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识字的特点及教学的重、难点
(一)字词知觉的特点及识字教学的难点
儿童识字首先要准确地感知字词,形成鲜明的表象。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轮廓图形,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
1.影响字形知觉的因素主要有:
(1)字形结构的繁简。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单个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即使个别笔画脱落或畸变,也不会影响儿童对字形的辨认。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特别是默写)的难易有关。易认的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所以说影响对字形知觉的主要是字形结构的繁简。
字形结构简单(如:人)、字形由横直线组成(如:井、罪)、字形合拢(如:田、月、围)、字形对称(如:林、双)的字,小学生易认易写。
小学生感到难写的字是:笔画在十笔以上,而且分做几个部分的字( 如:寝、疑、瓣),由斜线或曲线组成、细节部分又很碎杂的字(如:篮、稻、陷),线条曲折而不整齐的字(如:第、奶、费、弯、姨),内含比外围复杂的字(如:戚、凿、粤),两边不对称的字(如拜、鼠)等等。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应根据汉字的笔画多少和结构繁简,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那些易认和易写的字(即使笔画不很多),则应多花力气。利用知觉的差异律,用彩色笔标出难辨认、易错漏的笔画;利用知觉的组合律和对比律,将形近字同时出现,指导学生比较异同(特别是找出不同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本子上写几遍。复习巩固时还可以让学生说出易混淆的笔画和识记的方法。
(2)笔画偏旁的位置。 儿童对一个字的知觉, 一般是左胜于右、上胜于下。写字错误以右半边、 下半部居多。这是因为:一方面,心理学实验表明,处在不同部位的笔画和偏旁在汉字辨认中有不同的作用。汉字前面的笔画比后面的笔画携带更多的信息。保留字的上半部或左半边能认写出整字的比保留字的下半部或右半边的比例高。另一方面,我们不论是写单个的字还是成行(横行)的字,都是先左、上,后右、下。受此影响,我们在观察一般事物和字形时,也往往优先注意左面和上面。因此,在指导认字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字的右半边、下半部,以及最后的笔画。
(3) 上下文语境。 对字词的知觉或再认,与上下文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当字词与上下文有意义联系的,辨认字的时间就短;如果在一堆无意义联系的字中间,辨认某个字词就需要较多时间。因此,不能孤立地教生字,要联系课文识字,效率才会高。
(4)字词的使用频率。字词的使用频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中不同字词的出现次数。字词的使用频率越高,认出字词的时间越短。因此,要巩固识字效果,就要经常接触这些字,在反复运用中加深记忆。
(5)儿童知觉的年龄特征。初入学儿童字词知觉特点是笼统、不精确,对汉字大体轮廓和最富有特点的部分较易掌握,对内含及细小部分进行精细的辨别较困难。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戚”字写错的达90%以上,“凿”字写错的占70%以上。
儿童的空间知觉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辨认汉字笔画的度量(如笔画长短、封口与否)和空间配置(如下、左右、内外)常会感到困难。例如把“未”和“末”混淆。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突破字形的细节和字形间的差异之难点。
2.儿童对字词知觉和识记的发展阶段
初入学儿童对字形的知觉和识记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和音、形、义三者建立模糊联系的泛化阶段。这个阶段,识记的不随意性和机械性占相当地位。
第二阶段,对这形结构各组成部分和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统一联系的初步分化阶段。这个阶段对字形结构某些细微部分尚有遗漏或添补,偶尔会出现波动和泛化现象,对字形猜测, 学过的字会遗忘,掌握得不精确、不牢固。
第三阶段,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和音、形、义三者统一联系的牢固精确分化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意义识记占绝对优势。
教师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精确地感知字形。
