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乔戈里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七)

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七——乔戈里峰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之乔戈里峰

-----------------------------------
新疆乔戈里峰

乔戈里峰,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高大雄伟的山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地球上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拉昆仑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其高度在世界十四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中列第二位,国外又称K2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首次从南侧的巴基斯坦境内登上了乔戈里峰;1982年8月14日,日本登山队第一个从难度更大的北侧成功登顶。据西藏探险队队长、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大陆方面的队长桑珠介绍,乔戈里峰雄伟高峻,山势陡峭,地形十分复杂,攀登难度大,在个别重要路段还有严重的冰雪崩威胁。

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度,北纬35.9度,坐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

  

山峰主要有六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擘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两人从巴基斯坦一侧沿东南山脊,历时将近100天,首次登上乔戈里峰。1982年8月4日,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沿北山脊登顶。

气候特征:

乔戈里峰地区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5月至9月,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好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和最好时间。

进山路线: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趁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板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 畜均无通过。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50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

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曰勒。拉切捷利和阿。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一侧沿东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记录,费时将近100天。

1976年和1977年,中国登山协会曾两次组队进入乔戈里峰北侧进行路线侦察。

1982年8月4曰,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沿北山脊登顶。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协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从中国一侧成功地征服了乔戈里峰。
------------------------------------------------

世界14座8000米高峰之乔戈里峰

乔戈里峰,英文名Qogir Feng,但通常被称为“K2”,海拔高度8611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5.88°,东经76.5°。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座落在喀喇昆仑山脉的中段,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边界线上,其属于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

“Qogir”被通常认为是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但有人称“Qogir”是藏语,意为“白色女神”,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乔戈里南侧有藏族人的后裔,根据历史可考证,乔戈里南侧地区是他们游牧和活动的地区,由于他们的语言和藏语相近,因此也可以认为“Qogir”是藏语。但现在国际登山界通称乔戈里峰为K2。1856年,印度人曾考察过乔戈里的情况,全面的考察是英国人奥斯汀(HenryHavershamGodwin-Austen)于1861年完成的,他带队从喀拉昆仑山脉南侧对山峰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故而K2曾一度被称为奥斯汀峰,从一些有年代的地图上还能反映出这一现象来。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山峰向来不被大多数人承认,国外登山界主张以考察喀拉昆仑山脉的顺序为命名的依据,因乔戈里是喀拉昆仑山脉第二个被考察的山峰,故此国际上公认的命名便是K2。K其实就是喀拉昆仑山脉的英文首字母。

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都6000米以上。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级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I峰(海拔8068米);加舒尔布鲁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是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是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非常著名的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也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气候,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度,最大风速可达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这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1902年,英国队第一次对K2进行了攀登,但以失败告终,之后又先后有英国人、美国人对乔戈里峰进行了数次攀登,都均告失败,还有多名队员与夏尔巴为此付出了生命,就这样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队在经过近100天的艰苦攀登后终于由曰勒·拉切捷利(LinoLacedelli)与 阿·康比奥尼(Achille Compagnoni)从巴基斯坦一侧沿东南山脊首次登顶K2。

乔戈里峰被公为是最难攀登的8000米级山峰,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共有196人到达乔峰顶峰,但更多的是失败的纪录,还有52位勇士魂归雪山。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登山家意大利人莱因德·梅斯纳尔(ReinholdMessner)在1979年以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完乔戈里峰以后,心坏敬畏的将K2称为“山中之王”,这一名字已经足以说明乔戈里峰的特殊地位。同时K2还被传说一座拒绝女性的山峰,截止2003年底,曾经登顶乔戈里峰的五位女性已经全部香消玉殒,魂归山野。这一切莫不添加了乔戈里峰的神秘色彩,也更是吸引了更多的登山者继续为它努力奋斗。

进山: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趁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板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通过。

------------------------------------

“14座8000米高峰”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梦想

2007年7月12日12时20分,是“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主力队员次仁多吉、边巴扎西和洛则站在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的顶峰,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激动地互相拥抱,庆祝登顶世界上全部14座高峰的完满大结局。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这支世界上唯一一支以团体形式攀登14座高峰的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峰雪岭间奋斗了14年。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雪山深处,最终实现了中国登山人的梦想。

  “把五星红旗插上14座世界高峰”,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支撑他们走完14年不平凡历程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有人还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2年7月21日,探险队4名队员穿越乔戈里峰险关“瓶子颈部”,艰难地攀登到距顶峰210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他们困在了齐腰深的积雪中,上下道路全被大雪掩埋,能见度几乎为零,队员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探险队队长桑珠果断命令下撤。

  下撤不到一小时,就听边巴扎西“啊”地一声惊叫,原来是他的左脚一下子踩空,已伸到了悬崖外,险些发生意外。队伍好不容易回到突击营地,却找不到帐篷。他们已在暴风雪里奋战了14个小时,如果找不到帐篷,接下来的困难不言而喻。又坚持下撤了一段路程后,边巴扎西眼睛一亮:“当时雾减少了一点,眼前有了一点黄色的感觉。我大声喊:帐篷在那儿!”

  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在蓬松的雪堆顶部,冒出一个橙黄色的点。虽然帐篷杆已经被积雪压断了,但依然不失它象征希望的分量。4个人钻进帐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泪止不住哗哗流淌下来。边巴扎西说:“这种情况多年来也是第一次,不出声时憋得难受,后来就大声哭。”

  当每一次危险来临时,队员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决心、信念和经验得以化险为夷。然而,2005年的进山途中遭遇的滚石袭击,使队伍遭受了重大损失,往年多少次的逢凶化吉这次未能重现,仁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边巴扎西也付出了右耳失聪、局部面瘫的沉重代价,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两年多过去了,探险队从灾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再次来到喀喇昆仑山区,最终梦想成真。当天一同站在顶峰上的还有仁那的妻子吉吉。她说:“仁那参加探险队的这十几年,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14座高峰中差这最后一座高峰。过去我一直支持他实现这个愿望,这既是他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如今我顺利登顶了,我想可以帮他弥补这个遗憾。”

  在攀登14座高峰的行列中,西藏探险队是唯一的“另类”:这是一个集体。正因为凭借着集体的力量,凭借着每一位成员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这支队伍才能冲破一道道难关,最终实现三人登顶全部世界高峰的目标。

