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的空间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 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若而他产生痛苦
![MARK~俞敏洪《嬴在中国》语录 俞敏洪励志语录](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1925t01ad2e3af43ec77320.jpg)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有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被人们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養分
自己成长起来
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
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
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遙遠的地方人们就能看见你
走近你 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
你能帮助别人
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
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树活着是美丽风景
死了是依然是棟梁之材
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应该是每位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听完这段,也很受鼓舞,恨不得跟着鼓起掌来。显然,俞老师是激励他的每位同学朝树的方向发展,我也清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做树的志向,播下树的种子。后来我脑子中马上浮现了另一个问题,全成树了,那草呢?不要草了么?再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自然万物,都存在着道理,人和人总是要有区别的,有富人就有穷人,有强者就有弱者,看你怎么去给自己定位,怎样去实现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没有草也不会体现出树的价值,一切都包含在相对性里面。人生观价值观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没有能力成为一棵伟岸的树,但他甘愿做棵小草,默默地欣然地做着小草,他也乐意与树为伴,成为自然和谐不可或缺的一幕。那么这样,做棵快乐的小草,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你自己的心,心里有着怎样的追求。如果是棵小草,那么请选择不要痛苦,愉悦地享受自然,有时人们靠着树阴休息时,眼里欣赏的是地上那生机盎然的一片绿色。
以上绝非是对俞老师发言的反驳,只是顺着他的发言衍生出的另一点点想法而已,着力点不同吧。毕竟,自己也是胸怀做树志向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