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句成语。“曹营”指的是曹操的军营。“汉”是指刘备。因为刘备与东汉皇帝有“八杆子打不着”的亲属关系,号称“刘皇叔”,常以汉朝正统传人自居。刘备、关羽、张飞是“桃园三结义”的生死弟兄,关羽只承认刘备这个“汉”是可以理解的。东汉末年,曹、刘开战,曹操把刘备的二弟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注:曹夹持东汉朝皇帝,声称正宗汉室)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关羽苛刻的条件。曹操十分看重关羽的人品和才能,对他关怀备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送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始终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的不杀之恩。但是,最后关羽还是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三国演义》上并没有这样的话。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以后,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坚决不给曹操出主意。后来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不过,后来人们常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指徐庶,而是指关羽。

从曹操对待这两个人的态度上看,老曹还真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傢伙。从这两位仁兄对待刘备的态度看,老刘这个人则很会笼络人心,很会招纳死党。像刘备这种本事不大,遇亊只会哭鼻子的角色,要是没有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没有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人为他卖命,想打到益州坐江山则绝无可能。

至于人们用“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成语来指什么,是褒义,还是贬义,那就是另外一回亊了。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说某人虽身处异乡,但心怀亲人,或某地下工作者身在敌营,心在自己的组织。从消极意义上讲,说某人身在此,心则在彼,或人在心不在等等。看用于什么对象,讲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吴双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0942.html

更多阅读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下一句

人的本质就是心。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自我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色是敏感易觉,一肯定自我,就同时肯定与自我对立的一切非自我。从自我出发,以意念、语言、符号来取代或消融越来越多的非自我,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受教育未必局限于上学念

声明:《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为网友不浪费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