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
新华路是长宁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延安西路。长2434米,宽16.7米到31米,为沟通虹桥路、延安西路与淮海中路的重要通道。新华路原名安和寺路,修筑于1925年,属于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为察哈尔路。1947年以附近的法华镇改名为法华路。1965年改名新华路。
新华路73弄、84弄红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中国农民银行投资征地建设的新式里弄。以安置从大后方重庆、昆明等地大批迁回上海人员,其中也有中国农民银行的许多职员,其中现新华路73弄,就是农民银行的集体宿舍,因为房屋用红砖清水筑砌,周围居民称为红房子,当时中国农民银行进步职工为迎接上海解放,提议改名红庄,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整个红庄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0多平方米。在新华路以南称“南红庄”,有房屋5排共37幢,其中四层楼房4排30幢,三层楼房1排7幢,就是今番禺路561、571、591弄。新华路以北称“北红庄”,房屋1排四层楼房3幢。
我在参加上海高校足球代表队时,有个华纺的队友就住在红庄,他是足球名宿贾幼良的侄子。当时几乎每天要经过红庄,所以印象就比较深刻。
153号原朱逢博酒家。
朱逢博1937年4月生于山东济南。1956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业,1960年她完成四年专业课学习时调至上海歌剧院,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先后师从施鸿鄂、吴少伟、鞠秀芳等。她是我国60年代歌坛上出现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声音甜美、高亢清亮,感情真挚,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并出访朝鲜、日本、苏丹、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苏丹观众称赞朱逢博的演唱是“阿拉伯夜鹰”的再现,加拿大演出局总经理克里普顿也曾评价她“可以和世界上的最好的女高音媲美”。她1960年至1965年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等多部歌剧。1965年至1974年在上海舞蹈学校,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伴唱,1974年至1976年调北京中国艺术团任独唱演员,1976年至1978年任上海芭蕾舞团独唱、伴唱工作,1979年至1985年任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及艺术指导.1985年任上海轻音乐团团长、名誉团长。
朱逢博在主持上海轻音乐团工作3年之后,辞去了团长之职。这位叱咤轻音乐舞台29年的歌坛明星两手空空,租到了楼层,借来了贷款,改行出任位于上海新华路番禺路口的朱逢博酒家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租鸡下蛋”,办起了轻音乐团第三产业。朱逢博酒家在当时的上海也算是一家高档的酒家,一楼是临街的酒吧、西餐厅,二楼是中餐厅,小洋楼的三楼,就是朱用心经营的卡拉OK演歌厅,因为老洋房的三楼都是尖顶加三层,是当中高,四周低的格局,现在想来,这个演歌厅也就60多平米,7、8个圆桌,每天爆满。点歌是写纸条交给服务员,然后每桌轮着唱一首,四个人以上的可以连续唱2首。去的人往往都是穿着好看,冲着朱逢博老师去的,那时罗中旭、孙美娜、李维明、刘峥嵘等一批当时的红歌星都会每天悉数登场为客人演唱,据说李谷一来上海还去那里卡拉了一下。新华路的这栋小洋楼着实风靡了好一阵子。
160号上海影城。
上海影城是1991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沪上首家五星级影院,并开创了中国多厅影院之先河。作为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上海影城是集电影放映、会议、餐饮、娱乐、书屋、广告、展览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企业。上海影城拥有14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影城之一,下设9个部门,员工200余人。上海影城共有9个风格迥异的电影放映厅。建成至今,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先后来影城。众多的国内外明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影城的电影节、首映式、见面会是展现他们风采的大舞台。上海影城因举办过许多国家的电影展而名扬海外,历届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使它蜚声五洲。
现在上海影城所在地,在上世纪30年代,就是英国人开设的“哥伦比亚骑术学校”。老上海都知道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就是从这个骑术学校开始的——番愚路过去叫“哥伦比亚路”,这个生活圈由此得名。
179号德式别墅建筑,建于1925年。这是一幢具有德国民居风格的别墅建筑,假三层砖木结构,机制红平瓦双坡屋面,有棚屋形老虎窗,南立面山墙有半露明黑色木构架,是受德国民居风格的影响,二层阳台栏杆为红砖砌筑,成镂空十字图案,现改为宝瓶栏杆。底层为客厅和楼梯间,其西侧为一排辅助用房,东侧为厨房、卫厕等,北面有两间大餐厅和客厅、书房,内均设有壁炉。二层有卧室五间,设三座楼梯上下。三层有一间大活动室。三楼由山墙窗和屋顶老虎窗通风采光。在梧桐掩映下这幢德式建筑充满异国乡村别墅情调,过路人都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驻足凝望。
