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保尔·柯察金和三位女性的宿命张大军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

两个保尔·柯察金和三位女性的宿命

——选自拙著《春华秋实》第二部分文学艺术之第12节

大概在我十一二岁时,从舅舅的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似懂非懂地读了起来,居然用了一个多礼拜将它啃完了。这本书就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得译者是金水。以后还见过几个版本,梅益的译本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买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多,我更是反复阅读这本书。记得上高中时,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得破烂不堪,妈妈取笑我说把书看成牛肉了。后来一个朋友要离开故土远走他乡,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就把这本书送他了。因为他了解我,知道这是我最宝贵的东西。

以后上大学,在黑暗而疯狂的文革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再到后来去部队农场锻炼,去长庆油田勘探石油,直到读研究生和参加工作,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他的男女朋友都一直在心灵上陪伴着我。有趣的是在我研究生毕业时,我又将一本翻得象牛肉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了还在读哲学本科的另一位朋友。因为她也了解我,知道这是我送给她最珍贵的礼物。

可见在我的一生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对我的影响有多么的深!保尔·柯察金勇于献身,拼命工作;酷爱学习,如饥似渴;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不畏艰难,挑战病魔;永不言败,坚强生活。他的打不垮、压不烂、死不了的顽强性格,还有他对朋友的真诚——“我是从来不会背叛友谊的,除非别人首先背叛了我”,都深深地嵌入我的脑海,甚至融化到血液中了。可以说,从少年到青年、中年,再到今天步入老年,保尔·柯察金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人生的每一阶段。而在人生的好几个重要关头,无论是决策和行动成功还是失手,也都有保尔·柯察金牛虻式处事的影子。其实知道我的经历的人都清楚,如果说没有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支柱,我可能很早就夭折了,绝对活不到今天。

……

1991年前苏联解体,随着文坛解冻和档案材料的公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受到了批判。认为这本书歪曲了历史,违反了生活真实。对当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及充满困惑、阴谋、痛苦和悲剧性的党内斗争,只有简单的倾向性的叙述。抨击作者带有左派幼稚病,客观上为斯大林路线唱赞歌。特别是书中把当年为实现乌克兰独立而战的乌克兰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写成无恶不作的匪徒,更是今天的乌克兰人民难以接受的。因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被定位为一部有严重错误的作品,已被广大读者冷落。它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看到这个消息,一开始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自己穷其一生而努力学习的保尔·柯察金精神怎么出了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坚信保尔·柯察金精神是没有什么错的,也不会过时。因为这种精神是人类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具有普世的价值,这也由我人生的经历和实践作了证明。问题是今天在俄罗斯社会走上正常轨道之后,从一个新的更广阔的视觉去看,在过去那种特殊历史环境中产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对于重大事件判断上的失误,等等。在中国从今天改革开放的角度去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事情,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那么,在俄罗斯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它的作者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些疑虑,也是在保尔·柯察金顽强不屈的精神驱使下,我开始在互联网上检索、阅读所有这方面的资料,也和在俄罗斯留学或工作过的朋友探讨,通过反复比较研究,事情的来龙去脉渐渐地浮现出来了。结论是不能简单地说还要不要保尔·柯察金精神,而是要从一个大的历史的大视野来看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从作者的特殊经历和当事人的回忆中,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保尔·柯察金和他的那些朋友。这样,就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重新提炼出叫人感动不已、扼腕长叹而催人奋进的保尔·柯察金精神。于是有了本文——两个保尔·柯察金和三位女性的宿命。

两个保尔·柯察金,一个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保尔·柯察金;另一个是真实的保尔·柯察金,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因为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书中所描写的一切是完全真实的。

(1)先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保尔·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里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佩托夫卡镇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战乱。其间,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他给保尔讲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带领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一次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朱赫来不幸被白匪军抓走。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地,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由于波兰贵族儿子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来小镇视察,一个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释放了。保尔怕重新被抓不敢回家去,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家后院,纵身跳进了花园。上次钓鱼时保尔曾解救过冬妮娅,加之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因而保尔的到来让她很高兴。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为了避难,保尔答应冬妮娅的请求住了下来。这是他们的初恋,感到十分新鲜、珍贵。

保尔加入红军后,当过侦察兵、骑兵。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战斗间隙,他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虽然活了下来,但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上前线了,于是他投入到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中去。他做过共青团的工作、肃反工作,特别是一段时间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缺吃少穿,风餐露宿,加之疾病和武装匪徒的袭扰。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保尔咬紧牙关都一个一个战胜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冬妮娅庸俗的个人主义令他反感。保尔认为冬妮娅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主义。修筑铁路时保尔又见到了冬妮娅,这时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共青团省委常委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但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在筑路工作将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他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亡的消息,也使丽达对他的爱最后绝望了。但是,保尔还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亡——这是他第四次挣脱死神的魔掌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保尔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保尔的身体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让他长期住院治疗。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1927年,保尔已经全身瘫痪,接着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失落中走了出来。他要重新归队进行战斗,于是开始了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笔。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小说终于出版了!

