从石刻原处根本无法看清那些文字,翻开桂林石刻,记录的是“。。。。。。石崖子能俾是书托以不朽则惟子之惠余曼卿词墨妙一世片语只字流落人间者率宝藏过珠壁此题笔法劲古又所列皆名辈尤士大夫所愿见与世为公#余心也因报曰诺遂刻于龙隐洞之石室时庆元改元正月吉日新安朱希颜书”,前段的百余字没有了。

这段记事写于北宋明道二年为公元1033年,刻于南宋庆元改元为公元1195年,为什么这篇手记在一百六十二年之后,于庆元改元由广西经略使朱希颜刻进了龙隐岩。那么,龙隐岩这件石曼卿书法,又是如何流传到朱希颜手中的?朱希颜在刻碑时写进了一段跋文,详细记载了得到这件墨宝的经过。可是刻碑后不久,岩壁上流下的石钟乳就把跋文的大部分给覆盖了,这也就是书里记载的这段,后人因此对这件书法的来龙去脉困惑了数百年。

一日偶得《石延年饯叶道卿题名》,非常开心,展开拓纸,墨香扑鼻,篇幅很大一张,石曼卿力透纸背的雄浑字迹非常清晰的显现出来.

这拓片可以看见很清楚的看见跋文全文内容,那是在1978年,桂林市文管会在清理“文革”中各山岩被水泥覆盖的石刻时,才把这段跋文清理出来。


跋文大意如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朱希颜到广西任漕运兼摄帅事。在他还未到任前,他的朋友赵思代替他在桂林主事。第二年二月,朱希颜赴桂上任。这一年的十月,赵思有书信来说:“石曼卿这件题名,其中广平子京者,即景文宋公(即宋祁),天水子渊,即我高祖(即赵宗道)。这件墨迹本来是绢本,素来收藏于宋公家中。从前宋公的孙子要把它送给我,我非常珍爱它却又不能接受,于是请善书者用纸把它摹写下来,又把绢本还给了宋公。如今回吴地访宋氏,了解到绢本已不复存在了。因为想到绢的寿命要长于纸,而宋氏的绢本尚不能保存,那么,我的这件纸本又怎能长久保存而又能安然无恙呢?先贤们的这些奇事,倘若被湮没掉,岂不可惜?桂林府多石崖环绕,如果能把这件墨迹刻石使之不朽,惟有您能为我们做这件好事。我认为石曼卿的诗词翰墨称秒一世,他的片语只字,只要流落到民间,人们都将之视为比珠璧更宝贵的东西来收藏。这件题名笔法劲古,而且所列的都是当时名流,更是士大夫所喜欢的,把这件珍品公诸于世,与世人一道欣赏,则是我的一点心意。”






从这段跋文中,了解到了石曼卿这件题名流传到桂林的经过,赵思,字再可,常熟人,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权知静江府。就在赵思调任离桂四年后,朱希颜将他这件珍贵的收藏品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刻石于龙隐岩,实现了他的夙愿。朱希颜在当年曾流连于桂林多处名胜古迹,也热衷于题刻,在桂林他留下的石刻有10余处之多,最珍贵的绝世之作当数《石延年饯叶道卿题名》,《龙图梅公瘴说》,《高州石屏记》,石曼卿的书法传世极少,因此,今天我们再能看见这绝版书法,当归功和感谢赵思和朱希颜这两位有识之士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8072.html

更多阅读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

年年中秋,今有中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风景里的月亮,清寒的孤影,负载更多的是思念、愁苦和怨恨。“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月如无恨月常圆谁写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被传为千古绝对。天若有情,天亦会老,故此人们总期望美好的爱情能够地老天荒。可是,又有谁知道地老天荒究竟有多久远?月若无恨,月就会终是圆满。若月无恨,婵娟千里为何还有月阕之时?三丈红尘,皆是过客匆匆,人

声明:《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石曼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为》为网友小黑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