  1996年秋,探险队在攀登马卡鲁峰时遭遇连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毫无登顶的机会,队伍不得不下撤。就在下撤途中,医生洛桑云登在大雾中失踪了。

  探险队紧急组织力量四处寻找。边巴扎西、达琼、仁那等走路快的队员沿原路返回去寻找。当地民工走4天的路程,他们只走了25个小时。

  边巴扎西说:“那天夜里我们戴着头灯,摸黑在齐腰深的积雪中翻越了一座大山。后来才知道,那段路非常危险,曾经有一家人遇上雪崩,全部遇难了。”

  在队友连续找寻了7天后,洛桑云登凭借超常的毅力和耐力,在当地牧人的帮助下回到了队伍。桑珠说:“当时我们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互相拥抱,有的在掉眼泪。”

  1998年9月27日,在尼泊尔境内攀登洛子峰的探险队A组队员已经到达了四号营地,准备次日突击顶峰。当天山区突降大雪,危险近在咫尺。

  当晚上11时左右,山上开始流雪,紧接着,他们的帐篷被雪崩埋住了。边巴扎西在翻身的同时伸手没有抓住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还以为他被带走了。三人用力顶帐篷,但怎么也顶不开。幸运的是仁那本能地滚到了帐篷外面。他从雪中站起来,发现帐篷不见了。

  仁那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只穿了内衣内裤,一边哭一边喊,拼命挖帐篷,摸到边巴,拉出来,接着是次仁多吉。阿克布稍微晚一些,他睡在里面,挖出他时,只会喘气。再晚上几分钟,阿克布可能就不行了。”

  危急关头,仁那仅凭着自己的双手拼命挖雪,从雪崩下面挖出了同伴,救活了队友。第二天,他的一双手都肿了,全是水泡。

  在探险队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事例比比皆是。一位网友曾这样评价西藏探险队员:“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默默无闻,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不计功利,激励人们的是他们永不言退的精神。高原人特有的憨厚、淳朴的品质,让我肃然起敬!”

  西藏探险队在进入每个山峰的大本营之际,都要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队员们的心中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因为伟大的祖国就是他们攀登世界高峰、战胜艰难困苦的强大后盾,而繁荣发展的新西藏,为探险队走出国门攀登高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回想昔日的旧西藏还处在非常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度困苦。藏族人民尽管有着吃苦耐劳的传统、抗高寒缺氧的身体机能和丰富的山区活动经验,但是登山运动却长期处于空白。

  1959年,西藏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真正翻身得解放。许多藏族优秀儿女投身登山运动,他们前赴后继,在登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登山事业、技术过硬、体力超群的登山新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为发展登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藏登山队伍逐渐壮大,技术、装备和队员文化素质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1992年2月,西藏自治区体委提出了组队攀登世界14座高峰的宏伟计划,后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年底正式组建了精干探险队,并在资金、后勤等诸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探险队当时的成员有12人:队长桑珠,副队长旺加,攀登队长次仁多吉,队员边巴扎西、大齐米、达琼、加布、洛则、仁那,队员兼摄影师阿克布,队医兼后勤总管洛桑云登,翻译张明兴(后由穆萨、普布次仁接替)。

  14年来,西藏探险队先后在尼泊尔、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境内攀登高峰,有3人成功登上14座高峰,实现登顶“大满贯”,1人(仁那)登上13座,5人分别登上10座、9座、8座、5座和3座,创造了以团体形式攀登14座世界高峰的优异成绩。

  登山是一项高投入的特殊极限运动。登山实力的强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民素质和民族精神。桑珠说:“没有强大的祖国,没有日益发展的西藏,就不会有我们探险队的今天。”

  巍巍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作证!在14年的攀登路上,西藏登山探险队队员的肩上承载着中国几代登山人的梦想与光荣,也承载着西藏280万各族人民,以及全国人民的梦想与光荣。

  如今,梦想已经实现,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一位山友这样表达他对藏族勇士们的崇敬之情:“冰封的路,勇士们不会白走,登过的山,会因勇士们曾经到来而更加美丽动人,同时吸引更多的勇敢者去追寻、去探索、去圆梦。世人会记住他们的英名,他们英勇刚毅、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像圣洁的雪莲,永远长在热爱他们的人的心中。”

---------------------

乔戈里峰,中国人来了!

天山网乌鲁木齐1月28日讯(新疆经济报记者任江报道)地球上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第二高峰、从未被中国人征服的乔戈里峰在未来的几天里将迎来一批中国人。
新疆登山协会、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于1月28日-2月12日带领一支30多名国内探险者组成的队伍前往乔戈里峰,这是第一支徒步进入乔戈里峰的中国人组成的旅游团。
乔戈里峰在叶城县境内,海拔8611米,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在塔吉克语中是高大雄伟的意思。乔戈里峰山峰陡峭,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从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度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中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这里不仅地形险恶,气候也十分恶劣,攀登难度大。至今只有60多名外国人登顶,而中国人多次试图征服乔戈里峰未果,中国的旅游探险团队的身影更是从未在乔戈里峰出现过。
蒙在乔戈里峰头上的面纱愈发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虽然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地只是海拔4500米的前进营地,但组团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刚两天,预定的20个人的名额就报满了。报名人数迅速达到30人时,组织者赶紧截止报名,否则还不知要报多少人。大家都想亲眼目睹世界第二高峰的风采。队员来自成都、北京、海南、深圳、上海、香港等11个省、市、自治区。陕西一家电视台得知消息后,要求派两名记者全程跟踪采访报道,而且是以队员的身份参加,费用一分不少。
这次活动的难度并没因为不登顶而轻松。要知道,乔戈里峰的进山路线是中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要步行6天,走9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海拔3924米的登山大本营。本次活动还伴有很有意义的活动,如慰问中国西部最边远的一所柯尔克孜小学,与乔戈里山区边防站的边防部队官兵共度除夕等。

