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东干人 哈萨克斯坦东干族历史

截止2010年,东干人人口约112426人,分为两支:一支为陕西东干人,住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马山青镇、朔尔一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42404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人,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德鲁日巴集体农庄与米粮樊镇,约51132人,俄罗斯境内有1651人,其余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和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城市。农村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城市中有些是工人和知识分子。

哈萨克斯坦东干人 哈萨克斯坦东干族历史
据哈萨克斯坦东干人协会主席达乌罗夫介绍,目前在哈境内生活着约4.6万多名东干人,他们种植的蔬菜占哈萨克斯坦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还远销到俄罗斯。

东干人是19世纪后半叶从中国陕甘地区迁徙来中亚定居的移民,主要聚居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地区,他们至今还保留着130年前中国清朝时期陕甘地区回民的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以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字。

当年,他们在义军领袖白彦虎的率领下,一边抵挡着清政府的民族镇压,一边拖家带口,背着锅灶瓢盆,赶着牛羊畜口,于1877年12月翻过天山,躲过了清军的追剿,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边约200公里的楚河岸边扎下“营盘”,播种从老家带来的麦种和菜籽,就此繁衍生息。白彦虎被后人称为“东干人之父”(“东干”即陕西方言“东岸子”的转音,东面的意思)。

陕西村所在的县叫库尔代,县城离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不到100公里,顺着阿拉套山下的丘陵地带从县城往东60公里,就是中亚陕西村的中心村落,陕西村的村史纪念馆,馆中收藏有白彦虎的眼镜、玉佩、腰刀等遗物,有东干战争英雄马三奇的巨幅画像和雕塑,前苏联各个时期的纪念章,有东干先民使用过的兵器、农具,有当今东干人的生活用品、刺绣品和装饰品。

现在在哈萨克斯坦,农业实行机械化,原来和东干族一样以种地为生的维吾尔族越来越少,他们多数从事了商业或者当了工人,其他民族都以放牧或做买卖谋生。土地里刨着吃的,就只有回回了,在这片广阔的原野上,一半种小麦,一半是蔬菜。现在全哈萨克斯坦80%的蔬菜都来自东干人的生产。淳朴厚道的东干人没有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习惯,他们种植的是地道的无公害食品。

东干人几乎家家都有小车,这里就像小车博览会,有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且都是原装货,当然最多的还是俄罗斯的伏尔加和本国生产的。在这里,小车不是身份的标志,也不属于奢侈品,而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必需工具。营盘、新渠都是四五公里长的村子,步行串门子的确不方便,庄稼地近的几公里,远的几十公里,没有小车是难以想象的。因而就常常能看到,一辆高品位的“沙漠王子”,后面却拽着一架四轮拖拉机的车厢,一辆豪华的“梅塞得斯-奔驰”,里边取出的却是刚从地里收回的莲花白。

因为没有环境污染,这里的农业是货真价实的绿色农业,一眼望出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绿地。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有各种花草,东干人说,从这些花草的生长状况,可以看出主人的心境和理家水平。而且这里真正保持着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很多家都没有院墙,如果有也是象征性地用栅栏把院子围起来,个别有院墙的也不高,院门一天到晚很少关过,大街上的店铺也没有一家装防盗门的。小车开到街道上随便一放,主人就办事去了,大多连钥匙都不拔,有的车门还大开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0279.html

更多阅读

独家首发 哈曼卡顿公司历史简介 哈曼卡顿音响

你现在所看到的资料,是根据哈曼卡顿英文官方网站上的,关于哈曼卡顿的公司历史介绍进行的翻译,是目前国内最完善的关于哈曼卡顿公司历史的介绍,部分文字翻译不是很准确,还请谅解。  哈曼卡顿(HarmanKardon)是哈曼国际工业(NYSE:HAR)的一个

哈卡斯黠嘎斯 富裕柯尔克孜 哈卡斯共和国

哈卡斯是萨彦-阿尔泰高原的一部分。据学者们推断,人类的祖先早在30万年以前就曾经在萨彦-阿尔泰高原和哈卡斯-米努辛盆地居住过。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是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哈卡斯以其古代历史考古文物而闻名于世界。考古学家们称

鲜卑人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西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

性格内向的人这样改变转自牛族基地 改变内向性格的书

性格内向的人这样改变《自我认定:从“自我评价”改为“自我期许”》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一种客观评价。自我期许是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怎样一个人的一种期望。人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现在是怎样一个人,并不代表自己永远是怎

声明:《哈萨克斯坦东干人 哈萨克斯坦东干族历史》为网友将计就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