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康熙预言过清朝灭亡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随后又逐步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后对外扩张,但在侵略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经济也未恢复到宋朝时期的水平,但是仍有发展。

后期因统治腐败,宰相专权和内乱频发和民族矛盾过深,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元朝暴政,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南京,改国号为大明,正式建元称帝,随后明军北伐,占领元大都。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北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元朝 (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蒙元,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而金朝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朝,完全占领中国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征服全中国地区,使中国陷入异族的统治之下。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立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北京)。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一度称臣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

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和迭儿列斤蒙古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国的臣属。随着金朝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国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国成立,国号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

1264年阿里不哥大汗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1268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至元十年(1272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见襄樊之战)。

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左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至元十二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江苏南京)、镇江一线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浙江杭州)。至元十三年正月,宋幼帝赵昺上表降元。

之后,南宋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至元十五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后从容就义。至元十六年(1279年),汉人降将张弘范指挥蒙元军在崖山消灭了

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国内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至元十一年,侵日本遭遇飓风,无功而还。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至元十九年,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逾年。至元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至元二十年、二十二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缅甸),至元二十四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二十九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即元成宗。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大德十一年(1307年),铁穆尔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至大二年(1309年),他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

至大四年(1311年),元仁宗即位,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仁。元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违背前约,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破坏了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封元武宗长子和世剌为周王,将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

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元泰定帝。元泰定帝即位后,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

泰定五年(1328年),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札牙笃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西拉古图土后称帝。

元文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札牙笃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但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于至顺三年(1332年)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和西拉古图土)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宣仁普孝皇帝。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次年,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朱元璋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

元朝单单凭借着军事优势而欲支配诸国人民,在丧失其优越条件之后,立刻就被逐出了占领地。就连在忽必烈汗的领导之下所建造的大都亦无法守住,被逼回原本故乡所在之北方草原。从此以后,大蒙古帝国再也不曾复活。诸国之人民亦不愿此事发生。

在蒙古历史上,像也速该把阿秃儿那样死后获得显赫声名的人简直寥若晨星。他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因而成吉思汗的荣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他在世时,正值祖上创立的第一个蒙古王国被塔塔儿部和金国摧毁,蒙古历史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

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察合台关于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

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他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使成吉思汗不想让术赤继承汗位而导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分兵把关、城个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年),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四子(幼子),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继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儿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在回军途中病逝。其子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后追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时,被改谥为景襄皇帝。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加谥“仁圣景襄皇帝”。

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生有4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

公元1213年,拖雷攻占金国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后来又随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间等河北州郡和山东各州郡。

公元1219年西征时,拖雷与其父成吉思汗统率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父子俩率蒙古军从那黑沙石出发,过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沙赫尔夏勃兹南90公里拜松山中的布兹加勒山口)南下。成吉思汗从诸军中选拔强悍者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命拖雷率领,先渡阿母河去取呼罗珊诸城。后来,成吉思汗进围塔里寒寨(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之北)。塔里寒军民凭险据守,蒙古军围攻7个月,直到拖雷奉召回军与其父会合时才将此山城攻克下来。该城的守军和人民皆被屠杀殆尽。不久,拖雷受其父之命进入呼罗珊地区,对敢于反抗蒙古的城市进行残暴的报复。有一次,因一支蒙古小部队在马鲁城下被歼灭,拖雷于公元1221年3月就率7万精兵围攻马鲁,马鲁长官出城投降,拖雷假许不杀,但在蒙古军入城后只选取工匠400人后将全部居民和降卒进行屠杀,死者达70万人,马鲁城被夷为平地。

公元1221年5月,拖雷再攻你沙不儿,城中遣教长、绅士出城请降,拖雷不许,下令架大炮、抛石机猛攻,入城后纵兵肆杀。此外,途思、奈撒(今土库曼阿什哈巴德东)、志费因诸城都遭到疾风烈火般的扫荡。因时至盛暑,拖雷军被成吉思汗召回塔里寒。拖雷军于回途时攻打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也里城军民抵抗,8天后守军长官阵亡,拖雷允许城内居民投降,免于屠城,但札兰丁的1.2万将士全部被杀。

在公元1219年,拖雷参加西征后,按照蒙古习俗,幼子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忽兰夫人从行。她对成吉思汗说:“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西归后应由何人承统?”成吉思汗听后认为话中有理,当下召见诸弟和诸子,议定将来由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在临死前,再次把诸子召到身边,要他们服从窝阔台的领导,兄弟间要精诚团结。不久,成吉思汗病死,按照封建帝制王驾崩,应立即由他指定继承人登基即位,可是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必须等待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其间,王位空缺两年,便由拖雷监摄国政。

公元1229年秋,为了推选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们举行大会。宫廷内就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大会争议了40天。此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力孤单,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他们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嘱,用武力假道宋境。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内)打败金军的主力部队,乘胜攻占了河南诸郡等地。

拖雷是一位军事家,他掌有蒙古军队的80%,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金战役中,他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蒙古宫廷斗争中,这不能不引起其兄窝阔台的忌恨。公元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另一说,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拖雷侍奉他,珊蜜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拖雷对兄长爱戴,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但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拖雷饮的水中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拖雷终年40岁,葬处不详。

拖雷在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时期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当时人认为“拖雷之功,著在社稷”。但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在蒙古汗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在41岁时突然“英年早逝”,拖雷之死与那杯“洗病的水”有直接关系,因为正是在拖雷喝了那杯水才“过了几天,他就得病去世了”。而当拖雷的遗孀多次讲到拖雷是“为了合罕而去世”时,并没有遭到任何人反驳,包括窝阔台大汗也感到欠了拖雷夫妇的情。让拖雷喝下“诅咒的水”是巫师们有意安排的,又是窝阔台大汗直接批准的,在这种情况下拖雷不得不喝;而喝过这杯“诅咒的水”后只过了片刻,拖雷便去世了,说明这杯“诅咒的水”是一碗置人于死地的毒水。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

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公元1186年,光献皇后弘吉剌氏孛儿帖为成吉思汗生下了第三个儿子,这个男婴就是后来承继了生父遗业的大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一一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窝阔台自幼生长在兵戈相见、战乱不休的环境里,很小就开始骑马射箭,在马背上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他跟随父亲四处征伐,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

公元1203年,铁木真率军同克烈部王罕大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尔乌珠穆沁旗北境)。年仅18岁的窝阔台随军征战,奋力搏杀。当时王罕的军队人多势众.战争进行得相当残酷。混战之中,窝阔台的颈项被敌人用箭射伤,鲜血直流,部将博尔忽为他咂去颈血。窝阔台带伤杀敌,最后与博尔术和博尔忽一起条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与铁木真会合。

公元1204年冬,铁木真消灭乃蛮部之后,北攻篾儿乞部,尽服麦古丹、脱脱里、察浑三姓部众。铁木真发现被虏的一位妇女颇有姿色,问明底细,才知道那女子乃是脱脱之子忽都的妻子乃蛮人乃马真氏脱列哥那。铁木真叫来窝阔台,把那妇人送给了他。窝阔台将脱列哥那纳为妻室。后来脱列哥那为他生下了定宗贵由。成吉思汗的长妻孛儿帖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他们随从成吉思汗东征西伐,为蒙古帝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根据四个儿子的才能和特长,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掌:术赤管狩猎;察合台掌法令;窝阔台主朝政;拖雷统军队。身为一代开国之君的成吉思汗在晚年已有意选择窝阔台为继承人。

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之后,深沉有大略的成吉思汗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以巩固和发展他所创立的帝国,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不光是需要一位攻城略地的军事家。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才能较拖雷更全面。从帝国的前途出发,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对幼子的宠爱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挥师西征。他与皇后们话别,只命忽兰夫人从行。也遂皇后含泪说道:“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乱麻一样的民众托谁治理?让诸子诸弟,众多的臣民以及我们软弱愚昧的妇女也知道此事吧!”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也遂的话是对的。不论是谁,弟弟们,儿孙们,还是孛儿出、木华黎,都未曾提出这样的建议。我此次西征,要翻山渡河,平定众多的国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后嗣的时候啦。”成吉思汗当下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窝阔台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随同父亲踏上了讨伐花剌子模国的征程。蒙古军队共分四路:一路由窝阔台、察合台指挥进攻讹答剌;一路由术赤指挥沿忽章河而下取毡的;另一路由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取别纳客忒(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南,锡尔河北岸)、忽毡(前苏联列宁纳巴德)等地;成吉思汗和拖雷统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

窝阔台、察合台奉命统兵攻打讹答剌。城内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粮食储存充足。攻防战进行的极为激烈。数月之后,城中粮尽援绝,部分敌军想乘借夜色突围出走,结果被全部围歼。窝阔台、察合台督军猛攻,前仆后继,终于攻破城堞。守将亦难出自知有杀害蒙古商队之仇难以脱免,率残部拼死抵抗,巷战不胜,退守内堡,相持一个月后,其部众食尽力乏,一半饿死,一半战死。仅剩的两个兵卒还登屋揭瓦飞掷蒙古军。窝阔台、察合台并马突入,将亦难出团团围住。凶悍的亦难出垂死挣扎,终被蒙古兵射倒,擒入囚笼,押送到成吉思汗在撒麻耳干的大营,用银液灌注口耳,将贪恋财物的亦难出处死。蒙古军攻下讹答刺后,大肆杀掠,将其城堡夷为平地。

公元1220年夏,成吉思汗率军在撒麻耳干、那里沙不(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哈尔希)附近草原,休养士马,准备下一步的进攻。等到秋高马肥后,他就派遣窝阔台、察合台率领右翼军去取花刺子模首都玉龙杰赤(前苏联土库曼共和国库尼亚乌尔根奇),命术赤率本部兵从其驻营地南下会合。