3.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字形的掌握是初入学儿童识字的难点:因为(1)汉字的特殊性。汉字音形脱节,看到字形不能直接读出音来,又不象拼音文字那样,一听见字音,就能把字写出来。汉字笔画繁杂,结构多样,儿童靠机械识记逐一辨认和记忆二、三千个汉字,确实有困难。(2) 儿童入学前的言语发展水平,学龄前儿童口语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入学后进行听说训练一般不会遇到很大困难。识字(即认形、会写)则是上小学后新的、主要的任务,是他们经验中缺少的。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旧经验支持的认识事物是困难的,因此字形与音、义相比,就成了教学难点。
(3)从儿童出现错别字的状况来看,字形错的总字数常比音错、义错的总频率高,据调查统计
形近致错 | 音近致错 | 字义致错 | |
三、四年级 | 60.99% | 23.36% | 15.65% |
五、六年级 | 41.34% | 29.22% | 29.44% |
所以,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二)字(词)义掌握的特点
儿童对字(词)义掌握的过程,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一义到多义,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解到运用。他们对字(词)义的理解水平与识记效果有密切的联系。
1.对词义具体、浅显、熟悉的字词(即使字形复杂)的理解和记忆,优于词义抽象、深奥、陌生的字词(即使字形简单)。
2.对词义带有情绪性、象声性的或伴有生动情境刺激的字词进行理解和记忆,效果优于表示事物关系,仅靠查字典解释词语方式学得的字词。
3.从词性方面看,儿童掌握字词的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大致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虚词。
因此,进行字(词)义教学时,应提供一些中介帮助学生建立字词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中介可以是具体刺激物(教具、动作、表情等),也可以是“言语直观”,还可以是学生已掌握的词义。
字义教学是汉字的实质内容,形和音是以义为核心而存在的,为义服务的。义是字词的灵魂;我们的汉字有的是一字多义,如“深”字,学生已识记了字形,又初步懂得“河水深”“颜色深”的“深”字的含义,以后遇到关系深、道理深,年深日久、深情厚意、深信不疑、意味深长的“深”,不再表距离的远近和颜色的轻重了,这就要依次以不同的侧面,揭示出不同的含义,这种情况下,字义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识字教学要教给识字方法
(一)音、形、义的教学方法
1.字音的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除了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工具教读字音以外, 要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表音规律,根据声旁推断读音,再按偏旁部首查字典来订正读音。比如学“该”和“核”,可启发学生推知, 带有声旁“亥”的字,至少应有两种读法:一种韵母是ai,如“孩”、“骇”;另一种韵母是e,如“咳”“刻”。
但是形声字的表意作用和声旁的表音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要告诉学生不能一遇形声字就根据半边读音或释义,不能把规律理解为机械的、僵死的,毫无例外的。
要重视多音字、同音字和近音字的教学。
(1)多音字的教学:是一个汉字表示语言里几个不同音节,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二是读音不同,意义相同或相近,用法稍有差异。 多音字在和不同的字结合成词时,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现着不同的意思时,随着意义的变化,读音也起变化。如音乐,快乐。要指导学生注意音和义的关系,避免误读,据词定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加强正音训练,如“富强(qiāng)”、“倔强(qiáng)”、“强(qiǎng)词夺理”。一个字的几个读音、几种意思,应逐步地、分散地出现。例如“朝”字, 在一篇课文中读(chào, 在另一篇课文中读zhāo(朝阳)。又如“差” 这有四种读 (chà不多、chāi事、chā错、cēncī参差不齐)的多音字,不要一次把所有的读音和意义都教给学生,以免引起混淆。但以后每出现一次,就要复习,如多音字组词:
(2)同音字的教学。同音字也有两种: 音同形异的, 如戴、带、代;音同形近的如脑、恼。
教学音同形异的同音字要着重比较字义,使学生建立不同字形与不同字义的联系。要结合词句,着重从字义及运用方面加强练习,防止写成别字。
对于音同形近的同音字则应着重辨析字析,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同音的熟字带出生字,利用形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同音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造成学生写别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中要在“比较”上花力气,在“分析”上做文章。
