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南宫市邮编

上学科网,下好资料 http://www.zxxk.com/U2105333.html

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上)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題)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范围: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域歧视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玉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虽属故意羞辱,但也说明当时已存在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如在生治方式、生产方式、患想意识、风格习惯等各方面既有发达城都的不同,也有价值现念和习惯方面的不同。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现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应该承认,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的确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恶习,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慣,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

随着不同区域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先进或落后就会显现在对方面前,而相对野蛮、贫穷、落后的一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流动人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全部人口的印象.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例如,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而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但到大批河南人因天灾人祸四处逃荒时,河南人的优点往往被遮蔽了,操;河南方言的人就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当河南处于“天下之中”,农业发达,商贾云集,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之时,其他地方人既不会也不敢歧视河南人,还以能成为河南人为荣。今天全国不少家族都自称祖先是河南人,就显示了河南曾经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其中不少人根本不是河南人,或者是从外地迁入河南,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

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段局限于同一地区,形成当地的文化特征。而这种特征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存在。如经济上已经摆脱贫穷,但因贫穷形成的习惯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样,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会滞后,即使当地情况变了,原来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要消除地域歧视,肯先应注意缩小地域间的差异,特别要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

其次,要在人口自由流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改变相互间片面、主现、滞后的认识。政府必须在法律上保证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媒体要作客现、全面的报道,注意引导。对被歧视者而言,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节选自葛剑雄《地城歧视再反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当着使者晏要的而故意羞辱齐国,证明春秋时已存在地域歧视的现象,地域歧视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B.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在生活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发达程度的差异以及价值观念、习惯方面的不同。

C.尽管少数民族不认同先秦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的华夏各族,但中原的儒家却通过强调“华夷之辨”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

D.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接触并接纳流动人口的外界来说,外界人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那部分流动的人口的印象常会成为对流出人口所属全部人口的印象。

B.从历史地理看,宋朝时人们锊曾以做河南人为荣,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就是证明之一,当大批河南人逃难时,操河南方言的人开始受到歧视.

C.河南人受到歧视,是发生在河南这一地区从处于“天下之中”、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防都地位,转为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

D.河南具有重要地位时,全国不少根本不是河南人和从外地迁人河南的家族都曾自称袓先是河南人,近代以来.他们洱也不提祖籍是河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经济文化同一的地区,形成同一的文化特征.

B.某地域因贫穷而形成的习惯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会滞后,原来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

C.要消除地域歧视,首先应特别要促进贫闲落后地区的发展,还要双方充分交流,改变片面、主规观、滞后的认识。

D.消除地域歧视,需要政府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媒体注意引导,被歧视者要维权,也要正视

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历郎中。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连丁内外艰。服除,补兵部,擢保定知府。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历迁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并以清望,荐章十余上。

隆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未上,改四川。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郡县卒岁团操成都,清罢之。番人入贡,裁为定额。痛绝强宗悍吏,毁者亦众。陕西贼流入境,巡按御史王廷瞻劾清纵寇。大学士赵贞吉言:“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今蜀地岁荒民流,方倚清如父母,奈何弃之!任事臣欲为国家利小民,必得罪豪右。论者不察,动以深文求之。顷海瑞既去,若清复罢,是任事之臣皆不免弹击,惟全躯保位为得计矣。”疏奏,不允,命解官听调。清遂不出。

万历二年,起抚山西。未赴,改贵州。历两京大理卿,三迁刑部尚书。张居正当国,尚书不附丽者独清。居正既卒,籍冯保家,得廷臣馈遗籍,独无清名,神宗深重焉。会吏部尚书梁梦龙罢,即以清代。日讨故实,辨官材,自丞佐下皆亲署,无一幸进者。中外师其廉俭,书问几绝。甫半岁,得疾归。帝数问阁臣:“严尚书病愈否?”十五年,兵部缺尚书,用杨博故事,特诏起补。遣使趣行,而清疾益甚,不能赴。又三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清初拜尚书,不能具服色,束素犀带以朝。或嘲之曰:“公释褐时,七品玳瑁带犹在耶?”清笑而已。

选自《明史。严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B.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C.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D.贼起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商级秘书官。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清善于治理,有名声。他考中进士担任富顺知县,治理名声兴起;他担任工部主事,搞建筑的官员不敢牟利;他在多地任职,因美好的名声被举荐.

