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山茶
台灣高山茶指的是以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製的烏龍茶為主,所以「高山茶」並非專指某地生產的茶葉,而僅是與「平地茶」相對的一個概念名詞。台灣高山分布極廣,生產高山茶的地區亦多,不過仍以海拔1,000~1,400公尺的茶區為主。其中以阿里山茶、杉林溪茶、梨山茶、玉山茶為代表。都是全台海拔最高的茶區,當然茶價也是不同凡響的高貴。
為何高山出好茶,上帝賦予台灣種植高山茶的自然環境,可謂「得天獨厚」。在全島約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台灣的高山茶園,多是從舊有的林班地、竹林地開墾而來,地力豐沛,含有大量有機質,適合茶樹發育。如果又是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的區域,更是種茶植茶的最佳地點。
高山出產的茶葉天生便擁有下列兩項優勢:
一、是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
二、是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
雖說產於高山的茶菁佔有上述優勢,但是高山製茶仍有其困難之處,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種茶與製茶之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須現地現做,而午後經常性的起霧環境,時常影響後製茶葉的成功率。所以頂級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臉色。
整體而言,無論是「阿里山珠露茶」,還是「梨山茶」,其實皆可歸類為高山茶的一種,象徵高山出好茶,確確實實是有口皆碑的事實。而高山茶之所以迷人,正是其沖泡後,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滿佈心中,這也正是平地茶難以抗衡高山茶的主因。
高山上涼冷,早晚雲霧繚繞,平均日照短,故所產茶葉所含兒茶素等苦澀成分降低。且茶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故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香氣淡郁,耐沖泡。因為較注重「原味」的要求,茶葉發酵程度較輕,帶動「重萎凋,輕發酵」的風潮。無農藥的台灣高山茶,健康、甘醇、香氣渾厚,其特色:輕發酵(發酵程度:15~25%),焙火講求喉韻,有中、高之分。外型彎曲緊結呈半球型狀,茶品花香清雅芬芳,近似天然果香,茶湯味厚甘醇,回韻悠揚持久,湯色澄黃明亮。
台灣高山茶是世界級的農業技術及製作流程,現今的高山茶精製流程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如果發酵程度一樣,海拔不同,確實可以由口感上略知一二,準備鑑定杯兩組,同等重量同等水溫同等時間試泡,海拔越高舌面的軟水程度就越軟,香氣也就越細緻的冷凝花香,海拔越低,舌面的軟水程度就越澀,香氣也就越粗香。
台灣高山茶,翠綠鮮活,清香淳厚,甘甜滑潤,帶有活性,香氣清雅,喉韻渾厚,品質特優,乃茶之至尊,人間極品。所以台灣發酵製茶技術,屬於清香型高山茶,是大陸茶無法模仿的,乃世界唯一獨具的特色茶。
綠茶 / 黑茶 / 青茶(烏龍茶) / 紅茶 / 白茶 / 黃茶 | |||||||||||||||
發酵程度:未發酵 | |||||||||||||||
| |||||||||||||||
| |||||||||||||||
…綠茶可沖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
註:明前及極品龍井和碧螺春浸泡時不需蓋上碗蓋。 |
發酵程度:重發酵 | |||||||||
| |||||||||
| |||||||||
…黑茶可沖泡四至五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發酵程度:半發酵 | |||||||||||||||||||||
| |||||||||||||||||||||
| |||||||||||||||||||||
