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综述】】】】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它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一、止血机理: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况下既能在血管内不断流通,也能在损伤的局部发生凝固止血。当病理情况下,上述平衡被破坏,或发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体内凝血)。止血过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重要因素。如外伤出血,则见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破裂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及“凝血因子”,而组织液及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固子也受到激活而参与血凝过程,于是血块形成,出血停止。另外,当纤维蛋白形成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经激活因子(组织激酶、尿激酶)作用而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纤维蛋白分解,将血管内的血块溶解,以恢复局部血流畅通。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
二、止血药配伍:
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
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
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
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
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
三、止血中药机理:
止血中药具有加速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中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机理。
凉血止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证;
温经止血药用于阳(气)虚不摄之出血证;
收敛止血药用于虚证出血和日久不止之出血病证。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
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
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
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
止血而不留瘀。
四、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1、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
的药物进行治疗。
2、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本兼治之
3、凉血止血药一般忌用于虚寒之症,温经止血药忌用于热盛之症,收敛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日久不止而无邪
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4、大量出血每有气随血脱、亡阳、亡阴之症,首应考虑大补元气、急救回阳以及挽回气阳,以免贻误病机。
5、止血药用量与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叶),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于汤剂者(蒲黄),有
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较大者(仙鹤草),当各随药性用之。
【【【【一、凉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1、大蓟】
甘,凉,入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1)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症,常与小蓟、生地、蒲黄、藕节等药
配伍应用。
(2)又可用于疮痈肿毒,无论内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肿的功效。
【2、小蓟】
甘、凉,入心、肝经。
功能: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主治:(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因本品尚有利尿之功,故擅治尿血,常
与蒲黄、木通、滑石等南用。
(2)用于热毒疮痈。可单用内服,也可取鲜品捣烂外敷。
【3、地榆】
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 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主治:(1)可用于诸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证。治便血、痔血,常与
槐花合用;治血热崩漏,可与生地、黄芩、炒蒲黄、小蓟等配伍;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2)是治疗烧、烫伤的要药,常用生地榆研细粉末麻油调敷。
(3)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症,单用本品煎浓汁,纱布浸湿外敷。
**** 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4、槐花】
苦,微寒,入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主治: 槐花主要用于出血属于血热的病症。本品善治下部出血,多用于便血、痣血等症,常配合地榆等药同
用。如仙鹤草、白茅根、侧柏叶等配伍,还可用至咯血、衄血等症。
【5、侧柏叶】
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
功能; 凉血止血,止咳祛痰,乌须发。
主治:(1)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各部位出血证。可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伍生地、生艾叶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或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侧柏叶末与红枣浓煎代茶或制成片剂。
(3)用于血热之头发早白,常与制首乌、生地、女贞子等合用。
【6、白茅根】
甘、寒,入肺、胃、膀胱经。
功能: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1)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尤以尿血为佳,单用力弱,常配伍生地、侧柏叶、小蓟、蒲黄
等同用。
(2)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治肾炎水肿,常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治膀
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常与车前草、木通、瞿麦等配伍;治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金钱草、
栀子等配伍使用。
(3)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7、地锦草】
辛,平,
功效: 止血,止泻,清热解毒。
主治:(1)本品有止血的功效,对于上列出血病症,可配合仙鹤草、侧柏叶、铁苋菜、槐花等同用。
(2)本品又有止泻的作用,临床上用治痢疾、腹泻,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药同用。
(3)本品又能清热解毒,对于蛇咬伤,皮肤疮毒等症,既可煎汤内服,又可用鲜草捣烂外敷患处。
【8、马齿苋】
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酸,性寒,归大肠、肝经。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1)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便血、子宫出血。
(2)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
(3)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
(4)现代多用于治疗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门炎、痔疮出血等。
【9、荠菜花】
甘、淡,凉,入肝、胃经。
功效: 止血,降压,清热利湿。
主治:(1)本品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对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呕血、便血及妇女崩漏等症,常配合侧柏叶、旱
莲草等同用。
(2)荠菜花有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可单味应用;也可与佛耳草、槐花等配合应用
(3)品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用于肾炎、乳糜尿等具有湿热症状者,可配联机草、玉米须、车前草、大
蓟等同用;如用治痢疾,可与马齿苋、地锦草等同用。
【10、山茶花】
微辛、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 清热止血。
主治:(1)山茶花功能清热止血,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等症,可配合山栀、侧柏叶等同用。
(2)可用于水火烫伤。
【11、铁苋菜】
微苦、涩,平,
