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的片名有些不知所谓。几乎与电影毫无关联。唯一的,杀手杀人确实都发生在夜晚。好吧,就称之为《深夜止步》。
电影从两个莫名的片段转到连续情节之中。开篇是一个人拿着刺刀从背后刺死一个人。我们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之后一把带着鲜血的匕首落到一个孩子的脚下。另一个片段是一个音乐家在上一堂爵士乐课。一段合奏之后,音乐家同时告诉我们一个典故。原来爵士乐起源自妓院。所以不能演奏得太精确。
音乐家话音刚落,诡异的音乐伴随着鲜红的帷幕被拉开,两扇大门自动打开。我们进入一个古典的发布厅。这个发布厅估计也可以演出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吧。
这是有一个关于心灵感应的发布会。一个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女人被介绍具有心灵感应能力。读者放心这不是一部《午夜凶铃》,而且我们也不必怀疑这女人是否真有这种能力。她凭令人信服试验,即说出与会者口袋拿着一串钥匙而证明她确实可以读出别人的潜意识。
突然,她变得激动起来,虽然极力抑制。但是还是两次发作。男人递给她的水没喝进去,从嘴里流出来。导演将镜头全部对准那张惊慌失措的面带惊惧的脸。她语速甚快的说了好些支离破碎的话。自然是某个邪恶的心灵被她感应到了。
晚上,她成为第一个受害者。被杀死在她的寓所里。杀手在杀人时要播放一段儿歌。并且首先出现在受害者的面前是玩具娃娃。我们之前提到钢琴家在楼下看到受害者扑在了窗户的碎玻璃上,并看到凶手在背后砍下最后一刀。由于他对这件谋杀案的好奇心理促使他去调查这个案件,与她一起参与的是颇有个性的美丽女记者。钢琴家从目击者变成电影中的主角。
更正确的定义这部电影,应该是属于悬疑片。当然营造的气氛的诡异恐怖以及血淋淋的场景也不啻称此为恐怖片。
继续叙述故事不仅没有助于读者产生惊艳效果,同时将破坏读者观看本片带来的惊喜效果。但可以说的:
其一,本片大量的看似无用的情节和对话其实都可以在故事结尾找到答案。有句哲学意味的台词仍然萦绕在我耳边,“你看到与其说是事实,不如说是对事实的理解。”
其二,导演高明的将真相摆在画面和台词之中,但同时骗过所有观众。高明的魔术师会有高明的手段来表演俗套的魔术。这使我看完第一遍之后迫不及待的开始重温。这种大胆和高明在我印象中没见过。为什么人们会把《第六感》那样的电影到处宣扬。而将这样的更加高明的电影埋在沙里?当然或许是因为我太孤陋寡闻吧。
其三,强烈的画面感。摄影机的缓慢的拖动其实并不是总是以画面外的人(杀手)移动而移动。许多不断的推进在装饰富丽的房间里移动画面产生的立体效果将静物带入叙事之中,这更多是导演的完美主义一种体现。而所有的谋杀都是发生在各种华丽的房间中。使我想起坡的一段话:“孤立的场景必须放在封闭的空间才会出效果,这就像把画装进画框一样。”就像小说家或者诗人会用大量篇章去描写景物。而不仅仅只是人物的对话。而一些拙劣的恐怖片或者忽视这些场景,或者是无法营造打动观众的场景。这也是我在观影中觉得这部电影独特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四,音乐。我找到这个配乐的乐队叫GOBLIN乐队。据说是活跃在60年代到80年代,专门为意大利恐怖电影配乐的乐队。主题曲非常诡异又悦耳。但我还下不到曲。
其五,这部电影的风格让我觉得与爱伦·坡小说有异曲同工的妙处。犹如诗与画但给人同种怪异感受。所谓“美到极致是怪异。”谁说了,记不起来了。
喜欢悬疑片和恐怖片的朋友,如果还不赶紧去找这部电影,那就是阅尽恐怖片也枉然啊!呵呵。我在找另外一部《阴风阵阵》。可以在网上找到视频播放,但太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