…青茶可沖泡七至十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發酵程度:全發酵 | ||||||||||||
| ||||||||||||
| ||||||||||||
…紅茶可沖泡二至三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發酵程度:輕發酵 | ||||||||||||
| ||||||||||||
| ||||||||||||
…白茶可沖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發酵程度:輕發酵 | ||||||||||||
| ||||||||||||
| ||||||||||||
…黃茶可沖泡三次,每次浸泡時間遞增二十秒 |
|
4a.多元酚類(Polyphenols)--(Flavanols)或稱Catechins兒茶素類 | |||||||||||||
乾物量中% | 15-30 | ||||||||||||
可溶分中% | 40-50 | ||||||||||||
與品質之關係 | 俗稱茶單寧(Teatannins)占多元酚類之80%,具有苦澀味及收歙性,且大部份溶於茶湯中,故影響茶湯之水色滋味甚鉅. | ||||||||||||
在製茶過程之變化 | 在茶葉醱酵過程中.作為氧化酵素(polyphenoloxidase)之基質,進行氧化縮合等反應,生成TheflavinsBisflavanols及hearubigins等,產生烏龍茶,紅茶等之特殊水色及滋味. | ||||||||||||
備註 |
|
產茶季節
製茶廠坐落於阿里山最著名的石棹茶區,所生產的茶葉屬於半發酵的高山茶,茶葉的品種主要為烏龍與金萱,一年採收的次數以海拔區分約為四次~五次,其中春茶於國曆四月份,第二季於國曆六月份,夏茶於國曆七月份,秋茶於國曆九月份,冬茶於國曆十月份採收,有時氣候條件許可,會在國曆十一月份至一月中採收所謂的冬片茶。
製作方式
販售的茶葉,以純手工摘採兩葉一心的茶菁,經過約十多小時的發酵過程,再經過十多小時的成型過程,總共需要兩天一夜的製作過程,中間不可間斷,幾乎都是手工製作,成型再乾燥之後稱為所謂的毛茶,此時茶葉為顆粒狀,且含水量低,易於保存與攜帶。
精製烘焙
毛茶之後,茶葉在送到消費者手中之前,仍然得經過烘焙的修飾,烘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其作用除了讓茶葉的含水量更低更不易走味之外,經由烘焙還可調整茶葉的香氣與口感,由此製造出適合不同喜好顧客的茶。
火候選擇
烘焙程度,一般分為不烘焙,輕烘焙,重烘焙三個程度,不烘焙指的就是毛茶,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青茶,輕烘焙保留茶葉的原味,屬於清香或甜香,重烘焙則是碳香,茶水的顏色一般以愈重的火候顏色愈深。
茶葉品種
烏龍茶--溫醇口感回甘
烏龍茶--此處烏龍指的是品種,高山烏龍茶與最早聞名的凍頂烏龍不同處在於其發酵程度較輕,烘焙的火候也比較輕,因此高山烏龍茶湯常呈現金黃色或蜜綠色,令人賞心悅目。烏龍最為樂道的,就是其性質溫和,喝多比較不會有腸胃不適等症狀發生,因此受到許多愛喝茶的朋友喜愛。烏龍一般葉片較細長,製成之後常有枝梗露出,飲用時回甘的效果大於金萱茶,同時由於烏龍茶樹較嬌貴,容易受菌害侵襲,因此在照顧上比較不易,產量亦較低,所以烏龍一般比金萱茶貴的原因。
泡茶方式
製茶方式
室外萎凋 在陽光下、或是溫度稍高、通風良好的地方讓茶葉快速的消散一些水份~如果太陽太大,容易曬傷茶葉,或是曬的太乾所以會有活動遮蔭網的架設戶外萎凋場,茶菁下面會舖著一層帆布,避免接觸到地面,以及方便收進去進行下一道工序 室內萎凋 室內萎凋,幫助茶葉中的水份散失,並促進發酵。作法就是將茶葉薄薄一層,批在竹制的大竹盤上。整個製程下來大約要四~六次。茶要時常動它,才會保持活性不然一片葉子摘下來,置放不動,幾個小時後就睡死了。而茶葉摘下來十幾個小時,葉身還很柔軟的很有活性的原因,就在這裡。 浪菁手工浪菁,促進茶葉中的水份散失,並促進發酵。整個製程下來大約要三~四次最後一次的攪拌時間要拉長,要攪拌多久呢~~到香出現時,差只多要10-30分鐘吧再來讓它「靜置發酵」大約要100~180分鐘不等。一個竹盤上大約20斤的茶菁。 茶要時常動它,才會保持活性,不然一片葉子摘下來,置放不動,幾個小時後就死了。而茶葉摘下來十幾個小時,葉身還很柔軟的很有活性哦。 現代式浪(茶)菁機機器化的浪菁機,一次的量約80~120斤茶菁。可定時,可定速,來摸擬人工的翻動作。主要是讓葉與葉之間相互磨擦,破壞葉面保護膜,以利發酵如果轉速大快,磨擦太過又會傷到茶葉。 