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剧作家赵大民先生和著名音乐家宋国生先生
徐兴信
2013年1月8日,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安爱军和我到天津,拜访著名剧作家赵大民先生和著名音乐家宋国生先生。
二位都是乐亭老乡。赵大民先生是会里前黑坨村人。宋国生先生是大相各庄乡李家寺村人。
乐亭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两位先生和各自的女儿,都是全国文化名人。
赵大民先生和女儿赵玖是全国著名作家。
赵大民,1928年生,知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剧、导演、副院长及天津剧本创作室主任等职,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戏剧代表作有《把一切献给党》、《红色工会》、《飞雪迎春》、《觉悟》、《唐明皇与杨贵妃》等。由他改编并导演的话剧《钗头凤》,长演不衰直至今日,成为天津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2003年,由他担任编剧的京剧《华子良》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2006年,为了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他与夫人李郁文合作创作的话剧《李叔同》,被列入文化部话剧百年经典剧目。2012年由赵大民夫妇编剧的话剧《铁肩担道》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赵先生的女儿赵玫,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任天津市文联创作室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作家。已发表作品600余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武则天》,中篇小说《太阳峡谷》等。曾获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宋国生先生和女儿宋飞是全国著名音乐家。
宋国生:1938年出生于河北乐亭李家寺村。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教授、硕士生导师。1961年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至今。曾任民乐系主任、顾问。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乐管弦乐学会荣誉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顾问。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获三等奖、新作品优秀演奏奖。曾发明双跳、双抖、论弓等多种二胡新技法;出版《二胡演奏艺术》、《胡琴家族演奏入门》等多部学术著作;录制《如诉曲》等多张CD唱片;创作《豫乡行》,《燕赵春潮》等数首民乐曲,数百首歌曲和十余部电视剧音乐(其中五十余次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其教学自成体系,培养了宋飞,林聪等许多优秀人才。曾获奖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园丁奖》、天津市级《教学楷模》和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曾出访澳大利亚等国家。
他的女儿宋飞,1969年生于天津。7岁开始受二胡演奏家父亲宋国生的启蒙教育,学习二胡。1981年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入中国音乐学院。现为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1989年4月参加第一届《山城杯》全国部分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获二等奖;同年6月参加首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青年专业组一等奖,并获中国“金唱片”奖,中国唱片“金碟”奖,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特金奖”,“亚洲十大发烧唱片”等。被誉为“二胡皇后”。
