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网络小说,但从《生死线》而知山影,觉得他们看中的大概不会太差。本来是拿来杀时间的,结果,两天,一气呵成,每天看到凌晨2点。好久没这么上瘾地看过一部小说了。
作为一名花痴型读者,一个故事要看得下去,至少要有一个我很喜欢的人物,《琅琊榜》中的这个人叫梅长苏。
一、此血仍殷
13岁征战沙场,16岁执掌军中主力,论文才不输当世鸿儒,论武略奇兵绝谋、往来无敌,加之洞察世事人心、思维缜密、行事周全……这样一个人简直就是人类才华的集大成者啊有木有~
只可惜惊世才华,虽为人仰慕,也招人忌惮;智惊天下,可为人强助、也可为人强敌。所以梅岭浩劫,他被下了最狠绝的诛杀令,因为构陷之人不敢在冤杀了他的父帅和七万同袍之后,还留下他这么强悍的后患。
有人说,当年的祁王声望极高,又与手掌重兵的林家血脉相连,这样瓜田李下的嫌疑,林氏为何不设法规避?我想林家也许不是不想规避,而是的确难以规避吧。皇帝派来的人,没有得到林帅的重用,祁王推举的人却在赤焰军中身居要职,这是让皇帝猜忌不满的重要原因。但这能怪谁呢?祁王慧眼,连林帅都自愧不如,聂真大才,岂有不用的道理。而皇帝派来的人,若非耳目,那么不受重用的原因只怕还是自身能力有限吧。兵者,凶也。强敌犯境,任何不以战事为先的杂念都有可能导致损兵折将、国土沦丧。难道林帅要为取悦皇帝而拿战事当儿戏、驱将士入死地?
就在梅岭之战的同一年,朝廷还削减了赤焰军的人数,想来也是猜忌日深之故。赤焰以7万之寡,敌大渝20万之众,还要被皇帝在千里之外各种掣肘,该进军时叫按兵不动,其间的委屈艰难,可想而知。违令开拔,兵发梅岭,在这么敏感的时期无异于授人以柄,但站在林帅的角度,难道他能为了规避嫌疑而贻误战机,致使北境沦丧、生灵涂炭?
自古名将多无下场,大概不是因为他们都不够明智、不懂自保。战场凶险,做事情总是千难万难,很多风险不是看不到,是看到了也避不开;很多事情不是想不到,是想到了也做不出来。
梅岭一战,大渝主力被歼,之后十数年,北境无战事。世间已无赤焰,但由赤焰缔造的和平仍然庇佑着百姓,也庇佑着那些向它痛下杀手的人。
只是从此以后,很多人的梦境都不再安宁。冤案是一柄双刃剑,既折磨它的制造者,也折磨着幸存者。皇帝无法阻止那些在梦中向他走来的故人,小苏每每梦中惊醒,都是梅岭的血与火又重现眼前,病中呓语,说出的都是那些锥心的往事和刻骨思念的人。
死去的人都活在他身上了,他的生命也就不再属于自己,他注定要背负起幸存者的责任,成为一个操心操劳的短命鬼。
书中提到从林殊到梅长苏的转变,有一句话特别让人心痛:“林殊是一团火,梅长苏是火熄灭之后的灰烬。”飞扬、明亮、热烈、跳脱,这是火的姿态;深沉、清冷、悲伤、苍凉,这是梅长苏给人的感觉。一眼看去,梅长苏几乎就是林殊的反义词,但拨开灰烬,你会看到下面隐隐不灭的火苗安静地燃烧着,那是经历多少惨伤之后依然生生不息的信念之火。
朝政清明、英才云集、国力强盛、朝气蓬勃,故事中的祁王时代是一个半掩于历史尘埃之中的黄金时代,小苏其实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火种。他不是一个复仇者,复仇的格局对他来说太小了;他也不仅是为了雪冤和夺嫡,那只是他拨乱反正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已。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完成祁王时代的未竟之志,重建那个祁王和他和景琰和所有有识之士共同憧憬过的理想国。
只是这一次,他不再以光明正大对抗阴诡险恶,因为那是以卵击石。他算计人心,为的是未来朝政中少一些阴沉算计,多一些光明磊落;他搅动风云,为的是一洗大梁上空的阴霾,重见月白风清、朗朗乾坤;他极力保全景琰的真性情,一力承担了夺嫡过程中所有违心之事,为的是让景琰领衔的新朝有尽可能清新的风气;他为朝中能员干吏铺设晋升之路,又暗中保护他们不受政敌暗算,为的是开创精英治国的全新局面。他身在江湖,却从没忘记过赤焰人守土安民的职责,南境危殆,他及时派去了聂铎辅助霓凰;对自己的老对手大渝更是从未放松过警惕;扳倒谢玉之后,他马上意识到让楚人窥见大梁国中倾轧的弊端,并立刻安排了靖王和蒙挚伺机补救。
此身仍在,此血仍殷,他看透世事却不看破:背着叛臣的罪名,想的依然是天下安危;隐姓埋名,病骨支离,却操心着朝政上下方方面面。他的一切都变了:容貌、声音、笔迹、性情;但又一切都没有变:他还是林家的儿子,坚守着林氏的风骨,他还是赤焰的少帅,肩负着赤焰的责任。他复活祁王的理想,重铸赤焰军魂,他用这样的方式,让逝者永生不死。
故事最后,小苏再披战甲,重返北境。在他身边是知交故旧,在他背后是挚友。没有冷箭、没有阴谋、没有猜忌、没有顾虑和委屈,这是他亲手梳理过的江山,是他失去过又重新找回来的世界,他们终于可以心境清爽地去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用他一生中最后三个月的时光为那个缓缓开启的新朝重塑北境安宁。我喜欢这样的结局,让人无比心痛,又无比欣慰,虽然难舍他的离去,但小苏的生命休止符理应如此高亢、如此完满。