有人說,第一泡倒掉的原因是茶葉上會有「灰塵」不乾淨不會的,因為在這裡就乾乾淨淨了。 螺絲釘做好後、也需要經過這個過程,利用相互磨擦來去掉鐵屑的所以還有什麼雜質「灰塵」能留住呢~~ 靜置發酵浪菁之後,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靜置發酵」茶葉量會比室內萎凋多、會厚一點時間大約1~5個小時不定,看天候、溫度、濕度而定。完成時什麼味道,以後成品時泡茶就有什麼味道。 一般來說春冬茶天氣較冷時,時間需要較長,偶而冷鋒來還需要加溫加濕以利於茶葉的發酵工序早期的手工炒(茶)菁 手工炒菁,以前的都需燒柴火,用竹片做成炒刀這個溫度很高很高,大約二佰多度,不然茶菁是炒不熟的(殺菁不完全)。一次的量大約五~八斤左右。大約要15分鐘左右才會殺菁完全,中止發酵。炒不熟的茶,通常水色比較紅一些,而且茶泡起的茶湯有的混濁感。 現代用的機械炒菁機炒茶師父正在用鼻子聞的、用手感覺及用眼睛看 這是機器化的炒鍋,跟糖炒栗子的炒鍋差不多,只是溫度更高大約在300~400度左右。一次的量約25-35斤的茶菁。判定殺菁是否完全,可用眼、鼻、朵、手等來判別。大都是混合用,先抓一些鍋中的茶,感覺乾濕度,再聞一下味道,再看一下程度。不行的話再放回去。一直到殺菁完全為止。早期的揉茶(將茶汁用力踩出來附著在茶葉的表面、以利沖泡)殺菁完全後,需用力踩、蹂、踏,等的讓茶汁附在表面上。殺菁完之後的溫度是很高的,普通人會在上面跳舞,因為很燙........ 現代用的半月型揉茶機炒菁完接著就是揉茶、茶會跑到裡面做一個擠壓的動作跟用腳踩是一樣的功能、就是將茶汁擠出附著在茶葉上面、以利沖泡這個過程、太過跟不及都是不好的、太過則碎片過多、不及則清清如水、泡不出茶味來~~~改的比較乾則味道較清、但碎片會較多~~不過沒關系、在團揉時這些碎片就會分離出來了揉過後、就有點條索的形狀了 早期的乙種乾燥機早期使用的乙種乾燥機、因為是使用瓦斯熱風式,半人工方式來乾燥茶從最上面一層放下去、再然一層一層的用人拉推拉推、讓茶一層一層的往下掉就完成了一直到最下面的承裝盒裡產量少及品質不均還有碎片也是往下掉的摻雜在一齊、是這個機械的三大缺點。 現在用的甲種乾燥機甲種乾燥機這是一種初步的乾燥機。鋸齒狀的會轉動,來將炒過的茶菁,平均散置,於金屬履帶上再一層一層的拖過去,換層時,茶菁也會換面,裡面有熱風,可快速用來乾燥。 早期的手工團揉手工揉茶,以前的布球都很小,大約只有三~四斤左右,而現在動則十來斤不一樣。這個就是儘量將布絞緊,以利「茶葉」成型。北部「文山茶」的這個過程就比較少見。 機器團揉機器化之後,茶價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省工。到底是是要多緊呢....越緊越好,最少是用手用力按壓是沒有痕跡的緊。我們泡茶時偶而會泡到白色的細絲,就是從這裡來的,因為太緊了,造成布的破裂.......包緊之後就是一個球型,如果製程流程安排不良就會看到茶球從這裡丟滾到那邊到去,再繼續下一個流程。 團揉球做起來後,就放到整形機中利用上下盤上突出的鐵條及旋轉的力量可以讓團揉球中茶粒慢慢的成形目前茶葉的顆粒,越來越漂亮,這個機器功不可沒就是上層一直壓下來,下層負責轉,而兩盤之間有突出物,就可以讓茶越來越緊結。這是之前手工無法做到的。 早期的手工解塊因為團揉(或稱包布揉)茶並非完全乾燥,加上茶汁的粘性如果久不鬆一鬆則會粘成一個大茶球...此茶的茶還有一些熱度也需要讓它散熱~~不然容易變紅,或悶出雜味來。(比較嚴重的有紅茶味、熟味) 手工解堆,將茶巾二角用腳趾頭夾住二邊,另二角塞在屁股底下。這樣四角就固定了再用雙手將茶鬆開來,避免結塊 團揉的過程,主要就是把茶揉成半球型此時茶的含水量還很高它的特性就是遇熱會漲大,冷卻會縮小而什麼時候該熱、什麼時候該冷、這個就是技術所在 所以解塊又分二種、一種是加熱的順便解塊、一種是散熱型的解塊上圖是散熱型的,而加熱型的就是利用炒茶鍋 每次的加熱、或是散熱的解塊後、就是再一次的包布揉囉~~一直的重覆、一直的重覆、直到形狀滿意為止 到最後、就是列隊、等最後的乾燥差不多成形的茶球~ 再來就再經甲種乾燥機之後就是半成品了。 再來就是送「電腦撿枝廠」處理茶枝黃片及茶末了。電腦檢枝後,再次的回到工廠進行再次的乾燥。此時就是毛茶或稱半成品半成品,需要再次的加強乾燥或焙火精制才是成品。 許多工廠會直接賣毛茶給消費者,這種毛茶容易變質不耐存放也傷胃建議盡量購買精制過的成品 到這邊差不多就可以完工了飲茶有何營養與副作用茶的營養成分多達300多種,像茶鹼、可可鹼、粗纖維、膠質、葉綠素,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P、維生素C,以及少量多種氨基酸、大量的鉀、鎂、鈣、磷和各種微量元素,還含有具有蘆丁活性的「茶丹寧」都是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