窝阔台、察合台和术赤各率本部兵马,先后抵达玉龙杰赤城下。

玉龙杰赤城跨阿母河两岸,中有桥梁相连,蒙古军3000人欲夺取桥梁,结果全被守军杀死,于是城内守军胆气更壮,屡屡杀伤攻城的蒙古军。由于该地区将成为术赤的领地,因此他尽力想避免破坏这个富裕的都市,采取了“软攻”的办法。察合台再次与术赤发生争执,兄弟失和,蒙古军号令不一,连攻数月也未见成效。在阿富汗境内的成吉思汗了解此情后,委派窝阔台为最高指挥官,由他统一指挥。窝阔台调解了兄弟的关系,严整了军纪,随即转入总攻。蒙古军终于攻入城中,用石油纵火烧屋,他们每占领一个城区都遭到城民的激烈抵抗,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一家到另一家。达到了寸土必争,尺地必夺的激烈程度。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战斗。激战持续了九天,最后只剩下三个街区,守者力竭请降。

蒙古军将居民全部赶出城外,10万工匠被遣送东方,其余人分配各军,除年青妇女和儿童掳为奴婢外,尽数屠杀。杀掠之后,又决阿母河堤,放水灌城,藏在城中的人全被淹死。

玉龙杰赤战后,窝阔台和察合台各率所部与已攻取塔里寒诸寨的成吉思汗会合,一起进军哥疾宁。花刺子模沙(国王)札兰丁慌忙弃城撤退到申河(印度河),准备渡河进入印度。蒙古军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哥疾宁,随即尾追到申河岸边,札兰丁因渡船缺乏,还没来得及渡河。成吉思汗率窝阔台等猛攻,札兰丁全军溃败,只率四千余众逃入印度。

公元1224年春,成吉思汗到达锡尔河畔,在不花剌附近狩猎的窝阔台与察合台为给父亲奉送猎获物来此相会,并一起狩猎。公元1225年春,窝阔台随父亲回到蒙古故土,结束了持续7年的历史性远征。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指责西夏国主违约,再次亲征西夏。第二年六月,西夏国主李睨支撑不住,遣使求降。成吉思汗在击溃西夏军主力之后,随将兵锋转向了金国。他率军渡过黄河。经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攻入临洮路(治所临洮,今属甘肃)。七月,攻下京兆(西安)。年迈多病的成吉思汗终因积劳过度,在六盘山的营帐里离开了人世。

成吉思汗在临死前,再次把诸子召到身边,要他们精诚团结,服从窝阔台的领导,他重申:“如果你们希望舒服自在地了此一生,享有君权和财富的果实,那么,如我在不久以前已经让你们知悉的那样,我的告诫是:窝阔台将继承我的汗位,因为他比你们高出一格。他的意志坚定卓绝,他的见识颖敏优越。凭借他的灵验的劝告和良好的见解,军队和人民的管辖以及帝国边界的保卫将得以实现。因此,我指定他为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的英勇才智的手中。”

按照封建制度,帝王驾崩后立即由他指定的继承人登基。但是,由于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仍起作用,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而要等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王位空缺的两年内,拖雷监摄国政。

公元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举行大会,推选新大汗。大会争议了40天,宫廷内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

此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孤,只得拥立窝阔台。经过与会贵族的再三敦促、劝进,窝阔台终于服从其父的遗旨,采纳众弟兄的劝告,答应继承汗位。

窝阔台执政以后,命人严守成吉思汗所制定的法令,对于成吉思汗死后的犯罪者一律降恩赦免,以后的犯罪仍依法惩处。当时礼仪典章都很简率,窝阔台重用耶律楚材等人进一步健全了蒙古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

成吉思汗的去世使攻灭金国的计划推迟了两年。公元1229年,窝阔台即位之后,立即按照成吉思汗规划的灭金战略发动了对金朝的进攻。

公元1230年秋,窝阔台与拖雷率军渡过大漠南进.兵入山西,渡过黄河,与陕西蒙古军会合,直取风翔(今陕西风翔县)。次年春,蒙古军攻破凤翔,金放弃京兆大片领上,扼守潼关,退保河南。

公元1231年夏,窝阔台回居庸关北的官山(今内蒙古单资北灰腾梁)大会诸侯王,商敢攻金之策。窝阔台采纳拖雷的意见,决定分兵三道进征:窝阔台自统中军.渡河向洛阳进发;斡赤斤以左军由济南进;拖雷总右军,由宝鸡南下,通过宋境,沿汉水达唐、邓,以成包抄之势。约定于次年正月三军会师汴京。

公元1231年秋,窝阔台亲统兵马围攻河中府城(今山西永济西),金兵拼命抵抗,打了两个月,才将城攻破。接着蒙古军由白坡渡河,进屯郑州;金卫州节度使弃城逃到汴京,黄河防线被冲毁。

拖雷率军攻破大散关,攻入汉中,从金州(今陕西安康)东下,取房州、均州,渡过汉水,进入邓州。公元1232年春,拖雷精骑与完颜合达军在钧州(今河南禹县)西北的三峰山大会战。金军35万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攻下钧州,俘杀完颜合达。潼关守将也献关投降,河南十余州均被蒙古攻陷。窝阔台与拖雷在钧州会师。公元1232年3月,窝阔台命大将速不台进围汴京,自己与拖雷北返。

速不台围攻汴京,金哀宗遣使议和,而汴京军民奋力抗战,用震天雷、飞火枪等火药武器打击蒙古军。聚众达250万入口的汴京城内一片混乱,入夏后瘟疫流行,死者达90余万人以上。城中乏粮,居民至人相食,满城萧然,死者相枕。公元1233年初,金哀宗带部分臣僚和军队出奔,辗转逃至归德。这时,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杀留守完颜奴申等献城投降。四月,速不台在青城接受崔立送出的金后妃、宗室和宝器。速不台杀金荆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属。遣人送后妃和宝器给窝阔台,而后进入汴京。

六月,金哀宗从归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将领塔察儿率部围攻,因军中缺粮,将士困惫,蒙古要求南宋联合攻蔡,宋廷感到向金复仇的机会来了,派出2万军队,送粮30万石,帮助蒙古攻蔡。公元1234年春,宋军攻破南城,蒙古军攻破西城,金哀宗在幽兰轩自缢而死,金国灭亡。

早在公元1215年,金将蒲鲜万奴叛金自立,盘踞辽东。公元1229年,窝阔台即位后,即遣撒礼塔、吾也而等领兵进辽东,取盖州、宣城等十余城,金朝辽东行省控制的辽东南部地区尽为蒙古占领。公元1231年,蒙古军侵入高丽,包围王京,高丽王降,至此,辽东只剩下万奴的割据势力。公元1233年二月,窝阔台遣皇子贵由,宗王按赤带(合赤温子)、国王塔思(木华黎孙)统左翼军讨伐万奴。九月,蒙古军攻占都城南京(今吉林延吉市东城子山),蒙古军占领辽东,后二年,置南京、开元2万户府镇戍和管辖这个地区。

灭金之后,蒙古军队北还休整。南宋当权者没有坚持要求蒙古兑现以河南地归宋的诺言,却同意以陈、蔡西北地属蒙古。他们抱有幻想,没有足够的警惕防范蒙古入侵,反而企图乘机出兵收复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与河南其他地方。

公元1234年六月,庐州知州全子才奉诏率军万人至汴,汴京人杀蒙古所置长官崔立降宋。宋兵西进,洛阳人民也开城迎纳宋师。恰在这时,窝阔台在蒙古诸王大会上已决定大举南侵。塔察儿率军将不堪一击的宋军击溃,迅速收复了洛阳、汴京。窝阔台派使者指责宋朝发兵入洛,宋朝只得屈辱求全,寄望于议和。公元1235年,蒙古军分两路攻宋。东路军由皇子阔出、诸王口温不花(别里古台子)、国王塔思等统率,汉军万户史天泽等从征。八月,蒙古军入唐州,末将全子才弃军逃遁。十月,阔出统大军攻陷枣阳,引兵西掠襄阳、邓州等地。公元1236年,襄阳宋将叛降蒙古,城中储积的大量粮食、军器、金银尽为蒙古所得。公元1237年,蒙古军又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抄掠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等地。公元1238年,塔思率军攻下安庆府(今安徽潜山),劫掠而还。由于宋军拼死抵抗,蒙古军被迫后退。

蒙古侵宋的西路军由皇子阔端、都元帅达海绀卜等统率,汉军万户刘黑马等从征,进取四川。公元1236年,阔端率主力由大散关南下,取风州,攻破武休关,入兴元(今陕西汉中),进取大安(今陕西宁强)阳平关,末将曹友闻率部坚守,终因救援不至。寡不敌众,全军尽没。另一路蒙古军由宗王穆直、大将按竺迩等率领,取宕昌、阶,文诸州,复陷龙州(今四川江油),遂与阔端军会合,一起攻破成都。不久,阔端引兵退出。宋朝渐将失地收复。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达海绀卜等又率军攻入四川,陷隆庆(今四川剑阁)。次年,攻打重庆,继而东下万州(今四川万县)、夔州(今四川奉节),受挫而还。公元1241年,蒙古军复入蜀,破210余城,兵民惨遭屠掠。

窝阔台时期的侵宋战争,使荆襄、四川、两淮的许多地方遭到蹂躏。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夺财物,同时在南宋各地军民的抗击下,蒙古军也受到了不少损失,未能在所攻占的地区建立统治。

公元1235年,窝阔台召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思等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出征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遣长子从征。出征诸乇以拔都(术赤长子)为首,实际统兵作战的主将是速不台,出征军的人数约有15万。

公元1236年春,蒙古诸王和速不台等率师出发,秋天抵达不里阿耳,与先已在那里的拔都兄弟会合。速不台统先锋军取不里阿耳。诸王会商后,各率本部兵征进。蒙古军攻破不里阿耳都城,杀掠之后将此城焚毁。