(3)近音字的教学。这些字有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入”(rù)和“若”(rùo);有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如“眺”(tiào)和“笑”(xiào);有的声母和韵母发音近似,如“帮”(bāng)和“攀”(pān)等。教学时先把这些字音读清楚,不能含糊, 还要结合词语讲清意思。 也可运用选字法或填空法, 把它放到句子去练习。
2.字形的教学方法
字形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分析、 综合字的组成部分, 熟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和偏旁部首,完整地掌握字形。
字形教学的方法有:
(1)分析笔画、部件。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是帮助学生认识字形的工具。最初的字形分析,就是分析笔画。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开始教独体字时,就要教好基本笔画,让学生掌握好零件,再认清每个笔画的位置和顺序,先写哪笔,后写哪笔。“看图读拼音识字”开始教合体字时,要教好偏旁部首,让学生掌握好“部件”。偏旁部首教学要特别注意笔形变化,如“木、禾、又”作偏旁时,“捺”改为“点”,“树、种、双”,“王、土、耳”作偏旁时下面的“横”改为“提”“珠、坯、”等。有的字(如“牛”)作偏旁时,笔形变化引起笔顺变化“牺”,都要在第一次出现时指出。
分析笔画、部件,书空是必要的指导方法。可把汉字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等制成表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熟悉并能熟练地说出。
(2)运用形声规律。对形声字, 可以教学生分析形旁,从义辨形。 比如教一册第9课“看图拼音识字”的“鸟”字,“看图学词学句”第4课的“鸡”、“鸭”,看图学文第17课要会写这二个字,第18课“鹅”字,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或者幻灯片,让学生说出鸡、鸭、鹅外形特征的异同,然后,比较三个字的异同,从三个字都是“鸟”字旁,讲清它们都是“鸟”类,由此类推,“鸽”、“鸦”等字。
(3)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教合体字时,应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凡是由一些熟悉的独体字、偏旁部首组成字,就让学生自己分析结构和部件,说出笔顺。使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能运用加减、拼拆、更换部件的办法记住字形。例如学“灌溉”一词,学生会说:灌溉是用水浇田土,所以两个字都有水字旁。“灌”字是左右结构,如果去掉三点水,换成“缶”就是罐头的罐字,缶是一种瓦罐。“溉”字是左中右结构,也可看成右边是“既”字,左边是三点水。如果把左边的三点水换成竖心旁,就是慷慨,气“慨”的“慨”。
(4)辨析形近旁。对字形差别细微的汉字, 应细致比较它们是一笔不同还是局部不同。 对大同小异的汉字, 要揭示字形之间的差异。 例如“比”和“此”,“抱”和“抡”,“卷和券”。对易混的细部特别要注意,比如“商”和“摘”中的“八”和“十”, “暴”和“恭”中间不同,“袒”和“初”中的“旦 ”和“刀 ”,“雪”和“虐”中下面不同。“陷”和“滔”的右边不同。
在字形的比较中,运用知觉的差异律把难以辨认或需和别的字作区别的笔画,用彩色粉笔写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区别部分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产生暂时联想。但是,如果过多滥用彩笔,使汉字各个部分产生分割现象,反会冲淡知觉完整性,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5)说形象化的语句或顺口溜。 为了使学生牢记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编些形象化的语句或顺口溜、字谜等。如“臭”:自大一点就是“臭”。 “碧”:王大妈、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学文化,等等。
3.字(词)义教学的方法
字义的理解,直接影响字音、字形的感知和记忆,是字义教学的核心,对学生运用词语、培养读写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个汉字只有当它成为词时,才有意义。大多数字在词中表达一部分意义,成为这个词中的“语素”。所以,字义教学和词义教学是不可分割的。
字义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1)直观法。用具体的实物模型、标本或图画等说明字词含义,属于直观法。在低年级,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例如飞机和蜻蜓),也应演示图片。 在中、高年级,只有遇到标志那些学生生活经验中缺乏的事物的字、 词时,才需要使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形成鲜明准确的表象。
有些表示动作、状态、形状、心情、 表情的词,例如“衔”、“仰望”、“得意洋洋”,教师可以用适当的动作、手势、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也可以演示法进行具体、形象的辨析。有的老师这样帮助学生理解“陆续、连续、继续”和“断断续续”:首先指出前两个词的共同点都是表示在某一事物的后面接连不断的意思;其不同点在于接连不断的方式不同。