185弄是邬达克设计的哥伦比亚圈的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之一,1927年由上海普益地产公司开发建设,1930年建成。1号原为外侨住宅,解放后外侨回国后成为单位用房,现为御封会。2号—7号现为安徽省驻沪办事处招待所,对外挂牌为5号。原先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来沪都住这里,我有安徽省计经委老同事来沪到这里相聚过。
200号为1948年建造的中西合璧住宅,中国传统形式的大屋顶建筑。由上海统一纱厂老板的妻子杨慧珍主持发起募集的资金。该建筑绿色琉璃瓦重檐屋面,四只戗角跷起,共装有八只风铃。这家老人信教,不但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式样,连其窗户彩色玻璃都制有神像。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还建造这样传统形式的建筑,实为罕见。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官僚住宅,解放后,新华路200号曾借给空军四五五医院使用,后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汉语大辞典编辑部所用。
211弄,329弄新华别墅。这是一条闻名遐迩的“外国弄堂”,里面坐落着几十幢不同风格的欧式花园住宅,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式等。走进弄堂,恍入欧洲乡村。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安静地站在那里,内敛而低调,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美丽与苍凉。这条弄堂的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匈牙利建筑家邬达克,他把211弄和329弄连起来,形成一个马蹄形。
211弄1号,是座独立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建于1940年前后。该幢房屋原是上海哥伦比亚唱片厂英籍经理的私人别墅,上海解放后英籍经理回国,由王姓代理人代管。上海乐团成立租借了这幢房子,由民族乐队使用。1954年后上海乐团分给乐团干部居住。1960年鉴于英国当局没收了我国在英国的财产,故英国的在华财产亦被没收,此房屋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房产部门接收管理。
211弄2号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旧居。李佳白(1857—1927年)近代美国在华传教士,尚贤堂及其报刊创办人。生于纽约。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1882年奉美国长老会之命赴华,在山东烟台、济南等地传教。1892年回国。二年后辞去长老会工作再次来华,筹办尚贤堂。周旋于北京上层人物之中,与恭亲王奕、李鸿章、翁同龢等人时有往来。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李佳白曾充当英国侵略军翻译。1902年尚贤堂从北京迁到上海,1910年出版《尚贤堂纪事》(月刊)。辛亥革命后,曾支持袁世凯。五卅运动时,他出面组织中外睦友会,主张中国“不可与外人为敌”,反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7年卒于上海。
231号原荣漱仁(结婚陪嫁)旧居。荣漱仁(1914--1987年)江苏无锡人,荣毅仁的姐姐。早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民国22年起历任上海纱布号、织造厂、工业原料号经理、董事。上海解放时,荣漱仁是私营面粉厂经理、副厂长。建国后,率先参加公私合营。抗美援朝时,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上海分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她还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等职。1987年12月13日在参加沪港经济协会理事会时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3岁。与棉纺业享有盛名的企业家杨味云之子杨通谊结婚。杨通谊曾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工科学学士及工业管理科学硕士学士。
294弄5号陈止善旧居。陈止善,1927年北伐时任蒋介石的军事顾问。陈止善堂,建于1933年,是一座假三层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的建筑。房屋以主人的名字命名,陈“解甲归田”后建造此楼。现为军体委。
315号盛重颐旧居。这栋建于1930年的英式乔治王风格洋房,原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五子盛重颐的宅邸。这栋带花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盛家老宅,目前住着八户人家显得宽绰有余。
盛老五重颐为盛宣怀侧室刘夫人所生。他继承了父亲注重实业的家风,专心事业,与官场瓜葛较少。盛重颐有钱,也喜欢讲排场。抗战期间,盛重颐没有去重庆而留在上海做生意。抗战胜利后,盛重颐学着做股票,结果因为不懂行,元气大伤。受股票生意的牵连,房地产生意也江河日下。盛重颐晚年,已经贫病交迫,连药费都付不出了。
街景浮雕。
329弄弄堂口。
329弄17号上海商棉纺业巨子薛福生旧居。薛福生无锡人,解放前到上海创业时购买此房,一家都居住在此。文革时候,薛家一家搬出去,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搬回来住。但也只还了其中的五间,有两间迄今尚被他人占用。
329弄32号乙原瑞典总领事官邸。1925年由普益地产公司建造。北入口门廊饰塔司干式柱,两侧二层有多边形城堡塔楼造型,属英国民居形式,局部带罗马城堡式。1936年—1947年期间为瑞典驻沪总领事官邸。解放前此建筑曾转卖给盛宣怀的五子盛重颐,由盛重颐之子盛泮澄全家居住,后于1948年离沪去香港,至今盛家尚有后裔居住在该住宅内。