B.严清敢于作为,遭到嫉恨。他取消士兵每年在成都的操练,栽决外族进贡数额,严厉打击坏人,很多人说他的坏话,有人弹劾他,他因此被罢官。

C.严清正直公正,不阿权贵。他是尚书中唯一不依附张居正的人,张居正去世后,查抄张的家,获得登记大臣赠送财物的簿册,只没有严清的名字。

D.严清崇尚简朴,深得皇帝信任。他刚担任尚书时,因为不能备办符合身份的颜色的衣服被人嘲笑,但他不以为意;皇帝器重他,惦记他的病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弭盗,人以比前守吴岳。(5分)

(2)清久宦川中,僚吏惮其风采,相率厉名行,少墨败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许时用①归越

[明]汪广洋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

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②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注】①许时用:许汝霖,字时用,浙江绍兴人。②鉴湖:在绍兴。

8.“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一联描绘了怎祥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

9.“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陈述自己曲危受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五丁开山”的故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4)题.(25分〉

中秋。剃头的孙七,吃了两杯闷酒,白眼珠上横着好几条血丝,在院中搭了话:"马老太太,咱们是得另打主意呀!这样,简直混不下去,我看明白啦,要打算好好的活着,非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不可!"
"小点声呀!孙师傅!教他们听见还了得!"马寡妇开着点门缝,低声的说。
孙七哈哈的笑起来。马寡妇赶紧把门关好,象耳语似的对长顺说:"不要听孙七的,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别惹事!反正天下总会有太平了的时候!日本人厉害呀,架不住咱们能忍啊!"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为"忍"字教她守住贞节,渡过患难,得到象一个钢针那么无趣而永远发着点光的生命。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小崔交了车,满脸怒气的走回来。
孙七的近视眼没有看清小崔脸上的神色。"怎样?今天还不错吧?"
"不错?"小崔没有好气的说。"敢情不错!听说过没有?
大八月十五的,车厂子硬不放份儿,照旧交车钱!""没听说过!这是他妈的日本办法吧?"
"就是啊!车主硬说,近来三天一关城,五天一净街,收不进钱来,所以今天不能再放份儿!"
"你乖乖的交了车份儿?"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南宫市邮编
"我又不是车主儿的儿子,不能那么听话!一声没哼,我把车拉出去了,反正我心里有数儿!拉到过午,才拉了两个座儿;还不够车份儿钱呢!好吧,我弄了一斤大饼,两个子儿的葱酱,四两酱肘子,先吃他妈的一顿再说。吃完,我又在茶馆里泡了好大半天。泡够了,我把两个车胎全扎破,把车送了回去。进了车厂子,我神气十足的,喊了声:两边都放炮啦,明儿个见!说完,我就扭出来了!"
"真有你的,小崔!你行!"
屋里,小崔的太太出了声:"孙七爷,你白活这么大的岁数呀!他大节下的,一个铜板拿不回来,你还夸奖他哪?人心都是肉作的,你的是什么作的呀,我问问你!"说着她走了出来。
假若给她两件好衣裳和一点好饮食,她必定是个相当好看的小妇人。衣服的破旧,与饥寒的侵蚀,使她失去青春。虽然她才二十三岁,她的眉眼,行动,与脾气,却已都象四五十岁的人了。她的小长脸上似乎已没有了眉眼,而只有替委屈与忧愁工作活动的一些机关。她的四肢与胸背已失去青年妇人所应有的诱惑力,而只是一些洗衣服,走路,与其他的劳动的,带着不多肉的木板与木棍。今天,她特别的难看。头没有梳,脸没有洗,虽然已是秋天,她的身上却只穿着一身象从垃圾堆中掘出来的破单裤褂。她的右肘和右腿的一块肉都露在外面。她好象已经忘了她是个女人。是的,她已经忘了一切,而只记着午饭还没有吃——现在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孙七爷,虽然好抢话吵嘴,一声没出的躲开。他同情她,所以不能和她吵嘴,虽然她的话不大好听。同时,他也不便马上替她说公道话,而和小崔吵闹起来;今天是八月节,不应当吵闹。