同年冬,蒙哥率军逼临亦的勒河下游的钦察部。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先已遣使纳款,刚好蒙古军来到,其子班都察率部归降。另一钦察首领八赤蛮有胆有勇,不肯投降,率部出没于亦的勒河下游密林中,不时袭击蒙古军。公元1237年春,蒙哥得到速不台增援,击败八赤蛮,尽歼钦察军,八赤蛮被擒杀。

公元1237年秋,拔都等诸王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决定共同进兵斡罗思。蒙古军先是征服了莫尔多瓦,又围攻也烈赞城,战至第六日城破,城里王公及兵士、居民尽遭屠杀,城市被焚毁。

公元1238年初,蒙古军分兵四出,一个月内连破科罗木纳、莫斯科、罗思托夫等十余城。二月,进围公国首府弗拉基米尔城,蒙古军胁迫被俘的斡罗思人参加攻城,猛攻五日,城破,纵兵抢掠烧杀,避入教堂的大公家属和城中显贵尽被烧死。蒙古军又进攻昔迪河畔的大公军营,将敌军歼灭。斡罗思大公战死。

蒙古军兵锋南指,抄掠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果夫等地,并继续略取钦察草原西部地。钦察部长忽滩战败,率余部迁入马札儿(今匈牙利)。公元1239年(嘉熙三年),蒙哥、贵由统兵进入阿速国(今苏联境内),用时三个月才攻破其都城蔑怯思,阿速国主杭忽思投降,蒙哥命签其丁壮从军。嘉熙四年春,蒙哥、贵由继续在太和岭(高加索山)北用兵,秋天,窝阔台遣派使者召贵由、蒙哥东归。

拔都率军经略亦的勒河以东诸地,并在钦察草原休养士马。公元1239年(嘉熙三年),遣兵再次进入斡罗思抄掠。第二年秋,拔都亲统大军围攻斡罗思囱都乞瓦。蒙古军攻入城内,纵兵杀掠。随即又攻入伽里赤国,破其都城弗拉基米尔沃沦和境内其他城市。

公元1241年春,蒙古军分兵二路,一路由拜答儿。兀良合台等率领侵入孛烈儿(波兰),一路由拔都兄弟、速不台等率领侵入马札儿(今匈牙利)。蒙古军击败孛烈儿军队,攻入克剌可夫,将其烧毁,然后乘筏渡过奥得河。昔烈西亚侯亨利集结孛烈儿军、日耳曼十字军与条顿骑士团3万人准备迎敌。蒙古军避其锋芒,侧面袭击将其战败,杀死了享利,继而南下攻入莫剌维亚,前往马札儿与拔都会合。

拔都率军分三路侵入马札儿。同年三月,进至其都城佩斯(今布达佩斯)城附近,马札儿兵战败,蒙古军拔克佩斯城,尽杀其居民,烧毁城市。直到第二年窝阔台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还。

为消灭札兰丁及其余部,窝阔台即位后立即派绰儿马罕率领3万军队去征讨重兴的花刺子模国。蒙古军急速进兵,于公元1230年冬抵达阿哲儿拜占,札兰丁闻讯,惊慌失措地逃入木干草原。其后一直东躲西窜,最后在迪牙别乞儿(今土耳其东部)的山中,被当地的农夫杀死。绰儿马罕遂又攻掠了波斯西北部许多地方。

在驱动铁骑震撼欧亚的同时,窝阔台还非常重视对中原地区的治理。

在耶律楚材的劝谏下,窝阔台已开始注意保存人口。公元1232年,窝阔台征河南时,他同意制旗数百面,发给降民,让他们持旗为凭,归回乡里。公元1233年初速不台进占汴京,因汴京曾抵抗,主张按惯例屠城。经楚材再三劝说,窝阔台决定只向金皇族问罪。

窝阔台常请耶律楚材进说周孔之教,懂得了“天下可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他曾请名儒向皇太子和诸王大臣子孙讲解儒家经义。公元1232年攻汴京时,耶律楚材遣人入城求得孔子51代孙孔元措,由窝阔台封为衍圣公。公元1237年,窝阔台采纳耶律楚材的主张,兴办国学,考试儒生,得4030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原已沦为奴隶,中试后才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中试的儒生免去赋税,其中优秀的任以官职。耶律楚材还在燕京设编修所;在乎阳设经籍所,编集出版经史。这对保存中原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窝阔台除在燕京等处要地继续设置断事官外,还向路府州县普遍派遣了达鲁花赤(镇守官),并命探马赤五部将分镇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乎、益都一一济南、平阳(今山西临汾)一一太原。通过上述措施,大大加强了蒙古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公元1237年六月,斡亦刺部落中谣传说有诏令要将该部的少女去配人。人们忙把他们的闺女在族内婚配,有些直接送到男家。窝阔台闻讯后大怒,下诏把7岁以上的少女都集中起来,已配人的从夫家追回。将4000少女聚集到了一处,命令兵士当众糟踏她们。其中有两个少女当场毙命,剩下的则让她们列队,有的送往后宫,有的赏给奴仆,有的被送至妓院和使臣馆舍侍候旅客,有的则让在场的人领去。而她们的父兄亲属,则必须在旁边立着观看,不能埋怨和哭泣。

在蒙古宫廷斗争中,窝阔台更是严酷、刻毒。四弟拖雷一直是窝阔台稳固汗位的隐患,他掌有蒙古军队的百分之八十,具有坚实的军事实力,在攻金的战役中,拖雷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不能不引起窝阔台的忌恨。

在从金国班师北还的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假装病得奄奄一息,拖雷在他身边侍奉。珊蛮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一只木杯中。对兄长非常爱戴的拖雷拿起杯子祈祷。他喝下珊蛮涤除疾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拖雷告辞启行。由于他所饮的咒水中被其兄长投放了毒药,几天后他就死去了。窝阔台借助于迷信除去了他最大的政敌。

窝阔台认为:“这人世一半是为了享乐,一半是为了英名。当你放松时,你自己的束缚就放松,而当你约束时,你自己就受到束缚。”灭金之后,他指派朝中的大将率师征伐,自己则不愿再受亲征之苦。他在不断酗酒和亲近妖娆美姬中打开欢乐的地毯并踏上了纵欲的道路。

他本人嗜酒如命,到晚年更是溺情酒色,每饮必彻夜不休。耶律楚材见多次劝谏无用,便拿着铁酒槽对窝阔台说:“这铁为酒所浸蚀,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脏远不如铁,哪有不损伤的道理呢?”但窝阔台秉性难改,依旧是射猎饮乐,荒怠朝政。

公元1242年二月,窝阔台游猎归来,多饮了几杯,遂致疾笃。召太医诊治,报称脉绝。后又复苏醒来。楚材奏言此后不宜田猎,窝阔台休整了几十天,渐渐好转。

十一月,隆冬降至,窝阔台再次出猎,骑射五日之后还至谔特古呼兰山,在行帐中观看歌舞,亲近歌姬,畅饮美酒。窝阔台兴致很高,纵情豪饮至深夜才散。左右在第二天入内探视发现窝阔台已中风不能言语,不久便死于行殿之中。时年56岁,共在位13年。

窝阔台的遗体被葬埋在起辇谷。后追谥为英文皇帝,庙号太宗。

附1:术赤

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长子。又译拙赤、约直等。成吉思汗微时,蔑里乞部人以报仇袭击其家,将孛儿台掳走,配与其部人为妻。后因得王汗的帮助,孛儿台得救。她在回国后,以蒙古百姓分封子弟,术赤得分民9000户。1211年,随成吉思汗伐金,与察合台、窝阔台攻掠云内、东胜、武、朔等州。1213年,再次大举分道伐金,与察合台、窝阔台率右军残破太行山东西两侧诸州郡。1217年,吉利吉思部反抗蒙古征兵,术赤奉命出征,征服了吉利吉思及谦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西至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的森林中百姓诸部。成吉思汗便以西北诸部赐归他领有。1219年,从父西征,受命与察合台、窝阔台留军围讹答剌。城破后,术赤进至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与成吉思汗会合。成吉思汗又命他与察合台、窝阔台进攻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因与察合台素不和,各行其是,城久攻不下。成吉思汗乃命窝阔台总领军事,协调行动,终于取胜。玉龙杰赤城陷后,术赤径返其在也儿的石河旁辎重所在驻地。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术赤作为长子,封他最西,所有海押立以西征服地区均属于他(见钦察汗国)。1223年,成吉思汗东还时,术赤称病,未入觐。有人告发他正在围猎,成吉思汗怀疑他背叛,准备发兵亲征。此时,传来术赤死讯。术赤死的确切日期不清。稍后的穆斯林作家说他先成吉思汗六个月去世。次子拔都承袭汗位。

附2拔都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钦察汗国的创建者。1227年术赤去世,拔都受诸兄弟推戴,继承父位,统领术赤兀鲁思。1229年,率术赤系诸王赴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伦河)大斡耳朵参加忽里台,推举窝阔台为大汗。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台大会,决定由各系宗王居长者统兵远征钦察(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斡罗思、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等国,拔都为诸王之长,统率全军。1237~1251年,拔都率军征战以上诸国。

1251年,蒙哥即位,拔都因拥立有功,取得更大权力。又将斡罗思、塔剌思及河中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蒙哥又将谷儿只(格鲁吉亚)授与拔都弟别儿哥为分地。术赤兀鲁思遂成为大蒙古国中领土最大的宗藩之国,其境域东起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西包斡罗思诸公国。斡罗思人称拔都大营为“金帐”,穆斯林史家因拔都家族立国于钦察草原,称之为钦察兀鲁思,金帐汗国、钦察汗国之名即出于此。拔都对部下将卒颇宽厚,不吝赏赐,蒙古人称他为“赛因汗”(意为好汗)。