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2)再看真实的保尔·柯察金,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是没有经过修饰和塑造的保尔·柯察金,也就是原汁原味的保尔·柯察金。

根据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披露,[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并非出身于无产阶级家庭。父亲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参加过巴尔干战争,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妈妈奥尔加·奥西波夫娜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是一位非凡的女性,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过诗。显然,奥斯特洛夫斯基从小受过良好教育。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哥哥叫德米特里,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阿尔青,兄弟俩关系很好。奥斯特洛夫斯基小时候是个温柔的人,不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力图躲在一旁。但是长大以后,他意志坚强、性格直率,很快地扮演了大哥德米特里的角色。

根据津科维奇着《二十世纪最后的秘密》披露,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浪漫的、充满幻想的少年。他一点也不象后来报纸上和文集中的那个“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军以后,在一封信中曾经写道:“很快我就明白了,压制某个人,并不意味着捍卫自由。”[3]

根据盛禹九写的《真实的“保尔·柯察金”》一文披露,[4]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在对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一次采访中得知,加林娜的妈妈叶卡捷琳娜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姐姐,她对弟弟的情况非常熟悉。叶卡捷琳娜也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晚年病中的“护理保姆”,因而女儿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舅舅的不少事情,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信息。

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说——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

从这里可以看到,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充满着矛盾:他参加红军,却“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他从事“契卡”工作,可又反对“肃反”。联系当时的战争环境,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可能在战场上“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而一定是在另外特殊的场合——譬如在集中营拒绝虐杀俘虏。

1918年9月5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公布《关于红色恐怖的决议》。《决议》中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以恐怖方法来保障后方的安全,是绝对必要的……必须采用将阶级敌人送往集中营,实行隔离的方法,来防止他们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侵害;必须将所有与白卫组织、阴谋和叛乱活动有关的人予以枪决。”根据这一《决议》,1917~1918年有100万人被处决。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很可能参加了这期间红军对集中营战俘或“与自卫组织等有关的人”的镇压活动。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他“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因而受到法庭的审判。

同样,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参加“契卡”工作期间,也可能目睹了“肃反”扩大化的许多荒唐、残暴的事情,激发了他的天良,因而反对“肃反”。对此,加林娜解释说:“朋友们知道舅舅的性格:他绝对不可能容忍镇压。人们在夜间把舅舅的许多好朋友、那些在战斗中经受过考验的共产党员给抓走了。索尔达托夫本人在战争前的几年里是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建设工段主任。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都不能忘记他度过的那些无眠之夜,在那些日子里他总是在床底下放着一个收拾好的小箱子,以备在夜里随时遭逮捕。”

可以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并不是头脑简单的“驯服工具”和“螺丝钉”。他的思想非常活跃,颇有是非观念,但又充满着矛盾。在新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看到,在党内两派斗争中,保尔·柯察金参加过“反对派”的活动,后来又回到了斯大林路线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保尔·柯察金——一个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别是非的真正革命者,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而且敢于抵制苏共中央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并在晚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因而他同样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毫无疑问,这后一个保尔·柯察金重铸了他的生平,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他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境界,更加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在前苏联一党专政和斯大林的个人独裁下,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思想和出版自由。一切按照党文化的标准和领袖的旨意办事,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而具有自由思想和怀疑精神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显然是与这样的体制不相容的。他说:“很快我就明白了,压制某个人,并不意味着捍卫自由。”[5]根据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回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写作和出版,困难重重。由于层层高压,奥斯特洛夫斯基被迫妥协了,他违心地按照“指示”将书重写,几经周折才得以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几次投稿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书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说:“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传记‘作了修订’,把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变成了偶像、‘一个人和革命者的典型’。”

“修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稿的,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两位文学编辑——安·亚·卡拉瓦耶娃和马·鲍·科洛索夫。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给卡拉瓦耶娃的一些书信中可以看到,这位编辑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了许多“指示和修改”,奥斯特洛夫斯基答应按照她的“铅笔批注”“将书根本重写”。他在一封信里坦诚地写道:“现在我前面有两种障碍:第一是疲倦;第二还有许多事情,归结起来可以叫做‘经济危机’。因此我这次才不得不让步,并且同意按照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要求修改以后再出书。”

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举了一个例子:“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发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初版本时,真实地反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妻子达雅中途分离的关系。但是考虑到党的书报检查,迫使他删掉了这一切。在一个‘理想的英雄’那里,妻子也应该是一个‘无可指责的忠诚的同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修改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感觉到,书中主人公保尔与他本人的实际经历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消除当时报刊界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和生活史”的误解,他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象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这反映出他的内心苦闷与前后矛盾。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生死磨难后,他对自己的一生,对自己参加的那场革命,有着深刻的反思:“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这是多么深邃而又大胆的思想。这声感叹里,包含着多少难言的隐痛和悲怆的泪水啊!这也是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人的心声!朋友们相信:“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适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科利亚(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奥斯特洛夫斯基逃脱了一场即将来临的劫难,然而作为一个作家,由于多种原因,他始终无法像高尔基那样,给世人留下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只能将它们埋藏在心底,偶尔在亲友前倾吐一下心中的积郁和不平。这应该是他晚年生活中的最大痛苦和遗憾吧。[6]

根据解密的档案和史料记载,冬妮娅·杜曼诺娃也有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冬妮娅·杜曼诺娃;另一个是真实的冬妮娅·杜曼诺娃,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冬妮娅·杜曼诺娃的原型,也就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恋情人——柳博芙·鲍利谢维奇。

(1)先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冬妮娅·杜曼诺娃。

冬妮娅·杜曼诺娃是林务官的女儿,天生丽质,娇小苗条;性格开朗,纯真温柔。她梳着一条乌黑的粗大辫子,穿着一袭水兵式的漂亮衣裙。在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眼中,她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冬妮娅爱看小说,有着文学青年的气质。她见闻多识,正直善良。在在一次钓鱼的时候,冬妮娅和保尔·柯察金邂逅相遇。

“这里还能钓到鱼吗?”