-----------------------------

山峰概况
“乔戈里 ” ,塔吉克语,意为 “ 高大雄伟 ” 。乔戈里峰海拔 86ll 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 峰。乔戈里峰位于东经 76 . 5 ° ,北纬 35 . 9 °,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干公里,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 6000米以上。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 4 座 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 8051 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山,海拔 8080 米;加舒尔布鲁木 I峰,海拔 8028 米。世界上 l4 座 8000 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 7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 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 7545 米,西侧的斯潘德峰,海拔 7385 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 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乔戈里山峰主要有 6条山脊,西北一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峰额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 ° 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竞达 4700 米,是世界上 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 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喀喇昆仑山脉仑山脉由深变质花岗岩、片麻岩、结晶灰岩、片岩等组成,褶皱作用主要完成于中生代,经喜马拉雅运动后再次隆升,形成现今高峰林立,山势巍峨的面貌。由于山体高大,每当夏季接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南坡较丰富的降水,年降水量可达800 ~ 2400 毫米 , 森林衍生高度达海拔 3500 米左右,草场繁盛,低处并可农作;北坡因其北支山脉高大,特 别是 4座高峰阻隔了印度洋湿汽 , 形成了 “ 雨影 ”区。且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显著较南坡少而较干燥,山坡岩石裸露,植被稀少,仅河旁稍有灌丛,在 3700 ~ 3900米处叶尔羌河上游的克勒青河谷地,发育有草场。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山区海拔较高,故以寒漠占优势。而山原地区除个别山峰外,几全为冰雪覆盖,现代冰川发育。世界几条长达40 公里的著名大冰川多集中于此,冰川汇合后形成复杂的冰川网络。乔戈里峰南坡发育有巴尔托 罗冰川 , 长 66 公里 , 厦呈冰川长75 公里;此外还有功多可洛冰川、卡白吕冰川等;北坡虽较干燥,乔弋里冰川仍 长达 22.5 公里,还有长 41.5 公里、面积329.83 平方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冰川。南坡现代冰 川平均下限达 3050 米 , 粒雪线高度在 4700 ~5490 米 ; 北坡冰川平均下限 4000 ~ 4700 米,粒雪线高度为 5000 ~ 5700米。总的来说,北坡高于南坡,西部低于东部。乔戈里峰北坡的乔戈里冰川、斯坎扬冰川、木斯塔冰川和音苏盖提冰川等几条大冰川有以下特点:主支冰川逐渐分离,表碛上限上移── 雪线升高,表明冰川普遍退缩,气候有变干的趋势,仅个别冰川因局部条件而前进。

气候条件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 5 月至 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 9 月中旬以后至翌年 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 温可达 — 50 ℃ ,最大风速可达 25 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 月一 9 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 5 月一 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 7 月一 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 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 6 天,行程 90 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 ( 海拔 3924 米的音红滩 )。这段路要翻过海拔 4800 米的阿格勒达坟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 7 、 8 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法通过。

攀登历史

  2004 年 7 月当地时间 27 日 6 时 50 分(北京时间 9 时 50分)西藏登山探险队成功登上海拔 8611米的乔戈里峰。这是中国人首次登顶这座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上的世界第二高峰。

  此次登顶的队员是攀登队队长次仁多吉、队员边巴扎西、仁那和洛则。担任协作任务的西藏登山学校学员扎西次仁、普布顿珠、边巴顿珠和巴基斯坦人尼萨尔? 侯赛因、穆罕默德 ? 侯赛因也一起登顶。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 50 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直到1954 年 7 月 31 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 ? 拉切捷利和闷 ? 康比奥氏 2人,从巴基斯坦一例沿东南山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纪录,费时将近 l00 天。
1976 年和 1977 年,中国登山协会曾两次组队进入乔戈里峰北侧进行路线侦察。

  1982 年 8 月 4 日 ,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沿北山脊登顶。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协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后从中国一侧成功地征服了乔戈里峰。

  1954 年 7 月 31 日,意大利人拉切代利和孔帕尼奥尼首次登上乔峰。 50 年来,全世界共有196 人成功登顶,但更多的是失败的纪录,还有 57 位勇士魂归雪山。

攀登特点

  1、珠峰大本营在海拔 5200 米左右的地方,物资可以运输到 6500 米,相对之差只有 3000米,而 K2 的大本营在 3892 米,实际高差达 4700 米,相对高差是十四座八千米山峰中最大的。

  2、珠峰的冰川舌部抵达 5200 多米, K2 冰川舌部抵达 4100 米。今年 K2登山活动中,我们的 A 、 B 、 C 设在 5050 米,从此以上直到 6800 米的地方,都是冰壁路线,冰壁的起点大约在 5300米,共有 1500 米长的冰壁,平均坡度是 65 度,这样的路线对于任何有实力的队员都是极大的考验。一路上基本没有可休息的地方。只有6100米左右的地方可搭两顶帐篷。我们刚到的时候,由于这一带春季降雪较少,整个冰壁呈亮冰型,到后来连续下大雪,冰壁呈银白色。给攀登带来极大的困难。

  3、 6800 米开始到 7980米的突击营地,坡度变缓,基本上没有冰壁路线,沿着北山脊的岩石冰雪混合区上攀,平均坡度 45 度。从 7980米往上到顶峰,要从北山脊下切到北侧的冰雪槽中,然后冲顶,坡度较缓, 35 度左右。一般攀登 K2 时,设有 6 、 7个营地。

  4、 K2 冰雪较硬,建营有困难,今年我们在 5400 米,设了一个存放物资的过度营地,到 6800米,之间没有设营地,因为外国队比我们先上,在唯一可设营地的 6100 米处占据了地点,所以我们队只好从 5400 米到 6800米一天要上升 1400 米,而且要攀冰上去,难度加大。这也是 K2 极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5、喀嗽昆仑山脉的主要山峰,从北侧攀登都非常的困难,主要因素之一是冰壁路线太长而陡峭。正因为如此,无数的登山爱好者还是不断的向K2 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登山者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正是登山运动不断的发展而成为一种鼓舞人的文化,称登山文化。

  6、从 1954 年 7 月 31 日意大利队从南侧登顶到 1999 年底为止,共有 164 人从南侧成功登顶, 3 女,有 57人遇难,包括 22 位登顶成功后返回途中遇难的,登顶的 3 女全部遇难。从北侧 1982 日本人首登成功年登至今,有 20支队尝试攀登,成功登顶 23 人。由此可见 K2 的攀登成功率低,死亡率高。攀登队伍没有珠峰地区多,成功率较珠峰更低。

------------------------

张京川回忆八千米雪山下的枪响2013年06月30日 07:4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2年,张京川、杨春风和饶剑峰在登顶K2(乔戈里峰)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张京川供图

