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
疾病名称(英文) subacutethyroiditis
拚音 YAJIXINGJIAZHUANGXIANYAN
别名 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中医:瘿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系由病毒或病毒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症,表现为腺体肿大、疼痛。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在甲状腺炎中比较多见。因不同于病程较短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也不同于病程漫长的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故称之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为2-3个月,可长达半年或更长,后多数自动缓解,无后遗症,但有复发倾向。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产生变态反应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及流感病毒等。发病前1~3周常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而且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滴度与病期相一致),但甲状腺组织切片中尚未找到病毒的包涵体或重复培养出病毒,因此不能完全确定本病由病毒引起。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遗传素质等共同作用所致。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大多在2O-60岁,女性较多。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中医学对本病的病机强调了情志因素。肝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协调气血运行,情志不畅,气血不和,肝气抑郁,气滞血瘀,致脾胃升降失常,脾失健运,气虚血少,水湿凝聚。主要病理是由气、痰、瘀壅结所致。
病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多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性,边界不十分清楚,局部多无红肿热现象。甲状腺切面可见透明的胶质,其中有散在的灰色病灶。甲状腺滤泡结构明显破坏、退变,病变中伴有多量慢性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和巨细胞浸润,有多核巨细胞和肉芽肿形成。残留的滤泡小,胶质少,部分滤泡上皮增生成团,部分滤泡破裂,胶质外溢,并引起间质内异物巨细胞反应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后期,炎症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较明显。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肝胆蕴热: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咽干,性急易怒,口渴口苦,颜面潮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本型多见于青年女性,湿热之邪侵犯肝胆,湿郁化热,湿热交蒸蕴结肝胆,气机郁滞,加之外邪入侵,故发热恶寒,口渴咽干,面红脉数;胆邪气滞,痰浊上扰,胆气疏泄失常,胆气不宁,故性急易怒,口苦头痛,苔黄,脉弦。
(2)气滞化火:
证候:发热或不发热,颈部肿块坚硬,疼痛或灼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脘痞满,痰多粘稠,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或数。
证候分析:气滞则郁而化火,故发热,头晕目眩;气滞化火,煎熬津液而为痰,或气滞而致津液运行受阻,凝而为痰,致颈部出现肿块,疼痛或灼热,胸脘痞满,苔黄,脉弦。
(3)阴虚内热:
证候:咽干口燥,口渴喜饮,潮红盗汗,颈部肿块或大或小,质软,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色淡。舌瘦小,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气滞郁而化火,火热之邪耗伤精液,则阴虚内热,故咽干口燥,口渴多饮,潮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气郁使津液凝而为痰,痰随气逆,痰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冲任失调,故经少色淡。
(4)气滞血瘀:
证候:情绪不畅,口干不渴,月经不调,痛经或行经有瘀块,颈部肿块坚硬,固定不移伴刺痛,以夜间为甚。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涩。
证候分析: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故月经不调,痛经或行经有瘀块,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涩;肝气郁结经久不愈,气病及血,血瘀痰凝,使颈部肿块坚硬,固定性疼痛。
西医诊断标准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1.起病前可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2.不同程度发热、乏力、周身酸痛。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质地硬而不规则,可呈结节状,有自觉痛及压痛,常放射至耳根、枕部、颈侧、咽部、下颌等。甲状腺肿大可由一侧延及对侧。
3.初起可有心动过速、怕热、出汗、性情急躁等甲亢临床表现。血沉增快。
4.甲状腺131碘摄取率明显降低,初期血清T3、T4甲状腺球蛋白(Tg)值升高,后期逐渐恢复正常。个别患者可发展为甲减。
5.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使症状、体征迅速缓解。
附:诊断标准:
1.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发热,甲状腺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有疼痛和(或)触痛。病程一般2~3个月,有自动缓解和复发倾向。
2.血清T3、T4升高,131 I吸收率显著降低的特征性分离现象,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3.甲状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具有确诊意义。
4.单侧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显像检查示双侧不显像或稀疏者,应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发热,短期内甲状腺肿大伴单个或多个结节,疼痛明显,触之坚硬且显著压痛,临床上可初步拟诊为本病。2.早期血清T3、T4 水平升高与TSH降低,及131 I吸收率显著降低的分离现象为本病的特点,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甲状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有诊断意义。4.治疗性试验用强的松10mg,每日3~4次,治疗7~10天后,症状及甲状腺体征有显著好转,结节缩小,甚至基本消失者,多属本病。
发病 起病多急骤,病初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可伴发一过性甲亢。
病史
症状
体征起病,先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病例由于大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液,故有短暂性精神紧张、心悸、多汗、怕热、消瘦、心动过速等甲亢表现。甲状腺炎的局部表现常在全身症状出现以后逐渐明显。在颈前部出现疼痛,可向下颌、耳、牙床及枕骨部放射,咳嗽、吞咽、转动颈部时疼痛加剧,甲状腺呈硬性弥漫性肿大或结节性肿大,病变可累及一侧或两侧。有明显压痛,但仍保持正常甲状腺形态,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不固定,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局部淋巴结不肿大。较轻的病例可不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局部仅有甲状腺内冷结节,经切片才发现典型组织病理变化。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演进趋向于自发地或经过治疗后缓解消失,但可在缓解后复发,如此反覆多次后痊愈。导致永久性甲减者少见。