二、故人长绝
人性之恶可以到什么程度呢?7万人被冤杀,林氏满门被害,皇长子满门被害,无数忠耿之臣牵连入罪,血流成河,所为者,不过是有人要保住区区一个悬镜司,有人要争取更多的荣华、更高的地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缺了也不会活不下去,但有的人真的会为了这些而对别人犯下滔天罪行。
十三年,逝者已矣,但冤案还在继续。
小小的庭生,在凶险中出世,在凌虐中长大,命如草芥,体无完肤。一杯毒酒葬送了一代贤王,他的孩子还要继承他的冤屈,日复一日,非人折磨。
林帅地下有知,应能感受夏冬恨意如刀。聂峰惨死,而在这位遗孀心里,他才是杀人凶手。不知十三年来,被那样怨毒的目光注视着,林帅可曾有过片刻安息。
重返金陵,重见故人,重审旧案,对小苏而言,也是重启旧伤又补刀哇~
片花中看,胡歌这次演得很好。很多演员只能表达出痛的意思,却不能让观众有痛的感觉。但胡歌版梅长苏,让人感同身受。
七万赤焰军,几乎全军覆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嗓子都是收紧的,几乎发不出声音来,眼泪好像一瞬间涌起,噙在眼里,映出火光来。透过他的眼睛,都能看到当年修罗地狱般的屠杀现场,心也跟着揪成一团。
“你以李重心伪造的假信为证,告诉皇上,他是为主帅林燮所杀,是吗?”这句话他说得一点都不激烈,但字字千钧,充满压迫感。直到这一刻,小苏才知道聂锋案的全部始末,眼里泪水涌起,恨意如冰。走出谢玉的牢房,他疲惫地靠在门上,抬头,仿佛看到幽冥中的亡魂。
“你不是苏哲,你是那个复活的乱臣贼子!”都到了那一步,皇帝还称他为乱臣贼子。当年浴血卫国,而今匡扶英主,真不知道他究竟乱了什么、又窃了什么。片花里看到这一幕,小苏满面愤恨,毫不退让,狂怒的皇帝在他的烈烈目光中似乎瞬间苍老了十岁。其实到最后,皇帝也不过是迫于形势而低头,并非真心悔过,但小苏又怎么会在乎这个,他对皇帝已失敬意、不抱指望,就算他真心悔过,小苏也不可能谅解。他要的只是一个结果,好让死去的人安息,活着的人光明正大地活着。
整个故事中,我们看小苏收拾对手无比痛快,也看对手给他带来的伤害何其惨痛。挚友对面相见不相识,爱人情深义重却不能共白首。他本来可以在阳光下挥洒才华,却不得不在阴沉世界里算计人心。死神的阴影无时不在,他都不知道哪一次病倒就再也无法醒转。他虽有能力还逝者以清白,但死去的人终究已经死去。他可以亲手、漂亮地惩处当年的元凶,但说到底,那些人还是杀死了他,只是死亡被推迟了13年而已。
幸存者大概都是孤独的,因为失去太多,思念太深。聂峰归来,小苏那么高兴,高兴得叫人伤心。三层火寒之毒已如此凶险,小苏当年毒性几层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每次有人要说都被他骂了闭嘴。这种从头到尾不给准信儿的写法真是厉害,让人只能脑补成想象所及的最坏,于是赚到的都是读者最大化的心疼。“再怎么痛苦我们都要背负幸存者的责任……我背得很累,聂大哥,你要来帮我。”这话虽是为了鼓励聂峰,但也是实情。他的确太累了:病得人事不省的时候,总有事情在等着他拿主意,于是好容易醒转,马上又开始操心谋划,直到再次病得人事不省。被景琰看顾的那一晚,他病中晕迷,看到他的父帅。那些有父帅罩着的日子,真是幸福啊!能不能独挡一面是一回事,需不需要依靠是另一回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需要那个人做些什么,而是只要他在,就让人心安。
电视剧片花中,秦般若说梅长苏收复一众高人凭的是无双智计,这还真是太小看了他。至少蔺晨这种人是绝不会被任何智计收服,只会被性情和才华折服的。黎崇、墨山、周玄清这些学问大家对小苏的青眼,只能是出于对其学识的欣赏和钦佩。言候之所以能助其营救卫铮,更不是某苏耍弄心机的结果,而是因为他和靖王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仗义和胆魄。人与人之间本就不该只有算计和利用,还有心悦诚服、肝胆相照,后者才能让人不计得失、甚至不计生死,倾力相助。至于赤焰旧人们狠不得拿自己的命换他的命,那就更与智计驱使无关了。那是他们的少帅,是他们的大脑和依靠。在背负逆犯罪名、天涯亡命的岁月里,是因为有他在,很多人才有了归宿。
除夕之夜的苏宅,那么温馨、热闹,让我为所有不在场的人感到遗憾,比如宫羽。要看到后面,我才能觉出这一幕的伤感:原来所有欢乐都是为了失去而存在的。硬拉着飞流给大家摸福气的小苏,被晏大夫吩咐“别光说别人,新的一年,你也要乖”的小苏,还有元宵灯节上给飞流买了无数花灯来挂满屋檐的小苏,还有逼蔺晨穿长裙跳扇子舞的小苏……过不了多久就会撇下他们而去,留在大家心里一个补不上的空洞,从此后每每触景生情都会响起空荡荡的回音。
还有景琰。无法安慰的景琰。“我不想他活在我心里,我想他活在这世间。”但是,也许,太在意的人注定只能失去,太深挚的情谊注定只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