  6月26日,张京川回到昆明,双手合十感谢媒体。周明佳摄

  这是一个关于逃亡的传奇,真实,血腥,发生在圣洁、雪白的南伽峰上。

  这是11名登山者的噩梦,他们中10个人的鲜血如红色雪莲被冰封在雪地上,仅有1人躲过了划破黑夜的子弹,在雪山的庇护下,等到了黎明。

  “我现在很安全,正等待与大使馆人员会合。”6月24日下午4点,焦急等待了10多个小时后,电话铃声终于响起,张京川的妻子在昆明接到了丈夫从巴基斯坦打来的电话,短短几个字,他的声音透着令人心碎的憔悴,所幸,他还活着。

  6月23日夜,巴基斯坦北部的南伽帕尔巴特峰4400米处的一个登山前进营地枪声大作,11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登山爱好者遭遇当地恐怖组织袭击,包括两名中国公民在内的10人遇难,唯一的幸存者,是云南登山家张京川。

  6月26日,在遇难登山家杨春风的故乡乌鲁木齐待了一天之后,张京川回到了昆明,笔者在张京川心情平复后的第一时间采访了他,那天夜里经历的所有细节,如同巨杵一般击打着张京川的内心,惊险的噩梦虽已消散,但“知己”的离去却让他数度哽咽。

  摄像?这不是简单抢劫

  “当时,我听到帐篷外面很吵,我的第一反应是上面的人遇到山难下来求救。”前进营地大约有二三十人,事发当天,一支登山队离开了营地,去往6100米处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这群人也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劫难。

  当地时间零点之后,在一名当地“向导”的指引下,8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来到营地,准备实施针对外国游客的“邪恶计划”。“当时夜很黑,很安静,我们都待在各自的帐篷里准备入睡。”张京川刚躺下不久,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吵嚷声,“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人猛踹我的帐篷,他们很快把帐篷撕开后,一支冲锋枪已经抵在我的头上了。”两名突然闯入的袭击者,将只穿着单衣单裤的张京川反绑起来,“我被拖了出去。”

  借着月光,张京川瞥见杨春风和来自深圳的登山家饶剑锋等人跪在地上,也被袭击者用枪指着头。“那伙儿人还在继续搜查营地,这是逃跑的好时机”,被强摁到杨春风身边跪下后,张京川用蝇语告诉杨春风“我帮你解开绳子,一起跑吧。”但杨春风当时认为这些匪徒要的是钱,逃跑反而会惹祸,其他人的想法也和杨春风基本一致。然而,当袭击者让他们跪成两排,向他们索要护照,并为他们摄像时,张京川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抢劫”。

  跑,一定要跑!

  “我被绑时就准备要逃跑,他们在捆我时,我已经做了手脚,确保我能很快挣脱。”有着多年登山经验和曾经在武警部队服役的张京川,对捆绑的技巧很熟悉。

  枪声猝然响起,同伴儿在弹雨中纷纷倒地,袭击者扣动扳机干脆利落,登山者的生命和求生的欲望在一声声凄厉的哀号中被一同埋葬。身旁的杨春风也倒下了,当枪声再次响起,周围的声音都被湮没了,张京川本能地低下头将身体蜷缩起来,“我感觉子弹从我耳边飞过。”但事后发现,子弹擦过了他的头皮,并留下了长达5厘米的伤口。

  张京川捡回了一条命。

  躲过这发射向他头部的子弹后,张京川用尽全力“啪”地挣脱了绳索,蓦地起身打倒了身旁的一名袭击者,赤着脚向更浓的夜色中拼命奔去。他选择“之”字形路线连跑带侧翻地向上风口狂奔,“他们的枪挂在脖子上,只利于扫射,不利于瞄准。”虽然中弹的概率也不小,但当身后的枪响和脚步声交错渐近时,奔跑了约有30米的张京川冲到了悬崖边,他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我不知道悬崖有多高,但我宁愿摔死。”

  或许是上天庇佑,张京川落在一个四五十米长的斜坡上,他连滚带爬地躲到了一块“冰山”后面,隐约看到几名袭击者追到山崖边四下眺望。直到袭击者悻悻地转身离去,他才松了一口气,“我可能暂时安全了。”

  这时,一阵刺骨的寒意从脚底传来,光着脚站在冰面上,单薄的衣裤已在摔滚中被碎石划破,张京川意识到,如果得不到救援,他活不了多久。于是,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爬回营地。

  我匍匐过去,不敢有丝毫动静

  “冷不是最重要的,我就想拿电话求救。”雪山的壮阔让张京川感到危险的同时,也赋予了他勇气。“那座山太大了,如果我待的时间太长,就根本没法存活。我要让外界找到我。”平静了大概40分钟后,“我决定用20分钟回去取电话。”

  光脚踩着冰得刺骨的碎石爬上山崖,张京川在浓重的夜色中窥探着营地的情况:营地里还有微弱的光,同伴儿倒下的地方似乎还有白天共处时欢快的余温。而在营地的另一端,刽子手们聚集在一起,还没有离开。

  “我几乎是匍匐过去的,不敢弄出一点动静。”钻进自己的帐篷里,张京川极轻、极慢地套上高山靴,带着一把冰镐,向5米外杨春风的帐篷爬去,“我在他帐篷里用手轻轻地摸索,还好,卫星电话个儿很大,容易辨认。”杨春风和饶剑峰的遗体就在不远处,张京川曾一度爬到他们附近,期待听到他们的喘息,但夜风中,只有张京川细微得仅自己能听见的呼吸。

  “在高处相对安全,上面有我们的人。”拿到电话,张京川选择向山上逃跑,相对袭击者,他有更多的高山生存经验,“他们没有高山靴,不能在冰面自由动作。”张京川找到一个临时安身处,在当地时间凌晨1点35分(北京时间凌晨4点35分)和4点51分(北京时间上午7点51分)两次拨通了给朋友的求救电话,“其他人怕是不行了,赶紧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请求直升机救援”。

  “第一通电话他只让朋友赶快报警,大家都不清楚他的具体情况,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春城晚报》首席记者杨杰因与张京川同登珠峰而结下了深厚友谊,得知张京川“出事”后,他马上赶到张京川的家中,“我们得到消息,第二通电话里,他的情绪平复了很多,简单叙述了事件经过。但没亲耳听见他的声音,大家的心仍在悬着。”

