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泽-刀锋战士(下)
上篇、缘起
与那些行业领袖、业界精英相比,黄艳泽被列入“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的采访对象,虽然在成就和荣誉方面还有些欠缺,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战士,一个出色的创业者,一个能够生发励志作用的人物,这一点不容置疑。
选择黄艳泽作为拍摄对象,主要是由《赢在中国》引发的。观看央视国际的相关视频,灵变的思维、犀利的言辞、精彩的对答,使得主持人王利芬乐不可支,称其是“赢在中国”开办以来最牛的选手!而面对这个选手,三位嘉宾俞敏洪、熊晓鸽和史玉柱,也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笑得是一塌糊涂,为这档节目增添了不少观赏性,在相对严肃的经济栏目里面居然出现如此场面,恐怕也实属罕见吧!
——于是,便产生了采访黄艳泽的想法。不过,联系工作持续了很久。先是编导李超与他在大连的公司联系,答复是先传个采访函吧。函传过去,便石沉大海,不见了音讯,之后是漫长的等待……就在我们要放弃这一选题时,一个月前,见到了我原来在《人民子弟兵》栏目的老同事、后在《赢在中国》和《我们》栏目任导演的戴锋,又谈及此事。戴哥是个热心人,当场联系,并把黄艳泽的电话告诉了我。我这才了解到,像候鸟般南迁北徙的黄艳泽已在杭州新成立了一家叫“刀锋战士拓展训练”的俱乐部。
几天后,电话打给黄艳泽。他很热情,但采访一事想推一推,说近日忙,再者怕慢待了摄制组的兄弟们——多虑了。
一个礼拜后,编导李超和摄像春宁赶赴杭州。与其他一些老板安排接待不同,他俩到了杭州机场后,居然没有人去接。春宁的电话打给我,言谈间有些失落之感。我说,这是节目组自选的选题,希望尽量克服困难,把采访任务完成好。晚上,春宁又来电,说并非嫌安排不周,而是怕耽误时间,不过现在理解了。我问何故?他说,下午才清楚,黄艳泽在杭州的公司才刚刚起步,许多工作都靠他自己去忙。
看来,黄艳泽还是一个正在奋斗的路上爬行的创业者,我们应该理解。既然这样,不如就从现在开始拍起,或许对一个人创业过程的真实记录,更能吸引观众、更能给人一种直接的教益吧?
下篇、节目
李超的稿子写得很顺,给我改时已见其成熟。看来,我们的编导对于故事化的创作理念已经熟烂于心,并且运用自如了。通过近两年的灌输与实践,“故事”已经成为了他们节目创作的主导思想,只是个别选题在故事方面本身还有所欠缺。
前天晚上,栏目主编张冬烨给我电话,问本周“复转军人”安排的是哪个节目。我答,黄艳泽,就是《赢在中国》里最牛的、搞拓展训练的那位选手。领导听后,对这期节目的收视表现充满信心。因为近来的节目收视率有些“居低不上”,不但普遍赶不上去年同时期水平,而且个别节目低得离谱,其中一期还创下了0.03的新低,这是一个致命的伤痛,怎能不让栏目领导和同志们担忧呢?
随后,我郑重地给李超打去电话,督促他一定要把这期片子做好,要通过这个节目提升一下收视率。
之后,审看节目,我发现这期节目表述很流畅,人物生动、口述明晰,虽比不上在《赢在中国》演播现场的幽默,但其对军旅生活的情感、对创业打拼的感受、对人生历练的感悟却很独到;故事曲折、凸显低谷,尤其是幼年丧父,母亲又改嫁以及大学失学、军校梦阴差阳错地破灭等等,都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最最底层、最最草根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而这些正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所曾经经历和正在走着的生活道路。但愿它能像《老男孩》那样引起更多同龄人的情感共鸣。
有一点是编导的问题,即对真人CS对抗运动表现的不足。尽管节目中有一段解说:
真人CS是一种野战游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50年代,源自美国中西部牛仔的一种户外活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国防教育、企业拓展训练等方面,因这项运动新鲜刺激,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
但,能否找到有关的图像资料来加以展示?能否以纪实地手法,把这一运动的惊险、刺激、趣味等等记录下来加以表现?能否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CS运动的魅力?从镜头上可以看出摄像化了不少工夫,但这些画面都被用作了解说词的填充物,纪实性大失,吸引眼球的东西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