附3:察合台

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二子。又译察合带、察哈歹、茶合、茶合带。1211年,随成吉思汗伐金,与术赤、窝阔台攻掠云内、东胜、武、朔诸州。1213年,再次大举分道伐金。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随后与术赤,窝阔台奉命进攻花剌子模(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古国),陷其首都玉龙杰赤城(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成吉思汗把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他。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台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与长兄术赤不和,与弟窝阔台相处较融洽。成吉思汗逝世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即大汗位。亲执臣属之礼;平时亦守臣下礼节,维护大汗尊严。察合台熟悉札撒(法令),执法严峻。窝阔台对察合台极尊重,汗国大事,必先遣使咨商,征得他的同意而后行。1241年5月,察合台先窝阔台七个月病逝。因窝阔台称他为阿哈(兄),以后历代大汗亦皆称其继承人为察合台阿哈。贵由即大汗位后,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于是改命也速蒙哥嗣为察合台汗国可汗。

脱列哥那,(?---1246年)

即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史称乃马真后,窝阔台汗的皇妃。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其长子贵由远征尚未归来。于是,脱烈哥那哈屯"未与宗亲们商议,便狡诈地擅自夺取了国家政权。此事件,史称“乃马真摄政”。脱烈哥那哈屯统治时间达5年之久

脱烈哥那摄政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任命了一批不学无术的人担任朝廷内部的命官。法提玛本是波斯徒思人,被俘虏到哈剌和林后,不务正业,但经常接近脱烈哥那哈敦的斡尔朵(宫殿)。所以,当脱烈哥那摄政后,他权倾一时,曾与脱烈哥那合谋逮捕中书右丞相镇海和燕京行台断事官牙老瓦赤。镇海、牙老瓦赤得知后,逃奔到阔端斡尔朵,寻求其庇护。中书令耶律楚材也含怨而死。大商人奥都剌合蛮却被派往中原,接替牙老瓦赤的职务。脱烈哥那的摄政,使成吉思汗《札撒》遭到废弃,造成法度不一。诸王"人人都向四方派遣使臣,滥发诏旨牌符;他们四下结党,各自为政,使蒙古帝国濒于崩溃境地

窝阔台汗在位时曾指定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为汗位继承人。窝阔台死后,脱烈哥那违背其生前意愿,决心立自己的儿子贵由为汗。1246年七月,诸王及那颜们召开大会,准备推举合罕(大汗)。但是,"还在拔都和宗亲们未到前,脱烈哥那和异密们就以自己的权力立了贵由为合罕"。贵由的即位为"黄金家族"内部的纷争埋下了种子。实际上,贵由自幼多病,难以料理朝政,朝纲事务多出于脱烈哥那的主张,政务由右丞相镇海、断事官哈达处理。

在脱烈哥那和法提玛的合谋下,镇海被迫逃奔到阔端处,幸免于难。贵由当政时,以谋害阔端罪处决了法提玛,重新任命镇海为右丞相;处死了奥都剌合蛮,仍命牙老瓦赤主持中原地区的财赋事务。为保证法度的统一,贵由下诏收回诸王散发的牌符;规定诸王不准擅自颁发敕令;对窝阔台汗制定的法律条文,不准改动和任意损益增删等。另外,把管理突厥和河中地区的政务之权交给马思忽惕;命额勒只到鲁木、格鲁吉亚进行统治;原属绰儿马罕的军卒统归于额勒只;诸王所属部下,每10户人家抽2人充当把阿图儿军从征;将统治波斯和阿塞拜疆的权力交给阿儿浑。

察合台的长子木图干在攻占范延堡战争中阵亡,其子哈剌斡忽剌被指定为察合台汗国的继承人。察合台去世后,嫡子也速-蒙哥想成为合罕,但哈剌斡忽剌不让其参与朝政。贵由即位后,认为儿子在世,不能让孙子继承汗位。于是,决定派也速-蒙哥君临察合台汗国。

1248年,贵由迁移斡尔朵到叶密立-忽真的途中病逝,仅执政三年。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公元1206—公元1248年4月),

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贵由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长子。母后乃马真氏。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公元1246年登基,公元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公元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孛儿只斤贵由是大蒙古国第三代大汗,生于公元1206年(开禧二年)。公元1229年,他奉父命参加对金作战,初立战功。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俄罗斯等未服诸国,授命术赤的次子拔都统兵远征,贵由随军出征。贵由曾与堂弟蒙哥在高加索山一带用兵,战绩卓著。

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冬,身染重病的窝阔台下诏命贵由班师返回蒙古本土。公元1241年11月,太宗窝阔台去世,贵由西征尚在途中,乃马真皇后便召相国耶律楚材商议立汗之事。原来,太宗窝阔台在位期间,不喜欢长子贵由,欲立三子窝出为汗,然窝出于公元1236年蒙古侵宋时战死,太宗又欲立窝出的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没来得及立诏,太宗却突然病死于行猎之中。太宗死后,乃马真皇后欲立自己的儿子贵由为汗,但由于未有太宗遗嘱,故将相国找来商议;乃马真皇后对耶律楚材道:“先帝在时,曾意让皇孙失烈门为嗣,然皇孙年幼,长子贵由,又西征未归,你看现在如何是好?”楚材道:“先帝既有意向,就应立即让皇太孙即汗位。”乃马真皇后听后心中不悦,沉默不语,正在这时,乃马真心腹奥都刺合蛮进言道:“皇孙年幼,长子未归,何不请母后称制?”楚材忙道:“这事还要慎重考虑。”乃马真皇后笑道:“暂时称制,谅也无妨。”楚材欲再进言,但见奥都刺合蛮对其怒目而视,也就不再言语。而乃马真皇后称制,实际上是一个缓兵之计,楚材因不满乃马真皇后之举,遂称病不朝。

乃马真皇后称制后,在位五年间,为了给儿子大创继承汗位的条件,滥行赏赐宗室和大臣,以取得他们的拥护。按照成吉思汗生前规定,大汗的继承人必须经过忽里勒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乃马真一切准备就绪,决定于公元1246年8月26日举行大会。大会召开前夕,乃马真皇后遣使召集诸王、贵族到都城和林参加大会。诸王中,“长子西征”统帅拔都威望最高,听说要推举贵由为汗,因与其不和,心中不满,托辞有病,拒绝赴会,只遣其弟别而哥代之参加。8月26日这天,东西道诸王和各地大臣、将军均已到达和林,乃马真皇后遂于和林附近的夏营地达兰达葩召开选汗大会。由于与会诸王百官均早已被皇后笼络,故大会一致推举贵由为大汗。贵由假意以体弱多病为由再三推让,而诸王、大臣则再三劝进。经过一番推来让去,贵由方表示同意继承汗位,并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推其为汗,以后汗位必须让其子孙世代相传。与会者立誓道:“只要你的家族中还留一个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们都不会把汗位再给别人。”贵由听了,心中很是高兴,乃即位为汗,是为定宗,时年41岁。

元定宗贵由上台前,由于母后乃马真氏长期把持朝政,滥行赏赐,法制废驰,从而造成了政令不一,矛盾重重的局面,政治已经日趋腐败。贵由上台后,不但不从实际出发,勤于朝政,整饬宫禁,反而大开府库,以金银财宝赏赐那些推举他为大汗的诸王、大臣和将领,以炫耀他的慷慨和感念之情。他本就体质不强,手足又患拘挛病,却在上台之后,也像他的父亲晚年那样,昼夜沉溺于酒色之中。为此,在他执政的两年中,使得母后造成的那种“法度不一,内外离心”的衰败局面也愈演愈烈,日益严重。公元1247年秋,定宗又以西巡为名准备进行西征。其原因是:在推举他为大汗时,拔都以病为由拒不参加大会。贵由怀恨在心,故决定西征,欲伐拔都。公元1248年(元定宗贵由三年)春,他从和林出发,率军西行。3月,当行至横相乙儿(今新疆青河东南)时,身虚多病的贵由突然病情恶化,闭目逝去,时年43岁,在位不满两年。

公元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贵由登基时。参加登基大典的人中还有一位意大利方济各会教士柏郎嘉宾。原来,蒙古军的大规模西征,震惊了整个欧洲。公元1245年(淳祜五年)初,英诺森四世在法国里昂主持召开了宗教大会,商讨如何抵制蒙古侵略等问题,会上决定派遣教士出使蒙古汗廷,劝告大汗停止对欧洲的征略和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改信基督正教。会后,柏郎嘉宾作为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特使出使蒙古,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大典。贵由登基后,召见了柏郎嘉宾,柏郎嘉宾向他呈递教皇致蒙古大汗的信件。教皇在信中指责蒙古人蹂躏基督教国土,杀戮基督教徒,违背上帝旨意,应该弃恶从善,皈依基督教,否则,必遭上帝严惩。对此,贵由拒不理睬,他在给教皇的复信中措辞傲慢,信的开头这样写道:“天神的力量,全人类的皇帝,致大教皇的真实信札”。接下来贵由驳斥了教皇的责斥和劝诫,将蒙古人军事征服的成功归诸天神的偏爱。最后,贵由强调说:“若你(教皇)接受和平,愿意把你的城堡交与我们,你教皇和基督教王公当立即前来见我缔和,然后我们将知道你希望与我们保持和平。”柏郎嘉宾带着贵由给教皇的回信归国复命。

海迷失后,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拥立下垂帘听政,称制三年。在她统治期间,诸王争权,连遭天灾,国内一片混乱,1251年七月蒙哥(元宪宗)被推举为大汗。海迷失因暗中从事反对蒙哥的活动,被投入河中溺死。元朝建立后,追谥海迷失为钦淑皇后。

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门垂帘听政,称制三年。在位时两子忽察、脑忽另建府邸与其母相对抗,以致一国三主;另一方面,宗王们又擅自签发文书,颁降令旨。由于朝廷内部的纷争,使汗国陷入了混乱之中;又遇大旱,水泉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经两年斗争,1251年七月忽里勒台大会,另立蒙哥(元宪宗)为大汗元朝建立后,追谥海迷失为钦淑皇后。