喝茶可以降低血脂、膽固醇、高血壓,以及血管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茶中的茶多酚是一種強有力抗氧化物,能起到抗衰老的功效。而茶丹寧除了有解毒、止血、抗氧化作用外,還能起到抗癌效果。堅持長期飲茶,能有效抑制膀胱癌、腎癌、肝癌。
此外,茶葉中的胡蘿卜素,能提高血漿中的蘿卜素的濃度,降低老年白內障的發生率。而常用濃茶漱口還有防止口腔潰瘍的功用,所以對於那些經常抽煙並發生口腔黏膜破潰的人來說,不妨一試。
綠茶是茶中的極品,葉酸含量很高,可以預防貧血,茶中的氟元素則能有效地防止齲齒。而紅茶都是在乾燥的過程中發酵而成的,所以茶的顏色發黑,維生素C及丹寧的含量也大為減少,但卻有暖胃驅寒的功效。
但是喝茶不宜過量,否則會使人出現過度興奮、心跳加快、失眠、尿頻等不良反應。而且,由於尿鈣流失太多、胃黏膜被刺激過重,長期喝濃茶還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和胃潰瘍。
對於上班族來說,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睡前喝太多茶,會使腦筋過於清醒而無法入眠,影響休息。
保溫杯泡茶會不會有營養損失
很多人喜歡放一個保溫杯在辦公室,抽屜里隨時備著茶葉,一上班就開始用保溫杯泡茶喝,喝到下班茶都還是溫熱的。大家認為這樣泡茶既很有口感,茶水還可以長時間保溫。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茶葉富含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是一種天然的保健飲料,其中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單寧、茶色素等,又具有多種葯理作用。如果用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浸泡於高溫水中,就像溫火煎煮一樣,茶多酚、單寧等物質會大量浸出,使茶水顏色濃重、有苦澀味。同時,由於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溫,茶中的芳香油會很快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這樣不僅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減少了茶香,還會使有害物質增多。此外,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長時間高溫浸泡會使其損失過多,從而降低了茶的保健功能。
還有些人用搪瓷茶具泡茶,這也是不妥的。搪瓷茶具用久了容易產生磨損,使鐵皮露出,金屬成分會隨著茶而溶解,使茶水色澤發黃並失去原味。而且搪瓷茶具散熱、傳熱快,茶香也易散發。
如果想喝熱茶,可以用紫砂壺或陶瓷茶具沖泡,茶泡好了以後,再倒入保溫杯中。
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 | |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農糧字第0九二00二一一六五號令訂定 |
一、本生產規範依據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第十四點規定訂定之。 | |
二、生產環境條件 | |
(一) | 農地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所規定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
(二) | 農地應有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帶等措施,以避免有機栽培作物受到污染。 |
(三) | 灌溉水質及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應符合本規範訂定之標準(如附表)。如有特殊情形,得檢附相關資料,送請輔導小組審議調整之。 |