小崔很爱他的太太,只是在喝多了酒的时候才管辖不住他的拳头,而砸在她的身上。今天,他没有吃酒,也就没有伸出拳头去的蛮劲儿。看着她蓬头垢面的样子,他楞了好大半天,说不出话来。虽然如此,他可是不肯向她道歉,他要维持住男人的威风。
"老太太!"小崔接着说:"我想明白了,我得走,我养不了她,"他向自己屋中指了指。"照这么下去,我连自己也要养不活了!我当兵去,要死也死个痛快!我去当兵,她呢只管改嫁别人,这倒干脆,省得都饿死在这里!"孙七又凑了过来。"我不知道,军队里还要我不要。要是能行的话,我跟你一块儿走!这象什么话呢,好好的北平城,教小鬼子霸占着!"
听到他们两个的话,马老太太后悔了。假若今天不是中秋节,她决不会出来多事。这并不是她的心眼不慈善,而是严守着她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寡妇教条。"别这么说呀!"她低声而恳切的说:"咱们北平人不应当说这样的话呀!凡事都得忍,忍住了气,老天爷才会保佑咱们,不是吗?"她还有许多话要说,可是唯恐怕教日本人听了去,所以搭讪着走进屋中,心里很不高兴。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的“中秋”二字,既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也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场景,同时,暗示人们在中秋节对日本的侵略感受最深.

B.小说以马老太太的胆小害怕反衬了孙七的大胆,也通过她的言行掲示了北平文化中落后因素对人们心灵的麻痹和腐蚀。

C.小说中的人物马寡妇奉行“忍”字,她的哲学是能忍则忍,这不仅反映了人物的麻木,更反衬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D.小崔对车厂八月十五仍然交车钱十分不满,故意扎破两个车胎,而且神气十足,大吃大喝,完全不顾妻子,表现了他的无情无义.

E.小说描写了在日本侵略之下旧中国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在中秋节之时的众生相。既写出了他们苦难的生活,也写出了他们对待侵略的态度。

(2)小说用一大段文宇描写了崔太太的肖像和服饰,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小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孙七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小人物,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体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假若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种新元素含量微乎其微的话,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的设备很差,经费又不足。现在回想起来,幸亏不知道难度会这么大,所以决心才很大,真正干起来之后,尽管发现困难重重,但研究的成果却在不断地显现,所以劲头也就大增,不去想那些困难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把这种新元素分离出来了,它就是今天众人皆知的镭。现在我把我们研究和发现它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开始研究时,我们并不了解这种未知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只是知道它的放射性极强,于是我们就紧紧抓住这条唯一的线索不放,穷追不舍。第一步就是想办法从圣约阿希姆斯塔尔运来铀沥青矿,对它进行分析研究。除利用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外,我们还用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精确地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这种方法今天已成为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法的基础了。后来,这一分析法被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为许多人所采用,而且他们因此也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

干了没几个星期,我们便深信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因为未知的那种新元素的放射性在有规律地增强。又过了几个月,我们便从铀沥青中分离出一种与铋混合在一起的元素,其放射性大大超过铀元素,这种新元素具有明确的化学性质。1898年7月,我们便宣布了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命名它为钋,以怀念我的祖国波兰。

在发现钋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从铀沥青矿里分离出来的钡盐中含有另一种未知的元素。我们随即又紧张地工作了几个月,终于分离出来第二种新元素,我们后来才知道它比钋更为重要。1898年12月,我们宣布了这一发现,命名这种新元素为镭。

物理和化学学校并未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实验场地,但幸运的是校长准许我们使用先前作为解剖教学用房的一间废弃的木棚。木棚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天窗,只不过有多处裂痕,一下雨就会漏水。棚内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是火炉旁边有一点点热气而已。此外,我们还得自己掏钱购置一切必备的仪器装置,木棚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松木桌和几个炉台、气灯。做化学实验时,常会产生有毒气体,刺鼻呛人,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实验移到院子里去做,就这样,棚内仍旧有毒气进来。我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拼命地干着。

尽管如此,我们却觉得在这个极其简陋的木棚中,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有时候,实验不能中断,我们便在木棚里随便做点什么当做午餐,充充饥而已。有的时候,我得用一根与我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的沥青铀矿。傍晚时分,工作结束时,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连话都懒得说了。还有的时候,我又得研究精密的结晶,进行分离,必须待在灰尘四起的室内。灰尘会影响浓缩镭的程序,难以保存好分离出来的东西,让我苦恼至极。唯一让我觉得满意的是,没有人前来打扰,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我们的实验。实验做得很顺利,眼看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将出来时,我们会激动不已,有说不尽的欢欣鼓舞。但有的时候,干了半天却不见成效,沮丧失望的心情也在困扰着我们。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一会儿,我们就又去考虑新的设想、新的工作了。工作间歇,我俩便在木棚中踱来踱去,一边冷静地思考,讨论正在做的实验,那种喜悦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但是,自我们的发现公布之日起,我们的知名度日见高涨,以致实验室的宁静被扰乱了,渐渐地,我们的研究工作就受到了干扰。