  “这时不能往家里打电话,那对他们的伤害太大了。”对张京川等很多登山家而言,交代自己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只能对朋友启齿。“这个电话除了呼救,我还希望尽可能别让袭击者跑掉,毕竟,到我们这里要走十七八个小时,他们跑出去也需要时间,我要争取时间。”朋友的遇难让“报仇”的愤懑几度充斥他整个内心,但“冰镐敌不过冲锋枪”,张京川只能在雪山深处静静地熬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伴随着遗憾、痛心、不甘和庆幸的复杂心理,张京川的这一夜长如一生。

  那一刻,我知道我脱险了

  恍惚中,周围的环境渐次被勾勒出了轮廓,海拔8125米的南伽帕尔巴特峰被阳光铺上一层暖色,但张京川的心情却如同寒冰。

  “上面的人没下来”,张京川决定再次潜回营地看看。远远地,他看到有五六个人聚集在一处,“袭击者还没走”,他再次隐蔽起来。

  不知是否幻觉使然,空中似乎传来了螺旋桨的声音,而且越来越近。张京川急忙仰头张望,一架直升机已出现在营地上空,飞机贴近地面准备降落时,强大的气浪把夜里氤氲的血腥味推散进空气中,几名职业军人先后着陆,勘察起营地的情况来。

  “那时候,我清楚我已经脱离险境了。”巴基斯坦军方控制了营地,第二架直升机落地后,张京川主动现身,并成功获救。此时,是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点55分,距离张京川的第一次呼救,过去了9个多小时。

  但袭击者已经离去,“那几个人是营地的厨师。他们都是本地人,事件发生时,他们被袭击者捆绑在一个帐篷内。”由于此次袭击只是针对外国游客,最终这6名本地厨师幸免于难。

  “我们和武装分子没有冲突,他们很难到达我们所处的海拔高度。”张京川等几名登山者曾在巴基斯坦登过山,也曾经说起过当地的局势,但并没有想到恐怖袭击会真实发生在登山活动中。由于登山者的到来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当地民众对他们素来热情,“当我们和当地老百姓交流后,觉得他们都很和蔼,感觉这里是很安全的地方,根本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心里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防备。”

  将近48个小时没合眼,回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张京川因体力透支才“睡着”了四五个小时,但如今即便回到昆明的家中,尽管精神已经疲惫不堪,但他的身体仍处在“亢奋”中,“晚上无法熟睡。”

  “大概一年内我不会再登山。”当8000米雪山下的枪声消逝,张京川的记忆也与那些灿烂的生命一起被镌刻在山巅。“我从未感到过绝望”,他记得,当太阳初升,南伽峰静谧依然,是脑海中家人和朋友的面容支撑他走出黑暗,“有时候我也在想,即使我征服了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又能怎样?难道就不再登山了吗?但人生还要继续,还会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勇敢。”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 实习生 梁璇

----------------------------

http://www.china-visit.com/blog/web/176.html

“K2”乔戈里峰-中国最美十大名山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

   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度,北纬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  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为喀喇昆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气候,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度,最大风速可达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从南疆重镇叶城趁乘汽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板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通过。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乔戈里峰以失败告终。以后的50多年里,人类多次尝试也未、成功。

7:乔戈里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七)
  直到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拉切捷利和阿·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一侧沿东脊才开创首次登顶的记录,费时将近100天。

   1976年和1977年,中国登山协会曾两次组队进入乔戈里峰北侧进行路线侦察。

   1982年8月4日,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沿北山脊登顶。

   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协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从中国一侧成功地征服了乔戈里峰。

一、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

  乔戈里峰海拔86ll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

  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北纬35.9°,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干公里,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

  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山,海拔8080米;加舒尔布鲁木I峰,海拔8028米。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二、地形险恶,中国最长的音苏盖提冰川在这里

  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一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

  峰额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竞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三、气候恶劣,应选择最佳的登山时间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

  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在5-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一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登山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K2这样难度的山峰,任何不利的天气因素中攀登都是很危险的举动。


四、路线最长,应选择最佳的登山时间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

  抵达叶城县后,再乘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

  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坟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法通过。

五、笔者的《丝绸古道旅游》一书记载的路线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观光(最佳时间:5月-6月中旬或9月-10月中旬)

第一天:飞抵乌鲁木齐。
第二天:乌鲁木齐-南山牧场-乌鲁木齐(巴士,150公里),下午飞喀什。
第三天:喀什-叶城(巴士,261公里)。
第四天:叶城-麻扎(巴士,256公里)。
第五天:麻扎-二十五公里桥(徒步,25公里),集中骆驼。
第六天:二十五公里桥-伊力克(徒步,25公里)。
第七天:伊力克-两叉(徒步,23公里)。
第八天:两叉-阿格拉大坂(徒步,25公里)。
第九天:阿格拉大坂-第一大红柳滩(徒步,25公里)。
第十天:第一大红柳滩-第二大红柳滩(徒步,25公里)。
第十一天:第二大红柳滩-音红滩大本营(徒步,25公里)。
第十二天:大本营观光(登山约需80天)。
第十三至第十七天:返回二十五公里桥。
第十八天:二十五公里桥-叶城。或二十五公里桥-塔什库尔干或卡拉库里湖,次日送至巴基斯坦苏士特。
第十九天:叶城-喀什。
第二十天:喀什游,晚飞乌鲁木齐。
第二十一天:离开乌鲁木齐。

六、登顶历史,永远是历史

  1881年,有人登顶。

  1902年,英国攀登,失败。其后51年多次攀登,均告失败。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拉切捷利和闷.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沿东南山脊登顶,费时近l00天。

  1982年8月4日,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从我国境内的北坡沿北山脊登顶。

  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后从中国一侧登顶。

七、有欲望或想法,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世界著名无氧登山家美籍印度人蒙克夫·基德,不带氧气瓶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这一壮举1993年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欧美登山家的愿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袋登上这座山峰以来,10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它。

  因为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这个高度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

  他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

  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

  “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一旦有了某种欲望或想法,就会需要钱或氧气或做出其他什么行为或会发生事与愿违的结局,并且欲望或想法愈大或愈强烈,那么这种需要也会更需要或最终失败或使之失败。根据蒙克夫理论,有了这样的欲望和想法,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下面,看两个有关攀登K2峰的例子:

1、K2的成功登顶----1990年日本横滨山岳会登山队

(1)抵达叶城县

  叶城县-麻扎(汽车,256公里)。

(2)抵达大本营

1990年5月6日 麻扎拉达-伊力克麻扎拉达在维尔语中是"小墓"的意思。和它的意思一样,周围全是山,只有一小部落,让人想起,仿佛是到了世界的尽头。天气很好,我们开始组成了以130头骆驼为运输手段的商队。到伊力克之前,全是凹凸不平的连道。辛苦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5月7日 伊利克-两叉今天也是在烈日下开始了第二天的商队运输。与昨天不同,今天是延着河边走。骆驼只是嚼着嘴巴,无表情地拖着东西走。在河两边50-60米的地方是直立着的土壁。途中,我们见到了当地的牧羊人,买了10只做登山队供食用。

5月8日 两叉-第二羊圈昨天治疗的脚上的水泡还是个老样子。数名队员拖着起了水泡的脚开始了第三天的旅行。过了高丘,再走几小时,第一次感到了自己在中国的深山处。广阔的荒野,其周围都是山。道路向左转了个大弯,继续向前延伸着。沿着此路有第1、第2、第3羊圈。是因为到了夏天,放牧也增多了。我们在第2羊圈扎了营。

5月9日 第二羊圈-第一红柳滩要越过商队运输最难的地方――阿基尔山。标高为4780米,是对人和骆驼都非常艰难的地方。是个缓坡,因此绿草也多。山群围绕在周围,使我们忘了4780米的高度。过了那儿,到了沙克斯加姆河,河有1000米宽。这个时候河里水也不多,可以见河底。但登山结束,回来的时候水涨了,要涉水就很困难。

5月10日 第一红柳滩-第二红柳滩今天是三个小时的路程。所以队员们也觉得很轻松。还是延着河边行走。与昨天一样,今天也是附近柴火多,到了晚上整个营地到处都是火堆。

5月11日 第二红柳滩-大本营今天要到了大本营。眼前远处是我们所梦想的乔戈里峰。虽然今天的路程在商队运输中最长,但每个人都希望尽早到达大本营。大家都想着要俯瞰乔戈里峰而燃起了斗志。商队也从此路返回原地。乔戈里峰周边的中国商队的特点是使用骆驼拖运物品。全部依靠它们。渡河也是骑在骆驼上。其实驴也可以拖运,但它们到了河中间,即使你再打它们的屁股它们也不前进。而骆驼就不会那样,所以这是愉快,而又充溢着沙漠情景的、浪漫的商队旅行。

(3)开始登攀与登顶

6月11日是到了前进营的第4天,开始正式登攀。

8月19日成功登顶(无欲登顶,钟林注)。

2、海峡两岸K2的攀登失败--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于良璞的讲话(钟林节选)

  我刚从海峡两岸K2联合登山队攀登乔戈里回来,现将乔戈里峰的情况和今年即2000年7、8月份的攀登情况做个说明:

  有人称乔戈里是藏语,意为白女神的意思。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乔戈里南侧有藏族人的后裔,根据历史可考证,乔戈里南侧地区是他们游牧和活动的地区,由于他们的语言和藏语相近,因此也可以认为“乔戈里”是藏语。

  但国外通称乔戈里为K2。1856年,印度人曾考察过乔戈里的情况,全面的考察是英国人奥斯汀于1861年完成的,他带队从南侧对山峰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故而K2曾一度被称为奥斯汀峰,从一些有年代的地图上还能反映出这一现象来。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山峰向来不被大多数人承认,国外登山界主张以考察喀拉昆仑山脉的顺序为命名的依据,因乔戈里是喀拉昆仑山脉第二个被考察的山峰,故此国际人公认的命名是K2峰。K意为喀拉昆仑山脉的英文首字母。

  K2虽然海拔高度居世界第二,但其难度和气侯甚至超过珠峰。

  7、8月份,正值雨季的时候我国开始攀登,为什么和西藏登山季节恰好相反呢?因为喀拉昆仑山脉在每年的5月份之前,10月份之后,大雪封山。不能够进山。实际在新疆攀登山峰,并不是雨季不好,而恰恰在雨季是登山的黄金季节,这时候并不是传统上理解的雨季所出现的雨雪连绵的状况,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相对比较干旱。鉴于喀拉昆仑山脉进山的困难,我们习惯上都选择6-9月进行攀登活动。

  K2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其独有的攀登特点:

  1、珠峰大本营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地方,物资可以运输到6500米,相对之差只有3000米,而K2的大本营在3892米,实际高差达4700米,相对高差是十四座八千米山峰中最大的。

  2、珠峰的冰川舌部抵达5200多米,K2冰川舌部抵达4100米。今年K2登山活动中,我们的A、B、C设在5050米,从此以上直到6800米的地方,都是冰壁路线,冰壁的起点大约在5300米,共有1500米长的冰壁,平均坡度是65度,这样的路线对于任何有实力的队员都是极大的考验。一路上基本没有可休息的地方。只有6100米左右的地方可搭两顶帐篷。我们刚到的时候,由于这一带春季降雪较少,整个冰壁呈亮冰型,到后来连续下大雪,冰壁呈银白色。给攀登带来极大的困难。

  3、6800米开始到7980米的突击营地,坡度变缓,基本上没有冰壁路线,沿着北山脊的岩石冰雪混合区上攀,平均坡度45度。从7980米往上到顶峰,要从北山脊下切到北侧的冰雪槽中,然后冲顶,坡度较缓,35度左右。一般攀登K2时,设有6、7个营地。

  4、K2冰雪较硬,建营有困难,今年我们在5400米,设了一个存放物资的过度营地,到6800米,之间没有设营地,因为外国队比我们先上,在唯一可设营地的6100米处占据了地点,所以我们队只好从5400米到6800米一天要上升1400米,而且要攀冰上去,难度加大。这也是K2极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5、喀嗽昆仑山脉的主要山峰,从北侧攀登都非常的困难,主要因素之一是冰壁路线太长而陡峭。正因为如此,无数的登山爱好者还是不断的向K2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登山者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正是登山运动不断的发展而成为一种鼓舞人的文化,称登山文化。

  6、从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队从南侧登顶到1999年底为止,共有164人从南侧成功登顶,3女,有57人遇难,包括22位登顶成功后返回途中遇难的,登顶的3女全部遇难。从北侧1982日本人首登成功年登至今,有20支队尝试攀登,成功登顶23人。由此可见K2的攀登成功率低,死亡率高。攀登队伍没有珠峰地区多,成功率较珠峰更低。