保尔生气地回头看了看。

他看见一个不认得的女孩子正扶着柳枝,身子低低地俯在水面上。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儿的白色水手衫和浅灰色的短裙子。一双绣花短袜紧紧地套在晒黑了的匀称的脚上,下面穿的是棕色的皮鞋。栗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大粗辫子。

拿着的钓竿的手轻轻动了一下,鹅毛浮子在平静的水面上动了动,荡起了一层层的波纹。

他身后的轻柔的声音又在激动地说:

“咬钩了,瞧,咬钩了……”[7]

这一段优美的文字成了无数青年回味甜蜜爱情的经典。也把冬妮娅初识保尔·柯察金时的纯真、青涩气质显露无余。实在是太美了!

虽说冬妮亚是林务官的女儿,但她却从没有歧视出身贫穷的保尔,而是一见倾心。冬妮亚和保尔都喜欢读书,自然有共同的话题。冬妮亚特别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这成了他们相爱的意旨。在以后的往来中,两个人深深地堕入了情网。此时的保尔,认为冬妮亚就是他的唯一。

保尔在狱中曾遇到一个女孩子。她知道到天亮之后自己就要被白匪军奸污,于是恳求保尔与她发生性关系:“我要把我的处女宝给你。”保尔有些心都动了。但是,他突然想到了冬妮亚的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答应这个女孩。天亮之后,当女孩子被匪徒拉走时,眼睛里含着愁怨与无奈。保尔虽也自责,但绝不后悔,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冬妮娅。

保尔从狱中逃出来之后,躲到了冬妮亚的家中。两个人相拥而卧,但却抵挡住了激情的诱惑。让友谊高于一切,让青春比火更炽烈、更明亮!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那时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前线作战,经历着残酷的战斗。他们穿得破旧不堪,整天在艰苦的环境里忙碌着。可是冬妮亚仍旧穿着入时,“她的漂亮衣服在那些褪色而褴褛的服装里是那样地特出,弄得保尔十分为难。同志们都把她看作外人。她也觉察出来了,所以就用挑衅的、轻蔑的眼光看着他们。”

特别是有一次共青团书记潘克拉托夫拉着长音对保尔说:“她的样子完全不象我们的人,很象资产阶级。怎么让她到这儿来?”

保尔埋怨冬妮娅:“为什么要这样出风头呢?”并进而认为她卑鄙的个人主义使自己难以容忍,于是分手是必然的了。

冬妮娅看着金黄色的夕照,十分忧伤地说:

“难道我们的友谊真地就象这落日一样完了吗?”

他的眼睛盯着她,紧紧地皱着眉头,低声回答说:

“冬妮娅,这件事我们早都谈过了。自然,你知道我曾经爱过你,而且就在现在,我对你的爱情还是可以恢复的,不过你必须跟我们在一起。我已经不是你从前认得的那个保尔了。同样,如果你要求我把你放在党的前头,我不会是你的好丈夫。我首先属于党的,其次才属于你和别的亲人们的。”

冬妮娅悲伤地望着碧蓝的河水,两眼饱含着泪水。[8]

接着保尔还对冬妮娅用近似惋惜和教导的口气说:“……你为什么要象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似的穿得那么漂亮呢?骄傲把你害了。你不愿意跟那些穿着脏制服的人们一个样子。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主义。”

和冬妮娅分手之后,保尔做过共青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且忘我地投入到极其艰苦的修建铁路的工作中去。秋雨、泥泞、大雪、冻土,缺吃少穿,风餐露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那一段时间的经历是永生难忘的。只有亲身参与了如此困难的筑路工作,才会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就在一个暴风雪突然袭来的日子,开往波兰华沙的火车也被迫停了下来。保尔和筑路队员一起去铲雪,同时也动员乘客下车铲雪,不承想在这里碰到了冬妮娅——她已经和一位工程师结婚了。

“保夫鲁沙,你好!”冬妮娅跟他并排走着,说,“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什么同样的职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呵……”

保尔站住了,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

“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娅的脸红到耳朵根。

“你还是那么粗鲁!”

