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数还要按来源不同分别汇总,如:
“上合同转入数”—要与上合同的剩余材料相符
“本合同进口数”---与登记手册登记数相符,
“转厂转入数”---与登记手册,登记数相符
借:材料—上合同转入数—监管
借:材料---合同进口数---监管
借:材料---转厂转入数—临管
贷:应付账款---监管
领用时(1)加工合同已完成,凭海关审核的核销表(2)未完合同则以产品出口数*单位消耗定额*单价*固定汇率=消耗金额,其会计处理不同
A,合同已完成的(凭核销表中的产品消耗数计算)
借:产成品—甲产品---监管
借:产成品—乙产品---监管
贷:材料—监管
同时再做一笔分录为(按出口数)
借:应付账款—监管
贷:产成品—甲产品
贷:产成品—乙产品
根据核销表中其它所列的项目作如下分录:
(1) 上合同转入数:借
借:材料—02#合同—监管
贷:材料---01#合同---监管
(1) 退港或废料数:
借:应付账款—监管
贷:材料—XX材料—监管
贷:材料---XX材料---监客
(2) 转厂转出
转厂转出是指已转入其它厂进行加工,这部分分按海关核销表或海关已办理转厂转出手续视同出口而核销其进口材料,若未办理海关报关手续,不能作转厂转出处理,而是转厂销售应作内销处理,并补缴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
(3) 剩余材料(凭核销表说明余料转入合同)
借:材料---03#合同—监管
贷:材料---02#合同---临管
贷:材料---01#合同---监管
B,未完工合同的处理:

进料与上述相同,其领用数,上合同转入数,退港数,废料数还不清楚,只是先将已生产的出口产品消耗材料数计算材料的减少(海关核销表审核的实际消耗 数,都有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在加工合同全部完工后按核销表进行调整,即以核销表为准增加或减少材料的消耗数