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是闽粤一带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房屋建筑。土楼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今天福建地区保存下来的土楼分布在永定、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我们这次去的是华安的土楼。
二宜楼
华安的二宜楼是目前毫无争议能证明是福佬人建造的土楼,是清代龙海的福佬富商为避世,到华安山区建造的。“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二宜楼全景。这种建筑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必须是两层,一层就不是土楼,只能称之为土屋)
二宜楼内景,两层式,是典型的圆形土楼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
现在当地人很多都已经不住在土楼内了,大多在里面做做小生意,摆摊卖卖纪念品之类的。
这是另外一个较小的土楼——南阳楼的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