保尔把锹扛到肩上,迈着大步走开了。走了好几步才回答说:

“不,杜曼诺娃同志,说实在的,我的粗鲁比你的所谓礼貌要好得多。你用不着担心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倒是过得满好的。只是你的生活已经变得比我所想的还要坏。两年以前,你还好一些:那时候你还敢和一个工人握手。现在你浑身已经发出卫生球的味道了。说句老实话,现在我和你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9]

(2)再看真实的冬妮娅·杜曼诺娃,即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恋情人——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津科维奇在《二十世纪最后的秘密》一书中,专辟一章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内书外的故事。他发掘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前写的300多封信件,这些信件曾经躺在专人保管的铁保险箱中,从来不让外人阅读。而那些公开发表的、收录在各种文集中的信件都经过重大的压缩、删节,有的甚至在政治上进行了修改。在对初恋情人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也从来没有体验过对女人爱慕的感觉,只有这一次,当我认识了你,柳斯。现在我甚至认为,柳斯,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本人也会舀一勺个人幸福和欢乐给我……”

20世纪80年代,津科维奇经过艰苦的搜索,终于找到了还健在的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她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相爱的时候,是在1922年的别尔江斯克。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才19岁,他在那儿的疗养院,而女孩的父亲是疗养院的主治医师、一位退休的沙俄部队上校军官。来自贫苦阶层的革命少年与来自贵族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少女陷入了爱河。他们的通信持续了两年多,姑娘在很多方面对作家的个性成长都给予了帮助。

后来单纯而美丽的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失去了她心中的男孩,失去了她永远的初恋,失去了她的父亲,也失去了她童年所眷恋的那个世界。她嫁给一个并不爱的人,然后是恐惧的清洗、集中营、战争、饥饿和寒冷……她象俄罗斯大地上的红菜一样,坚贞不屈,在冰层下仍然顽强地生长着。她经历了重重的考验和无边的苦难,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1988年她还健在,在电话的一端用纤细而苍凉的声音向津科维奇讲了她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恋。[10]

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在《重铸的生平》中披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回忆说:“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冬妮娅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她很珍惜和“保尔”的一段感情,“保尔”去世后,曾专程看望加林娜一家。[11]

从以上可以看出,真实的冬妮娅——柳博芙·鲍利谢维奇是一位出身高贵、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她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感情深厚,一辈子都记着自己的初恋。但是在专制政治体制下,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个人命运十分悲惨。她不仅失去了初恋情人,而且还失去了“一个并不爱”的丈夫。她被革命、被那种虚幻的理想支配着度过了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悲剧,也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同时也是生活在斯大林独裁统治下的一切正直、善良的人的悲剧。令人欣慰的是,曾经上演这出悲剧的舞台在俄罗斯早已轰然坍塌,让所有遭受迫害的灵魂得到了慰藉。

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描写,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杜曼诺娃分手之后,不久就和丽达·乌斯季诺维奇有了暧昧关系,或者说是没有挑明的恋爱关系。丽达曾经是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一段时间还当过所属部队的政委,转业到地方后,担任共青团省委常委。在遇见保尔之前,丽达曾经先后把她的爱情献给了两个布尔什维克。一个是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的旅长;一个是生着明亮的蓝眼睛的青年——共青团区委书记谢廖沙。可是白卫军的子弹却把那两个人从她手中夺走了。丽达无疑是革命队伍中优秀的女性,不仅她的相貌、身材和绰约的风姿,还有她的政治水平都是超一流的。“她是他的朋友和同志,他的政治指导员。”[12]那么,这种让一个战士仰视的优秀女性,抑或还是他的上级领导,能和自己建立婚姻关系吗?

从保尔和丽达的交往看,保尔的内心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辄有惴惴不安的情绪溢于言表。这就说明不管丽达心里怎么想,保尔却有点自惭三分。他感到自己配不上她,因而对恋爱的前景是忧虑的。

但是,丽达一直想着保尔,心系他的安危;保尔也确实爱着丽达。

奇怪的是,保尔一直没有向丽达表白,虽说带有牛虻式处理问题的风格,但也是怕遭到拒绝而伤了自尊心,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之使然。

那么是否也有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外的真实的丽达呢?从解密的档案看,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我们却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最后几章的字里行间隐约看到丽达往后的不祥命运。这就是她的正直、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水平,使她不可能和斯大林的专制独裁同流合污。于是乎丽达在党内被整肃也只是迟早的事。

(1)先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丽达·乌斯季诺维奇。

丽达以她杰出女性的表现,使保尔和她乍一见面就砰然心动。不是吗?用革命青年的眼光看,丽达不仅长得标致,而且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举止谈吐颇为得体的年轻领导者。丽达的风采确实是一般女性难于企及的,她既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却又将革命和女性的柔美完整地结合为一体。

还记得她和谢廖沙在森林里的那一段吧,“丽达躺在嫩草上,枕着她那弯曲的胳膊。她那健美的双腿和补了又补的皮鞋,隐没在高高的野草里。”“丽达把手插进制服的口袋,摸出了一支发亮的勃朗宁手枪。‘谢廖沙,看那棵树!’她用枪口指着二十五步开外的、有深深裂痕的树杆,然后就举起右手,让她的眼睛成一条直线,简直不加瞄准就开了一枪。被打碎的树皮落了下来。‘看见了吗?’她非常得意地说,接着又放了第二枪,树皮又落在草地上”“她把枪放下,躺在草地上。从她的制服上身里,可以看出她那富有弹性的胸脯的轮廓。‘谢廖沙,你到这儿来,’她轻轻地说。他的身子向她移了一下。‘看那天空,它是碧蓝的,你的眼睛也跟天空一样碧蓝。这样不好。你的眼睛应该是灰色的,象钢铁一般的颜色。碧蓝的颜色——未免太温柔了。’突然,她抱住他那长着淡黄色头发的头,纵情地在他的双唇上吻着。”