陆续:表示人、物、事情或现象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地发生,所隔的时间和空间或近或远,但不太久远。如:“人们陆续前来”。
连续:像人们手拉连成一串,一个接一个,当中不间断。如“连续不断”。
继续:“继”表示一根线绳用完了,再用一要接下去。“继续”表示活动不间断地延展下去,如“继续前进”
“断断续续”则表示有时有,有时没有,一会停下,(但又不完全中止),过一会儿又接着干。
(2)注释法。更多的字词是难以利用直观教具或动作表情来表明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字(词)义;或是让学生查字典、了解字(词)义;当然, 有的字不一定查字典或背诵字义,比如“舞蹈”,重点在认记而不在释义。
有时可用近义词替换法理解词义,比如:立即——立刻、马上。但近义词终究不是同义词,需指点学生辨析其细微差别。例如让他们品味把《珍贵的教科书》第二自然段中的“渴望”换成“很想”,表达效果将有何不同?这样就可把识字释义、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技巧有机地联系起来。
运用注释法要注意:防止用错误的思想观点来解释。如“勇敢就是不怕死”,这种注释不恰当。不能把字义越讲越深,离开学生生活经验,或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必逐字逐句的机械解释,如“颊”只要指一下部位就行了,不必按字典上注释的“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真正懂得字词的意思。
(3)对比法。利用感知的对比律, 把反义词放在一起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字词来理解反义词的字义,如模糊——清楚。
(4)利用形旁。分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不但易于读音和识记,也可以推断字义。比如:惦、掂和踮;棉和绵。
有些偏旁不经解释是不能懂得它的意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有分寸地讲解一些偏旁部首的含义。有些字乍一看难以理解形旁表示什么意思,一旦明白了部首的含意,字义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
反文旁——并不是和文化有关,而是和手的动作有关系,如“放”、“牧”。
月字旁——有“月”旁的字,只有少数与月亮有关(朔、朗),而大部分和“肉”有关系(如肚、胳、膀、臂)。
左耳旁和右耳旁——和耳朵没有关系。左耳旁古人写作“阜”(土山的意思)。所以左耳的“阴、障、陷”和“土堆”有关系。右耳旁古人写作“邑” (都城、县的意思)所以都、郑、郊等字和都城、县城等地方有关系。
“四”字头——表示编织成的网、篓,有“四”的字,大多含此义。罗:罗网;置:本义把东西放在网中;罩:用网扣住,竹编的篓笼;罪:捕鱼的竹网,后比喻成网,引伸为“犯法的行为”。
双人旁——表示半个十字路口,有双人旁的大多与“路”、“走路”有关。如循(照着路走)、 徐(慢慢走)、彷徨(不知往哪儿走)、徘徊(走来走去)、役(迫使人畜行走或干活)。
“隹”字旁——在古书上写短尾鸟,所以有“隹”(zhuī)的字大多与鸟有关,如:隼(sǔn)是一种凶猛的鸟)雄、雌、雕(有尖利的喙,转义为用尖刀刻木石)、集(许多鸟会聚在树上)、焦(把鸟放在为上烧)。
这样一分析虽然花些时间,但学生弄懂了字义的由来,化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易于分清和记忆字形。
(二)一篇课文的识字方式
一篇课文的识字方式有三种:一是边读课文边识字;二是先识字后读课文;三是两者结合,就是把一部分字先提出来学,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再学另一部分字。采取哪一种方式,需根据生字的数量、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而定。
(1)边读课文边识字。一篇课文的生字不多,字词意思又宜于结合语句来理解,就可以边识字边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反复感知字形,结合课文里的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读课文之后,再用各种方式复习巩固生字,特别是对字形的分析记忆,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鲜明的音、形、义的联系,并指导学生书写。
请看《乌鸦喝水》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片段。(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板书 “渴”),请读读这个字的字音, 想想它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生:这个字念“ké”。
生:因为口渴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师:很好。渴了就想喝水,记住“渴”字是“三点水旁”,那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乌鸦非常渴。
生:我是从“找水喝”看出来的,它要不渴就不找水喝了。(教师板书“找”字)。
师:说得对。谁还说说?
