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河灯
王天祥
吉林河灯,是江城吉林的松花江上一道特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风景。它传承、发扬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灯火文明。
据查,河灯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印度,佛教徒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中国的河灯的习俗亦越千年。据《山西省地志》载,黄河边的河曲县每年于夏秋两季都在“西口”的摞坝处搭台唱戏,上演先人的英雄故事。戏罢遂放河灯,以为黄河上走船丧生的船工们超度亡灵。
吉林市放河灯缘起于清顺治年间吉林水师营创立后。由于水师营的发展壮大,船厂、船营及码头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与商贸人员越来越众,造船所需木材与生活物资也越来越多。于是,松花江上游的木材便由人工结扎成木排,在放排人的操纵下顺江漂流而下。由于江流湍急,险滩太多,常有木排触礁撞崖而碎,因而每天都有放排人命丧江涛。放排人多是关内漂泊关东的流民,每当在船厂赶上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的夜晚,他们便按照关内的习俗,扎几盏河灯,点燃蜡烛,放在松花江中任其顺流飘荡,一为悼念死者,二为在江中丧命的同伴灵魂照明,让其上岸转世。水师营与船厂的工匠也多来自关内,军士常因战事牺牲,工匠由于整日在江中打捞木材,抬运归楞,也时有落水死亡者。于是伙伴及家人每到七月十五日,都会按照关内的习俗扎几盏河灯,燃放在松花江中,以超度死者亡魂。届时,江中河灯盏盏,遥对天上闪闪银河,倒也平添一道风景。于是在船营的商家、百姓、官吏中那些信奉佛教的,重视祭祀和超度的也都自愿地参与到这一扎放河灯的活动中,由此,吉林河灯规模便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甚至成为吉林将军府的一项祭奠活动。松花江畔从温德河口到天主教堂一带,每到七月十五夜幕降临时,吉林城内百姓扶老携幼、官吏、将士、扈从也结伴来到江边燃放河灯,一时江中灯火点点,随着波浪起起伏伏,闪闪烁烁,简直成了人间天河。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关东特有的吉林松花江放河灯风俗。
随着船营的壮大和吉林城的崛起,北山陆续盖起数座寺庙道观,由此在关内盛行的佛家“解倒悬,救痛苦”的盂兰盆会也在吉林越办规模越大。吉林城的官僚富绅开始投资北山庙宇僧道举办盂兰盆法事活动,不少居民也到寺庙道观献盆献供,焚香烧纸,祈祷超度先逝者亡灵。每当夜晚,寺庙道观山门之外便会悬挂起纸花、彩灯、纸衣等物,然后施放焰火,到松花江中燃放荷花灯。《吉林通志》载:“江中以船二载荷花灯,燃灯顺流,如万朵金莲浮于水面。船僧贝经,铙釟,鼓吹并作,士民竟视,接踵摩肩”。清末供职吉林兵备处的浙人沈兆惿,在《吉林记事诗》一书中以《中元节》为题,记颂河灯盛况:“中元灯异上元形,会启孟兰灿若星。万朵荷花照秋水,可同佛火烛幽冥。”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市仍保留了燃放河灯这一习俗,每遇国庆节等重大活动才燃放河灯,但剔除了迷信色彩,只表示喜庆和欢乐。1987年3月为庆祝全国第六届冬运会在吉林召开而燃放河灯1.7万盏,装饰了5条喷射五颜六色火花的彩船,并配合燃放了绚丽多彩焰火。如此盛大的灯会,吸引无数观众,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人、江、灯,编织出一条欢乐的河。
吉林市现在的河灯制作的佼佼者是年已五十多岁的侯俊英,她制作的“龙头凤尾灯”、“莲花灯”、“佳节月圆灯”都被誉为河灯之首。侯俊英是满族人,祖籍辽宁海城,祖父侯庆山是清朝的灯官,负责每年一次的朝廷祭祀所用灯火。后来家族搬迁到吉林市。侯俊英扎纸灯、做河灯的手艺是小时候和祖母学的,得侯家嫡传,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河灯手艺传到侯俊英这辈,侯家已成为河灯世家了。