1903年,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土论文,并获得了博土学位。这一年的年末,我和皮埃尔以及贝克莱尔因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之后,报纸和杂志对我们大加颂扬,致使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法安心工作,每天都有人登门造访,有的请我们去作报告,有的则向我们约稿。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而且,奖金数额很高,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已是精疲力竭,两个人往往总有一个体力不支,以致我们都未能在当年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一直到1905年,我们才到瑞典首都去,由皮埃尔作了接受诺贝尔奖的答辞。在那里,我们受到瑞典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接待。

我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导致身心疲惫,可现在,由于获奖后探访者不断,我们疲于应付,不胜其烦。我们所喜爱的平静的、有规律的生活被完全破坏了,工作和生活全都受到了影响。我已经说过,我们必须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才能继续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科学研究工作。前来造访的人虽说出自好心,却不知这样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摘编自《居里夫人自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开始阶段并不了解这种未知元素的化学性质,而是抓住它放射性极强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

B.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可以精确地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这种方法被许多人所采用,并且让皮埃尔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

C.居里夫人和丈夫具有很强烈的爱国情怀,当她与丈夫皮埃尔从铀沥青中分离出—种放射性元素时,就命名为“钋”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

D.居里夫人与丈夫在一起实验.虽然条件艰苦,甚至受到有毒气体的毒害,但是,居里夫人却认为那足他们一生中最美最快乐的时。

E.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们随即前往斯徳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并受到瑞典人民的热烈欢迎。

(2)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

(3)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闲难?请结合讨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网络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对此现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前高官认为中美有开战风险,白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对感冒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感冒很有可能成为肺炎的罪魁祸首。

A.不敢苟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B.不以为意不敢苟同不以为然

C.不敢苟同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D.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敢苟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执法检查组听取了云南省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情况,充分肯定了云南认真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取得的成效。

B.未来将加强用体系的应用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救助机制。

C.金交所成功引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作为第一家交易所类机构特殊会员,为加强与全球交易市场的合作提供了高贵经验。

D.过去几十年,一些地区忽视有限的环境容量,迫求粗放式经济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频发,环境质量陡降。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与肌肤一样,土壌的保问和补水实际上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补水是直接补给土壤适当的水量,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达到,这对于暂时性缺水土壤是最有效的,正所谓“久旱逢甘霖”。而保湿,__________________

A.则是改善调节土壞本身的理化性质,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

B.则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

C.则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

D.则是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________①________.走出困境,全靠雄健的精神。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_______②______,平原无际,一泻万里。______③______,两岸丛山叠岭,绝璧横断,江河流于其间,田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经历亦复如是。

17.下面是一段禁毒漫画(漫画中的花为制毒的罂粟花)。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枚鸡蛋有一次碰到一起.左边的鸡蛋对右边的鸡蛋说:“伙计,咱们生活优哉游哉,快乐似神仙,唯一的不足就是外面的硬壳束缚了手脚。我想出去,自由发展。”

左鸡蛋急于破壳,密切注視周围,女主人经过,左鸡蛋求助•女主人拿过鸪头,轻轻叩击碗沿儿,蛋壳“啪”的一声,破裂了。左鸡蛋如愿以偿,跃入碗中。入锅以后,鸡蛋变成了食物。

其实,右鸡蛋也想打破自己的外壳。于是,它酝酿力量,争取自己从里面冲破硬壳。

右鸡蛋积聚能量,寂寞了二十一天。最后,它用头一顶,蛋壳自然裂开,毛茸茸的小鸡跳了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始了它的历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上)第1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尽管少数民族不认同先泰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的华夏各族”有误,原文意思是“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2.D(“近代以来.他们再也不提祖锘是河南”有误.原文意思是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是哪里的》