生:我是从“到处”看出来的。“到处”是说它去了很多地方,这是说它非常渴了。
师:他们俩说得很好。读读这个这。(教师指“找”字,学生齐读。)
师:谁能读读这一段,大家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一生读后)他读得没语气。乌鸦非常渴,到处找水。
师:读吧。(生读。)师: 他读得好一些了。听我读一遍好吗?(师范读)
师:大家再小声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
……
学习课文之后,又重点指导了字形,并结合字音、字义,区别比较了“渴-喝”、“找-我”两组字。
以上教学片断把阅读做为识字的途径,把识字、理解词句、朗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语气地朗读,在朗读中又多次与生字见面,并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这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这样有利于字的音、形、义的结合。学生既学会了生字,也读懂了课文。
(2)先学习生字,再讲课文。一篇课文生字较多,课文又长,就可以先集中学习生字,再读课文。常识性课文,生字多含在科学术语之中,一般也宜先学生字,初步理解科学术语,再讲读课文。但提出每个生字时,要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或由教师叙述课文,边叙述边提出生字;或出示生字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个字是在课文中哪个句子出现的,读读这个句子,做到识字和词句相联系,为掌握字的音、形、义创造条件。
下面是《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教学片段。(这一课共有12个生字,以“勺、斗”两字为例。)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áo
生:他读得不对,就读sháo。
师:要看清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就能读准确了。大家再读一遍。(齐读)
师:(出示“斗”字)谁知道这个字念什么?
生:“dou”。(又齐读一遍。)
师:在课文中找找“勺” 和 “斗”两个字是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把这个句子读出来。
生读:“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师:好!勺子什么样,知道吧?你们天天用勺子吗?
生:我天天用勺子喝汤。
生:我天天用勺子吃饭,我不爱用筷子。
师: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勺子了。“勺”字好记吗?怎么记?
生:“勺”字有三笔:撇、横折钩、点。
生:“勺”字就像一把勺子,撇像勺子的把,一点像是勺子的里的东西。
师:说得好。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一遍。
师:(出示北斗星图)我们刚才学的“斗”是北斗星的“斗”请看这张图,这七颗星就是北斗星。你们看,把这七颗星连起来像什么?(教师边说边画线连起来。)
生:像一把勺子。
师:对了。北斗星的“斗”字好记吗?
生:好记。“十”字加两点。
生:他没按笔顺说,容易错。“斗”字,两个点加“十”字。
生:“斗”字的两点是一上一下的,在“十”字的左上方。
师:说得好。 我们认识了“勺”和“斗”两个字, 也知道“勺子”和“北斗星”的意思了,我们再学下面的字。……
以上教学片断在学习课文之前,集中学习生字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孤立地教学。而是把字和词句紧密结合起来了。因此,它和边读课文边识字异曲同工,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一部分生字先学,一部分生字随课文学。如果一篇课文中生字较多,有些字词在讲读课文之前集中学习,并不影响对词义的理解,就可以先学;另一部分字词结合课文的语句学习更容易理解,可以边理解课文边学习。例如一课:蝉,蜘蛛、网、池溏、镜等字词,完全可以脱离课文讲清词义,就可以提出来先学习。 而“黑、沉(黑沉沉)、忽(忽然)、垂(垂下来)、爽(凉爽)”等字词就可以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采取上面谈到的第一种识字方式,即初读课文侧重解决字音、字义。这样做,不仅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将字的音、形、义的掌握分步走,而且不会中断理解课文的思路。
(三)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一个生字后,让每个学生都在胶片上的田字格里写一个,教师巡视时,找出写得好的或者典型性错误的,利用投影器打出来,让学生评价写得如何或错在哪里,教师予以指导。 这样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又如:教“边”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一边……一边”是用来表示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的。教师让学生看事先准备好的录像片,画面上有:一个女孩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个男孩一边吃苹果一边看电视……。并让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学生说得很好,也很感兴趣。
但是,使用教学媒体目的一定要明确,要精选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为用而用,更不能多多益善,使学生眼花缭乱。
三、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在教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知识迁移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教师从学生识字开始,就要结合识字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教给汉字的知识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熟带新。因此,识字教学开始,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笔画和笔顺规则、傍旁部首和基本字四个部分。如教“一”时,学生读出字音后,告诉学生“一”字只有一笔,这笔画叫“横”接着一边在黑板上田字格里写,一边说:“一”字这一横要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要从左到右写,右边稍高,要看清从哪起笔,在哪收笔的。学生边听边看老师是怎样在田字格里示范写“一”的。然后自己动笔在田字格里写“一”的。教师巡视后,表扬写得好的,指出问题。学生学习“二”字时,引导学生运用学习“一”字时学到的笔画知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的方法以及书写方法来学习“二”字。学习“三”字也这样,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归类识字的共同因素,促成迁移的形成。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找出一组识字的共同因素,达到以熟带生识字。如刀——力——办、十——土——士、开——并——井。