保尔和丽达初次见面时,丽达并没有看见保尔,可是保尔早已发现了她,于是“就怀着一种平常少有的好奇心仔细观察她”,包括她的衣着打扮,她的仪表神情;并且,“保尔第一次用这样的神情看着他这位同志兼老师。同时,他也第一次意识到,丽达不仅是一个共青团省委会的委员,而且也是……”

保尔确实是第一次发现了他的同志是个真正的女人。而在这之前,除了母亲和冬妮娅,女人几乎是走不到他的视野之内的。当然,他一发现自己竟有这种“荒唐”的念头时,心里马上就开始责备起自己来。“在他的心目当中,丽达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过,他第一次发现了“她究竟还是一个女人”,他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她的拥抱使他产生了一种冲动,“他感觉到她那均匀的呼吸,她的嘴唇已经跟他十分靠近,这使他产生了一种要找到那嘴唇的强烈愿望。然而他终于用顽强的意志把那愿望克服了。”

因为丽达太优秀了,也太迷人了,致使保尔想见丽达时总得鼓足勇气,甚至内心有点紧张。这种无形中产生的心理落差,一直贯穿于保尔和丽达交往的始终。但是保尔还是再一次鼓足勇气地去敲丽达的房门……

然而,当保尔发现丽达的床上躺着一个穿军装的男人时,他激动了,嫉妒了。他靠着天桥的栏杆,心里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柯察金同志,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您一发觉丽达有个丈夫,就那样难过呢?难道她曾经告诉过您,她没有丈夫吗?即使她这样说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这件事突然叫您这样难过呢?何况,我亲爱的同志,您不是一向就把这种关系只看作是思想上的友谊吗……你为什么那么莽撞呢?呵?”他讥笑地反问着自己,“假如他不是他的丈夫呢?比方说,万一是他的兄弟或叔叔呢?……要是那样,你就是做了一桩蠢事——无缘无故地使一个人难堪。显然,你真是一个地道的粗人,一点礼貌也没有。是不是他的兄弟,这可以打听出来。就假定他是她的兄弟或叔叔,那么,你又有什么话对她说呢?”。经过这一番心灵的挣扎,终于引出了他最终的决定:“得了,今后你再别到她那儿去啦!”于是,他自我解脱了:“天已不早了,该回家了,别再想这些无聊的事情了”。

保尔的这一段“心理独白”,既表明了他的爱情观与价值观,也是他和丽达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的心理落差所致。他将还没有得到的爱情提前就埋葬了。还有,他把男女间的感情看做是“无聊的事情”。他曾对母亲说:“妈妈,我发誓,在我们没有把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肃清以前,我是不找姑娘的”。可见,在他的脑海里,除了“肃清”“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别的都降到次要地位。这种怪论也就注定了他与丽达之间的感情,只能是无果而终。

但是从丽达来说,既然她看上过那个生着明亮的蓝眼睛的青年谢廖沙——保尔少年时代的朋友,那么现在爱上保尔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她可不存在保尔那种心理落差。因而丽达的爱既是自私的,又是无私的。

当保尔以一种牵强的理由来搪塞丽达的质问时,她也明白了保尔的真正心思。尽管心中有百般的不解与委屈,她还是平静的接受了。这不仅因为她曾经有过两段感情的经历,而且出于一个成熟女性的稳重与矜持。再说,她与保尔有着同一种政治的情怀,也是把个人的感情置于党的利益之下的。

但是,丽达的心里并没有完全把保尔放下。当保尔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修路时,她托人给保尔捎来了一件瑞典制的漂亮的黄面皮里的短大衣。这是别的男人送她的礼物,她却不顾那男人的反对,将它转送给了保尔。这充分显示出一个女人对心爱的男人那种细腻而深沉的感情,以致于“保尔惊异地捧着这珍贵的礼物,然后踌躇地把它穿在冻得冰凉的身上。那柔软的皮毛立刻使他的后背和前胸感到了温暖。”然而,这种温暖并没有永远地持续下去。保尔死亡的消息传来,让丽达彻底绝望了。她在日记中写道:“保尔的死使我发现了真情,对于我,他比我原先所想的还要亲爱和宝贵。”

……奇迹般地活过来的保尔,仍旧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奋斗着。大约三年之后,在参加全俄共青团代表大会时,他遇到了丽达。丽达见到保尔的头一句话就是:“你还活着?”

他们两个人有一段对话:

“我要你回答一个问题。”丽达说,“虽然这已是过去的事了,我想你会回答我的:为什么当时你中断了咱们的学习和咱们的友谊呢?”

“丽达,我想你是完全知道的。这是三年前的事情,现在,我只有埋怨当时的保尔了。保尔·柯察金一生犯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错误,其中有一桩就是你刚才所说的。”

“一个很好的开场白,”她说,“但是我所要求的是回答。”

保尔低声说:“这事不仅怪我,‘牛虻’和他的革命浪漫主义也该负责。那些生动地描写坚毅勇敢的、彻底献身于我们事业的革命者的书,给了我难忘的印象,使我产生做这种人的愿望。所以,这不仅是荒唐,而且尤其令人遗憾。”

“那么说,你已经改变了对‘牛虻’的看法?”