去年,我曾陪同乐亭县电视台到北京采访乐亭老乡中的名人,做电视专题片,也把上述两对父女列入计划,因故还没能做成。
宋国生授和女儿宋月(右)宋飞(左)
宋教授一家
我是退休的人,安爱军部长在职忙,这次是她挤时间成行的,在高速路上才与两老联系。先给宋教授打电话,关机了,猜想他忙,发个信息,11点多手机反馈回来,知道他开机了。电话马上打通,原来宋教授正在招研究生的考场上主考,而且下午还要继续进行。爱军部长请他下午工作完后与我们相见,他却为我们考虑仔细,说那样我们离开天津时间就晚了,于是约定在指定地点,边共进午餐边叙谈。宋教授已是年逾古稀的人了,紧张工作,本来可以利用中午间歇一下,却让我们打扰了。到小饭店门前,看到寄自行车先到的宋教授,让我们心怀歉疚。
宋教授告诉,退休后,他艺术活动多,还继续带研究生,每年招考。从话语中知道他很忙,但看不出忙累疲劳的样子,倒是为他满脸气色好而高兴。他是个平和、谦诚的人,见到家乡人很亲切。去年,按县电视台计划,我与宋教授联系为他们父女俩做个电视专题片。因宋飞忙,待安排。中间他又发短信说明。这次见面再次表示歉意。我们请他们夫妇带宋飞回乐亭看看,他高兴地答应了。
爱军部长到过宋教授家,用过午餐,我们又奔他家里看望他的夫人、原天津市广播电台高级编辑阎璞。我和他们夫妇在乐亭见过面,她热情坦诚,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阎璞大姐在感冒中,她仍向我们动情地谈起丈夫、女儿和温馨的家,谈起乐亭和婆家人,那么亲切,那样深情,谁听了都会被感染着,羡慕她找到乐亭人好丈夫,宋教授找到个贴心爱人,有一双喝过乐亭水长大的好女儿。临别,阎璞送给我们她写的书,我们没有忘记请她为县里准备有关宋教授、宋飞和他们家的书籍和资料,供县博物馆收藏,她高兴地答应了。
赵大民先生和安爱军(左)徐兴信合影
赵老夫妇与安爱军(右)合影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天津人民剧院旁边的赵大民先生家。老俩口正等候。爱军部长与他们熟,我与老夫妇虽在书信电话联系多年,是第一次与他们见面,因此,见面握手,赵老说“终于第一次见面”,老伴李郁文快言快语:“真是心相通,相见恨晚。”郁文老大姐是唐山人,她接过我们对赵老的问候,热情地介绍了赵老老骥伏枥,近年来为话剧艺术辛劳的情况,特别是以87高龄,刚刚完成连续写完三个剧本,还打算在新一年写出一个重要剧本。
赵老身材瘦高,儒雅,睿智。静静坐在旁等夫人郁文大姐介绍,插话说,听听我们说家乡的事。安部长把县文化建设的情况向赵老汇报。赵老称赞县里向在外老乡征集著作和有关介绍本人的书籍等资料,是一件对家乡文化建设很有意义的事,表示积极支持。郁文大姐一直和赵老一起从事话剧艺术工作,包括剧本创作。她听了很激动,说“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要列好资料名单一一找好,到时赠送给县里”。赵老微笑着直点头。
我们又向二老谈到为赵老和女儿赵玖做电视专题片一事,他们说主要因赵玖太忙,时间一直定不下来,表示歉意。高兴地同意春暖花开时做这件事。
临别,赵老分别签名赠送我和爱军同志新印《六可斋馀吟草(之四)》,之一之二之三已赠我。赵老特别指出,这“之四”上有《贺〈读乐亭〉发刊三十五期赠徐兴信先生》赠诗两首:
一云淡天高北国秋,人逢重九羁乡愁。青春放浪云天断,白发添新逝水流。老骥倦蹄怀故里,飘蓬无定盼归舟。天涯游子孰关爱?唯《读乐亭》两意投。
二故园梨枣应时开,乡土乡风扑面来。往事钩沉堪致远,宏图破茧化蝶飞。桃枝蓊郁花含笑,滦水潺氵爰梦入怀。华夏同迎十八大,赓酬呼友尽馀怀。
赵老是《读乐亭》的热心读者。诗中抒发了赵老对家乡的深情,表达了他对《读乐亭》的关爱,我感受到了赵老对我和同仁的情谊。从2004年乐亭文化研究成立编印第一辑《读乐亭》开始,就寄给在外的乐亭老乡,《读乐亭》成为联系乡情的纽带,受到欢迎。我们也因此与许多乐亭游子建立了近十年的联系。这次在赵老家的书架上,看到放着的一本本《读乐亭》,就想起我和赵老及大姐互通书信电话的情景,感受到赵老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想到每次看到他来信那熟悉的毛笔字,都觉得十分亲切。赵老还曾把出版的他的四大卷文集寄赠给我,使我从中更加了解先生的人生和业绩。我从心底里敬佩这位为我国话剧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
“老骥倦蹄怀故里,飘蓬无定盼归舟。天涯游子孰关爱?唯《读乐亭》两意投。”“故园梨枣应时开,乡土乡风扑面来。往事钩沉堪致远,宏图破茧化蝶飞。”越读赵老的这两首诗,越觉得《读乐亭》重负着天南地北乐亭人的厚望。赵老“赓酬呼友尽馀怀”,感人肺腑,我们珍惜这份情缘。
赵老夫妇在寒风中送我们下楼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