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

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病逝于合川东钓鱼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公元1209年1月10日,蒙哥生于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长子,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长子(元世祖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蒙哥”的意思是永久。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之前,以蒙哥为养子,让昂灰皇后抚育蒙哥。在他长大后,为他娶火鲁剌部女子火里差为妃,并且分给他部民。1232年年农历九月拖雷去世后,才让他回去继承拖雷的封地。蒙哥多次跟随窝阔台参加征伐,屡立奇功。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欢打猎。公元1235年,蒙哥参加第二次蒙古西征,与拔都、贵由西征欧洲的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屡立战功,在里海附近,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

1248年农历三月贵由去世后,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临朝称制,由于贵由与拔都早年不和,拔都拒绝奔丧。为了对抗窝阔台家族,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请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亚草原的驻地召开忽里台,商议推举新大汗。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们多数拒绝前往,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为代表到会。唆鲁禾帖尼则命长子蒙哥率诸弟及家臣应召前往。

1250年,忽里台大会在中亚地区拔都的驻地召开,拔都在会上极力称赞蒙哥能力出众,又有西征大功,应当即位,并指出贵由之立违背了窝阔台遗命(窝阔台遗命失烈门即位),窝阔台后人无继承汗位的资格。大会通过了拔都的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家据不承认,唆鲁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别儿哥率大军随同蒙哥前往斡难河畔,但窝阔台、察合台两家很多宗王仍不肯应召,大会拖延了很长时间。

由于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威望甚高,并且善于笼络宗王贵族,多数宗王大臣最终应召前来,1251年农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会,1251年7月1日,宗王大臣们共同拥戴蒙哥登基,蒙哥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即位的当日,尊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此后,为了巩固汗位,唆鲁禾帖尼镇压反对者毫不留情,并亲自下令处死元定宗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自此汗位继承,便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皇族内部的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伏笔。

1251年7月1日,蒙哥即位后,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后率兵镇压之,又以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

他在位时,两位畏兀儿人因为与窝阔台家有牵连被害,一位名为镇海,一位名为萨伦迪的亦都护,后者因为被指准备在星期五礼拜对别失八里的回回人进行屠杀,后来被送到和林处死。

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跨台,高丽国王投降大蒙古国,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高丽成为大蒙古国藩属国,但保留高丽原有政府体系和传统文化,“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

1252年六月,命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国。七月,忽必烈率军出发。1253年八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大理国灭亡,云贵高原并入大蒙古国版图。1256年,段兴智前往漠北和林皇宫觐见蒙哥,被蒙哥任命为大理总管,子孙世袭。

从1254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到1382年驻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元朝大理总管段世战败归降明军,元朝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

1253年六月,蒙哥命弟旭烈兀率大军十万西征。旭烈兀的西征军从漠北草原出发,1256年大军渡过阿姆河后所向披靡,先攻灭波斯南部的卢尔人政权,1256年攻灭位于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国(阿萨辛派),1258年灭亡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1日,灭亡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

攻占叙利亚后,旭烈兀西征军兵锋抵达今天地中海东岸的的巴勒斯坦地区,即将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交战,此时旭烈兀得到使者带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蒙哥在四川去世的消息,于是只派先锋怯的不花率不到一万军队驻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开始东返。1260年9月3日,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趁着旭烈兀攻率主力东返,攻占叙利亚,杀怯的不花,旭烈兀愤怒至极,本想率军继续西征,但此时他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汗因为争夺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只好结束西征。

旭烈兀东返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的消息,于是留在西亚,自帝一方,并宣布支持忽必烈,后来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西亚的伊儿汗国从此建立。

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下攻势受阻。数月不能攻克,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病去世于合州钓鱼山,一说重伤而死[6],享年五十岁。蒙哥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来若攻下钓鱼城,必屠杀全部军民百姓(此事《元史》《新元史》《史集》均无记载,应该是野史传闻,此三本史书记载的蒙哥是病逝,和钓鱼城无关)。不过,后来钓鱼城于1279年投降时,忽必烈赦免了所有军民。

蒙哥去世前虽未能灭南宋统一天下,但是他的去世,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极大的影响,蒙哥去世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去世以后即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1259年8月11日,蒙哥病逝。

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阿里不哥

(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幼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之弟。他们四人的生母都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后,次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次月,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

1261年,占领哈剌和林。忽必烈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1266年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监国托雷第四子,宪宗蒙哥之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在这段蒙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他们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包括统治中东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在几十年间,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他依靠一批汉人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同时,他还奉蒙哥之命,领兵发动了灭亡大理国(1252年六月,忽必烈去曲先脑儿<蒙哥驻夏之地>进见蒙哥汗。蒙哥命忽必烈率军征云南。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1254年初,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军民出城迎战失利。段兴智和高泰祥弃城逃走,大理城陷。忽必烈派大将也古和霸突鲁追击高泰祥,斩于姚州。)和侵掠南宋的两次战争。

忽必烈从青年时代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1251年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治理汉地,在以后十年间,继续聚集流落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在他周围组成一个幕僚集团。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其后遭受贬谪,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这年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为怀孟路总管。

蒙哥汗去世了,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高原,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 ,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位于今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 ,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当时他44岁。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这次仓卒的选举是非正式的。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召开,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出席。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聂思 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大汗称号。在汉地,控制着陕西和四川的蒙军将领们倾向于阿里不哥一边,但忽必烈不久就把这两个省的军队争取到他一边。忽必烈的副将们在甘州东部(甘肃境内)打败了阿里不哥军,这次胜利巩固了忽必烈在对蒙古统治下的大理、西夏、吐蕃、金朝、南宋的所有权。忽必烈把他的优势兵力向大蒙古汗国本土推进,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叶尼塞河上游撤退。接着忽必烈错误地设想战争已经结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军队后,回到中国。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驱逐了这支驻军,并进军迎战忽必烈。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仗。第一仗忽必烈获胜,然而;他再次错误地没有追击阿里不哥,10天后鲁忽,阿里不哥曾帮助阿鲁忽从其堂兄妻、兀鲁忽乃手中夺得察合台兀鲁思。由于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与忽必烈的势力相匹敌,直到将近1262年年底,阿鲁忽背弃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变了形势。当忽必烈赶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领和林时,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阿里不哥被两军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但是,处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为谨慎起见,他把阿里不哥作为重要俘虏囚禁起来,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常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参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其实旭烈兀留在西亚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 因为大蒙古国 (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自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1271年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

忽必烈建开平,成为称汗建国的基地。但忽必烈已将中原地区作为他的立国基础,开平显然不适于作为国家的都城。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忽必烈建立“大元”国号后,1272年二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

元朝从此即定都在大都(北京市)。大都代替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元大都的修建,影响是深远的。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连串打击。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于1281 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爱的儿子真金,也是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英年早逝。或许由于这些个人悲剧的刺激,他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败,至公元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病逝。

这个时期忽必烈最大的失败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经历过像13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样完全彻底的失败。1274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后来的失败则纯粹是由于政策不恰当的改变而造成的,因此他就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了。新政策完全背离了蒙古人传统的扩张主义观点。蒙古军事力量从未尝试过向海外扩张,因此蒙古人普遍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同时,他们也不具备在亚洲南部地区地面作战的经验。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的作战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蒙古帝国可汗,元朝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朝的太子真金去世。按照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观念,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铁穆耳身上。

为培养储君的各方面才能,忽必烈派铁穆耳统兵讨伐叛王哈丹,接着又派他镇守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掌管北方防务。同时派开国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御史大夫玉昔贴木儿做他的助手。在玉昔贴木儿请求之下,忽必烈将原来属于真金的印玺皇太子宝授给铁穆耳,间接表明了传位给他的意图。此外,在忽必烈的督促下,铁穆尔戒了酒。铁穆耳在东北与和林的经历,使他与精锐的北方驻军结下了特殊关系。这一关系成为他和他的后裔登上帝位的重要保证。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至元三十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公历1294年5月10日),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在重臣伯颜、玉昔贴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是为元成宗。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自己将奉行先朝的成规,但实际上还是对忽必烈晚年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

大德六年(1302年),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被揭发出来,牵连了一大批官员,促使成宗再一次下决心查处贪污官员。当年仅七道奉使宣抚官查处罢免的贪官污吏就有18473人之多,查出赃款15865锭,审理冤案5176件。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员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民采捕。

在对外关系方面,成宗拒绝大臣对日用兵的请求。在大德三年(1299年)派江浙释教总统僧人宁一山出使日本,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和文化往来。但是,成宗后期曾一度用兵西南。大德四年(1300年),成宗发兵两万出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治京泰国清迈)。第二年,又因金齿(今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诸国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计伐金齿诸国。后因出征八百媳妇国"之元军损失惨重,成宗才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

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成宗立子德寿为皇太子。十月,成宗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氏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十二月,皇太子病逝。大德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八(公历1307年2月10日),成宗去世,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针对元成宗铁穆耳之政绩,史书惯称成宗守成。《元史》本纪评价说:“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壶,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俱在故也。”其实,成宗并非只是守成者,推陈出新者居上,且政绩与功德卓然。虽因成宗与其独子相继病逝,未及安排皇位承继事宜,引起元朝政局的动荡。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曲律可汗”。为忽必烈次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长子,统军北边,多立战功,封怀宁王。十一年(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储位虚悬。海山回大都奔丧,被拥立为帝,并追封其父为元顺宗。即位后更换了成宗大臣,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时间,期间中国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代的一位明君。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成宗铁穆耳侄,其父答剌麻八剌,母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公元1307年正月铁穆耳因无子病死后由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至大”,公元1307—1311年在位,计5年。