“不,丽达,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只是抛弃了那种用苦行来考验自己意志的毫无必要的悲剧成分。但是在基本方面我是赞成牛虻的。我赞成他的忠诚、他那无穷的接受各种考验的力量,我赞成那种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我赞成那种革命者的典型,在他们看来,个人的事业丝毫不能与全体事业相比。”

“保尔,现在只有遗憾了,因为这些话在它该谈的时候没谈,过了三年之后才谈。”丽达说。她笑了笑,好象正在想着什么事情似的。

“丽达,你是不是因为我一直只能是你的同志,而不能成为比同志更亲近的人而觉得遗憾呢?”

“不,保尔,你过去本来可能成为比同志更亲近的人。”

“那么,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已经迟一点了,牛虻同志。”

丽达对自己开的玩笑微微一笑,并且解释说:“我现在已经有一个小女孩了。她有一个父亲,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三个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照现在说来,这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

但是他没有丝毫做作地真诚地对她说:“不管怎么说,我所得到的还是比我方才失去的要多得没法比。”

在后来他们分别的时候,丽达给了保尔两大本日记,里面记录了他们过去许多事情,并附了他一封信。

保夫鲁沙,亲爱的!

我本来可以把这些亲自告诉你,但是,还是写给你要好一些。我只有一点希望:不要让我们在大会开幕时说的话在你的生活中留下痛苦的痕迹。我知道你是很坚强的,所以我相信你说的话。我对于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在私人关系上是可以有例外的(不过,这种情形确实非常之少),如果这种关系是真正由不平常的、深沉的感情所引起的话。你就是应该得到这种例外的。我本来想偿还我们青春的宿债,但是,我还是把我最初的愿望打消了。因为我觉得那样做并不会使我们得到很大的愉快。不过,保尔,你对你自己不应该那样苛刻。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光有斗争,而且有美好的感情带来的欢乐。

至于你的生活的其它部分,就是说关于它的基本内容,我是丝毫不为你担心的。紧握的双手。丽达。

保尔沉思着把那封信撕成碎片,把手伸到窗外,让风把那些碎片从手里吹走。[13]

(2)丽达·乌斯季诺维奇被组织审查的命运如何?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不仅有美丽、温柔和细致入微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她认真负责、原则性强,甚或铁面无情的一面。这后者对她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她是一个革命者,否则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以及党内无情的清洗中就根本站不住脚。先看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几段描写:

革委会开会了,丽达也出席。她把谢廖色拉到一旁,平心静气地问:“你怎么了,伤了你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了吗?你打算让私人的事情影响工作吗?同志,这样是不对的。”

但是,丽达的轻蔑而讥讽的声音拦住了他:“丘扎宁同志,列车上整天都在找你呢。”丘扎宁恶意地斜着眼看了看她,说:“没有关系,他们没有我也行。”他们两个走开以后,丽达在后面瞧着他们说:“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狡猾的家伙清洗出去呀!”

丽达的装扮跟她从前当连指导员的时候一模一样:戴着红军军帽,穿着草绿色短裙,皮夹克上束着皮带,皮带上挂着一枝盒子枪。

丽达也在密切地注意着周围的情况,要是有谁抓住保尔,她就准备向他开枪。

他(杜巴瓦)是因站在“工人反对派”方面而被撤消共青团省委委员资格的三个人中的一个。给他辅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他都向我提出些离题很远的问题来破坏研究计划。(丽达日记)

保尔一回头,看见是我,脸都白了。他甚至没有敢正眼看我一下,就连忙走开了。这一下,他大概好久不到我这里来的,因为他知道,我是不许任何人乱骂人的。(丽达日记)

因为——他(外交人民委员部特派员奥利申斯基)首先把我看作一个“异性”,其次才把我看作一个党内的同志。(丽达日记)

比起奥利申斯基的那种西欧式的风雅,我对朱赫来那种稍有几分粗野的朴实作风,是要亲近得多的。(丽达日记)

杜巴瓦把电车管理局那不能想象的敷衍态度和官僚主义作风统统告诉了我们。他们断然说至多能借给我们两辆电车。可是屠弗塔却教训起杜巴瓦来……屠弗塔写了一个请求处分杜巴瓦的报告。(丽达日记)[14]

以上引文将丽达的形象和在工作中的处事风格和盘托出。尽管她小心谨慎、原则性强、斗争坚决,还是没有逃脱党内残酷无情的清洗。1999年,中国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拍摄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19集里,展现了丽达遭遇政治迫害的情景。这是对原著在内容上的拓展,也是对丽达的政治命运在逻辑上的把握。以下是电视剧台词摘录:

契卡[15]:保尔·柯察金,我们是肃反委员会的,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听说了吗,那个丽达有个哥哥,最近被逮捕了。他参加了托洛茨基分子的活动,你知道吗?

保尔:我怎么能知道。

契卡:你不是和他很熟吗?就是丽达的哥哥达·维特季诺维奇。

保尔:我怎么,我只和他见过一面,是一次很偶然的见面。

契卡:在哪儿?