329弄36号原西班牙公使旧居。这幢叫“蛋糕”的房子,是沪上少有乃至全国独一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整座建筑新颖奇特,装修豪华。这里曾是西班牙公使官邸,后为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著名民主人士周均时购得。周先生因主张和平而被投入监狱,于1949年殉难于重庆“白公馆”,如今这幢建筑属于旅居海外的周均时的女儿。
336号原汉奸曾仲鸣、陈纳德陈香梅、董竹君旧居。现为上海轻音乐团。
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1939年3月21日凌晨,在河内汪精卫寓所中,被前来刺杀汪精卫的军统特务误刺不治身亡,死时43岁。
克莱尔·李·陈纳德,或通常直接称呼为陈纳德,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
陈香梅,北京出生,早期为中央通讯社记者,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的指挥官陈纳德的太太。她在二战后一直都在美国政坛活跃着。
董竹君,江苏海门人,出生在上海,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女老板。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483号原造纸大王金润痒、以及军统戴笠与胡蝶旧居。
金润痒,浙江宁波人。上海神州法律学院肄业。曾在上海自设润丰恒商行。后任华通烟草公司烟台分公司经理、上海德泰洋行买办、光耀桅灯厂华人经理。1927年后任民丰、华丰造纸厂协理,上海市商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市抗战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兼供应委员会副主任、民丰造纸厂董事长、大同企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华实业银行常务董事。抗战胜利后,任民丰、华丰造纸厂总经理,上海市造纸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全国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建国后,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路483号建于1946年,原业主张明为,后成为“造纸大王”金润痒私人住宅。解放后曾为长宁区结核病防治所使用。改革开放后曾一度作为肯德基上海总部。
胡蝶(1907—1989.4.23)上海滩电影皇后。原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1924年回上海,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战功》的拍摄。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一度经商,并曾主演《明月几时圆》等影片。后被戴笠软禁,戴笠死后才得以脱身。1967年定居加拿大。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谢世。享年81岁。
戴笠(1896--1946.3.17)浙江江山人。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3月17日,因飞机失事身亡,1946年6月11日,被追任为陆军中将。胡蝶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了这个特务头子的情妇。
现在483号是上海浩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尚善堂艺术展示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协会副主席许江为公司题名。
593弄梅泉别墅。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后来到1933年房地产商吴其达投资建造。里面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以前,这条弄堂里藏着一个小水池,有2米见方。这在现在的上海弄堂几乎是绝迹了的,而这水池边,种满了梅花。所以才得名“梅”与“泉”。
593弄10号梅泉别墅建造人吴其达旧居。
593弄20号国府海军将领张君然旧居。
张君然(1917-2003),原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光复,1946年9月起三下南海,四进西沙,1946年11月6日张君然随姚汝钰率永兴舰、中建舰两舰从虎门起航。24日抵达永兴岛,29日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同时竖立“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正面刻“卫我南疆”,背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至今仍然屹立,是收复南海诸岛的民族英雄之一。1950年张君然在香港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退休后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政协委员。1986年11月24日张君然重返永兴岛参与收复西沙、南沙40周年纪念大会。2003年张在上海去世。
介绍新华路即法华路时,必须要说一说法华镇路,旧上海有"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滩"的说法,法华镇路地区有千年历史。
法华镇路525号是始建于公元970年“法华寺”的原址。现在是长宁区司法局新华路司法所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
这是法华古寺当年大雄宝殿立柱基座的缘石。
现在的法华镇路街景。
旁边535号是交大分部,我们65年入学时这里叫基础部,一年级新生全部在这里上课住宿。现在是培养MBA的安泰学院。
连接法华镇路和新华路的香花桥路,古时候是正对法华寺门前法华浜上的一座桥。
闭上眼睛,穿越一下时空吧:一片荒地中有一座小庙,庙前有一条小浜,我站在香花桥上……。
德润的天空2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