海山是答刺麻八剌的长子。忽必烈生前曾立次子真金为太子,真金于公元1285年病死,他留下三个儿子,即甘麻剌、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忽必烈都很喜欢他们,最后决定立铁穆耳为“皇太孙”,甘麻剌先后被封为梁王、晋王,率军镇守北边,统有重兵。答剌麻八剌一直留在真金与忽必烈身边。公兀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他受命出镇怀州(今河南沁阳),未到任就生病回京,于次年春天去世。

公元1299年,由于原来镇守漠北的宁元王阔阔出在备边时松懈,成宗铁穆耳就命侄海山代其职。公元1304年,海山被册封为怀宁王,佩带金印,食封瑞州65000户。成宗病死时,他远在青海驻防。海山的显赫军功和精良的部众,为其争夺帝位奠定了基础。

按照元朝旧制,在皇位空虚时,暂由中宫卜鲁罕皇后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库里尔台大会另选新君。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拥立成宗铁穆耳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因他是忽必烈诸孙中年龄最长者。但是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答己于3月21日以奔丧为名回京城(大都),并率先带领卫士闯入内庭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以“乱祖宗家法”之罪将他们全部杀死。此时,阔阔出等诸王均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他考虑其兄海山有重兵,故先以监国之名掌握政权,并派使者奉玉玺北迎海山。

公元1307年3月,海山率3万精兵到达和林(今额尔德尼召南),5月至上都,废成宗皇后卜鲁罕之后并赐死。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海山虽有众妃,但很晚才册立皇后。公元1310年(至大三年),封弘吉剌氏真哥为后;真哥的从妹速哥失里也被封为皇后。海山的妃子中,亦乞烈氏生了和世琼(后为明宗);唐兀氏生了图帖眭尔(后为文宗)。三宝奴曾劝说武宗重新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因右丞相康里脱脱的反对,才维持原状。

海山十分尊奉西僧,建造兴圣宫,常请僧侣人内祷佛祈福。他还派军士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并令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太子)主持在大都城南建佛寺。令喇嘛翻译佛经。他下诏凡是民众殴打西僧者截其手,骂西僧者断其舌,致使西僧胡作非为,蠹害百姓,成为当时一大祸害。海山又重用小人,南宋的一个小太监李邦宁,后成了元宫内太监,他阿谀奉承,竟被封为大司徒兼左丞相。

海山宠幸众妃,由于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身染重病。公元1311年元旦,海山病倒,七天后庚辰日病死于大都宫中玉德殿,终年31岁,葬于先祖安息处起辇谷。5月,文武百官也先帖木儿等上尊谥为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蒙古语称为曲律可汗。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可汗,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可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元朝的第九位皇帝 (改国号为“元”后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他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是皇庆(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在位九年,死后庙号仁宗,汉文谥号圣文钦孝皇帝,蒙古文谥号普颜笃可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京城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帝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太子詹事王约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

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

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将王约特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延祐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延祐元年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祐经理」。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

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后毁约将武宗之子和世瓎徙居云南,立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英宗),打破叔侄相传的誓约。在位九年(1311年-1320年),庙号仁宗。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03—1323年),蒙古族,元朝第五代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元仁宗嫡子。英宗自幼学习汉儒典籍,公元1316年立为皇太子,即位时年18岁,次年改元“至治”。公元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英宗死时只有20岁,在位四年,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蒙古谥号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汉族封建文化。延祐三年(1316)立为皇太子,七年即帝位。在位三年(1320年-1323年),时仁宗母答己太后任过去被仁宗罢黜的权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相互勾结,排除异己,权倾朝野。元英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华黎后裔拜住为左丞相,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至治二年(1322)八、九月,铁木迭儿、答己相继去世。十月,立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精求治、一新机务。此后数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珪、吴元珪、王约、吴澄等;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精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贵族反对。

延祐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1320年3月1日),元仁宗去世。延祐七年农历三月十一日(1320年4月19日),18岁的硕德八剌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在大都大明殿登基称帝,是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自幼受儒学薰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但是前期英宗的权力受到太皇太后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很大限制。

延祐七年农历五月十一日(1320年6月17日),元英宗任命拜住为左丞相,以遏制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的权力扩张。

至治元年农历十一月九日(1321年11月28日),群臣为元英宗上尊号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1322年10月6日右丞相铁木迭儿去世,1322年11月1日太皇太后去世 ,元英宗终于得以亲政。

至治二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1322年12月4日),元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设左丞相,以拜住为唯一的丞相。在右丞相拜住、中书省平章政事张圭等的帮助下,元英宗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等等。史称“至治改革”。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而且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随着清理的扩大化,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趁着英宗从上都避暑结束南返大都途中,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杀了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英宗去世时年仅21岁。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276年10月—1328年7月),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在位5年。谥号致孝皇帝,史称泰定帝。元泰定帝讳名伊苏特穆尔,显宗之长子,裕宗之孙。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父甘麻剌。公元1328年卒上都,终年36岁。也孙铁木儿初袭封晋王,镇守漠北。铁失发动政变前,曾派人告也孙铁木儿,他囚押来使,并遣使至上都告变,英宗未接到消息便遭杀害。公元1323年九月,也孙铁木儿被铁失拥立称帝,翌年改元泰定。泰定帝即位后,加封拥立他登基的铁失等人,后大肆捕杀了发动南坡之变的官员。他在位时,虽令张硅等进讲《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经史书籍,却笃信佛教,对国家经济无所贡献,财政极为困窘。泰定帝在位5年,病死于上都,葬起辇谷,世称泰定帝。

至治二年(1322)八、九月,铁木迭儿、答己相继去世。十月,立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精求治、一新机务。此后数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珪、吴元珪、王约、吴澄等;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精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贵族反对。三年八月初,尚存的铁木迭儿余党、御史大夫铁失阴谋发动政变,密遣心腹去漠北,当月五日,元英宗、拜住由上都启程返京,途中宿营于上都西南20里南坡店,被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也孙铁木儿闻讯后称帝,是为泰定帝。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年十月廿九出生,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是元朝第六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1323年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他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后也孙铁木儿果然被拥立为皇帝,当年九月他在龙居河登基。虽然也孙铁木儿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后就下令将刺杀英宗的人都处死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为皇后,立阿剌吉八为太子。追封其父甘麻剌为元显宗。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18个道。

泰定帝还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克制僧院的过分富有。

在泰定帝统治期年,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暴乱,泰定帝一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平息这些暴乱。但从整体来说整个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

蒙古奇源部包姓包尔之金氏·阿速吉八

(1320年—1328年?),元朝第七位皇帝,蒙语亦称阿希达布。公历1328年10月17日至1328年11月14日在位。谥号德孝皇帝,史称天顺帝。

致和元年七月初十日(1328年8月15日),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病逝,丞相倒剌沙专权自用,过了一个多月仍然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剌吉八即位。

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1328年10月16日),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今北京)拥立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改元“天历”,图帖睦尔是为元文宗。

致和元年九月,丞相倒剌沙在上都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剌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

上都的天顺帝朝廷丞相倒剌沙派兵进攻大都的文宗朝廷,元文宗派燕帖木儿率军迎战,双方经过多次战争,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后来大都朝廷逐渐占据军事优势。

天顺元年十月十三日(1328年11月14日),大都朝廷的军队包围上都,丞相倒剌沙等大臣奉皇帝宝出降,天顺年号被元文宗废除,倒剌沙在投降一个月后被杀。

倒剌沙投降后天顺帝下落不明,不知所终,在位大约一个月。

阿剌吉八无庙号和谥号,历史上以年号称之为天顺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札牙笃可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 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又称札牙骂皇帝,武宗次子,明宗弟,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是元朝第12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于1328年被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今北京)拥立为天子,并打败天顺帝朝廷,天下安定。

但是文宗却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是为元明宗,图帖睦尔被立为皇太子;后图帖睦尔又毒死和世?重新为帝,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文宗重祚以后,修《经世大典》,建圭章阁,欲兴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间国内多爆发农民起义,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英宗时,图帖睦尔曾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即位后召还京,晋封怀王,出居建康,江陵等地。

泰定帝死后,留守大都的签枢密院事燕帖木儿谋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赉为帝,后以路远改立图帖睦尔,即文宗,改元天历。是年(公元1328年)九月,上都的贵族拥立泰定帝幼子为帝,建号天顺,并起兵攻入居庸关。文宗派燕帖木儿出战,大败对手,使明宗在漠北即位。

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八月,文宗和燕帖木儿在宴会上毒死明宗,文宗遂复位。

文宗在位期间,两次派兵征讨四川、云南的蒙古贵族叛乱。

燕帖木儿以拥立之功,擅权揽政,荒淫无度,成为文宗时的肘腋之患。

公元1332年八月,文宗病死,死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吐露真情,遗诏立明宗之子以自赎。死后葬起辇谷、封谥曰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八月,梁王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发兵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元明宗和世?