(2)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形成迁移。比如“尖”字儿童掌握快,原因是儿童生活经验中,很多尖物是上边小,下边大,象塔尖、红樱枪尖。又如“歪”字是会意字。“伞”字是象形字都与生活经验联系,容易产生迁移。
(3)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迁移。迁移的形成,一方面要准备客观条件,如奠定识字基础、尽量提供有组织的知识。另方面还要准备主观条件。因为知识的迁移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把原有知识变得更复杂、更深入,达到新的知识水平,这个思维过程就是头脑中的分析、比较、概括活动,如用“十”字迁移,学习“土”和“士”,这样相同的都是“十”下边加一字,而不同的是两个字,下边“一”的长短不同。
(二)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工具的掌握对形成识字能力至关重要。学生不掌握识字工具,也就谈不上形成识字能力。
(1)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汉语拼音、汉字的基础知识、查字典的知识是识字的三套工具,要使学生学扎实,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识字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汉语拼音,一般是学生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巩固、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如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以及浅显的汉字构字方法等,都是结合识字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的,这就要及时归纳小结。使分散学到的汉字知识系统化,使学生逐步挖掘汉字本身的规律和识字的规律。规律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逐步形成能力。字典是独立识字的工具书,可以根据需要解决字音、字义或字形的问题,是形成识字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要指导学生查字典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培养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能力。学生识字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能独立运用识字工具,学习并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规律。教师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形成方面,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培养学生读准字音的能力,主要是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重点放在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拼读音节上,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地准确地拼读音节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独体字和一些合体字的过程中, 掌握了汉字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间架结构等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主动分析、记忆字形。对汉字中难字和易错易混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避免错误。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注意都参加到解决难点中去。 这样,可以提高识字效果,提高学生掌握字形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首先要教学生查字典,并训练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选择义项,是最根本理解字义的方法。除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图画、实物或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总之,老师把自己理解字义的方法转换成学生独立理解字义。
(三)善于观察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识字
识字能力强的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识字要求,鼓励他们在课内外主动识字。对课文中的生字,一般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交流是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教师相机指导。对在课外遇到的生字,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即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主动分辨字形、创造性想出各种记忆字形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不但识字快、记得牢,而且会用;而识字能力的培养又与识字基础好、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有关。两者相辅相承的。
四、识字的巩固和应用
识字目的为了应用,通过练习达到巩固识字,加深理解,扩大识字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同时练习有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据学生的识字心理教识字,预防和纠正错别字