保尔:在基辅丽达租住的房子里。

契卡:什么时候见的?你经常到那里去吗?

保尔:只去过一次,那天我刚刚出院,去找过一次丽达同志。丽达在哪儿?

契卡:她在一个很安静、很安全的地方。我们并没有逮捕她,只是暂时监视起来。你不用担心,等把问题搞清楚了,没有问题了自然会把丽达同志放出来的。

保尔:我能担保,丽达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她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

契卡:事实上,你什么也担保不了。我们请你回忆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丽达有过托洛茨基的言论,你们认识期间,她和什么人员来往密切,说过什么和她哥哥有关的事情。这很重要,请你务必帮助我们。也就是说,请你把和丽达有关的情况写给我们。

保尔:我说了,你们一定是搞错了。我了解丽达同志,她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员。

契卡把要写的几张纸递给保尔后离开了。保尔来到中央肃反委员会,找到在那里工作的老战友哈列维,也许他负责丽达的案件。

哈列维:你在这儿,我们到处找你。也许你已经说了——

保尔:(看了一下手中的纸)

哈列维:……丽达。

保尔:肃反委员会怀疑她,还抓了她哥哥,说她参与了阴谋。

哈列维:别着急,别着急,事情会弄清楚的。党内情况非常复杂,但你相信真理最终会胜利。

保尔:你不了解她,你说我听了这个消息怎么能平静吗,我不能!

哈列维:小声点。

保尔:丽达是多么好的人啊,你怎么能这么冷落她,说什么真理最后会胜利。那我问你,万一失败呢?你说呀!

哈列维:你要知道,要砍掉一棵大树,那能想到树枝的。

保尔:可丽达不是树枝啊,那是我们熟悉的好同志。

哈列维:你,怎么尽说糊涂话呢,你想一个人整顿国家秩序吗?你也太幼稚了,简直是傻子!丽达是团中央委员,她要是被捕了,这其实是有——

保尔:算了,你不管,我想总有人管。(转而乞求地)你不能把丽达接过来?

哈列维:不行!不管你的级别有多高,你都没有权利插手和自己无关的案子。

保尔:能不能找找什么人?

哈列维:个人关系都不会影响案子的最后结果。

保尔:怎么能这样呢?我是相信你的,请你给我一个意见。明白地告诉我,我怎么做才能够帮助丽达同志。

哈列维:有一个意见,但条件是你必需按照我的意见去做。

保尔:我保证。我一定按你的话去做。

哈列维:今晚就回基辅,不要再呆在莫斯科了。明白吗?

保尔:可明天是大会的闭幕式啊!

哈列维:没有你大会照样进行。

保尔:好吧,我谢谢你的意见。

哈列维: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原谅我。

保尔:为什么?

哈列维:别问为什么,就走,听见吗?

保尔:就走?

哈列维:你不要犹豫,这不是建议,这是命令!

保尔:为什么?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对我……

哈列维:你真参与这种事,不但帮不了丽达,而且结果相反。我会尽力而为的。(哈列维吩咐工作人员将保尔送到基辅去,并说要看着保尔进家门)

……

基辅保尔的女同事:我一直在帮你打听丽达的情况,可是始终得不到她的任何消息。[16]

资料显示,当时全俄各地有610个契卡工作委员会,1000多个革命法庭。1918年~1922年2月杀人不少于200万。当年秘密警察“契卡”奉指示“审问被告时不用找什么证据,只消让被捕者回答他是什么出身,受什么教育或职业。就能决定此人的死活。这就是红色恐怖的实质”。因苏俄档案严密封存,正式档案多半经过篡改,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仅是实际的三分之一。

根据解密的档案和史料记载,保尔·柯察金的妻子达雅也有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达雅;另一个是真实的达雅,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达雅。

(1)先看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保尔·柯察金的妻子达雅。

艰苦的筑路工作将要结束时,保尔·柯察金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他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他第四次战胜死亡又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他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以至丧失了工作能力,组织上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在海滨疗养时,保尔去拜访他母亲的一位朋友,结果在这个家里认识了老妇人的女儿——达雅(爱称:达尤莎)。

“达雅已满十八周岁,虽然不算漂亮,但是那一对淡褐色的大眼睛、有点象蒙古画那样的细眉毛、端正的鼻子和丰满的嘴唇,使得她很动人;她那件带条纹的工人短衫紧紧地绷着富有弹性的胸脯。”这个焕发着青春活力的贫苦家庭的女孩,吸引着身体越来越差的保尔的爱慕,很快他们就相爱了。

但是这是一个保守的旧式小农家庭。达雅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专制的老头,一家人都受他的压迫。达雅整日做工,手上都磨上了厚厚的茧子,却从来得不到宠爱和呵护。达雅的母亲和姐姐也是在忍气吞声中打发日子。当保尔来到这个家后,达雅的父亲表示不欢迎他,并且故意撂话给他听:“我反对现在的新家庭的规矩;他们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就离婚,完全自由。”