吉林市河灯节所用江上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喜庆性的工艺品。彩灯由灯烛演化而来。《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说明周朝就有了烛灯。战国时制灯工艺蓬勃发展,屈原《楚辞》中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铜灯制作进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这是很豪华的彩灯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历史空前的地位,因而元宵节放灯活动也盛况空前,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其后,各地花灯尤为盛行。元宵节因为是上元节(即人节),人们要祈求太平、欢贺幸福,所以各地民间张灯结彩,大力营造喜庆气氛。夜晚,人们都要出门赏月、燃彩灯放焰火……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
吉林市尚有一种特殊彩灯——冰灯,是从冰城、冰雕演化出来的。《三辅黄图》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长安城外曾用冰造楼台。三国时,曹操为抵御马超的进攻,亦曾于潼关在寒夜浇筑起冰城。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遂城和霸城两次汲水浇城冻冰,抵御契丹的攻击。《开元天宝遗事》载,唐明皇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曾用坚冰雕镂出凤凰、瑞兽等美丽造型,系以彩带,放在精致的雕花盘中。这是当时我国最早的冰雕。明朝唐顺之专写了《元夕咏冰灯》,这是我国最早描写冰灯的诗歌。然而有人认为,冰灯的起源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时,居于寒地的农夫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夜晚喂马或捕鱼时,或可能用桶冻水成冰到一定厚度,然后加热脱出冰框,将油灯或蜡烛放入中间以防风灭。后来,或有穷人在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买不起灯笼又不甘寂寞,也别出心裁地做冰灯摆放门前。故此冰灯又有穷棒子灯之说。渐渐地,生产、生活用的冰灯才变成了元宵灯展中的一种观赏品。清《黑龙江外纪》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乾隆、嘉庆年间,四川诗人张问陶曾写《冰灯》诗:“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南京金德荣在被谪戍新疆巴里坤时,在古风《巴里坤冰灯歌》中咏叹:“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国朝金陵诗证》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载,吉林冰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可见冰灯技艺已随着水师营的壮大传入了江城,并成为元宵节的特殊装饰品。
新中国的吉林市常常在元宵节夜晚满城霓虹点亮,满街尽挂红灯,公园、江畔冰灯闪烁,犹如水晶世界,江中河灯璀璨,彩灯、冰灯、河灯交相辉映,构成了吉林市的独特文化风景。
经查,史上能够河灯、彩灯、冰灯一齐燃放的地方,唯有江城吉林。
吉林的河灯文化节是吉林市委市府打造的一张旅游名片。2007年七夕情人节,政府在江畔分3个地点燃放河灯1.5万盏,其中数千盏河灯在两岸烟火的映衬下从四条游船上顺流而下。2011年,中国.吉林市首届松花江彩灯文化节开幕式之夜,江上66组彩灯同时点亮,并燃放了5万盏河灯,加上音乐喷泉的精彩表演,江岸、桥梁、楼厦霓虹闪烁,松花江面呈现出一派绚丽奇幻的美丽景象。“北山揽胜”彩灯成功申报“世界上最高大的单体彩灯”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年中国.吉林市第二届松花江河灯文化节之夜,从临江门游园至江湾大桥江段长约6000米、宽约500米、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水域中,136盏巨型河灯组成了近50个主题灯组,最长的河灯超过200米,最高的25米。所有巨型河灯分为“历史文化篇、地域风情篇、现代城市篇和互动参与篇”4个部分,每个河灯都包含一个故事。是夜,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总部认证官吴晓红女士公布:此次吉林市10分钟内成功施放河灯数量为10121盏,创造了同时施放河灯数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据报,该夜吉林市共施放流动河灯15万盏。此两届盛会之江上大型彩灯,皆为四川自贡市的彩灯制作公司所精心制作。
20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