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饱受诟病的国人不文明行为了。这不光是因为,它确实是有损国家形象,还在于真是到了该管一管的时候了。在众多不文明行为中,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是其中之一。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确实不文明。不过,与其它不文明行为相比,它最容易被忽略。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太司空见惯了。大多数人一直以为,不过是在大厅广众之下声音稍微大了一点而已,又没干什么背人的坏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好多人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也算是不文明行为的一种,因而也最缺乏监督。
于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一般很少有人去制止。绝大多数人的态度是:习以为常,选择宽容。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单单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格外明显,在其它国家怎么就没大听说过呢?我们可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国民素质应该不比其它国家逊色才对。
其实,在这里面,隐藏了深刻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民族风格。这才是最难改变的根源。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从长期的封建社会走过来的。封建社会之于我国,其存在的历史之长、影响之深,堪称世界之最。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普遍存在于各地且延续至今的每五天一个大集,则成了催生大声喧哗习惯的练兵场。摆摊卖货是要靠叫卖吆喝的,买东西自然也需要讨价还价的。要再碰上有敲锣打鼓和放鞭炮的,声音还需要再大一些才成。---国民在如此环境下沿袭个数千年,不养成大声喧哗的习惯才怪。
再就是喝酒。要论酒量,或许咱比不上俄罗斯、德国什么的。但要论喝酒的名堂之多、频率之高、作用之大,咱绝对不输给任何人。形形色色的各式酒局,已经扩大和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甚至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生活和交流的必须。这一点,只要看一下我国一年能消费多少酒就全明白了。酒是什么?酒是能使人兴奋的刺激性饮料。人一沾酒,多半就象换了个人。随便什么酒局,总是会有人喝到脸红脖子粗的。到了这个程度,还不大声说话,可能吗?啥时候也有憋不住的主。生来就是一幅大嗓门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日常交往。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男人的交流以喝酒为主,吹牛、侃大山并用,女人则更喜欢聊天。“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们凑到了一块,单就衣服和孩子两个话题,就能说上一整天,第二天还能接着聊,而且不带重样的。“不能问年龄,不能问收入”,这些被西方人视为禁忌的话题,恰恰是我们的最爱。桃色新闻,趣闻八卦,家长里短,甚至发牢骚玩,都是上好的“下酒小菜”。我们之间的交流,绝对是全方位式的,讲究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熟人之间,更是如此。有话也说,没话也得陪着说,叫做寒暄。否则,会被认为不够热情。假如一群朋友坐在了一块,长时间保持沉默,或者只限于窃窃私语,肯定会被认为不正常。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反正只要大家都想说话,而且又是在公共场合下同时在说,声音自然免不了会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喧哗。
还有其它一些国情,多了去了。比如是个领导,或者老板,越是在公共场合,说话越要大声,要不颐指气使的风度显示不出来。再如外出旅游,本来大家出门就少见多怪,再不紧招呼着点同伴,有些不自觉的人就会掉队,那样问题就大了。再如女人骂街,声音更得要大,要不会落得下风,被别人比下去,好象败给了人家。
反正,能够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情况,恐怕只会在老师讲课的课堂,抑或领导讲话的会场,才可能有。当然还得看领导和老师有没有权威。所以依我看,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一项,应该是不文明行为中最难戒除的一个。因为改变一个民族数千年养成的习惯,一定最难。但是再难,咱也得改。因陋习而使全国人民蒙羞,咱再也丢不起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