  今年共有5支队从北侧在同一路线上攀登。6月13日我们进驻本营后,在我们前一周已经有美国、日本队先行进入,开始向上攀登。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数和队伍,主要是因为各方打听到今年有好几支队伍,这样人数和实力上相互有个帮助,另外一个因素是千禧之年。

  两岸联合队33人,美国队28人,今年大约共有100多人攀登K2。今年南侧同时也有7、8个队,北侧有我们队、日本队、美国队、墨西哥和西班牙联合队、西德队。大陆队员11人,有10人登顶珠峰,其中一人完成9座八千米高峰的攀登,2人登完八座八千米,台湾的5名队员实力上不及大陆队员,最高曾到达过八千米的高度。日本队虽然只有四人,但实力也很强,素有“日本小牦牛”之称的北松,登顶六座八千米高峰,攀冰、攀岩技术世界一流。其他队也毫不逊色,都有八千米以上的攀登经验。

  海峡两岸之所以组队,是因为1993年两岸合作登珠穆浪玛峰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两岸中国人携手共攀高峰被赋予了很多登山以外的意义,于是双方在1994年就达成意向,将下一个攀登目标确定为K2这座中国人还从未曾登顶过的八千米高峰。

  两岸人共同的愿望就是能合作登顶乔戈里。

  当然从我们而言,早在1974年恢复登山以来,就将乔戈里列为重要的攀登目标之一。1976年派队侦察进山的路线,但是我带队,主要侦察了山峰的位置和山峰的形状,以及进山的路线。1977年派队侦查攀登路线,两次侦查,准备1978年攀登。但1978年伊朗主动提出要联合攀登珠峰,1979年,伊朗政变,联合活动未成形。结果把K2的攀登也耽误了。1980、1981年忙着对外开放山峰,和外国队联合攀登其他的山峰,加之一些人员,经费问题,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准备K2,直到2000年,共二十多年的时间,才组建成功。

  在此之前,我们也作为外国队的联络官进驻过乔戈里,但没有进行过细致的侦查。外国队登顶成功,从资料上参考,我们对路线、营地、冰雪情况等上还是比较了解,这也是我们今年没有侦察直接进驻攀登的理由,但对气候状况,规律了解不够。

  6月8日到伊力特地区,连续行军5天才到大本营。在这过程中,要翻过一座山,物资全部用骆驼运输。在大本营后适应,准备高山营地的物资,分类打包,到23日才开始向上攀登,27号从前进营地往上攀登出发。29号天气突然变坏,还下5天大雪,将攀登路线上的岩石覆盖。从6月29日那天起直到9月4号正式撤营,两个多月的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有好天气也只是出现2、3天的周期。这种状况以前从没有出现过,以前昼夜温差很大,大本营闷热,今年也出现过高温天气,但太短。像以前进驻乔戈里大本营之前,还带许多的菜子,一进山就挖地种菜,还能自给许多新鲜的蔬菜,今年天气阴沉,没有长出来,长出来的也迅速的开花,不能实用。攀登路线上流雪,积雪很多,队员不敢在高山营地休息。天气变坏了,就得赶紧下撤,天气转好后,就上攀。因此各国队员都疲于奔命于高山营地之间,体力消耗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队员共无谓的上上下下六七次。天气转好,就上,上去天气就变差,天气变化令人难以捉摸,谁也无法判断到底是待机还是下撤,7月25号那次,队长看天气还不转好,就决定下撤,队员们刚下到大本营,天气就转好。从高山营地到本营需要两天,这样要是再上去就又需要两天,大家只能等待着看天气的变化,但那次的好天气还真长,共有六天。所以在变化无常的天气面前,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日本队上下七、八次,这次没有撤回来,利用了这几天好天气上升到了三号营地7500米的地方。既而天气又变坏,大雪以后,在乔戈里这样的山峰里,因为地势陡峭,浮雪不存,流雪严重,一次雪后营地基本就被摧毁,只能再建营。在乔戈里这样高海拔地区抛出一块平整的冰雪地很费力气。有一次在2号营地,我们队员为挖两顶帐篷,花去7个小时,因而装备损坏严重。撤营的时候,我们想撤回C1营地的物资,结果到营地一看,发现整个一号营地下移掉进了裂缝。于是只好作罢。

  今年北侧的5支队伍都没有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天气状况太差,不适宜攀登。南侧比北侧幸运一点,有3支队伍登顶。日本两个队,韩国队一支队。韩国队5月份进山,6月份攀登成功,等天气变冷后再出山。日本队6月份进山,利用前面所提到的7月底的好天气登顶,但有几人冻伤。我们起初也计划5月进山,但因为台湾队员假期有限,多种原因不能及时赶到,最后决定6月进山。今年虽然天气不好,但因为降雪太多,河水也很大,最宽处有1公里,最窄也有600米,平缓,分不清主流,支流,过河危险。西德队有2个人进山时,损失了2匹骆驼,损耗了部分物资。人会游泳,尽管被冲走200多米,但还是爬上来了。乔戈里北侧进山困难比较大,之所以9月4号撤营有两种考虑,想利用8月底再努力一次,尽管9月份很晚,但出山过河依然很困难,河道弯曲要过5、6次主流,骆驼不敢走,三个人骑一匹骆驼,晃晃悠悠才过来,北侧攀登进山也很难,南侧进山也不易,需步行9天,但河流不多。

  另外一个困难是我们的队员年龄偏大,年龄最大42岁上午次仁多吉,最小26岁次洛,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队伍实力很强,但也存有老化问题。年龄大,家庭负担较重,顾虑较多。大陆的这批队员都是1988年中日尼联合登山时选拔的队员,到现在都由于连年登山,落下了许多旧伤。比如次仁多吉,已经完成了9座八千米山峰,攀登队长,指挥,修路,运输,压力太大。第一轮行军,就有5名队员老伤旧病复发,不能再承担大的任务,损耗了,不能参加攀登,抛却了天气因素,西藏队员就有50%的战斗力损伤,因此专业队伍登山压力太大。

