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诗,是破格的好诗 黄鹤楼崔颢ppt


崔颢《黄鹤楼》诗,是破格的好诗

在火车上为打发时间,翻看一本小书《唐诗一百首》,对面上铺一位中年人觉得好奇,问:“您看的什么书,那么小,还津津有味?”我递给他看,他“呀”地一声:“原来是唐诗呀!这可是古书,纸都发黄了!”于是竟不客气地翻看起来。过了许久才抱歉地说:“耽误您看了!”又说:“您认为唐诗中最好的诗是哪首?”我说:“这可不好说,《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多首,大多是精华。后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品读评论。不过有一首《黄鹤楼》,有人说是唐诗七律中最好的。”“我知道,作者名字叫崔颢,那‘颢’字一般人不认得,我认得。”他得意地说。接着翻到《黄鹤楼》那页,一句句地品读,直说“真好”,“有点忧伤”。我心想,他体会到诗的基本精神了。

关于崔颢的《黄鹤楼》诗,也有人跟我说过,的确是好诗,但不是标准的七言律诗。这虽是一位初学旧体诗的体会,却说明他懂得了律诗的基本规律。

崔颢其人,旧《唐书》里有传,可写的很少,连文学上的成就都未提及,但在《文苑传》里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到天宝年间仅做到司勋员外郎。他的出名,就是因为《黄鹤楼》这首诗。据说他在黄鹤楼写下这首诗后,李白也曾游历到此,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到金陵时才仿崔诗写出了《登金陵凤凰台》。从此崔颢名声大振,而他的诗留下来的,也就四十余首。到宋代,严羽在他的诗论《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由此他的名气更大。到清人孙洙(衡唐退士)编《唐诗三百首》时,把它列在七言律诗第一首,似乎巩固了其“第一”的地位。

这是一首吊古伤时之作,气势苍茫,感情纯厚,自成一体。

诗前四句写黄鹤楼有千年历史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从黄鹤楼的名称起笔。为什么叫黄鹤楼呢?《齐谐志》里说,古代有个叫王子安的仙人,曾乘黄鹤由此经过;《寰宇记》中说,蜀人费祎成仙也不止一次地驾鹤在此停留。楼因此得名。不管是子安还是费祎,都已经乘鹤而去了,这里留下的却是以他们乘骑命名的黄鹤楼。点题看去平平,实则不凡,把黄鹤楼罩上一层虚无缥缈的仙气的光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紧承首联,顺势长叹时光流逝。晴空一鹤的踪影没有了,万里长空中的白云却漂浮了上千年了呀!一般人登高都会有类似感慨,而崔颢写得却大气磅礴,响入云霄。

后四句则写对现实的感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颈联一转,实为喘了一口气,眼光从长空中转向大地,隔江遥望,晴朗的汉阳平原上,绿树棵棵行行;近看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稠密,一切都是生机勃勃啊!——由对历史的感喟,转向对现实的描写。川,平地。历历,清清楚楚。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一小岛。三国时名士祢衡,在这里被军阀黄祖所杀,葬于此。因祢衡在这里曾写《鹦鹉赋》而得名。见到鹦鹉洲自然想到祢衡,那样才高傲物的人不被重用而惨遭杀害,联系到自己的境遇,自然又增一番感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归结到乡愁。看到江上落日,应该是归家的时候了,可是家乡又在哪里呢?不被当朝所用,只身漂泊在外,面对烟波浩淼流逝的江水,思乡的愁绪不禁涌上心头。——开头,凭吊历史,一切空空,最后,想到前途,也是茫然无望。与开头呼应,“合”到一处。

从构思上看,起承转合,中规中矩,甚为得体。《唐宋诗举要》引清代学者方东树说,“此千古擅名之作”行文“一气转折……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全诗用词明白如话,行文如流水,没有斧痕,没有矫饰,而感情充沛,动人肺腑。它的写法自然而不泥古,形成一种独特风格。诗前四句中,三次出现“黄鹤”一词,并以黄鹤为中心,一句接一句递进排列,叙述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传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就是效仿这种风格而作。但清人金圣叹说,他们都是仿唐初诗人沈佺期的《龙池篇》。这可能是对的,但沈诗并没有崔诗流行(他写的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应制诗),李诗又在崔诗之后,所以世人多知崔颢是这种诗格的首创了。

又成一绝的是,这首被历代人称颂的好诗,并不是遵循七言律诗格律的模范,相反,却随意破格挥洒。他对写诗“格律”的藐视,说明了古人写诗并不以辞害意,而是以意为转移。从声律的角度要求,该诗前四句基本不入律。虽然第二句第五字的“黄”可算作对第一句第六字“鹤”的补救,但首句第四字“乘”,应该是仄声字却用了平声,而这个位置按规矩是不容变通的。尤其第三句,七字中有六个仄声字,第四句的第五字“空”,可以救其中的第五字“不”,但那三、四两个应平却仄,是无论如何也救不过来的!更何况“空悠悠”三字连三平,又犯了“三连同”的错误。从对仗要求看,如果宽松一点,似乎四联都是对仗,但严格看,只是后两联可称对仗。前两联从宽要求可算作对联,但也犯大忌。如首联,即使上、下句尾字“去”和“楼”词性不对可恕,而两句的五、六字“黄鹤”相同,即是对联中忌讳的“合掌”!颔联前半句是“对”,而后半句则不“对”,似花非花。《历代诗话》作者吴旦生认为,首联是“对”,次联不是“对”,这是“偷春体”,可作一说。但从对仗的要求看,首联也不是好对联,然而它表达的意思却是顺畅而明确的,又有特点,所以它是好诗。后四句则是很严谨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

所以说《黄鹤楼》是首好诗,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写作技巧上看,都有其独到之处,而在技巧上的破格,也算是“独到”之点。今之学近体诗者,当然要遵守诗“格”,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格”,这可算做是一个启示。

古黄鹤楼

现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诗,是破格的好诗 黄鹤楼崔颢ppt

白云千载空悠悠

说明:文中图片全部从网上下载,谢谢原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9786.html

更多阅读

当代诗豪余光中的《洛阳桥》诗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大陆是母亲,香港是情人,台湾是妻子。”当代诗豪余光中的《洛阳桥》诗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南方之强”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

《韶》乐与《武》乐,你了解吗? 九韶乐

《韶》乐与《武》乐,你了解吗?《韶》乐与《武》乐,都是一支颂歌,《韶》乐是歌颂虞舜,《武》乐是歌颂周武王,《韶》乐体现的是帝王禅让,《武》乐体现的是帝王争位,两者有显然不同的特点,也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两种不同的评价,请看孔子对《韶》乐

声明:《崔颢《黄鹤楼》诗,是破格的好诗 黄鹤楼崔颢ppt》为网友努力学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