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教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导学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一、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读谱知识:三连音

三、综合训练:

1、节奏练习

2、二部轮唱练习

四、欣赏:码头工人(男声齐唱)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感受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德育目标: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

2、三连音

3、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谱教学

学习目标:

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三联音的学习和演唱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联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读谱知识:出示三连音给学生讲明它的名称。

将音值均分为三个部分来代替原来的两个部分而形成的。

四、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录音范唱,教师板书课题。

2、让学生谈谈对国歌的了解,并谈谈所听过的各种国歌体裁。

3、简介歌曲并听教师范唱曲谱。

4、复习G大调音阶,并讲解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5、跟琴慢速视唱歌谱。

6、重点练习连续三个“三连音”节奏,模仿鼓点声的“三连音”节奏。

7、练习容易出错的句子:

8、跟录音完整唱歌谱。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同学们都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呢?希望同学们下节课用歌声来告诉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国歌》歌词教学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G大调音阶。

三、复习曲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跟录音齐唱曲谱。

1、学习歌词并处理歌曲

2、按节奏齐读歌词。

3、跟录音唱歌词

4、分析处理歌词:

第一句的弱起和四度跳进,要唱得沉着坚定,

第一、二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得饱满,表现在大敌当前过,我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

第三句有如报警的呼号,“中华民族”四个字要十分有力,时值不宜缩短。“到了”两字后突然休止符收煞,突出和强调了“最危险的时候”,唱时切不可节奏拖沓,以免减弱紧张的效果。

后一句的三个“起来”应随着大三和弦分解音的上行,不断加强力度,“起来”之间的附点四分音符要唱足时值,一鼓作气,引向“我们万众一心”这一句,以高亢嘹亮的声音来表现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的亿万人民,朝着胜利目标的伟大进军。

5、完整跟琴唱歌词。

6、欣赏歌曲《英雄的诗篇》。第二课:老鸟,小鸟

教学目标:

1、学会绕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复习下滑音

1、鸟鸣

师:小鸟的声音是多么的悦耳动听,谁能用象声词来模仿小鸟的叫声呢?

2、下滑音练习

师:小鸟的叫声有往下滑的感觉,加上下滑音这个装饰音就更象小鸟的叫声

三、音程练习

师:下面老师弹琴,根据音高请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

3 3 啾啾 | 6 6 6 啾啾 啾 |

1 1 啾啾 | 2 2 2 啾啾 啾 |

一、三组音程合唱 二、四组音程合唱

师:鸟儿们自由自在的度过每一天,他们随着音乐快乐的舞蹈,有时更象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和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歌

(1)1=F 4/4

5 3 3 3 3 3 0 | 3 2 2 2 2 2 0 | 2 1 1 1 1 1 1 1 | 1 1 2 1 0||

3 1 1 1 1 1 0 | 1 6 6 6 6 6 0 | 6 5 5 5 5 5 5 5 | 5 5 6 5 0||

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啾啾 啾啾啾 啾

a、全曲视唱一遍

b、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2)、1=F 4/4

53 33 30 30| 0 0 55 55 | 3 - 0 0 |33 33 20 20 | 0 0 32 32 |25- -||

22 22 10 10| 0 0 22 22 | 1 - 0 0 |11 11 60 60 | 0 0 16 16 |12 - -||

啾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啾 啾 啾啾啾啾 啾

四、歌曲练习

1、瞿希贤简介(课件出示)

师:鸟儿们和谐美妙的歌声住在附近的我国一位著名的女作曲家—瞿希贤吸引过来了,她灵感一来,就创作出了一首歌曲,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

2、整体欣赏

师:她写过很多首好听的歌曲,有独唱、合唱,这次写的这首歌非常有特点,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下面我们来听听吧

师:你觉得这首歌的主人公是谁?(老鸟和小鸟)我们首先唱的两组旋律哪组体现了小鸟的歌声?(1组)哪组体现了老鸟的歌声?(2组)为什么呢?

3、小鸟们的歌声(第二、三乐句的学习)

a、歌词学习

师:小鸟在唱歌的时候为什么要休止一拍呢?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师:你觉得小鸟们象是凑在一起干什么呢?(说话)说什么呢?他们在说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喜欢自己,并且他们也喜欢妈妈

师:我们把歌词唱一遍

b、艺术处理

师:小鸟的声音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轻巧、圆润)他们在谈论妈妈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愉快的)

4、老鸟们的歌声(第五乐句的学习)

a、唱词

小鸟们在谈论妈妈,那老鸟们又在说什么呢?原来他们在回忆小鸟小的时候他们不分昼夜,不怕艰难从外面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养小鸟的情景,并想象着等到他们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小鸟也会喂老鸟的。

b、艺术处理

师:为什么老鸟的歌要休止两拍呢?你能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一下这两拍吗?

师:老鸟的声音会有什么特点?(宽厚、充满慈爱)

5、老鸟与小鸟的对唱(第一、四乐句的学习)

(1)第一句学唱

师:老鸟和小鸟关系怎样?(亲密)那歌曲中哪一个乐句能体现小鸟和老鸟的亲密关系呢?(第一乐句)

为什么呢?(老鸟在唱歌的时候,小鸟在围着老鸟亲热的叫着,后面是相反的)我们来唱一唱

a、唱曲 b、唱词 c、处理

(2)第四乐句学唱

师: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小鸟和老鸟之间的感情怎样?(深厚)

哪一乐句又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感情呢?(第四乐句)

师:旋律和第一乐句有什么异同?(比第一乐句更舒展一些)

那用什么样情绪演唱呢?(优美深情)

6、群鸟欢歌(第六乐句的学习)

师:小鸟和老鸟把所有的鸟儿引过来了,他们为老鸟和小鸟相互关心、彼此照顾的感情感动呢,他们为老鸟小鸟欢歌。

a、唱曲 b、唱词 c、律动

师:来,让我们扮演群鸟,尽情欢歌吧

7、整体演唱

a、全曲演唱

b、释绕口令歌曲

师:你觉得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

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

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简单、重复)这就是绕口令合唱歌曲

8、完整表现

a、情感升华

师:老鸟和小鸟之间相互喂养,彼此照顾,他们的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鸟儿都是如此,那我们呢?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爱呢?(祖孙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等等)你能说说和长辈之间最难忘的事?你会怎么做?

b、表现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演唱歌曲,请同学老鸟和小鸟(领唱),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与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回报家庭和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充满爱的世界。好,今天的课到这,下课。

第二课:《飞来的花瓣》和《美丽的花儿》

教学目标:

1. 欣赏《飞来的花瓣》和《美丽的花儿》,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 听辨练习。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请听《飞来的花瓣》范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2769.html

更多阅读

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转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集 六年级上册语文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一)1.《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

声明:《湘版教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导学案》为网友燈塔放暎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