3.A(“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经济文化间一的地区,形成同一的文化特征”有误,原文意思是“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同一地区”是指一个地区.而不是“经济文化同一的”多个地区〉

4.B(原文标点为“醎起陕,始害川微,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贲巡抚。臣蜀人,深知治约己爱人.省事任怨”)

5.D(“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6.C(“查抄张的家”错.应是“查抄冯保的家”)

7.(1)旧例,每年登记百姓充当京城仓库的劳役,严淸停止这件事,救济灾荒消灭强盗,人们把他和以前的太守旲岳相提并论,(得分点:故事、箱、振、比各1分,句意1分)

(2)严淸长期在四川做官,属官害怕他的声望,一个个磨砺名节品行,很少有贪污腐敗的。(得分点:惮、风采.相率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任命做富顺知县.严清公正廉沽.体恤百姓,治理的名声广泛兴起。因守丧辞职田家,补官邯郸知县。调入朝达担任工部主事。益督建造京城的外城墙,修建九陵,官吏没有侵占牟利的,工程完成增加俸梂。升任保定知府。旧例,每年登记五姓充当京城仓库的劳役,严清停止这件事。救济灾荒消灭强盗。人们把他和以前的太守吴岳相提并论,首升任易州副使.玦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同时因为有美好的名声,举荐奏章十多次呈上朝延。

隆庆二年,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责州巡抚。.没有上任,调往四川。严清长期在四川做官,属官害怕他的声望,一个个磨砺名节品行,很少有贪污腐敗的。郡县士兵每年在成都聚集操练,严清取消这件事,外族人进献財物,严清我决为规定数额。彻底杜绝强横帮派和凶狠的官吏,说他坏话的人也多。陕西的流窜进入四川境内,巡按御史王延瞻弹劾严清放纵强盗。大学士赵贞吉说:“盗贼从陕西兴起,给四川边境带来祸害。如果有罪,应当惩罚守土的大臣,不应该单单责罚巡抚。我是蜀地人,很了解严清约束自己爱护别人,减少事务。不怕别人埋怨。现在蜀地荒年百姓,正把严清像父母那样依靠,为什么要抛弃他!掌管职事的大臣想对国家有作为对小民有好处,必定得罪权贵,议论的人不加细察,动不动就用苛刻的法令条文来要求他,不久前海瑞已经离去,假如严清又被罢免,这是掌管职事的大臣都免不了被弹劾攻击。只有保全身体保住位置是最好的计策了。奏章呈上去,朝廷不准许,命令严清解除官职听候调遣,严清于是不出来做官。

万历二年,起用担任山西巡抚,没有赴任,改任贵州巡抚,曾任两京大理卿.多次升职担任刑部尚书,张居正掌管国政,尚书不依附他的只有严清。张居正去世后,查抄冯保的家,获得朝延大臣赠送财物的登记薄册,只没有严清的名字,神宗十分器重他。恰好吏部南书梁梦尼罢职,就用严清接替,严清每天研究往日的事实。辨别官员的才能资质,从丞佐以下都亲自签署,没有一个人侥幸获取官位,朝延内外学习他的廉洁节俭。书信几手断绝。才半年,得病辞职回家,皇帝多次询问阁臣:“严尚书的病好了没有?”万历十五年,兵部空缺尚书,引用杨博的旧例,特别下诏起用严清补缺。派使者催促动身,但是严清的病更严重,不能赴任。又过了三年去世,严清刚担任尚书,不能置备正规顏色的服饰。束着素色的犀带上朝,有人嘲笑他说:“您刚做官时,七品玳瑁带还在吗?”严清笑笑罢了。

8.屋舍、小溪隐藏在云烟缭绕的树木中,经霜后的枯秆覆盖了山石、田野。(2分)这是诗人想象许时用回家后的家乡景色。(2分)表达了对友人乡居美好、悠闲生活的一种祝愿。(2分)(意思对即可)

9.在送友人归去时,诗人难免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3分)对自己因世事羁绊而尚未决定何去何从产生的感慨。(2分)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间时,暗示人们在中秋节对日本的侵略感受最深”成主观臆测。C“更反衬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错,“忍”字是她的人生哲学,是旧社会礼教对妇女的毒害。D.表现了他的无情无义”错。是对压迫者的一种反抗,是一种无奈的麻痹)