学生升入中年级以后,书面作业中的错别字有所增多。据儿童识字心理的研究,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字与别字的类型有:减少笔画、增加笔画、左右颠倒、形近相混、 同音相混、结构错误、改变部分字形。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字的特点、教材的编排、教法的使用,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等都是制约错别字产生的重要因素。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为防止错别字的产生,老师应从教的每一个字做起、使每个字音、形、义都给学生留下正确、清晰的第一印象,对常见的几种类型的错别字,要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1)要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字的比较隐蔽的笔画或者容易混淆的部分。 如燕字,就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不是艹;商字里面不是“古”。以防止出现增减笔画和改变部分字形的错误。
(2)为防止熟字对生字学习的干扰,要特别指出熟字的结构单位在生字中的新位置。如学生学了“防、除、陪”几个左耳旁的字,再学习“邻”时,就要引起学生注意这是右耳旁的字。又如学生学了许多三点水旁的字以后,再学习“渠、染”等等,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字形结构,注意三点水在字中的位置,以防止书写时出现结构错误。
(3)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形近字字形上的异同,要作分析比较, 并且要联系字音、字义。如“隐”与“稳”,要弄清“隐藏、隐蔽、隐瞒”的“隐”是左耳旁;“稳定、稳稳当当”的“稳”是禾字旁,以防止形近相混。
(4)加强学生对同音字义的理解。学生对字词意思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会导致同音代替的错误,如将“气球”写成“汽球”“立即”写成“立既”都是因为对字义不理解。
老师除了在教学生学生字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有些学生写错别字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自己注意检查是能够发现并及时纠正的。
(二)科学地组织复习
学习汉字是需要记忆的。所以科学地安排复习,让学生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复习应及时,并且适当组织单元复习、阶段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也可以根据学生书面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安排复习课、练习课。
复习方式也应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安排复习,做好练习以巩固识字,要注意几点:
(1)使学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受其活动结果的调节,这种反馈效应在识字练习中表现尤其明显。如果儿童及时、 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练习结果(包括读音、释义,特别是书写字形)是正确的, 或是错误的,就有助于他进步提高。为此,老师批改儿童的练习作业要及时、准确;优者鼓励,劣者帮助。对错误用红笔标示,敦促学生自己改正,下次作业时老师要检查。
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书空”练习法,由于有手的动觉分析器参加,对视知觉的准确性(认清字形)有积极的影响;但又因为它对练习的结果不起检验作用,如过多使用,对写字能力提高有消极影响。如书空“开”与“井”两字,都是“横、横、撇、竖” 无结果的检验,就缺乏分辨性。因此,识字练习阶段中,当儿童初步掌握笔顺规则后, 就不必再停留在“书空”上。年级愈高,“书空法”就愈少用,甚至不用。在书空后,接着可以让儿童用手指在桌上试写。这种“指书”式的练习虽比“书空”提高了一步,但更多的应该在纸上笔练,才能收到实效。因为笔练能使儿童看到自己练习的结果。 所以书空与指书不能代替笔练。
(2)采用螺旋式识字复习法。 在教学实践中,这是一种比较少用却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的方法。 它的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一般是一个星期),每一天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星期二复习星期一教过的生字, 星期三复习星期一、二两天教过的生字。依次类推,到下个星期一则复习上一周教过的所有生字,然后又重起一个循环。如此波浪式的推进,到一个阶段(如期中)再来一次复习。
(3)注意练习的普遍性和综合性。在识字教学中,练习的普遍性指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大多数,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参加练习,竭力避免一个学生板写,其他学生无事可做,呆坐旁观等待,但是教师要让一个学生有目的的板演,组织其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集体评议。二是练习的知识应尽量广泛。新旧内容都要照顾到,既注意抓重点,又照顾到一般,识字才能全面巩固。三是练习方式要多样,防止单打一。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思想内容方面的,又要有字、词、句语言文字方面的。除常用的联词、造句、填空、组句、改错、选字(词)、补笔画等方式外,到二年级以后,可逐步采用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方式,因为识字练习不能只在讲解基础上作原地踏步,而应该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往前发展。
综合性的练习,就是把识字、说话、阅续、写作结合起来。因为识字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写作打基础。儿童掌握了某个字(词)的音、形、义,可叫学生先听写,再联字成词、口头释义,说一说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再叫学生用词造句、写话。这样的综合练习,容易使知识系统化。