  登山的人一般都越登越胆小,对各种危险见识的也很多,中国登山,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专业队共有24人牺牲,在世界登山史上属于较少,但山峰危险存在,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当然,我们也带了6名年轻队员,是西藏奥索卡学校队员,目的是为培养新一批的高山协作和登山队员,开始他们作为低山协作,后来因为队员实力损耗,参加了高山协作。年轻队员虽然经验欠缺,但在老队员带领下,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攀登能力。

  除了上述天气和人员老化问题两个因素外,导致今年登山失败也有装备的因素。这也是我们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像海峡两岸这样大的队伍,准备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很大装备都由台湾方面赞助而来,赞助装备一般不好说,可能是质量不好或是销售不好的。比如我们的羊绒衣号码偏大,无法穿。除此很多装备没法用。卡式冰爪虽然方便,但在冰坡上长期行走,就有点不适应,踢冰很容易脱落,这给行军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老队员利用了自己过去的旧备,也不太适应这种硬冰的坡。高山靴有好几双都破了,塑料外壳的登山靴有些队员已经使用了16年,在那种冰雪路线上,装备使用出现问题,象这样冰爪脱落,高山鞋破裂是非常的危险。高口帐篷也有同样的问题,尤其美、日队,为追求轻便,杆细,在大雪天几乎都被压垮。我们队高山帐篷很好,但低山帐篷损耗严重。台湾队员的上升器出现了问题,准备的是轻便的攀岩用的上升器,在8毫米的路线绳结冰后,抓不住。装备没有考虑好山峰的特点,我们对装备的准备不符合攀登乔弋里山峰的要求,这无形中给队员攀登带来很多的困难。

  上述三个方面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另外客观的原因是联合登山的共同问题,从1985年开始,中外联合攀登以来,我共参加7次联合登山。外来资金使我们少花钱,或不花钱,甚至也能赚点小钱,但这样导致登山中的发言权问题,致使登山中的指挥受到干预太多,各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导致多重指挥或指挥不到位,犹豫不决。简单的例了是关于到底该不该休息的问题拿不定主意。由于观念、意识上的差异,登山中的指挥存在严重问题。这次的活动毕竟都是中国人的合作,不能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但两个队长协调不好,两方的指挥很难抛开对方决定到底下撤与否,导致耽搁了一次5个好天气的周期,作为中方指挥应该说没有更多的可挑剔的,但也未能完成避免联合登山的共同问题。

  今年攀登失败大致上有上述4个原因,但我们的队员只要进山的人,都非常的努力,客观条件起了决定的作用,主观方面认为台湾队员实力不济,大部分的运输,修路等任务大陆队员承担的太多。台湾4个队员,今年最高到达6500米,已经相当困难了。他们看到路线的长度和难度,存在着信心不足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和想象登山中,失去了信心就等于失去了行动能力。登山就是靠一鼓勇气和毅力坚持着前进的。

  这次活动虽然失败,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队伍的实力问题,队伍的更新换代摆在了眼前。西藏队攀登14座8000米,还有4座,一定要完成,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K2的攀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面我谈一点登山的策划和准备方面的问题,“心中有数”就是做好最充分的计划,登山的计划很重要,准备了,没有遇到某种情况,这没有关系,遇到了某种情况,而没有准备到,可能就直接导致登山的失败。像8000米的大型登山,一定要充分足量的准备,物资一定要有盈余准备。

  今年延长到9月4号撤营,也还有大约10天的盈余物资,当然其中曾经补足过一次主食。20只羊,后来增加到35只羊。根据以往的经验,买黑色(便于找),非高山牧场的羊,我们在叶城买了羊后,在去本营的路上,羊不过河。后来6个人赶羊。有一次我们找羊,花了6小时。幸而本营在河谷,青草茂盛,买了四种羊,分别是1岁、2岁、3岁羊,小羊到最后长成肥壮的大羊,因而登山的计划一定要制定的细致,经济问题一定要考虎,注意节约。进山时青菜买的较少,菜籽带了30多种,但因为气候问题,基本都不长。一只骆驼负重80公斤,仅一只骆驼运输物资就花1700元,后来骆驼工帮我们运输,1人每公斤15元,大致计算了一下,一斤土豆进山前1元钱,到后来成本达70元。日本人算计的更精密,为省去三天赶羊,但买羊价钱高,肉还不好吃。因此登山要精打细算,我们共运输8吨物资,雇用了120只骆驼。

  尽管如此,我们的准备也有失误的地方,补充的物资较难。中国境内的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峰都处于无人区,所以计划和物资装备的准备是重要的环节,但是也不能只图省钱,有部分物资装备不得图省钱,衣服、高山装备一定要最好的,一件普通的风衣和GORE-TEX风衣感觉绝对不同,像我们为避免队员上下都背着睡袋之苦,每人准备了三条睡袋,有个叫马丁的高山向导,别人撤营了,他就上山捡装备。装备一定要有备份,包括衣服、鞋,称预备装备。每天的日程,像台湾、日本每天的工作,食品都列好,有计划的消耗,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学习,同时要注意饮食习惯。登山的计划很重要。计划性不强,登山的失败率很大。

  今年北侧的攀登,是最热闹的一年,联队有黑西哥,西班牙、英国人、意大利人。西德队的两人特别执着,这是第4次进乔戈里山,上次在1998年,两人在大本营不远处,呆了四天,过不了河,没有进驻大本营就回去了。今年他们两人匆忙进山,是因为从网上看到今年的队伍较多,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没想到天气如此之差,撤营的时候,A、B、C积雪以达60公分,高山上则更深。没有高空风、消融较慢,积雪很厚,行军已无可能。各个队带的绳子共6000多米,后来也消耗的几乎没有,综合各种情况,只好忍痛决定下撤。我们是最后撤营的,虽然后来也出现了5天的好天气,但此之前连下四天雪,潜在的危险性太大。到9月6号,剩余的两人也撤离,今年5个队全部宣告失败。这样西藏队还有4座八千米山峰没有成功。相信有一天,中国人会登上乔戈里峰的。不管是从南侧还是北侧。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990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最美的十大乡村 湖北十大最美乡村

中国最美的十大乡村——简介乡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看,乡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分为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型乡村、古代型乡村、近代型乡村、现代型乡村、未来型乡村。中国乡村目前正处于由近代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一) 全球最美100个地方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中国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很多历史遗迹值得我们津津乐道。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值得我们留恋。现在,就请您用心灵去发现,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中国最独具特

声明:《7:乔戈里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七)》为网友笙歌相知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