(四) | 農地應施行良好之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措施,確保水土資源之永續利用。 |
三、短期作物之田區取得有機驗證前,需有二年的轉型期,長期作物(如多年生之果樹、茶樹等)則需三年的轉型期。轉型期間應在驗證機構輔導下,依據本規範施行有機栽培。 | |
四、作物、品種及種子、種苗 | |
(一) | 選擇環境適應性佳及具有抗病蟲害特性的作物種類或品種,並儘量以生物及遺傳多樣化為原則,改進生產環境之生態多樣化。 |
(二) | 種子不允許以合成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之植物性萃取物或礦物性材料處理。 |
(三) | 種苗之育苗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 |
(四) | 不允許使用任何基因改造之種子及種苗。 |
(五) | 合格種子、種苗無法取得時,方可採用一般商業性種子、種苗。 |
(六) | 育苗場設施不允許以合成化學物質消毒。 |
五、雜草控制 | |
(一) | 以人工或機械中耕除草,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 |
(二) | 採行敷蓋、覆蓋、翻耕、輪作及其他物理或生物防治方式,適度控制雜草之發生。 |
(三) | 不允許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
六、土壤肥培管理 | |
(一) | 適時採取土樣分析,瞭解土壤理化性及肥力狀況,作為土壤肥培管理之依據。 |
(二) | 採取適當輪作、間作綠肥或適時休耕,以維護並增進地力。 |
(三) | 施用農家自產之有機質肥料、經充分醱酵腐熟之堆肥或其他有機質肥料,以改善土壤環境,並供應作物所需養分。有機質肥料重金屬含量應符合本規範訂定之「有機農業灌溉水質及土壤、有機質肥料之重金屬容許量標準」。 |
(四) | 不允許施用化學肥料(含微量要素)、含有化學肥料之微生物製劑及有機質複合肥料。 |
(五) | 礦物性肥料應以其天然成分之型態使用,不允許經化學處理以提高其可溶或有效性。 |
(六) | 不允許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
七、病蟲害管理 | |
(一) | 採輪作及其他耕作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種植忌避或共榮植物及天然資材防治等綜合防治法,以防病蟲害發生。 |
(二) | 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及對人體有害之植物性萃取物與礦物性材料。 |
(三) | 不允許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
八、收穫、調製、儲藏、加工、包裝及行銷 | |
(一) | 有機農產品收穫後處理不允許添加或使用合成化學物質,也不允許以輻射或燻蒸劑處理。 |
(二) | 確保有機農產品不會受到非有機農產品之混雜或污染,採收過程及其收穫後之調製、貯存、加工、包裝及行銷,均應與一般農產品分開處理。 |
九、技術及資材 | |
(一) | 雜草控制技術及資材: |
1.可用: | |
(1)水田與旱田輪作,不同作物輪作、間作等。 | |
(2)人工及機械除草。 | |
(3)敷蓋雜草或作物殘株。 | |
(4)農田中飼養家禽及家畜等。 | |
(5)利用植物相生相剋之原理。 | |
(6)含有雜草種子的材料製作堆肥,必需使其充分醱酵完熟,以殺死其中所含雜草種子,方可使用。 | |
(7)敷蓋聚乙烯、聚丙烯及其他聚碳酸酯基產品,使用後應從土壤清理出去,不允許在田地上焚燒。 | |
2.禁用: | |
(1)合成化學物質。 | |
(2)殘留農藥、輻射性物質、過量重金屬之作物殘渣及生物資材。 | |
(3)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或資材。 | |
(二) | 土壤肥力改良技術及資材: |
1.可用: | |
(1)各種綠肥作物。 | |
(2)作物殘株、雜草或落葉及其所製成之堆肥。 | |
(3)豆粕類或米糠。 | |
(4)木炭、竹炭、燻炭及草木灰。 | |
(5)菇類栽培後之堆肥。 | |
(6)製糖工廠之殘渣(甘蔗渣、糖蜜等)。 | |
