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曹操不愿“得陇望蜀”的客观原因

三国篇第二十七进取汉中

渭南之战后,关中联军惨败,主力折损殆尽,关中地区对于中央政权的军事威胁基本上消除了。然而,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并不甘心于失败,于是又四处搜罗残兵余部,并联合少数民族各部,接连发动了一系列的叛乱,所幸规模都不算大,均被曹军名将夏侯渊所击溃。时至建安十九年(214年),曹军已完全控制了陇右、河西等凉州之地,消除了南下进攻汉中张鲁集团的侧翼隐患。此前,曹操分别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和建安十九年七月到十月发动了两次针对孙权集团江北军事要塞濡须口的大规模进攻,虽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却也对孙权造成了一定的威慑,使之不敢轻举妄动,从而稳固了曹操集团的东线形势。而地处西南的刘备集团掌控了蜀地,实力空前膨胀,随着对外扩张地进行,势必将乘势攻取汉中。正是在这种局势下,曹操才果断决定,发动了这次消灭张鲁、占领汉中的战役,借以遏制刘备集团的北进势头。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自统率大军进攻张鲁。三月,曹操大军抵达陈仓故道。此时位于凉州武都郡的氐人,阻塞道路,曹操先派出张郃、朱灵部,击破了进入武都沿途的氐人。四月,大军自陈仓出散关进兵到达武都的河池一带,“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曹军再次受阻。五月,曹军经过激战,攻克了西北军事重镇河池,从而打通了南下汉中的战略通道。七月,曹操主力终于到达汉中的西部前沿阳平关一带。熟悉三国地理的朋友都知道,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其一为谷道,如,子午谷、斜谷等;其二为古栈道,以陈仓故道最为著名。谷道道路艰险难行,不利于大兵团的推进,但是谷口没有敌人的险关,敌军一般只是依托山势进行防御。而陈仓故道刚好相反,道路相对平坦,利于步骑通过,但需要强攻阳平关。曹操选择了后者,大概也是看中了陈仓故道便于骑兵和重步兵的推进,同时可以减少千里袭人给曹军带来的路途劳顿。是役,曹军动用的兵力大致是十万左右;而张鲁方面的总兵力也应在五万人上下。也许是出于自信或是对汉中地形的陌生,曹操所统帅的十万大军采取了一路集中进攻的部署,而没有采取在秦岭的其他谷道分路合击的进军策略。

当曹军到达阳平关时,张鲁的弟弟张卫,带领大将杨昂、杨任和数万兵马,依托阳平关南北二山之间的险要地形,修筑了长达十余里的防御工事。曹军也不甘示弱,在抵达占地后随即展开猛攻。数日之后,由于地形险要、防御坚固,曹军在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之下,依然毫无进展。曹操于是决定假装撤退,以麻痹张鲁的守军部队。果然,张卫等人得知曹操攻关不下,已经全线撤退,就放松了阳平关一线的戒备。此时,曹操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密遣解忄剽、高祚两将率部乘险夜袭。正巧半路驱赶了数千只野糜冲入了张卫的营垒,导致其防御工事的损毁,结果曹军趁虚而入,占领了部分敌军营垒,同时鼓角齐鸣,给张卫造成了曹军主力全线突破的假象,张卫匆忙之间,难以辨别情况,只好弃阵而逃。阳平关就此掌握在了曹军的手中。

汉中的西大门阳平关告破意味着曹军可以长驱直入、直抵陕南,汉中也就不可守了。此时,张鲁打算就此向曹操投降,但是其功曹阎圃建议道:“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张鲁认为有理,就率众逃往了巴郡。临走时,有人建议烧毁汉中等地的仓库,但是张鲁认为:“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于是把所有的仓库加以封存,可见张鲁还是很爱百姓的,不愧是张天师的后人。

同年七月,曹军进驻汉中首府南郑,曹操得知仓库完好,军粮无忧,感佩张鲁作为,即派使者前去劝慰张鲁。并恢复汉宁郡为汉中郡,又从汉中分出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九月,巴中一带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等率族归顺曹操。十一月,张鲁亦率部出降。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封他的五个儿子及谋士阎圃为列侯。