于是保尔鼓动达雅、达雅的姐姐还有她的母亲反抗老头子的专制,几经周折,大获成功。达雅象解放了的小鸟自由地飞翔起来,她和保尔的恋爱也进入了甜蜜的收获时期。保尔在向达雅求婚时说:“你愿意做我的伴侣,我的妻子吗?”他握住她的手不放,心情很平静,好像她已经答应了他似的。

保尔接着说:“我不是要你今天答复我,达雅,你得好好想一想。你当然不明白,我这个人怎么能这样,一点也没有象平常人做的那样,献殷勤,说花言巧语,直接就向你提出这个要求。可是那种花言巧语有什么用处呢?这儿是我的手,你瞧,小姑娘,在这儿。要是你这次相信了,那么,你是不会受骗的。我有许多你所需要的东西,同样,你也有许多是我所需要的。我已经决定:我们的结合要一直继续到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个,我一定要帮助你做到这一点,要不我就一钱不值。在这之前,我们不应当破坏我们的结合。一到你长成了,你就可以不受任何束缚。谁知道,也许我有一天变成一个完全的废人。你记住,到了那时候,我绝不拖累你。”

他停了一下,然后又用一种温和而亲切的声音说:“现在,我把我的友谊和爱情献给你。”

达雅说:“你不会抛弃我吗?”

保尔说:“达雅,口说不足为凭。你只相信我一点好了——相信象我这样的人是不会背叛朋友的……但愿别人也不背叛我。”

保尔和达雅终成眷属。

在保尔的帮助下,达雅参加了工作,政治思想进步很快,顺利地成长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党员。“过去,曾经有一个时候,达雅曾把她的每一个晚上都给了他。那时候对他有更多的温存和照顾。可是那时候她只是他的朋友和妻子,而现在她却是他的学生和党内同志。”“他明白,她政治上越成熟,她能照顾他的时间就越少。他坦然地接受了这必然的结果。”[17]

不久保尔就完全瘫痪和双目失明了。达雅只好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顾保尔的生活和写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在达雅和母亲的帮助下,终于用生命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2)再看真实的达雅,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达雅。

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在《重铸的生平》中披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回忆说:“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发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初版本时,真实地反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妻子达雅中途分离的关系。但是考虑到党的书报检查,迫使他删掉了这一切。在一个‘理想的英雄’那里,妻子也应该是一个‘无可指责的忠诚的同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忠诚的同志(妻子达雅)在结婚后没过几年就离开了他”,后来“嫁给了他(即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哥哥德米特里”,“姐姐叶卡捷琳娜成了他(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护理保姆”。[18]

可见,真实的达雅,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达雅,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的达雅有很大的距离。真实的妻子达雅不仅和丈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分道扬镳,而且还改嫁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哥哥德米特里,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阿尔焦姆·柯察金——市苏维埃主席。

妻子抛弃了完全瘫痪和双目失明的丈夫,转而投入到丈夫的哥哥的怀抱中去;苦难中的丈夫也就只好让姐姐来充当自己的护理保姆。这个世界怎么了?真是世态炎凉,人心莫测啊!

由此看来,保尔原先对达雅的那一套说教,所起的作用只是让她顺利地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但却兑现了保尔说的“一到你长成了,你就可以不受任何束缚。谁知道,也许我有一天变成一个完全的废人。你记住,到了那时候,我绝不拖累你。”这是保尔在自作自受吗?也许是吧,也许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1] 参见《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

[2] 参见2006年11月26日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В москвепереводчиков комсомола》)。

[3] 参见余杰:《真实的冬妮娅》。2000年3月14日《今晚报》。

[4] 参见2009年第2期《同舟共进》。

[5] 参见余杰:《真实的冬妮娅》。2000年3月14日《今晚报》。

[6] 参见盛禹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2009年第2期《同舟共进》。

[7]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第45~4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8]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第23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9]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第314~31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0] 参见余杰:《真实的冬妮娅》。2000年3月14日《今晚报》。

[11] 参见2006年11月26日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В москвепереводчиков комсомола》)。

[12]以下引文均出自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第453~45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4]以上引文均出自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5]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1917-1922年)缩写的音译。有时也用来指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16]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编剧:中国——梁晓声、万方、周大新;乌克兰——阿列克·比利霍奇科。总导演:韩刚。导演:嘉娜·沙哈提(中国哈萨克族)。制片人:郑凯南。

[17]以上引文均出自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8] 参见盛禹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2009年第2期《同舟共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1353.html

更多阅读

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 掀背车 三厢车

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简介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如下: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方法/步骤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 1、两厢车车尾没有后备箱。例如,赛欧两厢、高尔夫、迈腾等。

和一位同志的聊天 吉林常青藤同志聊天室

黎明前的曙光19:24:58在大学时,,我和现在很多麻木的年轻人一样吧,,后来毕业了,,在社会上工作,,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见到了很多,,,去过苏州,,西安,,银川,,内蒙古,,广州,深圳,,后来就还是回到老家了,,开始清醒起来

英雄美人:贺龙和五位妻子的传奇人生

·贺龙和薛明恋爱婚姻的过程几乎是所有夫人的“爱情模板”。贺龙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毛泽东曾经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在这里我们盘点一下这位元帅的几次传奇婚姻和他的子女

声明:《两个保尔·柯察金和三位女性的宿命张大军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为网友安稳不如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