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是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6个月。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

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蒙古语称忽都笃皇帝。1340年10月25日,元惠宗为父亲元明宗上汉语尊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根据《元史》,天历二年正月丙戌(儒略历1329年2月27日),和世琜在漠北草原的和宁之北即位,继续使用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1329年4月3日,元文宗图帖睦尔派人将皇帝宝玺献给明宗,正式让出皇位,5月15日,元明宗正式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8月16日,图帖睦尔受皇太子宝,8月25日,元明宗抵达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8月26日,皇太子图帖睦尔入见,两兄弟会面,元明宗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天历二年八月六日(1329年8月30日),元明宗和世?被燕帖木儿毒死,明宗去世时享年30岁。

1329年9月8日,燕帖木儿重新拥戴图帖睦尔为帝,元文宗复位,因为1329年的年号是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元宁宗,姓孛儿只斤,名懿璘质班,

泰定三年三月二十九癸酉日(1326年5月1日)生于北方草原,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第二子,生母是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前任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是通过弑兄(元明宗)重新登上皇帝宝座的。他临死之际,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行,诏令在他死后,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

至顺三年八月十二日(1332年9月2日),元文宗病死。文宗死后,把持朝政的燕铁木儿为了继续专权,就请求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她的儿子古刺答纳为帝。卜答失里为了执行丈夫的遗诏,予以拒绝。由于当时元明宗和世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后来的元惠宗)远在广西静远,而次子懿瞵质班却深得文宗宠爱,受封为王,留在文宗身边。这样,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遂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瞵质班登上了皇位,是为元宁宗。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懿璘质班即位后未改元,仍旧使用“至顺”这个年号,然而,宁宗似乎没有当皇帝的福份,至顺三年十一月壬辰日(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宁宗去世,年仅七岁,在位仅53天。十一月甲午日,葬于起辇谷。第二年六月己巳日,宁宗的哥哥妥懽帖睦尔(元顺帝)即位。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辛酉日,谥宁宗为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四月乙酉日,祔于太庙



蒙古奇源部包姓包尔之金【贬称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1320.05.25-1370.05.23),蒙古帝国可汗,汗号“乌哈噶图可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北元第一位皇帝,庙号惠宗,谥号宣仁普孝皇帝。

生于1320年农历四月十七日,137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去世。1333年农历六月八日-137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在位。公历1333年7月19日-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皇帝,1368年9月14日从大都退回漠北草原,1368年9月14日-1370年5月23日为北元皇帝。在位37年,享年51岁。

元惠宗是大元王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元顺帝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

注:惠宗为北元庙号。之所以又叫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攻打大都时,元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因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大明皇帝(指明太祖)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

元惠宗,1320年5月25日出生,1370年5月23日去世。元明宗的长子,1330年,母亲被杀,元惠宗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的平壤(今朝鲜半岛),后来到广西的桂林。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2]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右丞相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坚决支持下,元惠宗终于力排众议,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不当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

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一定胜利,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政府统一指挥。这一切给南方农民起义壮大的机会。

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惠宗向北撤,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病逝于应昌。

蒙古奇源部包姓包尔之金【旧译贬称孛儿只斤】氏·爱猷识理答腊(1340年—1378年),蒙古族,北元第二位皇帝,元惠宗的长子 。1370年农历四月至1378年农历四月在位。至正十三年(1353)册立为皇太子。时顺帝荒淫纵欲,他联合扩廓帖木儿等欲夺帝位,顺帝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二十四年,他削孛罗官职,进攻孛罗驻地大同。二十五年,与扩廓进兵京师,字罗兵败被杀,他与扩廓掌握朝政,总天下兵马。二十八年,明将徐达、常遇春北攻,他随顺帝出逃上都,旋又至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西)。三十年四月,即帝位。明兵破应昌,逃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宣光三年(1373)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徙帐金山(今阿尔泰山,一说在辽河以北,为元将纳哈出屯兵之所[1]),常命扩廓南下骚扰明境。母亲是高丽贡女奇皇后。蒙古汗号必里克图汗,谥曰昭宗武承和孝皇帝。

爱猷识理答腊生于元惠宗至元四年或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按至元五年推算,是1340年1月23日)。他的生母奇氏因为生育皇子,母凭子贵,至元六年(1340年)被元惠宗封为第二皇后,就是奇皇后。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爱猷识理答腊被元惠宗(元顺帝)封为太子,他做太子之后,元朝内部党争日益激烈。爱猷识理答腊自己试图夺取帝位,提前登基,这样就造成了他和他父亲的关系紧张。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他的政敌将军孛罗帖木儿带兵闯入大都,爱猷识理答腊被迫流亡到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的控制区太原,并以此为基地,召集各省军阀准备反攻孛罗。与此同时,元惠宗也对孛罗的专权产生不满,遂派人将其刺死,将人头送到太原,召回了爱猷识理达腊并与其和解。

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突然病死。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后妃、臣僚等北走,逃往上都,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朝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元朝正式灭亡。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四日(1368年9月16日),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等人到达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太子等人离开上都,当天到达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古城)。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洪武二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1370年5月23日),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并次年改元宣光,建立北元。洪武二年农历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军将领李文忠攻克应昌,昭宗逃往和林,身边仅有一小股随从陪同,他的众多妃子以及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还有五万余元军投降明军。

宣光二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明军将领冯胜大败元军,明朝从元朝手中取得甘肃地区。

北元在当时仍保持一定的势力,在宣光二年(1372年)的战事中,在王保保指挥下,北元朝对于明朝赢得了一个局部胜利。

元昭宗于宣光八年(1378年)农历四月逝世,在位8年,享年40岁。

元昭宗他死后由弟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脱古思帖木儿年号为天元,又称为天元帝。

元昭宗时期元朝的领土包括东北地区,漠北漠南地区,云南地区,以及山西部分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

北元初期,除了元惠宗带回的中路军退缩漠南漠北之外,蒙古贵族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支: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原名王保保,其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察罕帖木儿之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方面。北元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余万众据守辽东。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管辖之下的云南还有十余万军队,策应北元皇帝的军事行动。此外,北元与东面的高丽、西面的畏兀儿地区仍旧保持着政治经济的联系。

洪武三年(1370年)元惠宗去世,1378年元昭宗去世,由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北元皇帝,就是元益宗。这位第三任北元皇帝统治后期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汗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元益宗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益宗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死后谥号宁孝皇帝。通过这次战争,元朝皇帝的主力军被彻底击溃。

扩廓帖木儿在1372年的漠北战事中,在明与北元的大对决中,扩廓巧妙而坚决地击败了明朝第一大将徐达,明军损失惨重。1375年扩廓帖木儿去世后西路军衰弱。只有纳哈出东路军为北元主要势力,一直是明军的劲敌。

明王朝建立后的最初二十年内,开元路等整个东北地区尚处在北元势力控制之下。明初开元一带为故元丞相也速亥占据,统治秩序一如元朝。直到1387年,明朝大军二十万击败东北地区的元军,迫使纳哈出归附明朝。元朝势力退出辽东,开元等辽东地区在纳哈出横行二十年后,终于纳入大明版图。

明太祖朱元璋封纳哈出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其部下诸官皆封为指挥及千户等职,并将他们迁往南方沿海边地。

云南行省的梁王,当时是把匝剌瓦尔密在元惠宗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后,仍旧坚守云南,而且每年遣使去漠北觐见北元皇帝,执臣节如故。因云南险僻,明太祖不欲用兵,数次派人劝降。不从。1381年,太祖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统帅三十万大军向云南进攻。梁王派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驻曲靖。明将沐英乘雾抵白石江,傅友德率兵进击,达里麻兵败被捉,失精兵十万。他逃至普宁州忽纳砦,驱妻子赴滇池死。自与左丞达德、右丞绿尔夜入草舍自尽。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被封为太子之后,元朝内部党争日益激烈。爱猷识理答腊自己试图夺取帝位,提前登基,这样就造成了他和他父亲的关系紧张。1364年(元至正24年),他的政敌将军孛罗帖木儿带兵闯入大都,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被迫流亡到王保保的控制区太原,并以此为基地,召集各省军阀准备反攻孛罗。与此同时,元顺帝也对孛罗的专权产生不满,遂派人将其刺死,将人头送到太原,召回了爱猷识理答腊并与其和解。

1368年,元至正28年,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的将军徐达攻克了大都,从中原赶走了元朝的皇族。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随他的父亲元惠宗撤往上都,在1370年他的父亲元惠宗在应昌病逝,他在和林继承了元朝皇位,并改元宣光。

北元在当时仍保持强大的势力,在1372年的战事中对于明朝赢得了一个压倒性胜利。元昭宗于1378年病逝,在位8年。他死后由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即元益宗。

脱古思帖木儿,孛儿只斤氏,是北元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七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史称北元后主,因为他的年号为天元,又称为天元帝。根据明朝史籍记载,他是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明代王世贞《北虏始末志》记载,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前是益王。《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记载他是必里克图可汗(爱猷识理达腊)的弟弟。他在位时屡遭明朝攻击,最后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军击溃,出逃时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所杀。被追尊为乌萨哈尔汗。

脱古思帖木儿身世不详。他的出生年依据《蒙古源流》的说法是壬午年(1342年),而他与前代北元皇帝元昭宗(必里克图汗)爱猷识理达腊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明朝史料均记载他是元昭宗之子,有人进而指出他就是曾被明朝俘虏的元昭宗长子买的里八剌(明人王世贞则记载他为元昭宗次子,被封益王);而蒙古史料《蒙古源流》、《黄史》等均记载脱古思帖木儿为爱猷识理达腊之弟。先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正三十年),李文忠等率明军攻破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俘虏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嫡长子买的里八剌,押到南京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崇礼侯”,1374年,明太祖以元昭宗“父子隔绝、未有后嗣”而将崇礼侯买的里八剌遣还蒙古,到1408年,明成祖朱棣在致蒙古本雅失里可汗的信函中说:“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元氏之子孙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来归者皆令北还。如遣妥(脱)古思帖木儿还,后为可汗,统率其众,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这也就成为脱古思帖木儿是被明朝俘获后又遣还的买的里八剌的依据。

到了现代,不少学者仍为此问题争论。中国蒙古族学者薄音湖支持脱古思帖木儿是买的里八剌,认为元顺帝只有元昭宗一个儿子存活,因此元昭宗并无兄弟,并且亲眼见过买的里八剌和脱古思帖木儿的明成祖最有资格确认他们是否为同一人;另一学者乌兰也认为脱古思帖木儿是元昭宗之子,并认为《蒙古源流》中所载之脱古思帖木儿出生年是错误的而日本学者和田清则认为脱古思帖木儿不是买的里八剌,而是像《蒙古源流》所记载的那样是元昭宗的弟弟,他从年龄上考证,认为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被明军击溃于捕鱼儿海之时他有两个儿子天保奴和地保奴,其中地保奴被明军俘虏后又因抱怨明朝而被流放到琉球,说明地保奴不是懵懂的小孩,脱古思帖木儿自然也是个中年人;而当时买的里八剌的年龄不会超过30岁,因此脱古思帖木儿不可能是买的里八剌,明成祖的话是“误解”;中国蒙古族学者宝音德力根进一步指出元顺帝不止一个儿子,明成祖的话确系误解,买的里同时又从梵文和蒙语对译的角度考证出脱古思帖木儿的继承者额勒伯克才是买的里八剌,而脱古思帖木儿是元顺帝的儿子、元昭宗的弟弟。