曹操取得汉中、巴中等地后,丞相主簿司马懿及谋士刘晔都建议乘胜进兵益州,灭刘备,除后患。曹操认为不能“得陇望蜀”,便以“关陇未稳,东吴孙权常举兵攻合肥,恐深入蜀中作战难返”为理由,于当年十二月自率军队,并带走汉中民八万户,北回邺都,留征西大将军夏侯渊、张郃、徐晃等驻守汉中。

刘晔、司马懿“速攻巴蜀”的建议是否可行?曹操是否真的错过了一举收复蜀地的机会呢?这个问题历来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认为曹操确实错过了大好时机,属于战略性决策失误,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曹操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当时的兵力和战役准备,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攻蜀成功。飞刀认为后一种的评价更为客观合理一些。其原因有四:其一,当时曹军已连续在险峻的山地行军作战达五个月之久,部队已经相当疲惫,战斗力明显下降。在此情况下,不经休整,就要连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蜀地的战役,又要经历数月的山地行军,困难很大,何况对手是以逸待劳的枭雄刘备,胜算不大;其二,曹军进攻汉中,其粮草基地必然设在关中地区,一旦深入蜀地,仅凭张鲁所剩的粮草,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大军的需求,何况还有投降的张鲁部队也要吃饭。因此,曹军的粮草供应主要还是要来自关中,这样就必须隔着险峻的秦岭向前线运送粮草,困难重重不说,而且汉中这块刚刚征服而尚未完全平定的土地,将成为曹军运粮的唯一通道,一旦投降的汉中势力与西川刘备集团串通,曹军将死无葬身之地。其三,东吴势力常常侵扰合肥等地,一旦曹军深入蜀中,兵少了,难以攻克;兵多了,势必造成中原空虚。以当时的生产力和文明水平,谁能牢牢占据中原,谁就可以统一天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冒险深入蜀地,就显得有点舍本逐末了。其四,曹操集团内部也因为政治见地的不同而出现了一定地分歧,曹操长年暴兵在外不利于其加强统治,刘备与孙权固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根本上威胁不到曹操的统治地位,而曹的真正威胁则是在于其集团内部。深入益州腹地,远离中原,一旦后方有事,救援不及。这些都是曹操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倘若没有赤壁之败,曹操还有可能孤军深入,但赤壁之战使得曹操知道了孙、刘两股势力对抗中央的决心非常坚决,且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是很难催然攻取的。司马懿及刘晔的建议过于依赖于敌人自动瓦解之上,缺乏后续的反制手段,这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的决策应该说是稳妥和正确的,不应全部归因于其保守畏战。

解析:曹操不愿“得陇望蜀”的客观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0231.html

更多阅读

一代枭雄曹操到底是谁的后人 一代枭雄曹操 下载

一代枭雄曹操到底是谁的后人首先声明,我也不知道。曹操到底是谁的后人,曹操是他爸的儿子,他爸叫曹嵩,这一点没有异议。不过曹嵩的爸爸是谁,似乎如泥牛入海,谁也无法考究。即使像陈寿这样有良史之才的大家,也一筹莫展。 曹操似乎不姓曹,他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曹操和杨修的故事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1800年以来,由于受《后汉书》、《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一直以为,杨修死于小聪明,并且言之凿凿地举出多个实例加以注解。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门写下个“活”字,杨修令将门改小;曹操在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杨

台湾不愿回归的真正原因! 为何台网不愿回归祖国

大部分台湾人是闽南人,本人也是闽南人。和台湾人多有交往,谈谈台湾人不愿和大陆统一的原因。基于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上,闽南人与台湾人聊起来很容易,本人遇到台湾人就常直接用闽南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统一问题。但是我

如果曹操不刺杀董卓 曹操行刺董卓

如果曹操不刺杀董卓世人只知道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结果被董卓通缉,险些丧命。后来曹操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他们在狱中有一段经典的对话:陈宫问他,“曹孟德,据我所知,董卓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刺杀他”“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曹操轻蔑的回复了一

声明:《解析:曹操不愿“得陇望蜀”的客观原因》为网友寄長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