(4)注意练习的实效。反复练习并不意味着练习次数愈多愈好。多练固然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但效果并不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按比例的增加的,所以不能盲目的练,增加学生的负担。为提高效果,练习的次数要适当。那种一次要儿童把生字抄十遍、几十遍的做法是没有效果的,只是征罚学生。据实验研究,在一定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即时测验(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 还有人通过实验证明, 生字学习后抄4遍和抄8遍效果相同。
据苏联学者的研究:小学生默写不宜过量,二年级学生默写课文长度以55-60个单词为宜,三年级学生以95-100个单词最合适。这个研究虽说是拼音文字,但对汉字默写量的控制也有参考价值。同时,默写应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候。倘若默写放在最后几节课,默写单词的数量必须减少15-17%。因为默写的太多,给孩子们心理上会带来很大压力,易引起大脑疲劳、思维迟纯、记忆力下降,甚至影响睡眠和身体健康。
此外,巩固练习还要抓住克服“生字回生”的时机,及时复习,防止生字遗忘和回生。有人在实验中发现,克服生字回生的最佳期是在讲解每篇课文之前。因为在读课文时,容易发现哪些学过的生字词开始回生了,以利补救复习。
(三)引导学生在读写中运用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基础,阅读和作文可以巩固识字。学生学了字词以后,教师要创造条件,把学过的字词在阅读中经常出现,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反复运用,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这是巩固识字并达到灵活运用的好办法。如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有意用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学过的词在造句、写话、作文中运用。
五、培养学生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关于识字与写字有三项工作: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 识字规律。特别是要认的要写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比较中找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积累,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独立自主的识字。③引导学用中巩固,低年级学得正确,中、高年级写得熟练。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写这一方面可以巩固识字,另方面也有益提高文化素养,字写的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有利于各科作业的完成,也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工作。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有人通过对学生写字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下列问题:①写字姿势不对。如歪头、曲背、身子偏向一边、簿本斜放,眼睛离桌面不到五寸等。②执笔姿势不对。不但毛笔执法不正确,连铅笔、钢笔的正确执法也有不少人没有掌握。③字迹潦草,使人看起来吃力。④没有掌握运笔方法,笔画生硬。⑤字不成形,谬误颇多。这表明小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小学生书写技能需从一年级抓起。据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学生达到书写的熟练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要素阶段。学生主要注意写字的诸要素,如坐姿势,执笔的方法、 练习本放的位置以及字本身的组成因素,“一笔一画”地写。这时还没有能力顾及整个字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
第二,结构阶段。 能注意整个字的结构,“逐个地”书写。这时,不是看一笔,定一笔,而是统观整个字的布局,了然于目。合体字的结构形态有七种: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结构。在这一阶段上,对所要定怕字属哪一种结构,能心中有数,意识很清楚。
第三,连贯的书写阶段。这时,书写比较流畅,书写技能已达到自动化,一次能写整个句子,甚至几个句子。注意的分配不在每个字的书写技能本身,而是照顾到字与字之间排列是否整齐,间隔是否适中,大小是否匀称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养成写字习惯:
(1)加强写字教学,教给写字方法。培养写字能力。首先要明确书写技能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是最根本的写字方法,要由简入繁地教学生掌握。 其次,必须使学生有意识地书写,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使动作向完善化的方式转变, 不必要的动作得到抑制,需要的动作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强化。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系统。再次,教师对书写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每一项要求,都要作仔细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学生了解之后,要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2)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没有兴趣,就容易写得潦潦草草,敷衍了事。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如,向他们介绍我国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举办作业展览,使同学之间互相观摩。有条件的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对于写字认真、进步快的学生要给以表扬鼓励;对于爱好书法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良好写字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及认真的写字态度等。非一日之功。教师要耐心指导、家长要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