功效: 止血,止泻,清热解毒。
主治:(1)铁苋菜功能止血,对于各种出血症候,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侧柏叶、茜草炭、旱莲草、仙鹤草同
用。对外伤出血,既可研细末外敷;亦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2)本品止泻功效较好,对于腹泻或痢疾等症,都可配伍马齿苋、地锦草、车前草、辣蓼等药同用;如
腹痛较甚,可配合木香同用。
(3)铁苋菜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稻田皮炎,可配合小蓟草、旱莲草等,研细末,外扑患处;或用新鲜
者洗净,打烂、外敷。
【12、万年青根】
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 凉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解毒。
主治:(1)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治血热所致的呕血、咯血,可单用万年青根五钱,煎服;也可以与仙鹤
草等配伍应用。用治崩漏,可与鸡冠花等配合同用。
(2)万年青根既可强心,又可利尿,对心脏病水肿,用之甚为合适,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黄耆、玉
竹、丹参、茯苓等同用。
【【【【二、化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1、茜草】
苦、寒,入心、肝、肺经。
功能: 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尤以血热崩漏最为常用,常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血滞经闭,单用力薄,常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等,常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
【2、蒲黄】
性味苦、酸、微寒, 入肝、心经。
功能: 收涩止血,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
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
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 注意:
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3、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归入肝、胃经。
功能: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1)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
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三七有缩短动物的凝血时间及缩短凝血酶元时间作用。
(2)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时,能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
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
(3)护肝作用:能促进肝糖元的积累。
(4)抗生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注意:
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三、收敛止血药】】】】
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
【1、紫珠】
苦,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1)紫珠草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能治疗咯血、呕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及子宫出血等出血症候。尤
以治肺胃出血证,疗效更佳,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仙鹤草、旱莲草等同用。此外,研末外掺,或取
鲜叶捣烂外敷,还可治外伤性出血。
(2)治疗疮痈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紫珠草适量煎汤外洗,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2、白芨】
性味:苦、苦、涩、微寒,归入肺、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治肺
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
用,即乌芨散。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
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
**** 注意:
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3、棕榈炭】
苦、涩,平,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 收涩止血。
主治: 本品涩可收敛,固有收涩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用至咯血、衄血、便血等症,常与侧柏叶、血余炭、仙
鹤草等同用。
【4、血余炭】
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 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主治:(1)临床上用治各种出血症候,常与陈棕炭、侧柏叶、藕节等配合应用。
(2)血余炭又有补阴利尿作用,配滑石等,可治小便不通。
【5、仙鹤草】
苦、涩、平,归入肺、肝、脾经。
功能: 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主治:(1)本吕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叶、地榆等凉血止血
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仙鹤草浸膏及仙鹤草素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收缩周围血管,缩短出凝血时间,还能增加
血小板数量。
(2)驱虫作用:仙鹤草根及冬芽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仙鹤草茎叶可抑制阴道滴虫。
(3)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灶心土】
辛,温,入脾、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温中止呕。
主治:(1)灶心土性温而止血,故对出血症属于虚寒症为宜。临床多用于呕血、便血等病症,常配合地黄、阿
胶、附子等药同用。
(2)灶心土降逆止呕作用较佳,药性微温有温中功能,所以用于脾胃虚寒的呕吐为多;对妊娠呕吐也有
很好的疗效。脾胃虚寒的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药配伍应用;对妊娠呕吐可配合藿香、竹茹、生姜
等药同用。
【7、藕节】
涩,平,入肝、肺、胃经。
功效: 收涩止血
主治: 藕节既能收涩,又能化瘀,故能止血而不留瘀,可用治各种出血的症候,对呕血、咯血等症,尤为适
宜,常配合白芨、茜草炭等同用。
【8、墓头回】
苦、微酸涩,微寒,入肝经。
功效: 收涩止血。
主治:(1)墓头回为收敛止血的药物,且有泄热的作用,适用于妇女崩漏、带下属于血虚有热的病症。治崩
漏,可配合当归、生地、赤芍等同用;
(2)治白带,常配合金樱子、苦参等同用。如症属虚寒或有瘀滞者,应予慎用。
【9、百草霜】
本品为燃烧柴草的铁锅底下所结成的烟煤,或是烟囱中的黑灰。
辛,温,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 止血,止泻。
主治:(1)百草霜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内服可用治咯血、呕血、衄血,常与藕节、侧柏叶、茅根等药配伍应
用;又可外用止血,用于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2)本品又能收敛止泻,在临床上用于食积泄痢,常与山渣、六曲、木香等同用;治挟热下痢脓血者,
可以配黄连研末同服。
【【【【四、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1、炮姜】
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1)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治血痢不
止;
(2)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
(3)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榈同用。
(4)本品性温,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若治寒凝脘腹痛,常配高良
姜,如二姜丸;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如生化汤。
【2、艾叶】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止痛。
主治:(1)艾叶温经止血,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对妇女崩漏尤为临床常用,可配当归、阿胶等药应
用。对于血热妄行的的咯血、衄血,也可用鲜艾叶配合凉血止血的鲜生地、侧柏叶、鲜荷叶等药同
用。(即四生丸)
(2)艾叶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对虚寒性的月经不调、腹痛等症,有散寒
止痛的作用,可配合吴茱萸、当归、香附等药同用。艾叶所治的病症,以下焦虚寒为主,如寒冷腹
痛,经寒不调,都是取它散寒的功效。
【3、蚕豆花】
甘、微辛,平。
功效: 止血,止带,降血压。
主治:(1)本品有止血作用,用于咯血、呕血,可配藕节同用;用治鼻衄,可配血余炭、白茅花等同用;用于
热病发斑,可配丹皮同用。
(2)本品还可治疗赤白带下、高血压,有止带、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