由于脱古思帖木儿身世不详,因此他的生年也无法确定。如果他是元昭宗之子买的里八剌,那他就应该生于1362年;如果他是元昭宗之弟益王,按照《蒙古源流》的说法是生于1342年(壬午年),而学者宝音德力根则考证他应出生于1350年。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驾崩后,脱古思帖木儿于1378年5月即位,1379年农历六月改年号为天元。

脱古思帖木儿在位时,明朝加紧对北元势力的扫荡,而北元则在消极应对中日趋衰落。1381年12月,明军进攻云南,天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382年1月6日),镇守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天元四年闰二月二十三日(1382年4月7日),明将蓝玉、沐英攻克大理城,元朝大理总管段世投降明军,明朝平定云南,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从1254年蒙哥汗的皇弟忽必烈(后继位为元世祖)灭大理国,到1382年明军击败元军夺取云南,蒙古人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

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北元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天元九年(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

北元在辽东和云南的据点被明朝端掉以后,明朝又深入蒙古高原,对北元汗廷发动全面进攻。天元十年四月十二日(1388年5月18日),明军将领蓝玉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大败元军,俘虏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脱古思帖木儿和长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参见词条捕鱼儿海战役)。

天元十年(1388年)农历十月,脱古思帖木儿与其长子天保奴被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袭杀篡位,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率三千余人投降明朝。脱古思帖木儿被追尊为“乌萨哈尔汗”,他死后“大元”国号不再使用,君主亦不复有汉文庙号和谥号。

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来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距离脱古思帖木儿汗帐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脱古思帖木儿一行逃亡途中,在土剌河遇到也速迭儿。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捏怯来、失烈门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1399年,乞儿吉斯部(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首领贵力赤,否认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打败并杀死了他,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元朝皇帝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1402年,北元去国号灭亡,改称鞑靼。

纳哈出的归降,使朱元璋大为振奋,1387年九月即军中以永昌侯蓝玉代冯胜为大将军,延平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左右副将军,率师征讨北元蒙古帝国,声言“肃清沙漠在此一举”。1388年三月,蓝玉等率15万人,由大宁进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获悉北元益宗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驻捕鱼儿海(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贝尔湖),即由间道兼程而进。4月12日凌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饮马,侦知北元益宗帝营在海东北八十余里。蓝玉以王弼为前锋,衔枚卷甲,倍道前进,直薄哈拉哈河畔之蒙古皇帝行宫。时大风扬沙,白昼如晦,北元君臣毫无戒备。太尉蛮子仓惶拒战,败兵被杀。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溃围逃走。蓝玉等率精骑追逐千里余,复破元将哈剌章营;都督余通渊曾抵克鲁伦河。北元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损失较大。脱古思帖木儿皇帝溃围以后直奔哈拉和林,欲依丞相咬住。当时聚集余部,已及万人,至土拉河遭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袭击,众复溃散,偕捏怯来等十六骑遁去。遇丞相咬住、太尉马儿哈咱领三千人来迎,一同往依阔阔帖木儿。阔阔帖木儿在宣光间扩廓帖木儿死后曾出任中书省太师,人马众多。然也速迭儿遣大王火儿忽答孙、王府官孛罗冒雪袭执脱古思帖木儿,用弓弦缢杀了这位益宗皇帝。同时死的,还有太子天保奴。杀死脱古思帖木儿后,也速迭儿自称全蒙古大皇帝。也速迭儿原牧地偏于岭北西北部,但他已越过和林,在土拉河狙击脱古思帖木儿。其所属佥院安达纳哈出的牧地乃至发展到鄂嫩河、兀古儿札河一带。1389年四月,明置全宁卫,以捏怯来为指挥使,而失烈门似乎受也速迭儿的影响,改变初衷,频频称病拒绝接受明廷任命。同年八月,失烈门结塔失海牙率部下袭劫捏怯来,至也速迭儿所任命的佥院安达纳哈出的领地杀死捏怯来。失烈门正式归附也速迭儿,捏怯来部溃散,为朵颜等卫所招抚。失烈门袭杀捏怯来,阿扎失里受封不久又叛明寇边,背后当然都有也速迭儿的影子。也速迭儿的势力正日益渗入东部蒙古的关键时刻,他便因病猝死。自1388年10月至1389年10月,也速迭儿在位刚好一年。也速迭儿是元世祖忽必烈大帝亲弟阿里不哥之嫡系后裔,又是之后的北元皇帝卓里克图的父皇。也速迭儿到底是什么人呢,我们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公元1259年,蒙古大皇帝宪宗蒙哥率军攻重庆钓鱼城,但城池没有攻下,自己却被城中发射的炮石击伤,加上水土不服,不久就死去了。 蒙哥的死造成了一连串的后果,正在攻击南宋的忽必烈立刻收兵回去争夺皇位,而他的竞争者就是自己的弟弟阿里布哥。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阿里布哥战败,被幽禁而死。忽必烈最终成为了元朝的开国皇帝。 忽必烈的胜利延续了上百年,即使在被明军赶出中原之后,他的子孙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北元朝廷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而相对于黄金家族的其他子孙而言,却是永远也只能看着一代又一代的皇位落于旁人! 但失败者是不会永远失败的,忽必烈的胜利终于在土刺河结束了,结束它的就是也速迭儿。他十分干净利落的杀死了天保奴父子,并夺走了蒙古大皇帝的宝座。

这个也速迭儿其实是当初败在忽必烈手中地阿里不哥的子孙,说起来还是天保奴的亲戚。要按照辈分来说,天保奴还需要称呼其一声叔叔。一百多年过去了,阿里布哥的子孙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也速迭儿杀了天保奴,夺回了认为这原本是属于自己这一系子孙的皇位。蒙古皇位由忽必烈一系转入阿里不哥一系。当初,忽必烈采用汉法,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大元,历代帝王均有汉语谥号并建汉语年号。但蒙语国号仍称“大蒙古国”,依十二生肖纪年,元朝诸帝也另有蒙语尊号。阿里不哥是当时反对用汉法的贵族代表。也速迭儿即帝位后,不再依汉法为脱古思帖木儿立谥号,也不再建年号。国号仍称蒙古。明人则依汉人旧称,称之为鞑靼,实则仍是北元。在汉籍里误认为也速迭儿的尊号就是卓里克图,这是弄错了的。卓里克图是另外一个蒙古皇帝,名恩克。他们是父子关系。也速迭儿虽然不是忽必烈的后裔,是忽必烈亲弟阿里布哥的后裔,但还是黄金家族,应为北元蒙古帝国第三个皇帝。

孛儿只斤·额勒伯克(1361年-1399年)为北元皇帝,父为元益宗天元帝(乌萨哈尔汗,名: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兄为卓里克图汗。1361年 (辛丑年)生,乌萨哈尔(又译:乌萨哈勒)汗的儿子,恩克酌力克图汗的弟弟。1393年(癸酉年) ,33岁其兄恩克酌力克图汗死后即汗位。1399年(己卯年)被卫拉特部的乌格齐哈什哈等人杀害,终年39岁,在位7年。汗号尼古埒苏克齐汗,谥号大古皇帝。他死后由长子坤帖木儿于1400年继位。

孛儿只斤·坤帖木儿(1377年-1402年),北元皇帝,父为额勒伯克,1400年即位,汗号为掍特穆尔汗。于1402年被鬼力赤所杀,谥号顺天皇帝。北元灭亡,鬼力赤称可汗。

《蒙古源流》认为他是额勒伯克长子,但是《突厥系谱》说从他开始汗位再次落入成吉思汗其他子孙手中。不少学者认为他是阿里不哥子孙。

1399年,乌格齐哈什哈攻杀了大汗额勒伯克,乌格齐哈什哈立坤帖木儿于1400年继位。1402年,坤帖木儿被鬼力赤(乌格齐哈什哈)所杀,《明史》认为,鬼力赤去元国号,去帝号,称可汗。(实应为也速迭儿去元国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9970.html

更多阅读

复星集团——商业帝国的打造者 复星帝国版图

 前言:对于复星集团自己研究最多,和郭广昌也曾有过一面之缘,早在几年前就预言过:未来复星集团将是中国实力最为强大的集团,复星的模式、复星的格局、复星的团队、复星的机制是国内任何一家公司所不能比拟的,今天看到复星集团的布局,更说明

皇太极 康熙预言过清朝灭亡

皇太极 崇德帝 概要姓名 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 清太宗谥号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陵墓 昭陵政权 清朝在世 1592年-1643年 (50岁)在位 1626年-1643年年号 天聪、崇德

康熙王朝 康熙预言过清朝灭亡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电视剧2.2009年胡忠良所著图书 1.电视剧编辑本义项康熙王朝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康熙王朝《康熙王朝》是由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历史、传记类电视剧,主要讲述康熙在位的朝代的故事。查看

玛雅人的五大预言是什么 人类将于2032年灭亡

玛雅人五大预言玛雅人预言过2012年世界末日吗?玛雅人五大预言玛雅人究竟有没有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玛雅人五大预言如果有,玛雅人五大预言那么他们确切是预言哪一年?玛雅人五大预言许多学者对玛雅文化一些证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其

声明:《元朝 康熙预言过清朝灭亡》为网友清素笔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