病程长短不一,整个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迁延至1~2年,一般为2~3个月。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1、放射性核素显像:甲状腺多显示为冷(或凉)结节,或温结节,如单侧甲状腺肿大而显像示双侧不显像或稀疏者,尤应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2、超声波检查(B超):甲状腺病变区呈不均匀回声,其强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或显示实质性占位病变。
实验室诊断 甲状腺功能检查: 1.131 I吸收率显著降低,一般低于10%,主要由于甲状腺释出大量激素抑制垂体分泌TSH所致,而非甲状腺腺泡受到破坏之故,此种现象为本病特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2.血清T3、T4早期T3、T4 水平升高,与131 I吸收率降低呈特征性分离现象。 3.血清TSH早期TSH水平降低,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当病变广泛而严重破坏甲状腺滤泡时,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病毒而耗竭,在病变未修复前TSH增高,TRH试验反应活跃。4.血清抗体 抗甲状腺抗体(TGA)及微粒体抗体(MCA)正常,可与桥本甲状腺炎鉴别。
血液 病程早期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增快。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甲状腺穿刺活组织检查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甲状腺炎,常见肉芽肿病变,对诊断具有意义。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表现为发热、甲状腺疼痛等症状,可与甲状腺癌、腺瘤鉴别;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一般血清TGA和MCA滴度明显升高,131I吸收率则正常;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的病程长,病变超越甲状腺,浸润包膜及附近组织器官。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肿大完全消退;血清T3、T4、Tg及甲状腺131碘摄取率正常;血沉正常。
2.好转: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好转,但仍需药物维持治疗,停药后可复发。血清TT3、TT4、TSH水平基本正常。血沉下降或恢复正常。
附:治愈标准:1.甲状腺大小和形态恢复正常。2.甲状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3.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4.停药一年以上未见复发。
预后大多数病例经治疗后可完全治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治愈或自行缓解后有复发倾向;少数病例长期处于甲减状态或变为永久性甲减。
并发症
西医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最有效,疗效迅速,适用于症状较重患者,甲状腺质地较硬的往往在用药后几日症状消失,一周后甲状腺肿或结节显著缩小甚至消失,一般用泼尼松每日20-40mg,2-4周后逐渐减量,血沉下降至正常可作为停药指标。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的抑制炎症反应。疗程一般为1-2个月,太短容易复发,类固醇治疗并不能改变或缩短病程,复发可再用泼尼松治疗。疼痛剧烈时宜给止痛剂,甲状腺部位放置冰袋并卧床休息。对轻型患者可用消炎止痛剂如阿司匹林每日1.5-3g或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日25-50mg即可。也有试用甲状腺激素治疗,一般采用干甲状腺片每日12O-180mg或T3每日25-50μg,1-2周可使症状缓解,病程缩短,奏效原因为甲状腺组织遭受破坏后内源性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者能加剧甲状腺的炎症过程,而甲状腺素制剂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过度分泌。但如果患者在急性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则不宜用干甲状腺片。亚急性甲状腺炎不应作手术切除,深度X线放射治疗易导致甲减,硫脲类药物也不宜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碘剂都无效。
中医治疗 (1)肝胆蕴热: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柴胡、龙胆草、山栀子、川楝子疏肝解郁,泻肝胆实火;生地、黄芩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木通、泽泻除湿利尿;当归、元胡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2)气滞化火:
治法: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导痰汤合藻药散加减。方中半夏、陈皮、竹茹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理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枳实、胆南星行痰散结,熄风定惊;黄药子解毒消肿,化痰散结。
(3)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软坚散结。
方药:清骨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解表和里;青蒿、胡黄连、知母、地骨皮滋阴降火,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贝母、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必甲、牡蛎软坚散结,安神敛汗。
(4)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方中半夏、贝母、连翘化痰软坚,消应散结;陈皮、青皮行气化痰;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调经。
中药 (1)六神丸: 10粒,一日3次,用于甲状腺肿痛明显者。
(2)雷公藤多甙片: 60mg,每日3次。用于亚甲炎,疗程2~3个月。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质激素治疗亚甲炎,不能改变病变过程,故中医辨证施治可作为本病的首选疗法;重症病例可采用中西药合用,以期提高疗效。
护理
康复
预防本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密切有关,故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对预防本病亦有很大价值。
历史考证明代《医学入门·脑颈门·瘿瘤》指出“原因忧恚所致”。《太平圣惠方·瘿气咽喉肿塞》曰“夫瘿气呖喉肿塞者,由人忧恚之气在于胸膈,不能消散,博于肺脾故也”。《外科正宗·瘿病论》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是由气、痰、瘀壅结所致,“夫人生瘿病之症,……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郁怒易伤及肝,过度思虑易伤脾,气血-脏腑-情志三者在本病的发病中有密切关系。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www.med126.com/tcm/2009/20090113023720_77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