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怎样一雪腐刑的奇耻大辱
——《历史的烛照》05
李恒昌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无以数计的文人骚客,在灿若星辰的作家诗人中,最为敬佩的只有两个。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两个人中应该有屈原,或者李白、杜甫,抑或郭沫若。然而,我却说,他们尽管也堪称伟大,但都不在我最敬佩者之列。
屈原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但面对家国危机的时候,他只能自唱哀歌,并最终选择了自杀。他虽然有足够决绝的人生态度,但缺乏足够决绝的战斗精神。
李白和杜甫也是伟大的,他们的诗歌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李先生曾一度非常渴望到朝中做官,而杜甫面对社会的黑暗也只是哀叹民生之艰难。
郭沫若面对漆黑如铁的社会,曾经发出那个时代反叛的最强音,可惜后来他变得竟然是那样驯服和温顺。
他们都不是我最佩服的。
是的,我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司马迁。
佩服鲁迅,不用多说;佩服司马迁,却有必要专门说一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一生是重于泰山的一生。
在他的人生旅程,有两件事情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遭遇汉武帝赐予的腐刑,一个是写出了不朽的《史记》。
遭遇腐刑是悲催的,写出《史记》是伟大的。它们之间,看似乎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却有内在的前因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他遭遇了腐刑,才有了伟大的《史记》成功。
司马迁本人曾在《报任安书》中做过这样的描述: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按照这一逻辑推论,司马迁写《史记》的最大动力也许就在这里。
司马迁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旅游和学习的人,早年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诗文,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他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当上了郎中,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司马迁先后多次和当朝最高领导人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很是荣幸,也很是风光。35岁那年,他根据汉武帝的命令,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了解到那里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公元前108年,他的父亲司马谈去世,皇帝任命他接替太史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标志着他正是成为汉武帝的“内阁大臣”。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工作,动手创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司马迁干得非常辛苦。无数个月明星稀之夜,只有黄卷青灯相伴,但他干得非常投入,非常痴迷。
论说,他这样干下去,并最终完成自己的夙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然而,那样的话,那也许不叫“人生”,也最终成就不了他的伟大人格。
公元前99年,一个天大的麻烦降临到了司马迁的身上。不,准确地说,这个麻烦是他自己找的。因为,一切都源于他干了一件于己无关,纯属打抱不平,但他本人又认为非干不可的事儿!
那年,大将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听后大怒,要处罚李陵的家人。
面对汉武帝的意气用事,朝中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吱”一声。因为,谁都知道,为李陵和他的家人讲情,如果皇帝翻脸,后果将是怎样严重。
这时候,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他就是司马迁,一个只负责记录历史的人。
他不卑不亢地说,皇上,李陵此前杀敌无数,曾立下赫赫战功,此刻敌众我寡,被俘当属无奈,所谓投降未必是真。
然而,就这两句话,彻底惹怒了汉武帝。他将自己的遮天大手一挥:
多管闲事的人,押入大牢,腐刑!
这对司马迁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众所周知,腐刑意味着什么,那是怎样一种痛苦,怎样一种折磨,又是怎样一种耻辱?
后来,司马迁曾说过:
祸莫憯于欲利,
悲莫痛于伤心,
行莫丑于辱先,
而诟莫大于宫刑。
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其混蛋,极其荒谬,极其不公正,也极其残忍的判罚!
但是,司马迁并没有退缩改口,也没有请求宽恕,事后更没有丝毫的后悔。
他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默默地承受着这本不该承受的这一切。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只因为他是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是一个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忠于事实和真相的人。
后人读《史记》,总是赞叹司马迁治史的严谨。从李陵事件可以看出,他严谨的岂止是治史,对待现实他比对待历史更加严谨。
可以想见,司马迁遭受腐刑时的痛苦,也可以想见他牢狱生活的艰难。然而,他都默默地忍受过来。
出狱之后,司马迁面临着新的人生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途:
其一是,既然皇帝如此混蛋,朝廷如此昏暗,自己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就应该与朝廷誓不两立,走上彻底坚决的反叛道路,誓与汉武帝战斗到底,大不了弄个鱼死网破,即便功败垂成,也换取一个敢于抗争者的名声。
其二是,自此彻底看破红尘,什么历史,什么现实,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与己无关,从此不再过问世间任何事情,得过且过,苟且一生。
其三是,虽然遭遇不公,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继续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大业。
司马迁选择的是后者。
他没有选择简单地反抗,也没有选择消极堕落,而是选择了最靠谱的路途!
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此前所有史学家都没有完成的大业。
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华夏大地上铸造一座比汉武大帝还要高的高山!
就这样,司马迁出狱后,忘记曾有的疼痛,忘记曾经的耻辱,潜心去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他用另一种方式,发起一场雪耻之战。
他在以实际行动告诉汉武帝,你可以伤害我的身体,但不能够改变我的意志!你可以中断我繁衍子孙的能力,但不能终止我的伟大事业。
最终,他成功了。
一部56万字的煌煌巨著横空出世!
这是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的一座高山!
毫无疑问,司马迁写的是历史,但里面包含着悲愤,更包含着理性,里面蕴含着他的所有智慧,所有努力,所有辛劳。
随着《史记》的诞生,司马迁所遭受的牢狱之苦,腐刑之耻,胯下之辱,全部荡然无存。
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彰显了他无与伦比的高贵人格,体现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自豪和荣光。
和永世不朽的《史记》相比,腐刑的耻辱又算得了什么?那点疼痛又算得了什么?
汉武大帝是伟大的,但当他站在司马迁和他的《史记》面前的时候,顿时显得是那么矮小。
司马迁正是凭借一部《史记》,从另一个角度完成了对汉武大帝的超越,也从另一个层面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他。
历史上,比较英明的皇帝很多,但能写出《史记》的史学家却只有一个!
如果遭遇腐刑之后,司马迁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世上决然不会有《史记》这样的旷世杰作,华夏子孙将不知道该怎样研究自己的历史,后人也将无从知道司马迁究竟是谁人?历史上遭遇腐刑的人多了,有谁像他一样能留下一代英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兵临莫斯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红场发表演讲,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奋勇抗敌,坚决击退德国人的入侵。
他说,“俄罗斯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俄罗斯是普希金的国家,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国家!”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高扬起伟大文学家和诗人的大旗呼唤民族灵魂的觉醒和燃烧。
在我们国家,当民族危机到来之际,却很难找出如此伟大的作家文人作为代表性人物来激发民族的斗志。很多作家诗人,尽管作品非常优秀,但拿他们来唤起国人的战斗精神,则显得有些滑稽。如果一定要找出这样的人物的话,个人认为非司马迁和鲁迅莫属。
这不仅因为他们的作品伟大而优秀,更在于他们拥有伟大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此刻我敢宣布,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个民族是司马迁《史记》笔下的伟大民族,是鲁迅先生始终充满信心的伟大民族!
2012年8月27日
亲,影响中国100名博客评选,欢迎为5031号李恒昌投票。投票地址:http://t.cn/zW5vCiI。每次可连续投10票,请不要吝啬哦。编辑短信xf5031到10661098,可连续投30次,每条短信收费1元。谢谢。
新古典历史小说《我是武松,谁是潘金莲》,精彩不容错过:http://read.10086.cn/www/bookDetail?bid=36457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