(2)①小说浓墨重彩描写崔太太难看的肖像和破烂的服饰,突出了她生活的贫穷,反映了旧时代对人的摧残;②生活贫穷,但是崔太太依然与丈夫患难与共。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③作者借助这一人物反映了旧中国在日本侵略时期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日本侵略给中国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每点2分)

(3)①生活贫穷、经常挨饿的洋车夫:②十分疼爱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有着旧社会的大男子主义;③脾气暴躁,经常在酒醉之后殴打妻子;④鲜明的爱憎。具有一定反抗性。但觉悟不够彻底,憎恨日本侵略——破坏车子,想当兵找活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示例一:不同意。

理由:①在中秋节。剃头匠孙七喝了两杯酒,发酒疯,说"我看明白啦,要打算好好地活着,非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不可”,这只是喝醉酒的一种抱怨,牢骚。②孙七在听到马寡妇让他小声点,别让“他们”听见后“哈哈地笑起来”,是他洒后不能自已,使他胆大。③孙七对洋车夫小崔没有交车钱并扎毁车胎大加赞赏.只是对小崔这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的夸奖。④孙七年事已高,说跟着小崔去当兵,只是随声附和,并不能实现。总之,孙七只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还没有完全觉醒的、受到压迫的小人物,不具备强烈的反抗意识。

示例二:同意

理由:①中秋节剃头匠孙七喝了闷酒.说“要打算好好地活着,非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不可“这是一种真情流露,说明了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生活艰难的根源。②孙七“哈哈地笑起来”,他是笑马寡妇的胆小,说明了他不能“忍”了,不怕日本人。③孙七对小崔对车场的抗争大加赞赏,是对小崔的支持,“没听说过!这是小日木的办法吧?”更是对日木人的憎恨和抗争。④孙七要跟着小崔去当兵,并明白“好好的北平城,教小鬼子霸占着”,这说明他有着强烈反击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意识。总之,孙七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完全觉醒,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小人物。

(理由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2.(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C表述不严密,居里夫人的丈夫是法国人,B张冠李戴,原文是“为许多人所采用,而且他们因此也发现了其他几种放射性元素。E混淆时间,原文是“以致我们都未能在当年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和发表演说,一直到1905年,我们才到瑞典首部去,由皮埃尔作了接受诺贝尔奖的答词”)

(2)文章第一段写了作者在设备很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坚持研究,最终提取了“镭”这一新元素。(2分)在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对研究“镭”的过程介绍的作用。(4分)

(3)①设备差,采用常用的化学分析法和皮埃尔发明的精密计电器进行放射线测量。②经费不足。从远方的圣约阿希姆斯塔尔运来铀沥青矿进行提炼研究。③条件差,没有适合的试验场地.在一间废弃的教学用房的木棚里实验,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有毒气体刺鼻呛人。(每点2分)

(4)①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克服闲难的决心和勇气。②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③对科学的追求能够激发我们的热情和信心。即使在过程中有许多闲难和失败,也应该充满信心与鼓舞。④真正的追求,应该保持单纯,不为外物名利所困扰(干扰),能够耐得住寂寞(或守得住平静、平淡)。(每点2分,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3.C(不敢苟同: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愤重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4.C(A成分残缺,在“情况”后面加“汇报”。B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用”与“建设”对换。D结构混乱,刪去“引发了”或“频发”)

15.B(按事理逻辑,“防止”“改善”“增加”)

16.①有时充满艰难险阻(1分)

②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地(2分)

③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地(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图形由一支罂粟花和一个“家”字组成。罌粟花在中间穿过“家”字。窑粟花代表毒品,被罂粟花穿破的"家”象征着家庭被破坏。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寓言材料题。写了左右两枚鸡蛋都想自由发展,超越自我。左边鸡蛋求助女主人,被女主人敲碎,变成了食物,失去了生命。而右鸡蛋却酝酿力量,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内部超越自我,最后终于赢得了新的历程。木则素材看似平常,却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从两枚鸡蛋都想发展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立志”“人生要有目标”“现实与梦想”“超越自我”等;从左鸡蛋与右鸡蛋的行动来看,可以立意为“依靠自己”“人生贵在自立”“积累的力量”等;从结果来看,左鸡蛋想投机取巧,结果灭亡,右鸡蛋依靠自己取得成功,因此可以立意为“人生没有投机取巧”“做事的方式”“成功与手段”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269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河北省南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南宫市邮编》为网友淡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