(7)未經化學及輻射處理之腐熟木質材料(樹皮、鋸木屑、木片)。 | |
(8)海藻。 | |
(9)植物性液肥。 | |
(10)泥炭、泥炭苔。 | |
(11)禽畜糞堆肥。 | |
(12)骨粉、魚粉、蟹殼粉、蝦殼粉、貝殼粉、蛋殼及海鳥糞。 | |
(13)磷礦粉、苦土石灰及含有石灰之礦物粉碎而成之資材。 | |
(14)麥飯石粉、蛭石粉及真珠石粉。 | |
(15)符合本會有機質肥料類品目編號5-01(植物渣粕肥料)、品目編號5-02(副產植物質肥料)、品目編號5-03(魚廢物加工肥料)、品目編號5-04(動物廢渣肥料)、品目編號5-07(氮質海鳥糞肥料)、品目編號5-08(禽畜糞加工肥料)及品目編號5-09(禽畜糞堆肥)規格之產品。 | |
2.禁用: | |
(1)除上述外之化學肥料。 | |
(2)殘留過量農藥、重金屬、輻射性物質等之作物殘渣及生物資材。 | |
(3)未經分類之都市垃圾或廢棄物。 | |
(4)下水道污泥。 | |
(5)廢紙、紙漿。 | |
(6)未經淨化處理及充分腐熟之家畜排泄物。 | |
(7)人糞尿。 | |
(8)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及資材。 | |
(9)智利硝石。 | |
(三) | 病蟲害防治技術及資材: |
1.可用: | |
(1)輪作、間作或混作共榮作物。 | |
(2)忌避植物。 | |
(3)繁殖及利用昆蟲天敵。 | |
(4)利用捕食動物(家禽、青蛙及鳥)。 | |
(5)選用非基因改造生物之抗病蟲害品種。 | |
(6)捕殺、高溫處理,但不允許將整個田區殘株焚燒。 | |
(7)利用不含合成化學物質之紙袋、網袋、塑膠布及不織布袋等防護。 | |
(8)設置水溝、各種物理性陷阱。 | |
(9)果樹基部以麻袋、稻草包裹,防治天牛。 | |
(10)種子以水選(鹽水、溫水等)、高溫及低溫處理、浸泡醋或漂白水殺菌。 | |
(11)利用太陽能之消毒。 | |
(12)利用性費洛蒙、誘蛾燈、光及有色粘蟲紙。 | |
(13)大蒜、辣椒、蔥、韭菜、苦楝、香茅、薄荷、芥菜、萬壽菊、無患子等浸出液或天然抽出液。 | |
(14)海藻。 | |
(15)咖啡粕。 | |
(16)草木灰。 | |
(17)釀造醋、酒類、砂糖、麵粉、奶粉及植物油。 | |
(18)石灰、石灰硫黃合劑。 | |
(19)不含殺菌劑之肥皂。 | |
(20)矽藻土。 | |
(21)蛋殼。 | |
(22)非基因改造之蘇力菌、其他生物及病毒性製劑。 | |
(23)植物性中草藥浸出液。 | |
2.禁用: | |
(1)毒魚藤。 | |
(2)除上述以外之合成化學物質及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或資材。 | |
(3)外生毒素。 | |
(四) | 生長調節技術及資材: |
1.可用: | |
(1)整枝、剪定、嫁接、環狀剝皮及斷根等方法。 | |
(2)醋、砂糖及胺基酸。 | |
(3)水果催熟用之乙烯氣體或電石氣。 | |
2.禁用:除上述以外之所有生長調節劑。 | |
(五) | 調製儲藏技術及資材: |
1.可用: | |
(1)控制氣體如二氧化碳、氧氣、氮氣及乙烯。 | |
(2)溫度調節。 | |
2.禁用:抗生素及其他合成化學物質。 | |
(六) | 微生物資材: |
1.可用: | |
(1)非基因改造之根瘤菌、菌根菌、溶磷菌及其他有益微生物。 | |
(2)外國微生物製劑需經國內學術試驗研究機構試驗,證實有效且無害者始可使用。 | |
2.禁用:含有合成化學物質之資材。 | |
(七) | 其他技術及資材認為有必要增列者,經由驗證機構提案,送請輔導小組審議通過後公告。 |
重金屬項目 | 灌溉水質 | 土壤(mg/kg) | 有機質肥料(mg/kg) |
砷(As) | 1.0(mg/l) | 15 | 50 |
鎘(Cd) | 0.01(mg/l) | 0.39 | 5 |
鉻(Cr) | 0.1(mg/l) | 10 | 150 |
銅(Cu) | 0.2(mg/l) | 20 | 100 |
汞(Hg) | 0.005(mg/l) | 0.39 | 2 |
鎳(Ni) | 0.5(mg/l) | 10 | 25 |
鉛(Pb) | 0.1(mg/l) | 15 | 150 |
鋅(Zn) | 2.0(mg/l) | 25 | 800 |
酸鹼度 | 6.0~9.0(pH) | ||
電導度 | 750(μmho/c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